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幻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作者:白落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離合幻夢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人的一生要經過許多段曆程,嚐遍人生百味、看過陰晴圓缺,才會有深厚的生活閱曆。當我們可以做到心平靜氣看這世間萬象,或許,已經垂垂老矣。這世上有人注重過程,有人注重結果。一生一世,聽上去多麽漫長,其實回首轉瞬即逝。
每個人的生命長短不一,我們所能做的,隻是在活著的時候不要留下太多的遺憾。至於來生會如何,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誰也不知道。待到老時,回首經年,曾經一起聽過鳥鳴,一起等過花開,一起看過月圓的人,也許早已離你遠去。而那些執手相看的背影,恍若流水的諾言,也成了一樁樁殘缺不全的往事罷了。
林徽因應該算是一個從容的人,她不會為了某種情緒而讓自己深深沉淪。對她來說,徐誌摩的死卻是心口難以愈合的傷,但是走過重重霧靄,又見明月清風。一九三三年,二十九歲的林徽因已見成熟風韻,她似乎很少做夢,日子又恢複以往的平靜。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麽一個過程,突然在某一段時間裏,心底像被掃過了似的,那麽的幹淨,幹淨到將過往的一切都忘記,將來要做什麽亦不知道。所謂似水流年,其實就是毫無章法地過日子,如果做到井然有序,就未免太過傷神。
有人說過,林徽因不但是一個優雅閑隱的弱女子,也是一個風浪尖上的女強人。她在詩情畫意裏常常獨自吟哦,又在屬於自己的另一空間裏呼風喚雨。所以她有許多的瞬間與剪影,有些人記住她的柔婉多情,有些人記住她的平寧淡定,也有些人記住她的執著熱忱。或許因為她的多重性情,才會有那麽多的人對她崇拜與仰慕,始終如一。
這一年,林徽因參加朱光潛、梁宗岱每月舉辦一次的文化沙龍,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文學早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無論她成為煮飯浣紗的凡婦,還是風雲不盡的女建築師,在所有人心中,她永遠是那個美麗在人間四月的純情才女,而在每個姹紫嫣紅的春季都會不由自主地將她想起。她的人間四月已經成了許多人心中無法割舍的情結,像是長在流年的記憶,已然無法擦去。
盡管如此,林徽因雖鍾情於她的文字,但似乎更加執著於她的建築事業。她一直以為,人到世間走了一遭,就必定不能碌碌無為,總要留下些什麽,不為了世人將你記住,而是不留給自己太多缺憾。這年九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雲岡石窟。十月,發表散文《閑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十一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築。事業的成就可以讓她忘記許多人生的別離、情感的空落,還可以衝洗那些平淡的日子。
我們常說,浮生一夢,都是過眼雲煙,人死之後,一切都灰飛煙滅,於這世間再無任何瓜葛。可曆史存在了數千年,多少人事被記載在史冊上,至今仍被世人深深銘記。曆史的天空曾經烽煙滾滾,古道上黃塵飛揚,如今被有情有義的長江水打掃得那般清澈。隻是有一天,那彌漫的塵煙還會泛濫成災嗎?
自古以來,印刻在史冊上的人畢竟微乎其微,若不是有驚天之舉,又何來流傳千古。多少紅顏名將死後隻是一堆無人問津的骸骨,誰還能辨認出當年他們絕代的容貌?又有誰知曉他們曾經有過的風華故事?但終究還是有人被記住,就像我們記住林徽因一樣的記住。
想起林徽因就會記得:“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麵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想起徐誌摩又會記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說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話,就會記起顧城。而看到“我有一所房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會懷念那個叫海子的詩人。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留下幾句給人啟發的名言佳句,隻是有幸讓人記住並得以流傳的真的不多。有些人必定要以死來證實曾經留下的美麗,或許誰也不明白,到底怎樣的人生才算是無憾。難道煙消雲散就真的枉來人世一遭?而流芳百世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如果說建築事業是林徽因的一種人生信念,那麽文字則是她對美好情懷的一種約誓。每一個微雨落花時節,每一個清露蓮荷之季,或是秋葉飄零之時,抑或是寒梅傲雪之日,她的心中都會生出無限感思。或許每個文人骨子裏都存有這份情結,縱算不是文人,也會被每一朵花、每一莖綠,或是偶然打身邊經過的晚風給打動。
這年秋天,林徽因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長詩《秋天,這秋天》。多少人被她這首長詩深深感動,縱是蕭瑟之季,亦沒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傷。在林徽因的內心深處,哪怕是懷念一個逝去的故人也是溫軟而柔情的。在她眼裏,秋天是一場華麗的筵席,秋天有驕傲的果實,有走過莊周夢裏的蝴蝶。
秋天,這秋天
這是秋天,秋天,
風還該是溫軟;
太陽仍笑著那微笑,
閃著金銀,誇耀
他實在無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這裏那裏,在這秋天,
斑彩錯置到各處
山野,和枝葉中間,
象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華貴的失散,
繽紛降落到地麵上。
這時候心得像歌曲,
由山泉的水光裏閃動,
浮出珠沫,濺開
山石的喉嗓唱。
這時候滿腔的熱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
秋天懂得那**,——
秋天愛的是那不經意
不經意的淩亂!
……
這葉落了的秋天
聽風扯緊了弦索自歌挽:
這夜,這夜,這慘的變換!
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場離合幻夢的交變。對於季節交替,歲月更迭,林徽因始終充滿感恩的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願對過往低頭,所以她喜歡懷舊,卻不會沉迷。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也許我們應該留給她更多的祝福。無論她飄散至人世間的哪個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寧,歲歲逢春。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人的一生要經過許多段曆程,嚐遍人生百味、看過陰晴圓缺,才會有深厚的生活閱曆。當我們可以做到心平靜氣看這世間萬象,或許,已經垂垂老矣。這世上有人注重過程,有人注重結果。一生一世,聽上去多麽漫長,其實回首轉瞬即逝。
每個人的生命長短不一,我們所能做的,隻是在活著的時候不要留下太多的遺憾。至於來生會如何,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誰也不知道。待到老時,回首經年,曾經一起聽過鳥鳴,一起等過花開,一起看過月圓的人,也許早已離你遠去。而那些執手相看的背影,恍若流水的諾言,也成了一樁樁殘缺不全的往事罷了。
林徽因應該算是一個從容的人,她不會為了某種情緒而讓自己深深沉淪。對她來說,徐誌摩的死卻是心口難以愈合的傷,但是走過重重霧靄,又見明月清風。一九三三年,二十九歲的林徽因已見成熟風韻,她似乎很少做夢,日子又恢複以往的平靜。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麽一個過程,突然在某一段時間裏,心底像被掃過了似的,那麽的幹淨,幹淨到將過往的一切都忘記,將來要做什麽亦不知道。所謂似水流年,其實就是毫無章法地過日子,如果做到井然有序,就未免太過傷神。
有人說過,林徽因不但是一個優雅閑隱的弱女子,也是一個風浪尖上的女強人。她在詩情畫意裏常常獨自吟哦,又在屬於自己的另一空間裏呼風喚雨。所以她有許多的瞬間與剪影,有些人記住她的柔婉多情,有些人記住她的平寧淡定,也有些人記住她的執著熱忱。或許因為她的多重性情,才會有那麽多的人對她崇拜與仰慕,始終如一。
這一年,林徽因參加朱光潛、梁宗岱每月舉辦一次的文化沙龍,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文學早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無論她成為煮飯浣紗的凡婦,還是風雲不盡的女建築師,在所有人心中,她永遠是那個美麗在人間四月的純情才女,而在每個姹紫嫣紅的春季都會不由自主地將她想起。她的人間四月已經成了許多人心中無法割舍的情結,像是長在流年的記憶,已然無法擦去。
盡管如此,林徽因雖鍾情於她的文字,但似乎更加執著於她的建築事業。她一直以為,人到世間走了一遭,就必定不能碌碌無為,總要留下些什麽,不為了世人將你記住,而是不留給自己太多缺憾。這年九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雲岡石窟。十月,發表散文《閑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十一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築。事業的成就可以讓她忘記許多人生的別離、情感的空落,還可以衝洗那些平淡的日子。
我們常說,浮生一夢,都是過眼雲煙,人死之後,一切都灰飛煙滅,於這世間再無任何瓜葛。可曆史存在了數千年,多少人事被記載在史冊上,至今仍被世人深深銘記。曆史的天空曾經烽煙滾滾,古道上黃塵飛揚,如今被有情有義的長江水打掃得那般清澈。隻是有一天,那彌漫的塵煙還會泛濫成災嗎?
自古以來,印刻在史冊上的人畢竟微乎其微,若不是有驚天之舉,又何來流傳千古。多少紅顏名將死後隻是一堆無人問津的骸骨,誰還能辨認出當年他們絕代的容貌?又有誰知曉他們曾經有過的風華故事?但終究還是有人被記住,就像我們記住林徽因一樣的記住。
想起林徽因就會記得:“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麵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想起徐誌摩又會記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說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話,就會記起顧城。而看到“我有一所房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會懷念那個叫海子的詩人。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留下幾句給人啟發的名言佳句,隻是有幸讓人記住並得以流傳的真的不多。有些人必定要以死來證實曾經留下的美麗,或許誰也不明白,到底怎樣的人生才算是無憾。難道煙消雲散就真的枉來人世一遭?而流芳百世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如果說建築事業是林徽因的一種人生信念,那麽文字則是她對美好情懷的一種約誓。每一個微雨落花時節,每一個清露蓮荷之季,或是秋葉飄零之時,抑或是寒梅傲雪之日,她的心中都會生出無限感思。或許每個文人骨子裏都存有這份情結,縱算不是文人,也會被每一朵花、每一莖綠,或是偶然打身邊經過的晚風給打動。
這年秋天,林徽因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長詩《秋天,這秋天》。多少人被她這首長詩深深感動,縱是蕭瑟之季,亦沒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傷。在林徽因的內心深處,哪怕是懷念一個逝去的故人也是溫軟而柔情的。在她眼裏,秋天是一場華麗的筵席,秋天有驕傲的果實,有走過莊周夢裏的蝴蝶。
秋天,這秋天
這是秋天,秋天,
風還該是溫軟;
太陽仍笑著那微笑,
閃著金銀,誇耀
他實在無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這裏那裏,在這秋天,
斑彩錯置到各處
山野,和枝葉中間,
象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華貴的失散,
繽紛降落到地麵上。
這時候心得像歌曲,
由山泉的水光裏閃動,
浮出珠沫,濺開
山石的喉嗓唱。
這時候滿腔的熱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
秋天懂得那**,——
秋天愛的是那不經意
不經意的淩亂!
……
這葉落了的秋天
聽風扯緊了弦索自歌挽:
這夜,這夜,這慘的變換!
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場離合幻夢的交變。對於季節交替,歲月更迭,林徽因始終充滿感恩的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願對過往低頭,所以她喜歡懷舊,卻不會沉迷。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也許我們應該留給她更多的祝福。無論她飄散至人世間的哪個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寧,歲歲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