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濁世,栽種一株淨蓮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作者:白落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煙火濁世,栽種一株淨蓮
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
明窗高掛菩提月,淨蓮深栽濁世中。
——宋?慈受懷深
依稀記得多年前,總會不經意看到某個名字,或某個網站,寫著“紅塵擺渡人”,這幾個生動的字。甚至會有一幅圖畫,梅樹柳岸邊,有一個清瘦背影,擺渡著小船,悠悠劃入浩淼的煙水。看罷之後,帶給我的是一種“人生萬事轉頭空,滔滔生死已無涯”的荒寒之感。多少人也因為這種意象,而眷戀水鄉的風情,時間久了,成了心中一個不願醒轉的夢。其實我們都是人間擺渡客,在異城他鄉漂遊,轉過水複山重,到最後送別的隻有明月星光。
也許我們不該責怪那些搖擺著小舟,遲遲不肯靠岸的人,或許他們並不是貪戀水上萬千的風景,隻是怕了紅塵陌上那些摩肩擦踵的人流。一個習慣了孤獨、癡守著清寂的人,偶然邂逅姹紫嫣紅的春光,心中難免惶恐不安。這並不是一種懦弱,要知道,多少風雨災難,都靠一雙手撐過來。他們始終以背影相待,是不忍讓我們看到被歲月風蝕的滄桑皺紋,還有那層層結痂的繭。這些都是時光留下的傷痕,袒露在清風白雲下,不可遮掩。
當我讀到宋朝高僧慈受懷深的禪詩,又似乎對這些眷戀水的擺渡客,滋生出另一種想法。“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禪師所奉勸的人,是那些貪戀世味,追逐功利的人,希望他們不要在塵泥宦海中陷得太深。須知退一步風清雲淡,海闊天空,在止步的過程中,可以漸漸遠離貪嗔煩惱,領會無為真諦。而“休”則是在一念時間,念起則塵緣滾滾,念滅則萬事皆休。世間萬物,皆存真如本性,也許千百年後,你再回首,曾經的物事依舊不生不滅。那些擺渡的人,是太難舍煙水,還是厭倦了岸上紛揚的塵埃,寧願做這不能停止的漂流?
慈受懷深,宋朝雲門宗僧,壽春府(安徽)六安人,俗姓夏,字慈受,世稱慈受禪師。十四歲剃度出家,四年後,雲遊天下叢林,尋師訪道。之後寄身過慧林寺,又去天台山,居於靈岩,再後來退隱於洞庭湖畔的包山。為圓覺第一祖。著有《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四卷傳世。已記不清在何處讀過《慈受懷深禪師廣錄》,隻記得飛揚文采令人拍案叫絕,悠然禪韻流淌於水墨間。讓我一次次想象,那位手持禪杖的高僧,在碧蘆江岸,撐木篙獨上蘭舟,隻為抵達菩提道場。枕石眠雲,木食草衣,如此一路風塵難道不是一種執著?萬事無如退步休,世間得失隨緣,想來漫漫禪路亦該隨緣。相信淡定如禪師,他必是懂得白雲無心,之所以沉迷於禪境,是為了拯救芸芸眾生。
都說人世多迷幻,有時候明知是罪過,卻還是要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之塵,紛落在人間,讓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生命之重。我們常常會為俗事逼迫得身不由己,想要放下,卻被繩索捆縛,想要止步,卻發覺已經走得很遠,回頭已是不能。畢竟是凡人,欲念就如同斬不斷的流水,你把自己傷得千瘡百孔,而流水依舊婉轉清靈。在黃葉紛飛的秋徑上,我們分辨不出哪間茅舍會是自己最後的歸宿,也不知道誰是自己最後可以依托的那個人。命運就是一場無由的賭注,在看不到輸和贏的開始裏,接受的還是輸與贏的結局。
所以說,有些人不是不想退步,而是這紅塵深處太多的鋒芒,當身處激流暗湧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無動於衷。疲累的時候,就想要靜靜地任由生死,任由千纏百繞的瑣事縛身,不再掙紮,不再為不可知的宿命尋根問底。無奈的時候,亦想尋訪高僧,聽他講經說禪,用佛法撣去心中塵垢。放生池中那潭聖潔的水,映著人世的荒蕪。不知道一個走棺桑的人,沉入清泉,是否還能回到舊身。倘若這世間所有的相逢和別離,都可以潔淨如一,那麽我們應該感恩這塵緣賜予的溫暖。
禪師說:“明窗高掛菩提月,淨蓮深栽濁世中。”窗前一輪明月掛在中天,那皎潔的光芒,如同我們內心的菩提圓覺,照徹一切無明煩惱。明月不會偏心,不會獨自落入誰家,塵世中萬千院落,都紛灑著清輝。身處濁世中的你我,倘若做不到悠然自處,亦無須逃避。做一朵清淨的蓮花,在汙濁的泥土中,依舊可以開出潔淨的花朵,吐露幽淡的芬芳。所謂煩惱即是菩提,既然避不了烈焰的焚燒,不如赴身火海,化作灰燼,也算是與生命同生共死。
有這麽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此看來,也多了幾分禪意。一個沒有故事的人,或者說從來都淡如清水的人,是無法體悟到禪法至高之境的。我們總是在世間尋覓最後的純潔,希望自己所愛之人,所喜之物,是纖塵不染的,這樣就可以甜蜜地擁有和分享那份無瑕。卻不知,經曆棺海,飽受過離難的人事,更值得自己去好好珍惜。我們要做到的,不是將一張潔白的紙,染成墨綠的顏色,而是需要把累累傷痕,用柔情的手去緩緩撫平。真正的愛,是無謂於過去,隻將一顆心交付出來,彼此在薄涼中溫暖,在愁苦時愉悅。
高僧用他的禪詩告訴你我,佛不是虛無,他無處不在。無論你在人間,或是淪落地獄,是潔淨,還是汙濁,他始終如明月般追隨左右。放下執念,萬般自在。倘若放不下,就繼續擺渡在江海上,倘若你醒悟了,記得舍船而下,茫茫人世,終有一個地方會將你收留。沒有誰生來就是佛,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佛性,也許平凡的你我,也可以用慈悲去感化別人。
山窮水盡,風月迷離。當有一天我們無法將彼此尋找,請一定要記住,我們曾經在濁世中,栽種過潔淨的蓮,並且分享過世間最奢侈的幸福。
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
明窗高掛菩提月,淨蓮深栽濁世中。
——宋?慈受懷深
依稀記得多年前,總會不經意看到某個名字,或某個網站,寫著“紅塵擺渡人”,這幾個生動的字。甚至會有一幅圖畫,梅樹柳岸邊,有一個清瘦背影,擺渡著小船,悠悠劃入浩淼的煙水。看罷之後,帶給我的是一種“人生萬事轉頭空,滔滔生死已無涯”的荒寒之感。多少人也因為這種意象,而眷戀水鄉的風情,時間久了,成了心中一個不願醒轉的夢。其實我們都是人間擺渡客,在異城他鄉漂遊,轉過水複山重,到最後送別的隻有明月星光。
也許我們不該責怪那些搖擺著小舟,遲遲不肯靠岸的人,或許他們並不是貪戀水上萬千的風景,隻是怕了紅塵陌上那些摩肩擦踵的人流。一個習慣了孤獨、癡守著清寂的人,偶然邂逅姹紫嫣紅的春光,心中難免惶恐不安。這並不是一種懦弱,要知道,多少風雨災難,都靠一雙手撐過來。他們始終以背影相待,是不忍讓我們看到被歲月風蝕的滄桑皺紋,還有那層層結痂的繭。這些都是時光留下的傷痕,袒露在清風白雲下,不可遮掩。
當我讀到宋朝高僧慈受懷深的禪詩,又似乎對這些眷戀水的擺渡客,滋生出另一種想法。“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禪師所奉勸的人,是那些貪戀世味,追逐功利的人,希望他們不要在塵泥宦海中陷得太深。須知退一步風清雲淡,海闊天空,在止步的過程中,可以漸漸遠離貪嗔煩惱,領會無為真諦。而“休”則是在一念時間,念起則塵緣滾滾,念滅則萬事皆休。世間萬物,皆存真如本性,也許千百年後,你再回首,曾經的物事依舊不生不滅。那些擺渡的人,是太難舍煙水,還是厭倦了岸上紛揚的塵埃,寧願做這不能停止的漂流?
慈受懷深,宋朝雲門宗僧,壽春府(安徽)六安人,俗姓夏,字慈受,世稱慈受禪師。十四歲剃度出家,四年後,雲遊天下叢林,尋師訪道。之後寄身過慧林寺,又去天台山,居於靈岩,再後來退隱於洞庭湖畔的包山。為圓覺第一祖。著有《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四卷傳世。已記不清在何處讀過《慈受懷深禪師廣錄》,隻記得飛揚文采令人拍案叫絕,悠然禪韻流淌於水墨間。讓我一次次想象,那位手持禪杖的高僧,在碧蘆江岸,撐木篙獨上蘭舟,隻為抵達菩提道場。枕石眠雲,木食草衣,如此一路風塵難道不是一種執著?萬事無如退步休,世間得失隨緣,想來漫漫禪路亦該隨緣。相信淡定如禪師,他必是懂得白雲無心,之所以沉迷於禪境,是為了拯救芸芸眾生。
都說人世多迷幻,有時候明知是罪過,卻還是要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之塵,紛落在人間,讓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生命之重。我們常常會為俗事逼迫得身不由己,想要放下,卻被繩索捆縛,想要止步,卻發覺已經走得很遠,回頭已是不能。畢竟是凡人,欲念就如同斬不斷的流水,你把自己傷得千瘡百孔,而流水依舊婉轉清靈。在黃葉紛飛的秋徑上,我們分辨不出哪間茅舍會是自己最後的歸宿,也不知道誰是自己最後可以依托的那個人。命運就是一場無由的賭注,在看不到輸和贏的開始裏,接受的還是輸與贏的結局。
所以說,有些人不是不想退步,而是這紅塵深處太多的鋒芒,當身處激流暗湧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無動於衷。疲累的時候,就想要靜靜地任由生死,任由千纏百繞的瑣事縛身,不再掙紮,不再為不可知的宿命尋根問底。無奈的時候,亦想尋訪高僧,聽他講經說禪,用佛法撣去心中塵垢。放生池中那潭聖潔的水,映著人世的荒蕪。不知道一個走棺桑的人,沉入清泉,是否還能回到舊身。倘若這世間所有的相逢和別離,都可以潔淨如一,那麽我們應該感恩這塵緣賜予的溫暖。
禪師說:“明窗高掛菩提月,淨蓮深栽濁世中。”窗前一輪明月掛在中天,那皎潔的光芒,如同我們內心的菩提圓覺,照徹一切無明煩惱。明月不會偏心,不會獨自落入誰家,塵世中萬千院落,都紛灑著清輝。身處濁世中的你我,倘若做不到悠然自處,亦無須逃避。做一朵清淨的蓮花,在汙濁的泥土中,依舊可以開出潔淨的花朵,吐露幽淡的芬芳。所謂煩惱即是菩提,既然避不了烈焰的焚燒,不如赴身火海,化作灰燼,也算是與生命同生共死。
有這麽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此看來,也多了幾分禪意。一個沒有故事的人,或者說從來都淡如清水的人,是無法體悟到禪法至高之境的。我們總是在世間尋覓最後的純潔,希望自己所愛之人,所喜之物,是纖塵不染的,這樣就可以甜蜜地擁有和分享那份無瑕。卻不知,經曆棺海,飽受過離難的人事,更值得自己去好好珍惜。我們要做到的,不是將一張潔白的紙,染成墨綠的顏色,而是需要把累累傷痕,用柔情的手去緩緩撫平。真正的愛,是無謂於過去,隻將一顆心交付出來,彼此在薄涼中溫暖,在愁苦時愉悅。
高僧用他的禪詩告訴你我,佛不是虛無,他無處不在。無論你在人間,或是淪落地獄,是潔淨,還是汙濁,他始終如明月般追隨左右。放下執念,萬般自在。倘若放不下,就繼續擺渡在江海上,倘若你醒悟了,記得舍船而下,茫茫人世,終有一個地方會將你收留。沒有誰生來就是佛,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佛性,也許平凡的你我,也可以用慈悲去感化別人。
山窮水盡,風月迷離。當有一天我們無法將彼此尋找,請一定要記住,我們曾經在濁世中,栽種過潔淨的蓮,並且分享過世間最奢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