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顧問?”安國邦看著安荔濃,很無奈寶貝女兒想一出是一出。在這之前,寶貝女兒說要請小眼鏡的父親來教大家養豬,讓他頂著村裏的壓力把會計助理的好工作給了小眼鏡。
利益交換,即使村裏有些人不高興也說不出什麽來。
因為安國邦是為了村裏人著想。
但現在,寶貝女兒竟然說要花錢從外麵請技術顧問,還是三五個。
安國邦覺得頭痛,有錢也不能這樣隨便造作啊。
“小荔枝,一定要技術顧問嗎?”
沒有,好像也不影響大家養豬吧?
安荔濃認真看著老父親,“沒有技術顧問,的確不會影響大家養豬,但會影響豬場的發展。有些經驗是別人一輩子幾十年的積累,憑什麽在一個月內就教給你們?你怎麽就能肯定人家已經傾囊相授了?可能人家隻教了個皮毛呢?或者人家傾囊相授,但我們卻隻學了個皮毛呢?”
安荔濃試圖說服老父親,“老爸,知識和經驗在傳遞的過程中不是一等一的,不是說老師教了多少,學生就能學到多少學會多少,不是的。”
再聰明的學生也不可能十成十的接收老師輸出的知識。
安國邦揉揉太陽穴,捏捏鼻梁,腦子一團亂,隻有寶貝女兒的嗡嗡嗡聲。
“我捋一捋,捋一捋。”
每次和女兒說話,安國邦都要花費時間來消化,總覺得自己的腦子跟不上女兒的思維。有時候,安國邦真的很想問問寶貝女兒怎麽有這麽多想法?
寶貝女兒一會一個想法,安國邦很慌。
有時候覺得女兒說的對,但又覺得心裏沒底,但他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女兒說服。安國邦咬咬牙,雖然很想拒絕女兒,但不能否認自從女兒來到石河村後,整個石河村就鮮活了起來,好像初升的太陽朝氣勃勃。
“小荔枝,技術顧問一定要有嗎?”
“爸,技術顧問是一種保障。我們花小錢買一個更長久的保障......爸,一個月兩個月能學到的東西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把老師請到家裏來,讓他一直教一直教。有著幾十年養豬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在,我們對養豬場的發展是不是更有信心?”
安國邦點點頭,他當然知道老員工經驗豐富,但是......“小荔枝,讓他們一直住在石河村,我們不僅要出工資,還要提供住宿。”而且,工資太低的話,人家也不願意從城裏來到石河村是不是?
“我們村的人學會養豬不就行了嗎?”如果真有什麽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再找小眼鏡父親幫忙。
當初安荔濃說請安九爺當酒坊的技術顧問,安國邦沒有意見,因為安九爺的釀酒技術肯定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教給別人,而有些技術也不是想學就能學,說學會就能學會的。
最重要的是,安九爺是石河村人。
“爸,小財不出大財不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們隻花一點點小錢就能請到幾個有經驗的老員工,這是我們的幸運......有這麽多有經驗的老員工在,我們的養豬場就開得更有底氣。”
安國邦想了想,點頭答應,“好。”安國邦咬咬牙,這一答應,他接下來又要忙了,忙著給技術顧問準備房子。
“爸,你要多往好處想。他們都是養豬場的老員工,工作都是讓給了自己的兒女,意思就是說他們在省城養豬場有關係,我們想要更多更好的豬崽是不是就更容易了?”
安國邦想了想,“有道理。”
豬場建起來了,就要有豬崽。
豬崽哪裏來?
當然是從各大養豬場了。
但各大養豬場的豬崽剛出就被各大隊搶著要,又怎麽能輪到角落邊邊的石河村呢?想要豬崽一般都需要提前申請預定,但現在已經過了申請的時間。
現在開始申請,就要明年初才能被安排分配到豬崽。而分配過來的豬崽質量怎麽樣,還不是他們能選擇的。
這個時候有關係就顯得很重要了。
而省城養豬場是本省最大的養豬場,裏麵的豬的數量是以千為單位的,出的豬崽也是最好的,沒有提前預定,沒有關係,還真買不到省城養豬場的豬崽。
石河村每年需要的豬崽不多,隻能從清河鎮的小養豬場買,而且每年都是別人挑挑揀揀剩下的小而弱的豬崽。
但是,沒有辦法,人窮誌短。
安國邦每年都要為各家各戶的小豬崽操碎了心。
安荔濃把安國邦的難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現在,通過小眼鏡的父親和省城的大養豬場聯係起來當然好了。
有小眼鏡在石河村,也不擔心小眼鏡的父親不盡心盡力。
隻要他們照顧好小眼鏡,讓小眼鏡在石河村過得好過得舒心,相信他父親也會感激的。小眼鏡的父親在離開的時候,偷偷給安國邦送禮,請安國邦多照顧他那從小就腎虛體弱的小兒子。
一腔感天動地的父愛之心啊。
他們當然會成全。
然後他們還會成全更多人的‘父愛子,子敬父’之心。
安國邦雖然老實,但也不是蠢人。不需要安荔濃明說,安國邦就能想到這其中的好處,“工資不能高,但其他的福利待遇倒是可以提一提。”
為了留住人才,安國邦也是拚了。
安國邦覺得自從寶貝女兒來了石河村,他這個村長就一天比一天忙。
忙吧。
越忙越好。
通過小眼鏡的父親介紹,安國邦從省城請來了五個退休的有著豐富養豬經驗的老員工,擔當石河村養豬場的技術顧問。
豬場有了,豬崽也有了,接下來就是雞場和小雞仔。
不過,小雞仔可以自己孵,也可以從附近村的人家手裏買。
看著村裏的養豬場、雞場建起來,村裏人的精神更好了,好像已經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肉在碗裏。
而帶著介紹信回家的知識青年們也陸續有電報來。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石河村賣出了上百壇酸菜,上千斤菜幹,一起賣出去的還有紅薯幹、紅薯粉、芒果幹、陳皮等等。
訂單越多,大家就越迫切的感覺到修路的重要性。
“村裏,要修路了。”
“就是啊。小荔枝不是說‘想要致富先修路’嗎?”
安國邦也想修路,但是哪來的人手?
本來田裏的活就多,現在還要分一批人去開荒種青梅,一批人去挖魚塘,一批人去養豬場照顧剛落戶石河村還不太適應的豬崽......
有人忙著釀酒,有人忙著醃製酸菜,有人忙著曬菜幹......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就沒有閑著的。
哪來的人手去修路?
人手不足啊。
“爸,路肯定是要修的......”
安荔濃還沒有說完,就聽到李進業在外麵喊,“小荔枝,小荔枝。”
“李進業?你放假了?”
“沒,沒有。”李進業喘著氣,搖搖頭,“沒有。我去隔壁村送信,順便過來一趟,告訴你,有人給你打電話,讓你明天中午1點去郵政局接電話。”
其實,他們單位常常能接到這種電話,除非是單位附近的,或許是有認識的熟人,又或者是提前打好招呼,否則大家一般都是懶得理會。
等到對方在約定好的時間再打電話過來,就推說一句‘忘記了’或者‘沒有時間’,根本就不管人家是否有急事。
但是,沒有辦法,勝利公社的電話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李進業也是受了安荔濃的囑托,讓他平時多留意打給石河村的電話。安荔濃猜到知識青年們回家,可能會有些比較急切需要處理的事情需要打電話。
電報雖然也快,但肯定不比電話。
所以,安荔濃就讓李進也平時多留意,或者給單位的人帶些吃的送些好處,讓別人幫忙留意。總之,千萬不要錯過石河村的電話。
“小荔枝,你記住了,明天1點。”
“好咧。”
安荔濃猜測電話是知識青年打回來的,應該和石河村的酒或者菜有關。但是,安荔濃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張超級大單。
有人想找安九爺買十壇人參酒,十壇虎骨酒,然後還有若幹青梅酒、桑葚酒等果子酒。
天哪。
要發了。
安荔濃被驚嚇得差點摔了話筒。
利益交換,即使村裏有些人不高興也說不出什麽來。
因為安國邦是為了村裏人著想。
但現在,寶貝女兒竟然說要花錢從外麵請技術顧問,還是三五個。
安國邦覺得頭痛,有錢也不能這樣隨便造作啊。
“小荔枝,一定要技術顧問嗎?”
沒有,好像也不影響大家養豬吧?
安荔濃認真看著老父親,“沒有技術顧問,的確不會影響大家養豬,但會影響豬場的發展。有些經驗是別人一輩子幾十年的積累,憑什麽在一個月內就教給你們?你怎麽就能肯定人家已經傾囊相授了?可能人家隻教了個皮毛呢?或者人家傾囊相授,但我們卻隻學了個皮毛呢?”
安荔濃試圖說服老父親,“老爸,知識和經驗在傳遞的過程中不是一等一的,不是說老師教了多少,學生就能學到多少學會多少,不是的。”
再聰明的學生也不可能十成十的接收老師輸出的知識。
安國邦揉揉太陽穴,捏捏鼻梁,腦子一團亂,隻有寶貝女兒的嗡嗡嗡聲。
“我捋一捋,捋一捋。”
每次和女兒說話,安國邦都要花費時間來消化,總覺得自己的腦子跟不上女兒的思維。有時候,安國邦真的很想問問寶貝女兒怎麽有這麽多想法?
寶貝女兒一會一個想法,安國邦很慌。
有時候覺得女兒說的對,但又覺得心裏沒底,但他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女兒說服。安國邦咬咬牙,雖然很想拒絕女兒,但不能否認自從女兒來到石河村後,整個石河村就鮮活了起來,好像初升的太陽朝氣勃勃。
“小荔枝,技術顧問一定要有嗎?”
“爸,技術顧問是一種保障。我們花小錢買一個更長久的保障......爸,一個月兩個月能學到的東西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把老師請到家裏來,讓他一直教一直教。有著幾十年養豬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在,我們對養豬場的發展是不是更有信心?”
安國邦點點頭,他當然知道老員工經驗豐富,但是......“小荔枝,讓他們一直住在石河村,我們不僅要出工資,還要提供住宿。”而且,工資太低的話,人家也不願意從城裏來到石河村是不是?
“我們村的人學會養豬不就行了嗎?”如果真有什麽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再找小眼鏡父親幫忙。
當初安荔濃說請安九爺當酒坊的技術顧問,安國邦沒有意見,因為安九爺的釀酒技術肯定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教給別人,而有些技術也不是想學就能學,說學會就能學會的。
最重要的是,安九爺是石河村人。
“爸,小財不出大財不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們隻花一點點小錢就能請到幾個有經驗的老員工,這是我們的幸運......有這麽多有經驗的老員工在,我們的養豬場就開得更有底氣。”
安國邦想了想,點頭答應,“好。”安國邦咬咬牙,這一答應,他接下來又要忙了,忙著給技術顧問準備房子。
“爸,你要多往好處想。他們都是養豬場的老員工,工作都是讓給了自己的兒女,意思就是說他們在省城養豬場有關係,我們想要更多更好的豬崽是不是就更容易了?”
安國邦想了想,“有道理。”
豬場建起來了,就要有豬崽。
豬崽哪裏來?
當然是從各大養豬場了。
但各大養豬場的豬崽剛出就被各大隊搶著要,又怎麽能輪到角落邊邊的石河村呢?想要豬崽一般都需要提前申請預定,但現在已經過了申請的時間。
現在開始申請,就要明年初才能被安排分配到豬崽。而分配過來的豬崽質量怎麽樣,還不是他們能選擇的。
這個時候有關係就顯得很重要了。
而省城養豬場是本省最大的養豬場,裏麵的豬的數量是以千為單位的,出的豬崽也是最好的,沒有提前預定,沒有關係,還真買不到省城養豬場的豬崽。
石河村每年需要的豬崽不多,隻能從清河鎮的小養豬場買,而且每年都是別人挑挑揀揀剩下的小而弱的豬崽。
但是,沒有辦法,人窮誌短。
安國邦每年都要為各家各戶的小豬崽操碎了心。
安荔濃把安國邦的難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現在,通過小眼鏡的父親和省城的大養豬場聯係起來當然好了。
有小眼鏡在石河村,也不擔心小眼鏡的父親不盡心盡力。
隻要他們照顧好小眼鏡,讓小眼鏡在石河村過得好過得舒心,相信他父親也會感激的。小眼鏡的父親在離開的時候,偷偷給安國邦送禮,請安國邦多照顧他那從小就腎虛體弱的小兒子。
一腔感天動地的父愛之心啊。
他們當然會成全。
然後他們還會成全更多人的‘父愛子,子敬父’之心。
安國邦雖然老實,但也不是蠢人。不需要安荔濃明說,安國邦就能想到這其中的好處,“工資不能高,但其他的福利待遇倒是可以提一提。”
為了留住人才,安國邦也是拚了。
安國邦覺得自從寶貝女兒來了石河村,他這個村長就一天比一天忙。
忙吧。
越忙越好。
通過小眼鏡的父親介紹,安國邦從省城請來了五個退休的有著豐富養豬經驗的老員工,擔當石河村養豬場的技術顧問。
豬場有了,豬崽也有了,接下來就是雞場和小雞仔。
不過,小雞仔可以自己孵,也可以從附近村的人家手裏買。
看著村裏的養豬場、雞場建起來,村裏人的精神更好了,好像已經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肉在碗裏。
而帶著介紹信回家的知識青年們也陸續有電報來。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石河村賣出了上百壇酸菜,上千斤菜幹,一起賣出去的還有紅薯幹、紅薯粉、芒果幹、陳皮等等。
訂單越多,大家就越迫切的感覺到修路的重要性。
“村裏,要修路了。”
“就是啊。小荔枝不是說‘想要致富先修路’嗎?”
安國邦也想修路,但是哪來的人手?
本來田裏的活就多,現在還要分一批人去開荒種青梅,一批人去挖魚塘,一批人去養豬場照顧剛落戶石河村還不太適應的豬崽......
有人忙著釀酒,有人忙著醃製酸菜,有人忙著曬菜幹......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就沒有閑著的。
哪來的人手去修路?
人手不足啊。
“爸,路肯定是要修的......”
安荔濃還沒有說完,就聽到李進業在外麵喊,“小荔枝,小荔枝。”
“李進業?你放假了?”
“沒,沒有。”李進業喘著氣,搖搖頭,“沒有。我去隔壁村送信,順便過來一趟,告訴你,有人給你打電話,讓你明天中午1點去郵政局接電話。”
其實,他們單位常常能接到這種電話,除非是單位附近的,或許是有認識的熟人,又或者是提前打好招呼,否則大家一般都是懶得理會。
等到對方在約定好的時間再打電話過來,就推說一句‘忘記了’或者‘沒有時間’,根本就不管人家是否有急事。
但是,沒有辦法,勝利公社的電話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李進業也是受了安荔濃的囑托,讓他平時多留意打給石河村的電話。安荔濃猜到知識青年們回家,可能會有些比較急切需要處理的事情需要打電話。
電報雖然也快,但肯定不比電話。
所以,安荔濃就讓李進也平時多留意,或者給單位的人帶些吃的送些好處,讓別人幫忙留意。總之,千萬不要錯過石河村的電話。
“小荔枝,你記住了,明天1點。”
“好咧。”
安荔濃猜測電話是知識青年打回來的,應該和石河村的酒或者菜有關。但是,安荔濃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張超級大單。
有人想找安九爺買十壇人參酒,十壇虎骨酒,然後還有若幹青梅酒、桑葚酒等果子酒。
天哪。
要發了。
安荔濃被驚嚇得差點摔了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