這場戰爭就像個正在變老的女演員,越來越不上相了,也越來越危險。


    ——題記


    01.硫黃自此稱雄烈


    最後一道防線


    太平洋戰爭進行到1945年,小日本隻剩招架之功,已無還手之力,日本本土不斷遭到美軍的大規模空襲。


    1944年9月,美軍占領了日軍放棄的加羅林群島最西端的烏利西環礁。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施工,把這裏變成了美軍出擊日本的部隊集結地和物資囤積基地。最高峰時期,這裏駐泊著722艘各類艦船,儲存著60萬加侖燃料、1500節車皮的彈藥和足夠美國兩個州人口吃15天的食品。


    日軍原以為隨著戰線靠近日本,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補給線將大大延長,不得不跨越大洋運輸物資,受傷的戰艦也必須萬裏迢迢返回後方維修,這樣一來,戰局就會對己有利。但是,美軍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和基地建設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日軍認為價值非常有限的烏利西環礁,被美軍僅用兩個月就改成了大型基地,讓日軍大為震驚。


    美軍不但往前線運來了足夠的作戰物資,甚至給官兵們送來了足夠的冰淇淋和冰啤酒。相比之下,即使駐紮在拉包爾基地的日軍也常常饑一頓飽一頓。距離烏利西環礁很近的日占島嶼上,日軍官兵嚼著生米、忍著瘧疾等死。兩支軍隊仿佛不在一個行星上。這反映出美日兩國國力的雲泥之別!


    美軍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後,就在這兒建立航空基地,出動大批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美中不足的是,馬裏亞納群島距日本本土2700多公裏,b-29長途奔襲,受航程限製,每架隻能攜帶3噸炸彈,僅為最大載彈量的30%。而且,由於航程太長,美軍的戰鬥機無法進行全程護航,因此b-29隻能在8000~9000米的高度實施轟炸,效果不是太理想。


    從地圖上看,有一個島正好隔在馬裏亞納群島與日本本土之間,那就是位於小笠原群島南部的硫黃島。硫黃島是小笠原群島的第二大島,北距東京1200多公裏,南距塞班島也接近1200公裏,幾乎正處在兩地的中間。全島長約8000米,寬約4000米,形狀就像個大火腿,麵積約20平方公裏。島的南部有一座沒有完全冷卻的火山,叫折缽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著霧氣,硫黃味彌漫全島,硫黃島因此得名。折缽山北麵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叫作中部高地。再往北,有幾座山峰,稱為元山地區。硫黃島的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


    硫黃島在日軍手中,不僅可以向東京發布轟炸預警,而且可以起飛戰鬥機攔截美軍轟炸機,甚至還能不斷出動飛機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從而大大降低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效果。自從美軍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後,硫黃島對美軍而言,簡直是如鯁在喉。


    相反,如果硫黃島在美軍手中,那麽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將化為有利因素。b-29從硫黃島起飛,飛往日本本土的航程將減少一半,載彈量卻能增加一倍。戰鬥機如從硫黃島起飛,可以為b-29提供全程護航,甚至連b-24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也能從硫黃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黃島還可以做b-29的備降機場,供受傷的b-29緊急降落。因此,美軍對硫黃島是勢在必得!


    1944年4月,美軍決定進攻硫黃島,由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負責指揮。尼米茲為了就近指揮,將指揮部從珍珠港搬到了關島。


    在此期間,日軍也看出了美軍的意圖。1944年以前,日軍隻把硫黃島作為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中轉基地,在島上隻部署了海軍守備部隊1500餘人和飛機20架。馬裏亞納群島失守後,小笠原群島成為防止美軍空襲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日軍開始大力加強硫黃島的防禦力量。


    1944年3月,日本將4000多名陸軍士兵送上硫黃島;5月,將硫黃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一〇九師團,由栗林忠道中將任師團長,並在島上配備了120毫米、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7月,日本海軍第二十七航空戰隊也被調到硫黃島上。


    這樣一來,截至1945年2月,日軍在硫黃島上的陸軍有1.5萬多人,海軍有7000多人,共計2.3萬人,飛機30餘架,由栗林忠道統一指揮。日軍在島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區各建有一個機場,分別叫作千島機場和元山機場,也叫一號機場和二號機場,並在二號機場以北建造第三個機場。


    守將是個美國通


    由於美軍很快就攻占了馬裏亞納群島,日本原計劃派往馬裏亞納群島的人員、裝備和物資,都被就近轉運到了硫黃島。盡管美軍組織飛機、潛艇全力出擊,企圖切斷硫黃島的增援和補給。但日軍以小笠原群島中的父島為中轉站,采取小艇駁運的方式,使得美軍的封鎖效果並不理想。


    不過,由於日軍的海空軍主力在萊特灣海戰、菲律賓戰役中遭到毀滅性打擊,日本已經喪失了製海權和製空權,無力為硫黃島提供海空支援。硫黃島的反登陸作戰,要在幾乎沒有海空軍支援的情況下進行。


    盡管如此,日軍還是想盡了辦法。硫黃島上的守將栗林忠道是個美國通,此人1891年生於日本長野縣的武士世家,小時候曾經想當記者,後來卻陰差陽錯上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成為一名騎兵軍官。後來又進入陸軍騎兵學校進修,1923年晉升大尉,並從陸軍大學第35期畢業,成績在同期學員中名列第二,獲頒天皇禦賜軍刀。1927年至1931年,栗林忠道兩次出使美洲,任日本駐美國及加拿大武官,曾在哈佛大學學習,研究美國軍事,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美國通。回國後,栗林忠道曆任騎兵第七聯隊隊長等職,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曾任騎兵第二旅團旅團長,駐紮在內蒙古。1941年9月,日本騎兵部隊解散,改編成機械化部隊。他調任駐廣州的第二十三軍參謀長,輔佐司令官酒井隆發起香港戰役,迫降了英國、加拿大軍隊。1943年晉升中將,出任近衛第二師團師團長。


    1944年4月,因為駐地失火,栗林忠道引咎辭職,從中國東北調到硫黃島,轉任第一〇九師團師團長,負責硫黃島的防禦任務。當時日本兵力不足,栗林忠道率領的是個臨時拚湊的陸軍師團,其中有不少強征來的老弱殘兵,唯一的精銳就是他在騎兵部隊時的朋友西竹一男爵的戰車聯隊。


    接到防守硫黃島的命令後,栗林忠道在寫給妻子的信裏說:“我或許不會活著回來,但你放心,我決不會給我們的家族帶來恥辱。我一定會對得起我們栗林家的武士門風。”


    這個美國通,已經預感到日本的失敗即將到來。


    硫黃島是美軍攻打的第一個屬於日本固有領土的島嶼。栗林忠道深知美軍的技術優勢,因此到任後力排眾議,主張放棄灘頭陣地,憑借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但海軍守備部隊堅持殲敵於灘頭的策略,最後栗林忠道隻好做出了一個折中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防禦;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折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禦。


    栗林忠道決心將硫黃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日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為主,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的生存能力。最誇張的是,折缽山幾乎被日軍掏空,光坑道就築了九層之多!


    唯一不足的是,日軍原計劃在元山地區修築的坑道工事有28公裏長,但由於時間不夠,隻完成了70%,而且折缽山與元山地區之間也沒有坑道連接。


    栗林忠道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二杆子戰術,運用近距離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嚴禁自殺式衝鋒,號召每個士兵至少要殺死10個美軍。


    巨大代價值不值


    1944年10月初,美軍出台了進攻硫黃島的作戰計劃。


    美軍參加作戰的地麵部隊為第五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三、第四、第五師,共約6萬人,由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五十八特混艦隊負責海空掩護。美軍參戰的登陸艦艇約有500艘、軍艦約有400艘、飛機約有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


    一場血戰即將開始。今天人們提起硫黃島,往往首先會想起一部美國大片《硫黃島來信》。而在60年前,硫黃島代表的是實實在在的鮮血、屍骨和恐怖。


    從1944年8月10日起,駐紮在塞班島的美軍航空兵開始對小笠原群島進行空襲,轟炸重點是硫黃島的機場和為硫黃島提供物資補給的中轉地父島的港口。從8月到10月,美軍共進行了48次轟炸,投彈約4000噸,但收效甚微。


    11月24日,塞班島的美軍首次出動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這次轟炸引起了日軍的極大恐懼,並隨即做出反應。三天後,硫黃島上的日軍出動了飛機,空襲塞班島上的美軍b-29航空基地,擊毀b-29轟炸機1架,擊傷11架。隨後的日子裏,硫黃島上的日軍又多次組織對塞班島美軍航空基地的空襲,嚴重威脅了美軍航空基地的安全。


    為壓製硫黃島日軍飛機的襲擾,美軍組織了海空協同突擊。至1945年2月初,共出動艦載機1269架次,岸基航空兵飛機1479架次,軍艦64艘次,總共投擲炸彈6800餘噸,發射大口徑艦炮炮彈2萬餘發。雖然美軍的炮火很猛烈,但在日軍精心構建的防禦工事麵前,效果十分有限。別說日軍的坑道工事,就連島上的兩個機場,美軍也沒能徹底摧毀。


    1945年1月26日,完成了呂宋島登陸作戰支援任務的美軍第三艦隊返回基地休整。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上將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第三艦隊隨即改稱第五艦隊。這是美軍自1944年秋開始實行的新措施,即為太平洋艦隊配備了兩套司令部指揮參謀人員。哈爾西指揮時,番號為第三艦隊;斯普魯恩斯指揮時,則稱為第五艦隊。一人率軍在前線指揮作戰,另一人則在後方籌劃醞釀下一次作戰。這樣既能充分使用兵力,又能迷惑日軍。


    最初,斯普魯恩斯和尼米茲都認為攻占硫黃島這樣一個彈丸小島,不會費多大力氣。看了偵察機拍攝的航空照片後,他們才發現在硫黃島上極可能存在不同尋常的防禦係統。史密斯中將仔細研究了航空照片後,認為硫黃島將是最難攻占的島嶼,並預計要付出兩萬人傷亡的代價。


    1月28日,當負責組織對日軍本土戰略轟炸的陸軍航空兵第二十一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前來協商航空兵如何支援硫黃島登陸作戰時,斯普魯恩斯問他硫黃島對於戰爭究竟有多大價值。李梅立即表示,沒有硫黃島就無法有效地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本來有些猶豫的斯普魯恩斯,這才如釋重負,決心不惜付出巨大代價攻取硫黃島。


    航母襲擊日本本土


    2月2日,尼米茲來到烏利西基地視察硫黃島作戰的準備情況。斯普魯恩斯提議,為了阻止日軍對硫黃島可能的增援,必須首先使用艦載航空兵對日本關東地區的機場進行攻擊,尼米茲同意了這一計劃。


    2月10日,斯普魯恩斯率領由12艘航母、8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77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經馬裏亞納群島和小笠原群島以東,直撲日本本土。


    這是美軍航母編隊第一次襲擊日本本土。斯普魯恩斯計劃16日抵達日本外海,在16日、17日兩天對日本關東地區的機場進行壓製性空襲,然後再南下參加硫黃島作戰。為了對付日軍的“神風特攻隊”,每艘航母上隻有30架轟炸機和魚雷機,其餘全部搭載戰鬥機。


    2月16日,美軍航母編隊出動艦載機1000餘架次,分成數個攻擊波對東京灣各機場進行攻擊。但由於天空中雲霧低垂,攻擊效果並不理想。


    2月17日,美軍又出動艦載機500餘架次,分為兩個攻擊波,對關東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船塢等目標進行轟炸。兩天裏,美軍擊落日本空中戰機332架,地麵戰機177架,給一些機場、飛機製造廠造成了一定破壞。這次空襲的戰果雖然不是很大,但極大地吸引了日軍的注意力,達到了虛晃一槍、聲東擊西的效果。當天下午,美軍編隊離開日本外海南下,參加硫黃島作戰。


    在此之前,2月14日,美軍威廉·布蘭迪海軍少將率領由6艘戰列艦、12艘護航航空母艦、5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組成的火力支援編隊,也離開塞班島前往硫黃島。


    2月16日清晨,布蘭迪的火力支援編隊到達硫黃島海域,開始實施火力攻擊。所有戰列艦、巡洋艦都被劃分了地段,對已查明的目標逐一進行摧毀。為確保炮擊的準確,有幾艘戰列艦甚至在距岸邊僅有3000米的地方,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射擊。但由於天氣不佳,島上又是硝煙彌漫,預定的750個目標隻摧毀了17個,炮擊效果甚微。


    島上的日軍隻以部分中小口徑火炮進行反擊,擊傷美軍戰列艦、巡洋艦各一艘。日軍的大口徑火炮出於隱蔽考慮,一炮未發。


    2月17日,美軍水下爆破隊在12艘登陸炮艇的掩護下探測航道,並清除水下的水雷和障礙物。栗林忠道預感美軍登陸在即,下令大口徑火炮開火,將美軍12艘登陸炮艇擊沉9艘,擊傷3艘,艇員陣亡、失蹤44人,傷152人。這次炮擊令美軍大為震驚,沒想到島上的日軍竟然還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於是立即對這些剛剛暴露的目標進行轟擊。


    從16日到18日,美軍除了艦炮火力外,護航航母的艦載機也全力出擊。塞班島的轟炸機也頻頻前來助戰,對硫黃島進行轟炸。這三天中,硫黃島幾乎完全被硝煙淹沒,日軍隻得退守在坑道裏隱蔽。美軍在登陸前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餘噸,硫黃島上平均每平方公裏承受了1200噸,但日軍損失不大。


    史無前例的火力支援


    2月19日6時,特納率領的登陸編隊到達硫黃島海域。美軍登陸部隊為海軍陸戰隊三個師,以陸戰第四、第五師為一梯隊,陸戰第三師為預備隊,第一批登陸部隊共八個營。


    9時整,美軍開始登陸,一開始進展非常順利,日軍的抵抗十分微弱。但好景不長,登陸的美軍才推進了200餘米,日軍就從坑道進入陣地。日軍的炮火準確地覆蓋了登陸灘頭,一時間,美軍被完全壓製在灘頭,傷亡慘重。


    在這危急時刻,美軍的艦炮火力給了登陸部隊極其有力的支援。可以說,在太平洋戰爭的曆次登陸戰中,艦炮火力支援從沒有像硫黃島登陸戰那樣有效。全天美軍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徑的艦炮炮彈近4萬發,火力支援之強,史無前例。在艦炮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美軍登陸部隊艱難地向前推進。


    9時30分,美軍的坦克開始上岸,隨即引導登陸部隊前進。但坦克大都陷入了火山灰裏,動彈不得,少數幾輛也行動蹣跚,成為日軍反坦克炮的目標,被一一擊毀。美軍隻能依靠士兵用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一步步向前推進,而每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10時30分,美軍已有八個步兵營和一個坦克營上岸,正竭力擴展登陸場。11時,風向轉為東南,風力逐漸加大,給美軍登陸帶來了很多麻煩。這時,後續登陸部隊正在登陸,許多登陸艇被強勁的陣風吹得失去控製,甚至傾覆,再加上日軍的炮火轟擊,灘頭上到處都是損壞的登陸艇。而後續物資和人員仍在按計劃不斷上岸,整個海灘一片混亂。


    14時,美軍陸戰第四師第二十三團攻到了一號機場,但第二十五團在登陸當天幾乎沒有進展。陸戰第五師情況稍好,第二十八團已割裂了折缽山與其他地區日軍的聯係,將其包圍起來。第二十七團在海灘上被困40分鍾之後,終於取得了突破,推進到了一號機場南端。


    當天日落時,美軍已有6個步兵團、6個炮兵營和2個坦克營共約3萬人上岸,占領了寬約3600米、縱深從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陸場,全天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


    這些犧牲者中,最著名的是瓜島戰役的英雄巴斯隆。登陸當天,巴斯隆作為陸戰第五師第二十七團的一名排長參加戰鬥。巴斯隆提著勃朗寧機槍,身先士卒衝上灘頭。當時,日軍大小碉堡火力點突然射擊,把陸戰隊員死死壓製在海岸上,新兵蛋子們開始發慌了。巴斯隆一看情況危急,展示出一個老兵該有的素質和經驗,冒著槍林彈雨孤身突進,炸毀了兩個碉堡,為登陸部隊掃清了灘頭。他的英勇鼓舞了新兵們,新兵們軍心大振,跟著他衝向島上的日軍機場。可惜就在這時候,一發迫擊炮彈在附近爆炸,一塊炙熱的彈片插進了躲閃不及的巴斯隆的胸膛,巴斯隆壯烈殉國了。他再也回不到家鄉,回不到妻兒身旁了。


    硫黃島戰役結束後,巴斯隆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這是美軍繼“國會榮譽勳章”之後第二高的軍事榮譽。巴斯隆的遺體被安葬在著名的阿靈頓國家公墓。


    500年的榮譽


    實際上,美軍硫黃島登陸第一天的戰況還不算太糟糕,但隨後的戰鬥更為艱巨。


    天黑後,美軍擔心日軍再度發動自殺式衝鋒。但這次日軍學聰明了,栗林忠道堅決拋棄了這種二杆子做派。


    2月20日,從淩晨開始,美軍艦炮就根據登陸部隊的要求進行火力攻擊。8時30分,美軍登陸部隊發起了進攻,陸戰第四師在艦炮和坦克支援下,攻占了一號機場,並切斷了硫黃島南部日軍與元山地區之間的聯係。陸戰第五師向折缽山發起攻擊,在坦克掩護下,用手榴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逐一消滅岩洞中的日軍,有時甚至出動推土機將洞口封閉,因此進展極為緩慢。


    21日,島上的激戰仍在繼續,但美軍的進展十分有限。22日,天降大雨,美軍登陸部隊被迫停止進攻,抓緊進行戰地休整。三天來,美軍在硫黃島上陣亡、失蹤人數已達1204人,負傷4108人。美軍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在這種戰況下依然沒有使用毒氣,結果使大量優秀的陸戰隊員付出了生命。


    2月23日,美軍陸戰第四師以二號機場為目標發起總攻,但推進極為緩慢。這天唯一的戰果在折缽山。經過四天血戰,10時20分,陸戰第五師第二十八團由哈羅得·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並升起了一麵美國國旗。四小時後,六名美軍士兵又升起了一麵更大的星條旗。美聯社記者將士兵們插旗時的情景拍攝了下來,這張著名的照片隨即廣為流傳,與蘇軍將紅旗插在德國國會大廈圓頂上的照片一樣,成為勝利的象征。


    剛趕到硫黃島視察的美國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看到在折缽山山頂飄揚的星條旗,激動地說:“折缽山升起的國旗,意味著海軍陸戰隊此後500年的榮譽!”海麵上的水兵看到這麵象征勝利的旗幟,也是歡聲雷動。


    後來,太平洋戰區總部還專門查詢插旗的陸戰隊員的姓名,以進行表彰。結果發現,這六人中已有三人在稍後的戰鬥中陣亡。可見硫黃島的戰鬥有多麽慘烈!


    犧牲沒有白費


    2月24日,戰鬥更加激烈,陸戰第三師第二十一團在海空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由坦克開道,終於突破了日軍在二號機場南側的防線。日軍隨即發動了一次反攻,第二十一團猝不及防,一度被迫後退,隨後在艦炮支援下拚死反擊,才鞏固了陣地。


    美軍很快發現,隨著地勢的逐漸升高,日軍構築了密如蟻穴的地堡和縱橫交錯的坑道網,憑借這些工事,抵抗得越來越頑強。


    接下來幾天的戰鬥中,硫黃島上的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有時一整天隻前進4米。在對島上第二製高點382高地的爭奪中,陸戰第四師屢屢陷入日軍布置的交叉火力網中,傷亡率高達50%以上,有經驗的連長、排長和軍士長傷亡殆盡。直到3月2日,第二十四團才攻上了高地,但有好幾個連的官兵非死即傷,幾乎全連覆沒。


    仗打到這個時候,日軍早已了解了美軍的戰術,先是航空火力準備,再是艦炮火力轟擊,接著是地麵炮火射擊,最後才是步兵衝鋒。因此,日軍先在坑道裏躲過美軍的炮火,再進入陣地迎擊步兵的進攻,一次又一次挫敗了美軍的進攻。美軍痛定思痛,終於改變了戰術。3月7日拂曉,美軍沒有進行任何炮火準備,就借助黎明前的黑夜,悄然接近日軍陣地,突然發起衝擊,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攻占了另一個高地。


    美軍陸戰隊員在硫黃島上的英勇犧牲沒有白費。3月3日,一架美軍運輸機在硫黃島的一號機場降落。次日,一架空襲日本本土時受傷的b-29轟炸機在硫黃島緊急降落。硫黃島的巨大價值,已經開始得到體現。


    3月7日,美軍發動總攻,擔負中央突破任務的陸戰第三師勢如破竹,進展神速,遇到難以攻克的日軍陣地就設法繞過去,繼續向前推進。盡管這樣給後續的陸戰第四師、第五師留下了不少“釘子”,但總算突破了日軍的防線,在兩天後攻到了硫黃島西海岸,將日軍分割為兩部分。


    當栗林忠道得知美軍突破了防線將日軍一分為二時,立即組織部隊進行反擊。他命令部隊盡可能穿越美軍防線,滲透到美軍後方重新打通兩翼的聯係。許多日軍越過了美軍的前沿防線,有的甚至滲透達1600米。但美軍給予反擊的日軍重大殺傷,日軍的反擊被徹底粉碎,傷亡至少1000人。


    硫黃島全軍“玉碎”


    到3月16日,硫黃島東北部的800餘日軍被殲滅,美軍於當日18時宣布占領了硫黃島。


    但島上的戰鬥仍在繼續,栗林忠道指揮殘部繼續抵抗,有時戰鬥還相當激烈。這時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陸戰第三師找到兩名日軍戰俘,給了他們很多幹糧,還配備了一部最新式的報話機,然後讓他們給栗林忠道帶去勸降信。這兩名戰俘將勸降信設法交給了傳令兵,但到了規定的時間期限,日軍仍未投降。這兩名戰俘被美軍的人道主義待遇感動,竟然留在日軍防線裏,通過報話機為美軍炮火指引目標。


    同一天,栗林忠道向日本本土發出訣別電報:“戰局已臨最後關頭,職在前線,祈禱皇國必勝及安泰……目下彈盡兵寡,決作孤注一擲,粉身碎骨,以報皇恩,謹率領士卒,高呼天皇萬歲,借此永訣。”日軍大本營誤以為栗林忠道已經戰死,17日,裕仁天皇特旨晉升他為陸軍大將,時年53歲,是當時日本最年輕的陸軍大將。


    栗林忠道率軍在島上頑強抵抗的時候,日軍“神風特攻隊”也向進攻硫黃島的美軍艦隊進行了瘋狂攻擊,擊沉擊傷了“俾斯麥海”號護航航母等艦隻。


    美軍宣布占領硫黃島後,又經過整整一周的激戰,到3月24日,才將殘餘日軍壓縮在島北部的狹小範圍內。栗林忠道在當晚焚毀軍旗,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報,然後銷毀密碼,準備實施決死反擊。


    3月26日日落時分,栗林忠道集合了300多人。他將身上的軍銜扯下扔在地上,其他軍官也都將軍銜扯下。栗林忠道一手持刀,向士兵們做了最後的戰前演說:“我即使在諸君之前倒下,諸君戰鬥到今日的豐功偉績也不會被人們忘記……諸君安心殉國吧。”演說完畢,栗林手持軍刀,率領殘軍冒著炮火向二號機場的美軍發起攻擊,陸軍大將親自指揮的自殺衝鋒在二戰日軍中也稱得上是之最了。但栗林很快戰死在陣中。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殘餘日軍也被美軍殲滅。


    至此,硫黃島日本守軍全軍“玉碎”。


    一場惡戰與兩部電影


    戰後,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個人都聲稱看到過他們的最高指揮官栗林忠道,這讓美軍十分驚訝。


    栗林忠道所對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數是島上日軍的3.5倍,且裝備具有壓倒性優勢。美軍當時以為五天就可以拿下硫黃島,結果海軍、空軍與地麵部隊協同作戰,依然打了一個多月才拿下,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日軍多的戰鬥。戰後連美軍將領都對栗林忠道稱讚不已,將其譽為二戰中日軍最優秀的將領,對他的評價甚至超過了山本五十六。看來,以往日軍之所以傷亡慘重,除了裝備落後外,高級將領的愚蠢也是重要原因。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2006年,在硫黃島地下發現了數百封信件。那是61年前,在島上作戰的日本兵寫給家人的訣別信。這些沒有寄出的信,寄托著日本軍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導演伊斯特伍德看到了這些書信,包括栗林忠道的家書。他對守島日軍,特別是對指揮官栗林忠道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拍攝了《硫黃島來信》這部電影,並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金球獎。


    在此之前,伊斯特伍德導演了另一部電影《父輩的旗幟》,講述的就是硫黃島折缽山山頂上插旗的六名美軍士兵的故事。他們中間,有三名存活了下來,這次戰鬥後被調回美國,為發行戰爭公債作宣傳。他們在享受榮譽的同時,也反思了戰爭。


    一場殘酷的惡戰,衍生出兩部優秀的影片,供今天生活在和平時期的人們去反思戰爭。


    02.美軍“破門”之戰


    日本搶來的地盤


    美軍攻占硫黃島後,便為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為此,需要在與日本本土接近的地方建立基地。在美國人眼裏,北連日本列島、南接中國台灣的衝繩群島,做基地最為合適。


    衝繩群島已經是日本本土防禦圈的最內層了,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衝繩群島古稱琉球國。根據有關記載,12世紀琉球開始出現國家,到15世紀被統一為琉球王國。琉球王國曾經向中國的明、清兩代朝貢,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中國明、清兩代,新琉球國王即位之際,都要由中國皇帝進行冊封,隻有經過中國皇帝冊封,其地位才有正統性。琉球王國首次接受中國冊封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這一年,明太祖冊封察度為琉球中山王。


    琉球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曆史上多次遭受日本入侵。1879年3月30日,日本吞並琉球,琉球王國滅亡。大部分國土被日本改設為衝繩縣,北部諸島則劃入鹿兒島縣。


    當時,清政府在西北、東北被俄國侵略,無暇顧及琉球問題。清廷駐日公使建議:放棄琉球則傷害了琉球的感情,不放棄琉球則惹怒日本,多樹一敵,不如拖延擱置問題。清政府采納了這個建議。此後,清政府大臣李鴻章等人為琉球問題與日本有多次交涉,還請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居中調停,但始終沒有結果,而琉球被日本占領已成事實。雖然清朝最終未在與日本的談判條約上簽字,但琉球問題被長期擱置,琉球國終至滅亡。


    衝繩島為琉球群島的第一大島,北距九州島630公裏。島上北部多山,南部主要是丘陵,有機場、港灣多處。美軍占領菲律賓後,衝繩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於日本來說,衝繩島一旦失守,日本本土、朝鮮以及日本對中國沿海地區的製海權、製空權將全部喪失,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因此,日軍大本營判斷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必先在衝繩島登陸,所以對衝繩島的防禦極其重視。


    劍拔弩張將開戰


    至1945年1月,日軍在衝繩島的守備兵力為第三十二軍,共轄有四個師團和五個旅團,由牛島滿中將指揮。


    牛島滿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1937年3月,任第六師團步兵第三十六旅團旅團長,曾率部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包抄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部隊的側後。繼而率部協助攻取上海、南京,參與南京大屠殺。1938年,在日軍第六師團編製內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牛島滿升任陸軍中將,任日本唯一的專門實施兩棲登陸的師團——第十一師團的師團長。從1944年8月8日起,任第三十二軍軍長,受命防守衝繩島。


    牛島滿原計劃以島中部的兩個機場為核心防禦地帶,先以海上和空中的“特攻”作戰削弱來犯美軍,再集中兵力將登陸之敵殲滅在灘頭。但在戰役前夕,日軍大本營判斷失誤,將衝繩島守備部隊中最具戰鬥力的第九師團調往中國台灣,打亂了牛島滿的全部計劃,引起他的極度不滿。牛島滿在這個小島上組織抗擊,就像一頭困獸,瘋狂地垂死掙紮。


    美軍登陸前,日軍在衝繩島上的兵力為陸軍兩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加上海軍的一些警備部隊和陸戰隊,共約10萬人。


    為確保衝繩島不失,日軍大本營製定了代號為“天號作戰”的航空兵決戰計劃。日軍集中了陸海軍航空兵總計達2990架作戰飛機,其中自殺式飛機1230架。


    美軍多次領教了日軍的瘋狂,也預料到進攻衝繩島必定會遭到日軍自殺式飛機的拚死衝撞。盡管日軍的這種戰術並不能改變戰爭的結局,但對美軍的威脅很大。


    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之前,先以航空兵對日本本土、衝繩群島和中國台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盡可能削弱日軍航空力量。


    於是,李梅少將大顯身手的機會到了。


    “鬼畜李梅”火攻東京


    美軍第二十一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為提高對日本的轟炸效果,將戰術改為夜間低空轟炸,並拆除了b-29轟炸機上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這樣就使b-29的載彈量增加到了7噸,而且全部使用燃燒彈。這一戰術,史稱“李梅火攻”。


    3月10日晚,美軍33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投下了近2000噸的燃燒彈,將東京三分之一的城區化為一片廢墟,建築物被毀達到25萬幢,100餘萬人無家可歸,平民死亡達8.3萬人,傷10萬人,破壞程度絲毫不亞於一顆原子彈。


    這一戰讓李梅將軍一戰成名,還贏得了一個外號——“鬼畜李梅”。因為日本人認為他是地獄中出來的惡魔,所以稱他為“鬼畜”。


    3月10日是日本的“陸軍紀念日”,李梅特意在這一天給日本人“獻禮”。


    美軍兩架導航機首先到達東京上空,在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然後以“十”字形投下燃燒彈,燃起兩條火龍,為後續轟炸機指引目標。接著,300多架b-29魚貫而下,在1500米的高度向下町地區投擲了2000多噸燃燒彈,還有數十架經過改裝的b-29直接撒下了數十噸汽油,原本零散的火焰迅速變成了一股烈焰風暴。


    下町地區是東京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用木頭和竹子建成的房屋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美軍轟炸機投下燃燒彈和汽油之後,下町地區很快變成了一片火海。半小時後,火勢已經無法控製。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的對流風,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大火幾乎將所有東西都點燃了,金屬都被高溫熔化,人和木頭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溫中自燃!許多躲在防空洞裏的人被活活烤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瘋狂,到處是亂竄的火苗,到處是恐怖的慘叫。很多人認為水能滅火,紛紛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但是熾熱大火所形成的高溫,早已將水都燒開了!池塘幾乎成了沸騰的火鍋,水中避難的人們被滾燙的水活活煮死。不久之後,大街小巷都擺滿了一排排焦黑的屍體。在猛烈的大風裏,那些已經逃出大火範圍的人也會因為被風刮來的火星而燒著。


    這股大火借著風力,燒死了無數試圖逃跑的日本人。許多人雖然沒有被燒死,卻死於窒息。日本記者加藤益雄回憶說:“火焰呼嘯著前進,大量吞噬著氧氣,成千上萬的人死在防空洞裏、大街上、溝渠裏,甚至是大麵積的開闊地上,就像被抽幹了水的湖底上大量喘息掙紮的魚。”


    美軍300多架b-29魚貫而下,在1500米的高度向東京投擲了2000多噸燃燒彈


    皇宮的主要建築也被燒成了白地。燃燒彈在東京鬧市區引起的大火越過護城壕燒到了皇宮,裕仁天皇恐懼地躲在了地堡中。一夜間,東京三分之一的城區被燒成了白地。黎明時趕到下町的救護人員都被眼前的慘景震驚了:池塘裏漂浮著無數屍體,都被大火燒成黑炭,根本無法分辨是男是女。待到天亮後,幸存者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大部分建築物蕩然無存,街道已無法辨認,隻剩下斷壁殘垣。一位幸存者回憶道:“我家附近所有的房屋都變得像熔化的糖塊一樣。河水幾乎都蒸發掉了,無數燒焦的屍體遍布幹涸的河床。士兵和警察正在堆放死屍,屍體呈各種姿勢蜷縮著。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臭味。天哪!那一刻我懷疑自己是否還在人間。”為了清理在這次襲擊中死去的居民屍體,幸存者們整整用了25天。


    威力驚人的“李梅火攻”,建立了一種可怕的轟炸模式。隨後,第二十一航空隊又以同樣戰術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進行了大規模轟炸。至3月19日,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投擲燃燒彈近一萬噸,迫使日軍將這些城市的飛機製造廠進行了疏散,從而大大降低了飛機產量。


    “李梅火攻”這種轟炸模式,在日本的許多城市裏留下了大片廢墟。戰爭結束後,日本戰敗回家的士兵下了船不認識路、找不到家門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路已經沒了,他們的家鄉早已變成了廢墟。


    給老冤家授勳


    最有意思的是,戰後日本政府竟然給“鬼畜李梅”授勳,還不是一般的勳章,而是“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日本的最高榮譽。自1875年創製以來,截至目前,日本一共隻頒授了1220枚,其中二戰結束前810枚。山下奉文在上法庭受審時還掛著那玩意兒,說明即使對山下奉文這樣的陸軍大將來說,這玩意兒也來之不易,就更不要說外國人了。日本鬼子這是犯得什麽二啊?


    二戰時的日軍大本營有一個軍令部作戰參謀、海軍大佐源田實,奇襲珍珠港的計劃就是這個人製定的。他還參加過中途島海戰,日本投降時軍銜大佐。因為他是單純作戰的參謀軍官,不夠戰犯資格,所以,源田大佐戰後進了日本防衛廳,最後當上了航空自衛隊的最高長官。


    美國人為了搞好美日關係,在源田實退役時,授給他一枚“將領級軍團殊勳章”。這種勳章分四等:統帥級、將領級、軍官級和軍人級。蔣介石和蘇聯元帥朱可夫拿過統帥級的,菲律賓的拉莫斯拿過將領級的,但這幾位都是反法西斯的。源田實是啥人?也有資格拿?這就是政治!


    源田實受勳之後,也想讓自家老大表示一下,禮尚往來嘛。我炸美國人最狠,美國人卻給我授勳,那我們也應該給一個炸我們最狠的美國人授勳才是啊。所以他想起李梅來了,就這樣,源田實在1964年推薦授予李梅將軍“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源田實那時牛大了,他退役以後代表自民黨參加參議院選舉,得票數位居第五位。在之後的24年裏,連任4屆參議員,長期擔任自民黨國防部會長。所以他的提案馬上就通過了。


    這不是源田實在報恩,而是國際政治。當時很多日本人反對簽訂《日美安保條約》,美國擔心日美關係會不穩定,所以雙方都要做些姿態來表示“戰爭已經過去了”,於是才有了這一幕互相授勳的鬧劇——“我們都已經忘記了”。


    但是,日本至少有一個人沒忘記——裕仁天皇。“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的授予儀式按慣例是天皇親自向受勳人頒發,可天皇對當年的恐怖耿耿於懷,破天荒地和政府議會對著幹:孤王不幹!這個勳章誰愛發誰發,反正孤王不發——天皇最終沒有出席授勳儀式。沒有天皇授勳,李梅也覺得沒勁,連記者招待會都沒開,後來也沒見他掛過這枚勳章。


    “菊水特攻”


    3月27日和31日,第二十一航空隊根據尼米茲的要求,轉而轟炸日軍在九州島的各個機場。美軍的b-29轟炸機嚴重破壞了這些機場的設施,使日本在九州島的航空兵幾乎癱瘓。


    與此同時,美軍航母編隊也出動了近千架艦載機對大阪和神戶的飛機製造廠,以及九州、四國等地的機場,進行了轟炸。


    美國空軍的上述行動,嚴重阻撓了日軍海空軍對衝繩島的增援。


    4月1日,天氣晴朗,美軍的登陸戰役終於打響了!4時許,美軍炮火支援編隊的軍艦開始射擊,掩護登陸部隊搶灘上陸。陸戰第二師首先在衝繩島東南海岸登陸,實施佯動,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力,分散日軍兵力,為真正的登陸創造有利條件。8時,美軍登陸主攻部隊陸戰第一師、陸戰第六師和陸軍第七師、第九十六師,在衝繩島西海岸從北到南正麵約9公裏的地段登陸。


    這個時候的美軍,登陸作戰已經駕輕就熟。8時28分,美軍飛機結束了最後一次掃射,艦炮也停止射擊,第一撥登陸艇此時距海灘僅70米,海空協同十分完美。8時32分,第一撥登陸部隊衝上岸。整個登陸過程非常順利,日軍根本沒有任何抵抗。這反倒讓美軍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4月2日,美軍一部開始向東推進,切斷日軍防線。4月4日,美軍兩個陸戰師橫跨整個島嶼,到達東海岸的中城灣,將島上日軍一分為二。


    由於在反擊美軍對九州島的空襲中,日軍航空兵力損失慘重,已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天號作戰”。因此,日軍隻出動了少量飛機進行攻擊。


    盡管“天號作戰”草草收場,日軍出擊的自殺式飛機數量很少,但還是給美軍造成了一定損失。4月上旬,日軍共出動陸海軍飛機1500餘架次,其中自殺式飛機約占半數,對美軍發動所謂的“菊水特攻”。


    “菊水”這個代號意為水中的菊花,是日本14世紀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紋章圖案。楠木正成在眾寡懸殊的戰鬥中,立下“七生報國”的誓言,就是說即使死去七次也要轉生盡忠。他因為在戰鬥中與敵人同歸於盡而為後世所推崇。於是,日軍拿他作為偶像,來激勵那幫自殺飛行員真是再合適不過了。盡管戰前美軍就預料到了日軍會發動自殺式攻擊,但日軍攻擊之瘋狂、美軍損失之慘烈,還是令美軍膽戰心驚。


    永不沉沒的“拉菲”號


    日軍在進攻中使用了一種新式武器——“櫻花彈”,名字好聽,其實就是火箭助推的載人航空炸彈,也就是有人駕駛的導彈。由攻擊機攜帶到達戰區後脫離,由敢死飛行員駕駛衝向目標。“櫻花彈”裝有一噸烈性炸藥,由三台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時速高達800公裏,威力很大。美軍則稱之為“八格彈”,這種武器給美軍造成了不小損失。


    在這次日軍的自殺式攻擊中,美軍被擊沉驅逐艦4艘、登陸艦2艘、軍火船3艘、運輸艦1艘,被擊傷戰列艦2艘、航母2艘、護衛艦4艘、驅逐艦17艘,人員傷亡慘重。出擊的日機前後被擊落722架,約占出擊總數的48%。


    在這次戰鬥中,美軍的“拉菲”號驅逐艦浴血奮戰,贏得了“不沉之艦”的稱號,成為美國海軍勇敢和堅強的象征。當天,“拉菲”號負責雷達警戒,早上8時許,發現日軍50餘架飛機飛來,便立即發出預警,並引導空中的戰鬥機前去攔截。由於雙方飛機混雜在一起,“拉菲”號怕誤傷己方飛機,沒有開火。很快有兩架日軍自殺式飛機猛衝過來,“拉菲”號迅速開火將其擊落,隨即又有20餘架日機從幾個方向撲來,“拉菲”號全力以赴,施展全艦火力對空射擊。日機的集中攻擊使“拉菲”號難以兼顧,先後被3架自殺式飛機撞中。其中一架正撞在127毫米尾炮的炮塔上,劇烈的爆炸當場就將炮塔炸飛,火焰和濃煙噴湧而出,高達60米,甲板上到處是日軍自殺式飛機上噴濺出的航空燃油引起的火焰,火勢熊熊。美軍水兵冒死上前,竭力控製火勢,防止蔓延。緊接著,一架日機投下的炸彈又命中20毫米高射炮的彈藥艙,引發了更大爆炸,將舵機炸壞,使“拉菲”號失去了機動能力。不久,又有兩架自殺式飛機撞上“拉菲”號,傷勢進一步加重。“拉菲”號後半部的火炮全部被炸毀,隻剩前部4門20毫米炮還在堅持戰鬥。這場生死搏鬥持續了整整80分鍾,“拉菲”號先後遭到22架日軍自殺式飛機的攻擊,擊落了9架,但被5架撞中,還被4枚炸彈命中。“拉菲”號受到的創傷如此之重,但憑著全艦官兵的努力,最終沒有沉沒。艦上的350名官兵,死亡32人,傷71人,幾乎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次日,“拉菲”號被拖船拖到錨地緊急搶修。4月22日,“拉菲”號就能依靠修複的自身動力駛回關島,最後於5月22日駛抵美國本土西雅圖,在托德船廠進行大修,直到戰爭結束後的9月6日才修複。戰後,“拉菲”號於1975年3月退役,1981年被拖到南卡羅來納州帕特裏奧茨角,作為一艘曆史名艦向公眾開放。


    日軍就是這麽二


    4月5日,日本聯合艦隊決定以第二艦隊的“大和”號戰列艦、“矢矧”號輕巡洋艦及8艘驅逐艦組成海上特攻隊,配合航空特攻隊作戰,於4月8日拂曉突入衝繩島以西海域,殲滅美軍登陸編隊,並支援衝繩島上的守軍奪回機場。


    這個時候的日本,可以說是窮到家了。燃油嚴重短缺,聯合艦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搜集到2500噸燃油,還不到“大和”號燃油艙容量6400噸的一半,勉強能保證前往衝繩島的單程油耗。而且因為航空兵力全部投入了“菊水特攻”中,所以對這支艦隊沒有任何空中掩護,完全是一次地地道道的自殺式海上特攻。參戰官兵都清楚這一次是有去無回,在出征前例行的訣別酒會上,很多人都有些失態,充滿著赴死前的悲愴與淒然。


    連日本人自己都知道這種打法必死無疑,但日本大本營就是這麽二,偏偏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日本人用飛機來做自殺式攻擊倒也罷了,飛機比較靈活,容易命中目標;讓海軍軍艦做自殺式攻擊,在戰爭史上絕對是一個腦殘的創舉,擺明了是送死去的。


    4月6日下午,“大和”號全艦官兵在甲板上集合,聽艦長宣讀出擊命令,隨後全體高唱國歌、軍歌,並三呼萬歲,然後起錨出征。4月7日6時,艦隊通過大隅海峽後,指揮官伊藤整一中將決定先向西航行,盡量避開美軍飛機的搜索,到黃昏後再轉向衝繩方向。其實,伊藤完全是多此一舉,因為日軍艦隊早就被美軍的“鰭魚”和“棘魚”號潛艇發現了。這兩艘潛艇的任務是監視日艦活動,因此沒有對日艦進行攻擊。斯普魯恩斯接到報告後,立即命令第五十四特混編隊的6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和21艘驅逐艦,從衝繩海域迅速北進,盡可能引誘日軍艦隊南下,讓第五十八特混編隊的航母艦載機實施攻擊。


    4月7日拂曉,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出動了約40架飛機,呈扇麵搜索衝繩北麵海域,而擔負突擊任務的機群則在航母甲板上嚴陣以待。8時32分,美軍偵察機在甄列島西南發現了日軍艦隊,並不斷向美軍艦隊報告日艦的位置。


    圍攻“活棺材”


    12時30分,美機飛臨日艦上空,隨即發動第一撥攻擊,集中攻擊“大和”號,有四枚炸彈落到了“大和”號的主炮塔附近,其中兩枚穿透後部主甲板爆炸。12時43分,“大和”號左舷前部被一枚魚雷命中。


    13時35分,美軍第二撥攻擊的飛機到達,很快“大和”號艦體左舷中部被三枚魚雷擊中進水,使其艦體左傾。幾乎與此同時,美機投下的一枚炸彈,炸毀了“大和”號的排水閥門,使該艦無法排水,艦長隻好下令向右舷艙室對稱注水以恢複艦體平衡。


    13時44分,“大和”號左舷中部又被兩枚魚雷命中,使左傾增加到15~16度,這使該艦的大口徑高射炮無法使用。隨後,美機三枚航空炸彈擊中左舷中部,一枚魚雷還擊中右舷。14時12分,“大和”號左舷中部和後部又被兩枚魚雷命中,艦體更加傾斜。由於右舷注排水區已經注滿水,隻能繼續往機械室、休息室和鍋爐艙裏注水。14時15分,“大和”號左舷再中一枚魚雷,航速漸漸減至七節。這種情況下,“大和”號完全變成了“活棺材”,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無奈之下,艦長不得不命令棄艦,但已經來不及了。14時23分,“大和”號突然發生主炮彈藥庫大爆炸,隨即沉沒。全艦近3000名官兵中,僅有276人獲救。


    作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象征,排水量6.8萬噸的巨型戰列艦“大和”號的沉沒,標誌著聯合艦隊的徹底覆沒,同時也宣告了大炮巨艦時代的徹底終結。


    在美機重點攻擊“大和”號的同時,也先後擊沉了“矢矧”號、“磯風”號、“朝霞”號和“霞”號驅逐艦。


    “大和”號沉沒後,日軍特攻艦隊由第四十一驅逐艦大隊大隊長吉田正義接替指揮,他一麵組織殘餘艦隻打撈落水人員,一麵向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發電報告戰況。16時39分,豐田副武鑒於預期目標已經無法實現,隻好終止海上特攻,命令餘下的4艘驅逐艦帶傷返回。


    美軍的戰列艦、巡洋艦編隊還未投入戰鬥,日軍的這支海上特攻艦隊就被美軍艦載機消滅了。同時,日本海軍在衝繩海域活動的11艘潛艇,由於美軍反潛兵力雄厚,警戒森嚴,不但沒有獲得任何戰果,反而被擊沉8艘。


    至此,日本海軍對衝繩島守軍的支援宣告慘敗。雖然日本空中特攻隊給美軍造成了不小損失,但無法改變戰役結果。


    “美國的悲劇”


    4月8日前,衝繩島上的地麵戰鬥一直比較順利。美軍陸戰第一師和陸戰第六師攻占中部地區,將日軍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後,美軍就兵分兩路,逐步推進。


    牛島滿在日本大本營的一再督促下,原本準備於4月8日發動對機場的總反擊。但4月7日下午,那霸附近海麵發現有美軍數百艘艦船活動。牛島滿擔心美軍會從反擊部隊的側後實施登陸,加上他本來就對這次反擊不抱希望,正好以此為借口取消了反擊,而將全部兵力用於依托工事進行防禦。


    4月12日,連任四屆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在他的別墅裏突然逝世。這一消息震驚了美國,也震驚了全世界。美軍上至司令官,下至普通士兵,無不感到震驚和悲痛。


    但生活還要繼續,戰爭遠未結束。白宮在下午5時48分發出訃告。沒過兩小時,副總統杜魯門宣誓就任總統。接著,白宮降了半旗。男女老少含淚聚在白宮外邊、街道和廣場上。被評為美國最偉大的參議員之一的羅伯特·阿·塔夫脫,在參議院的悼詞中說,羅斯福“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人。他是作為這場戰爭的英雄死去的,他的的確確做到了為美國人民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得到羅斯福去世的消息,日軍乘機大做文章,大肆散播題為“美國的悲劇”的傳單,聲稱特攻作戰將擊沉美軍所有戰艦,使無數人成為孤兒。日軍大本營迫不及待地催促牛島滿抓住時機發動反擊。


    在大本營的一再命令下,牛島滿發動了反擊,但他並沒按照指示投入全部力量。日軍先以敢死隊員懷抱炸藥采取自殺攻擊的方式,炸毀美軍坦克,再對失去坦克掩護的美軍步兵發起衝鋒。美軍在日軍的反擊下節節敗退,死傷將近5000人,幸虧後續部隊的重炮和海空優勢火力,才將日軍的攻勢遏製住。


    4月19日,美軍第二十四軍3個師從那霸以北約6.5公裏處發動大規模進攻。先由海軍艦炮、陸軍火炮和650架飛機對日軍陣地實施了火力打擊,投下大量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然後步兵發起了進攻。但日軍利用坑道躲避美軍的火力,當美軍地麵部隊展開攻擊時,日軍才進入陣地迎戰,因此美軍的攻勢一次次被瓦解。日軍再次顯示了頑強的戰鬥精神,每一個山頭,每一座碉堡,每一條坑道,甚至每一塊岩石,美軍都必須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下來。激烈的戰鬥進行了五天,但美軍的進展十分有限。一切就像是硫黃島戰鬥的翻版,隻是日軍的兵力和防守的陣地更多而已。


    當美軍推進至日軍主要防線約4500米時,雙方陷入僵持狀態。美軍隻好調整部署,以4個師展開攻擊,采取兩翼包抄戰術,迂回夾擊日軍。4月24日,美軍終於取得進展,突破了牧港防線。


    5月4日,牛島滿見美軍步步進逼,為爭取主動,發動了孤注一擲的總反攻。日軍以駁船運送部分兵力,在美軍戰線後方海岸實施登陸,配合主力前後夾擊美軍。但由於得不到海空軍的有力支援,登陸部隊在航行途中被美軍發現,隨即遭到驅逐艦和地麵炮火的轟擊,還未上岸就被消滅了。而日軍的正麵主攻部隊,一旦離開堅固隱蔽的防禦工事,在裝備精良的美軍麵前毫無優勢,不到24小時,反攻就被粉碎了。


    牛島滿的這次反擊得不償失,白白犧牲了不少兵力,消耗的大量彈藥也無法補充,日軍的彈藥儲備接近枯竭。牛島滿不得不下令節省彈藥,每門炮平均每天隻發射10發炮彈,嚴重影響了日後的作戰。


    隻剩自己玩兒了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隻剩下日本了。這次輪到日本人心涼了。


    衝繩海麵的每一艘美軍軍艦向日軍陣地發射三發炮彈,以示慶賀。同時,美軍投入了新型的噴火坦克和重型坦克,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碾過戰壕,衝入日軍陣地,噴火坦克將凝固汽油彈射入日軍隱藏的山洞和坑道。日軍終於支撐不住,防線逐漸被突破。牛島滿隨即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組織部隊撤往下一道防線。於是,戰鬥發展成了這樣一種模式:日軍先是憑險死守,接著美軍在猛烈火力的支援下取得突破,然後日軍後撤到下一道防線再死守。如此周而複始,日軍陣地逐漸縮小。


    就在這種情況下,頑強的日軍還進行了一次敢死隊空降突擊。5月24日,運載日軍“義烈空挺隊”的12架飛機陸續起飛,途中有4架飛機因故障返航或迫降,另有7架飛機在接近衝繩島時被美軍擊落或墜毀,隻有1架於22時抵達目的地。日機以機腹著陸的方式在被美軍占領的機場上降落,突擊隊員不等飛機停穩,就從機艙中跳下,向機場上停放的飛機投擲手榴彈和燃燒彈,頓時讀穀機場燃起衝天大火。美軍守備部隊急忙開火還擊,經過短暫交戰,在機場上降落的日軍突擊隊員連同機組人員共70人,被全部消滅或死於墜機。美軍有7架飛機被擊毀,26架飛機被擊傷,還有7萬餘加侖的航空汽油被燒毀,損失不大。但日軍在戰局如此不利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基本喪失製空權的情況下,還敢實施空降突擊,完全出乎美軍意料。


    衝繩島上的戰鬥仍在進行。美軍於5月27日攻占那霸,並繼續向衝繩島的首裏城攻擊前進。31日,美軍突破日軍核心防禦地帶首裏防線,攻入了已是一片廢墟的首裏城。美軍第十集團軍司令巴克納滿心喜悅,以為首裏城被占領,意味著戰鬥即將結束。但他的想法大錯特錯,日軍最後的瘋狂更加可怕。


    牛島滿率餘部後退了約10公裏,退到衝繩島南端精心準備的最後防線。這是由兩座山峰構成的天然屏障,地勢崎嶇險峻,日軍充分利用地形,築有巧妙隱蔽的炮位和錯綜複雜的坑道工事。牛島滿決心以此為依托,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因此,日軍的抵抗絲毫沒有減弱,美軍主要依靠噴火坦克開路,不少渾身著火的日軍士兵衝出陣地,抱住美軍士兵同歸於盡。美軍的推進依然非常艱難。此時,日軍雖然隻剩下3萬餘人,大炮也損失過半,彈藥更是所剩無幾,但仍是死戰不退。


    幸虧死在了戰場上


    6月4日,美軍陸戰第六師的兩個團在那霸西南的小祿半島登陸,迂回攻擊日軍側背。


    6月8日,美軍第三十八特混編隊再次北上,空襲日軍在九州島的航空基地。隨後海軍上將哈爾西率領第三十八特混編隊返回萊特灣。當第三十八特混編隊於6月13日到達萊特灣時,這支英雄部隊已經在海上戰鬥了整整92天!他們將在萊特灣做短暫的休整,之後向日本本土發起最後一擊。


    6月17日,美軍又投入預備隊陸戰第二師,該師一個團在衝繩島南端登陸,協同正麵和側翼友軍圍殲日軍。此時日軍的局勢已十分被動,全軍“玉碎”隻是時間問題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巴克納用明碼電報和廣播向日軍勸降,但牛島滿根本不為所動。


    6月18日,巴克納中將親臨前線督戰。日軍一發炮彈飛來,他被四下迸飛的彈片和尖銳的碎石片擊中頭部,當場身亡。要知道日軍當時的炮火已極其微弱,當天在他到來之前,這裏好幾個小時都沒有遭到過一次炮擊。日軍隻用了一發炮彈,就把這位集團軍司令炸死了,巴克納成為美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6月19日,牛島滿在山洞坑道裏向東京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隨後安排部下做最後的決死進攻。22日,美軍突破日軍的最後防線,攻到了衝繩島最南端,並將殘餘日軍分隔成三部分。日軍很清楚,末日就要到來了。在坑道裏,衛生兵給傷員注射大劑量的嗎啡,使他們平靜地死去。


    6月23日淩晨4時,牛島滿知道美軍即將占領他所在的坑道,於是脫下軍裝,換上和服,與身邊的參謀一一幹杯,喝完了訣別酒,然後剖腹自殺。他的參謀長追隨他剖腹自殺,還有一些軍官也隨著集體自殺。至此,日軍有組織的戰鬥才告平息,而零星日軍的抵抗仍在繼續。


    7月2日,尼米茲正式宣布衝繩戰役結束。


    日軍衝繩守軍全軍覆沒,但時至今日,在衝繩的和平祈年公園裏,還立著紀念牛島滿的“黎明之塔”和專門為他立的“慰靈碑”。如果牛島滿不是死在戰場上,以他在南京大屠殺中縱容部屬犯罪的行為,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03.打到你服為止


    死硬到底不投降


    衝繩之戰,美軍雖然勝了,但打了80天,損失48000人。日本出動2400架自殺式飛機,擊沉美國軍艦26艘,傷164艘,受到重創的甚至包括美國王牌航空母艦“企業”號。


    6月底,日本軍方製定了“在日本決戰”的計劃。經過塞班島、硫黃島、衝繩島戰役之後,鬼子的底氣反而足了。他們手上還有幾百萬陸軍,有所謂“玉碎”的決心,準備接著打幾年,打出個體麵的結局。


    美國軍方心裏反而有點兒發毛。這幾次戰役雖然全打勝了,但付出的代價之高,是美軍始料不及的。照這個樣子進攻日本本土,那得付出多大代價?因此,美軍這時製定的計劃,也認為戰爭會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後才能進攻日本本土。當然,美軍也認為有縮短戰爭的可能,因為他們還有一張王牌沒有打出去——陸軍航空兵的“509小組”。


    這段時間,“509小組”與其他b-29型轟炸機組一樣,參加了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不同的是,他們每次隻攜帶一顆炸彈,每次投彈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要求彈著點準確,並在視力範圍內爆炸。這基本可以說是實戰演習,全組隻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反複演習,他就是帶隊的蒂貝斯上校。


    “509小組”的任務,與美軍正在研製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關。這種大殺器就是大名鼎鼎的原子彈!


    美國準備投擲的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被分成四個部分,由三架飛機和一艘巡洋艦分別運到提尼安島,在這裏被組裝起來。“小男孩”將由一架序號為82號的b-29轟炸機投擲。


    7月16日,美國原子彈已經試驗成功。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美、英、蘇敦促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人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到了這個時候還不投降,那就別怪美國不客氣了。


    8月5日,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的全體人員開會。他第一次告訴大夥,“509小組”之所以訓練10個月,隻是為了在日本投擲一顆炸彈,但它不是一顆普通炸彈,而是史上第一顆原子彈!


    82號b-29型轟炸機,將由蒂貝斯上校擔任正駕駛,原來的正駕駛羅伯特·劉易斯為副駕駛。機組人員中無一人了解原子彈的構造,技術專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隨機執行任務。上級要求,萬一沒有完成任務而迫降被捕,柏森斯應立即自盡。


    隨82號機一同行動的還有五架b-29型轟炸機,其中兩架負責偵察,三架隨時報告天氣情況,然後根據天氣情況確定“中獎”城市——廣島、長崎或者小倉。


    頃刻間,城市卷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變成焦熱的火海


    嚐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8月6日淩晨2時40分,“509小組”準備起飛。飛機升空後,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了引爆器。


    7時30分,天空一片晴朗,機組開始為投彈做準備,並確定了目標城市——廣島。8時35分,伴隨82號機的兩架b-29迅速離開。9時整,為了防止強光刺傷眼睛,機組人員戴上了厚厚的墨鏡。


    9時16分,“小男孩”被投出彈艙。這一天,全廣島的鍾表都停止在了9時16分。原子彈在離地麵600米處爆炸,立即發出令人目眩的強烈白色閃光,廣島上空隨即發生了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間,城市卷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變成焦熱的火海。


    原子彈爆炸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10億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放射雨使很多人在之後的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衝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炸中心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離爆炸中心稍遠一點兒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刹那被燒毀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幸還活著,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裏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受到悶熱的氣流。


    當時,廣島人口為34萬,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當日死者有8.8萬餘人,負傷和失蹤的有5.1萬餘人。全市建築物全被毀壞的有三分之二。


    廣島的悲劇,並未使日本統治者同意接受無條件投降。他們竭力掩蓋廣島的真相,以免影響民心士氣。同時,他們還存著僥幸心理,認為美軍隻有一顆原子彈,還把希望寄托在蘇聯的調停上。


    8月9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死去6萬餘人,從而釀成了廣島之後的又一次悲劇。


    “皇軍之花”不堪一擊


    根據在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上與美、英盟國達成的協議,蘇聯在結束蘇德戰爭之後,立即加緊了對日作戰的準備工作。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蘇聯從西線調動大批軍隊開赴遠東地區。到8月初,蘇聯在遠東的總兵力已達170多萬人,有5000多架飛機、5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而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隻有24個師團、11個獨立旅團,約75萬人。在兵力和裝備等各個方麵,蘇軍都擁有絕對優勢。


    關東軍原本是日軍精銳,號稱“皇軍之花”。但是由於日軍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上屢遭挫敗,關東軍的精銳部隊已被抽調一空,“皇軍之花”早就成了“皇軍之渣”了。


    8月8日下午5時,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告訴他:日本仍在繼續進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遵守對聯合國的義務,接受聯合國的要求,宣布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佐藤聽完,麵如土色,立刻感覺渾身哪兒都疼,不光是左邊疼了。


    8月9日零點鍾聲剛過,蘇聯紅軍兵分四路,越過中蘇邊界,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攻擊。在幾路蘇軍迅猛淩厲的攻勢下,日本關東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不到一周,便被輕易擊潰。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裕仁天皇廣播投降詔書。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命令關東軍停止作戰,向蘇軍投降。


    8月19日,蘇軍進占齊齊哈爾。8月20日,蘇軍開進長春、沈陽、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8月22日,蘇軍先頭部隊進抵旅順、大連。


    與此同時,南翼蘇軍也攻占了朝鮮北部的主要城市,於8月24日進占平壤,不久推進到了“三八線”附近。此外,蘇軍於8月11日向南庫頁島(薩哈林島)發起進攻,8月28日占領南庫頁島。8月15日,蘇軍登陸千島群島,由北向南依次進占千島群島的各個島嶼。


    至此,前後20多天的蘇聯對日作戰勝利結束。在遠東戰役中,蘇軍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


    東北大拆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中國東北,隨即將東北經濟納入戰爭體製,在東北建設起強大的軍事工業。到戰爭末期,東北工業生產總量已經超過了日本本土。於是,日本戰敗之際,日本在東北的工業就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中國浴血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時刻。在當時看來,日本在華資產,作為對華賠償的一部分,在國際上並無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都認為沒有問題的事情卻出了問題。


    實際上,斯大林對中國東北的日本工業早就另有圖謀。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就跟羅斯福談條件,要求恢複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中國東北的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對人民解釋蘇聯為什麽要出兵中國東北。


    打敗日本關東軍後,蘇軍派出人數不等的武裝“代表”對各工廠實行接管。接管之後,就是拆運。實際上,仗一打完,拆運就開始了。日本戰俘,尤其是工廠的技術人員,是拆卸機器的主要承擔者,事後被押赴西伯利亞戰俘營做苦役。


    蘇聯在東北拆運的機器設備,總價值到底有多少呢?有各種統計數字,出入很大,大約在8億美元左右。


    中國國民政府曾向蘇方聲明,東北日資產業應作為日本賠償的一部分,歸中國所有,並對蘇軍大肆拆運機器設備提出質問。蘇方則一口咬定,凡為關東軍服務過的日資企業都是蘇軍的戰利品,毫不讓步。1946年初,蔣經國訪問莫斯科時,直接要求斯大林取消“戰利品”的說法。斯大林以取消戰利品的說法將使蘇聯軍人感到恥辱為由,把蔣經國給頂了回來。


    蘇軍在中國東北,除了劫掠工業物資外,也對東北平民犯下了累累暴行。


    二戰中,蘇軍由於傷亡過大,為了滿足兵員需求,就把犯罪分子等不符合正常入伍條件的男性征召參軍,軍隊紀律比較差。在中國東北,蘇軍的散兵遊勇在街上亂竄,經常喝得醉醺醺的,肆意殺人,強奸婦女,嚇得老百姓關門閉戶。鬆江軍區副司令員盧冬生,這個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過、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將軍,因為攔阻蘇軍士兵搶劫,被當場開槍殺死。連八路軍將領都敢殺,何況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好不容易等到1946年3月,蘇軍才撤出東北。


    吵來吵去還得降


    1945年8月9日,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動攻擊,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日本法西斯到了最後關頭。


    在東京的日本皇宮防空洞裏,一群軍政要人意見不一,激烈爭吵。下午,首相鈴木貫太郎 召開內閣會議。鈴木簡單說了幾句,然後由外相報告了蘇聯參戰及原子彈爆炸後各方麵的反映,提出日本應投降。會場又展開了激烈爭論。最後,鈴木征詢各大臣意見,是否應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結果六人讚成,三人反對,五人沒有表態。鈴木無可奈何地說:“內閣既然不能決定,隻好上奏天皇了。”


    隨後的禦前會議,仍舊在皇宮防空洞中舉行,裕仁天皇來到會議室。鈴木先讓書記官朗讀《波茨坦公告》,然後宣讀他擬好的提案,即在保存天皇製度的前提下,接受無條件投降。很快,會議室又吵成了一團。


    裕仁天皇一直默默地聽著眾人的辯論,雖然主戰派滿懷取勝的信心,還想進行“本土決戰”,但被忽悠過很多次的裕仁,明顯已經不再相信他們的鬼話了,最終決定投降。


    8月10日,美國政府收聽到了日本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廣播,隨即征詢英、蘇、中三方的意見,發表了一道複文:“自投降之時起,日本天皇必須聽命於美國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後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願確定之。”


    兩天後,美國飛機在東京上空撒下了載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電文和同盟國複文的日語傳單。一時間,日本政府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在日本民眾中迅速傳開了。


    8月14日,裕仁天皇再次召開禦前會議。會上,陸相阿南惟幾等人聲淚俱下,他們說:“同盟國複照對保護天皇製度措辭不明,懇請天皇準予再提出照會。如同盟國不允許保護天皇製度,那隻有繼續戰爭,死裏求生。”會場上一片沉默。最後,裕仁天皇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下令起草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詔書,並將詔書錄音,準備在第二天用廣播播出。


    天皇廣播投降詔


    日本投降的過程是險象環生。主戰派的一夥少壯侍衛軍官得知天皇決定投降的消息,決定發動政變。這天晚上,他們闖入皇宮,四處搜尋,企圖劫走天皇廣播詔書的錄音唱片,阻止向全國廣播。警衛部隊很快鎮壓了這次叛亂,投降詔書立即在電台播出:


    朕深鑒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


    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斯乃皇祖皇宗之遺範,亦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誌。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百官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之奉公,各盡所能,而戰局並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於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不得不深表遺憾;念及帝國臣民之死於戰陣、殉於職守、斃於非命者及其遺屬,則五髒為之俱裂;至於負戰傷、蒙戰禍、損失家業者之生計,亦朕所深為軫念者也。今後帝國所受之苦難固非尋常,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以為萬世開太平。


    朕於茲得以維護國體,信倚爾等忠良臣民之赤誠,並常與爾等臣民同在。如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擠,擾亂時局,因而迷誤大道,失信義於世界,此朕所深戒。


    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誌操,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爾等臣民其克體朕意。


    一百多年來,日本國民頭一次在廣播中聽到了天皇陛下的“玉音”,卻是一份投降詔書!看到大勢已去,主戰派頭子阿南惟幾在官邸剖腹自殺。


    8月28日,美國空軍的飛機在東京機場降落。大批英、美軍隊開始在日本海岸登陸,實現對日本的占領。


    9月2日上午,日本東京灣,晴空萬裏,碧波無垠。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迎來了一個莊嚴的時刻。9時許,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曆時六年零一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就是這麽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戰爭就是這麽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