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人熱情厚道,又是老相識,晚飯必須有酒,陸凡也沒跟操老一家客氣,大家邊吃邊聊,暢想“棺材”大業。
陸凡去上茅房的時候,操天馬趕忙跟著出去,低聲說:“凡哥,最近樂學智沒在廠裏露麵,估計是看那個‘髒病’去了,我又收集了一些證據。現在汙油泥處理廠把周邊幾個縣區的生意都壟斷了,這個狗日的真的是日進鬥金、富得流油,一天幾十萬的賺。”
“天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露任何馬腳,盡量收集視頻證據,尤其是運到汙油泥處理廠的‘好油’。”
“凡哥,你放心吧,我都盯了他兩年了,這玩意真賺錢,要是能把汙油泥處理廠搞到手就好了!”
陸凡說道:“你想啥呢,這種廠子靠關係賺錢,就算給你也無濟於事,你得想想,為啥周邊縣區就開這一個汙油泥處理廠?”
“哎,確實讓人眼紅,幹一兩年這輩子都不愁吃喝了!”
“天馬,你現在咋樣?”
“還行,養七八個油罐車,四輛給樂學智送油,四輛幹點‘私活’,一年能弄幾十個。”
“你還年輕,得找個正經營生幹,‘販油’不是長久之計,栽進去一次,一夜能把你打回解放前。”
“哎,凡哥,我也想,實在沒個好幹的。”
喝完酒後,陸凡返回鄉政府,和蘇小易徹夜長談。
“小易,資金上有問題嗎?”
“凡哥,放心吧,湊一湊幾百萬肯定能拿出來,再說合作社不是一次性投資,咱們還在賺錢,肯定能續的上。”
“讓你幹這個合作社,是想有人把頭撐起來,放眼柏樹灣沒人有這個實力和能力,這次就算幫我的忙。”
“凡哥,這話就見外了,我這點身家都是你給的,再說你讓我幹的是正事,你還別說,這段時間我認真了解了這個行當,搞好了真能賺大錢。”
“確實如此,我不可能讓你白往進砸錢,隻要把優質柏木、技術、純手工打造這三個名頭宣傳出去,大有可為。本來柏樹灣的棺材就出名,一直供不應求,隻是量少而已。等棺材鋪子開起來,鄉政府會下大力氣治理,絕對不會讓一塊料子被偷運出去。”
蘇小易說道:“現在一口好棺材連料帶工,沒有兩三萬下不來,還得搭人情、擔驚受怕,到時候咱們送貨上門,賣3—4萬不為過,一年賣上1000口棺材,那就是三四千萬,甚至有可能更多。凡哥,絕對有有搞頭,有得賺!”
陸凡笑道:“隻要你有信心就好,不過萬事開頭難,把廠子建起來才是重點。而且這個項目還要帶動村民致富,伐木工人、運輸、學等徒等必須是柏樹灣人來做,林戶要入股,最好讓操老也入股,他在匠人中有威望,總之要最大化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凡哥,我知道該怎麽做。”
“嗯,這段時間你跟著林場場長李逸風跑手續,你盡快和林戶談,物色加工場地,有什麽問題你及時告訴我。”
吃過早飯後,陸凡帶著李言昕和蘇小易去了向陽村,先不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起碼任期內全鄉13個行政村得跑一遍,貧困戶和產業戶得跑一遍,上訪戶得跑一遍。
到了向陽村,走進村口第一家院子,看到一個老頭在劈柴,他老伴傻傻呆呆的坐在門口曬太陽。
“大爺,劈柴呢?”
老頭停下手中的活,湊過來問道:“你們是鄉裏的幹部?”
李言昕介紹道:“這是咱柏樹灣鄉黨委陸書記!”
“啊?你就是那個娃娃書記?”
陸凡笑道:“大爺,我是年輕,但不影響服務大家,您光景過得怎麽樣?還種地嗎?需要鄉政府解決什麽問題嗎?”
“哎,不種地吃啥?”老頭歎了口氣說:“兒子在外麵攬工,兒媳婦跟人跑了,老婆子癡呆,活一天算一天!陸書記,我還真有問題要反映,你看我家這個爛包樣子,就不能‘吃低保’嗎?”
看這情況確實窮,陸凡有些詫異,向陽村還有比這更窮的?
按國家低保政策規定是應保盡保,但是資金由地方財政支出,寧陽財政支出不了那麽多資金,所以就規定了名額限製,向陽村是個行政村,少說也要十幾個低保名額。
“陸書記,不是我告狀,我們村的低保都讓書記親戚和三朋四友‘吃’了,我就前幾年吃了一年。說是輪著吃,我估計趕我死都輪不上一次了!”
陸凡說道:“大爺,這個事我記下了,我了解一下,如果真的有人徇私舞弊,拿低保當人情,我一定管到底!”
“哎,我要是有辦法,也不會跟你張這個嘴,實在下不了苦了,一年到頭就靠打那點糧賣錢,老婆子還得吃藥保命,受苦人‘恓惶’呀!”
這家的情況確實讓人看不下去,陸凡問道:“大爺,您兒子在外麵打工,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何不讓他回家創業?還能照顧你們老兩口。今年鄉裏會大力扶持養羊、大棚、種藥材,隻要能吃苦肯定比打工強。”
老頭歎氣道:“你說的這些我都懂,說是給補助,都是哄人的。再說,幹啥不要錢?家裏連一千塊錢都湊不出來,連個羊羔都買不來。還有,萬一賠了咋辦?那不是把命要了?”
老年人思想保守,跟他說不懂,陸凡說道:“大爺,我給您留個電話號碼,您兒子回來讓他給我打電話,鄉政府一定會解決你們的後顧之憂。”說完,掏出二百塊錢硬塞給了老頭。
陸凡走後,老頭拿著二百塊錢,流下了兩行熱淚。
來到第二家,陸凡體會到了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家是老頭拄著拐杖,老伴在院子裏忙活,還有個七八歲的孩子在玩耍。
自我介紹後,老頭顯得有些拘謹,趕忙招呼老伴倒水招呼客人,鄉政府書記對他們來說就是父母官。
陸凡笑道:“大爺、大娘,不用忙活了,我們就是了解一下情況,這是你們的孫子吧?孩子爸媽下地去了?”
大爺說道:“這會沒啥活了,我兒子、兒媳婦都在外地打工,估計就這兩天回來,娃娃能見他大他媽了。”
看到羊圈裏有十來隻羊,陸凡興致勃勃的看了會,問道:“大爺,你這羊養的不賴,那幾個‘羯則’快能殺了吧?”
大爺笑道:“陸書記,打算等兒子回來殺,咱們柏樹灣的羊不愁賣,城裏的親戚已經定下了。”
“大爺,你最多養過多少羊?”
“前幾年做多攔過一百多隻,這兩年跑不動了,就在家喂十來個,過年賣一些,自家也殺的吃一隻。”
“大爺,您是老養殖戶,您說,養羊能賺錢嗎?”
“肯定能呀,隻要‘伺應’好了,羔子少死上幾個,等規模上去了,肯定能賺錢。”
“鄉政府今年大力扶持養羊,你家有技術,不如讓兒子回來幹,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多好。現在的政策是,養羊100隻以上,每隻羊可得補貼 100元;200隻以上,政府補貼5萬塊;400隻以上,每隻羊能補500元!”
“哎,政策是好政策,但補助都是有辦事人拿的,我們邊都沾不到。再說,想養一百隻羊,還不得十幾二十萬?還要建圈,買設備,不是件容易事?”
“大爺,設施養殖也有補貼,包括建圈和買設備。我是鄉政府書記,我說能補就能補,隻要你敢幹,給你說的這些補助就照我說。如果做不到,你拿高音喇叭在鄉政府門口罵我!”
“陸書記,我肯定相信你,幾年前你在柏樹灣林場上過班吧?老操經常說你好話。你讓我考慮考慮,等兒子回來了再商量一下,要是決定幹少不了麻煩你。”
陸凡笑道:“我巴不得你們來麻煩我,隻要對大家有好處,我想方設法解決。”
到了第三家,剛表明身份,這家大娘就哭天抹淚的,請書記給她伸冤,可一時半會又說不清楚。
等她老伴回來後,陸凡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幾年前,村裏因村內道路的擴寬和硬化,占了他家兩畝多的玉米地,將他們家的莊稼毀掉開路。
可書記卻不認這個賬,說他家承包的地是村集體的,而且開春就在喇叭上多次提醒村民,承包的地有新安排,不得耕種,否則後果自負,村委會堅決不予賠償。
陸凡向其保證,這件事鄉政府管到底,該賠的一定賠。
當天,陸凡跑了八九家,每到一戶都做大家的思想工作,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耐心的宣傳產業扶持政策,跟群眾打成一片。
到了周末,陸凡覺得回去也沒事,就繼續下鄉。三四天時間,跑了兩個村子。
陸凡很清楚,走下田埂“腳沾泥土”,從群眾口中獲取“萬千氣象”的一手資料,到群眾家中揭揭鍋蓋,到田間地頭拉拉家常、問問情況,虛心聽取群眾的見解與訴求,深入掌握調查研究的“一手資料”,把基層真實的情況摸清摸準,才能拿真招、出硬招、見實效,為後續全鄉發展提供依據和方向。
陸凡去上茅房的時候,操天馬趕忙跟著出去,低聲說:“凡哥,最近樂學智沒在廠裏露麵,估計是看那個‘髒病’去了,我又收集了一些證據。現在汙油泥處理廠把周邊幾個縣區的生意都壟斷了,這個狗日的真的是日進鬥金、富得流油,一天幾十萬的賺。”
“天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露任何馬腳,盡量收集視頻證據,尤其是運到汙油泥處理廠的‘好油’。”
“凡哥,你放心吧,我都盯了他兩年了,這玩意真賺錢,要是能把汙油泥處理廠搞到手就好了!”
陸凡說道:“你想啥呢,這種廠子靠關係賺錢,就算給你也無濟於事,你得想想,為啥周邊縣區就開這一個汙油泥處理廠?”
“哎,確實讓人眼紅,幹一兩年這輩子都不愁吃喝了!”
“天馬,你現在咋樣?”
“還行,養七八個油罐車,四輛給樂學智送油,四輛幹點‘私活’,一年能弄幾十個。”
“你還年輕,得找個正經營生幹,‘販油’不是長久之計,栽進去一次,一夜能把你打回解放前。”
“哎,凡哥,我也想,實在沒個好幹的。”
喝完酒後,陸凡返回鄉政府,和蘇小易徹夜長談。
“小易,資金上有問題嗎?”
“凡哥,放心吧,湊一湊幾百萬肯定能拿出來,再說合作社不是一次性投資,咱們還在賺錢,肯定能續的上。”
“讓你幹這個合作社,是想有人把頭撐起來,放眼柏樹灣沒人有這個實力和能力,這次就算幫我的忙。”
“凡哥,這話就見外了,我這點身家都是你給的,再說你讓我幹的是正事,你還別說,這段時間我認真了解了這個行當,搞好了真能賺大錢。”
“確實如此,我不可能讓你白往進砸錢,隻要把優質柏木、技術、純手工打造這三個名頭宣傳出去,大有可為。本來柏樹灣的棺材就出名,一直供不應求,隻是量少而已。等棺材鋪子開起來,鄉政府會下大力氣治理,絕對不會讓一塊料子被偷運出去。”
蘇小易說道:“現在一口好棺材連料帶工,沒有兩三萬下不來,還得搭人情、擔驚受怕,到時候咱們送貨上門,賣3—4萬不為過,一年賣上1000口棺材,那就是三四千萬,甚至有可能更多。凡哥,絕對有有搞頭,有得賺!”
陸凡笑道:“隻要你有信心就好,不過萬事開頭難,把廠子建起來才是重點。而且這個項目還要帶動村民致富,伐木工人、運輸、學等徒等必須是柏樹灣人來做,林戶要入股,最好讓操老也入股,他在匠人中有威望,總之要最大化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凡哥,我知道該怎麽做。”
“嗯,這段時間你跟著林場場長李逸風跑手續,你盡快和林戶談,物色加工場地,有什麽問題你及時告訴我。”
吃過早飯後,陸凡帶著李言昕和蘇小易去了向陽村,先不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起碼任期內全鄉13個行政村得跑一遍,貧困戶和產業戶得跑一遍,上訪戶得跑一遍。
到了向陽村,走進村口第一家院子,看到一個老頭在劈柴,他老伴傻傻呆呆的坐在門口曬太陽。
“大爺,劈柴呢?”
老頭停下手中的活,湊過來問道:“你們是鄉裏的幹部?”
李言昕介紹道:“這是咱柏樹灣鄉黨委陸書記!”
“啊?你就是那個娃娃書記?”
陸凡笑道:“大爺,我是年輕,但不影響服務大家,您光景過得怎麽樣?還種地嗎?需要鄉政府解決什麽問題嗎?”
“哎,不種地吃啥?”老頭歎了口氣說:“兒子在外麵攬工,兒媳婦跟人跑了,老婆子癡呆,活一天算一天!陸書記,我還真有問題要反映,你看我家這個爛包樣子,就不能‘吃低保’嗎?”
看這情況確實窮,陸凡有些詫異,向陽村還有比這更窮的?
按國家低保政策規定是應保盡保,但是資金由地方財政支出,寧陽財政支出不了那麽多資金,所以就規定了名額限製,向陽村是個行政村,少說也要十幾個低保名額。
“陸書記,不是我告狀,我們村的低保都讓書記親戚和三朋四友‘吃’了,我就前幾年吃了一年。說是輪著吃,我估計趕我死都輪不上一次了!”
陸凡說道:“大爺,這個事我記下了,我了解一下,如果真的有人徇私舞弊,拿低保當人情,我一定管到底!”
“哎,我要是有辦法,也不會跟你張這個嘴,實在下不了苦了,一年到頭就靠打那點糧賣錢,老婆子還得吃藥保命,受苦人‘恓惶’呀!”
這家的情況確實讓人看不下去,陸凡問道:“大爺,您兒子在外麵打工,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何不讓他回家創業?還能照顧你們老兩口。今年鄉裏會大力扶持養羊、大棚、種藥材,隻要能吃苦肯定比打工強。”
老頭歎氣道:“你說的這些我都懂,說是給補助,都是哄人的。再說,幹啥不要錢?家裏連一千塊錢都湊不出來,連個羊羔都買不來。還有,萬一賠了咋辦?那不是把命要了?”
老年人思想保守,跟他說不懂,陸凡說道:“大爺,我給您留個電話號碼,您兒子回來讓他給我打電話,鄉政府一定會解決你們的後顧之憂。”說完,掏出二百塊錢硬塞給了老頭。
陸凡走後,老頭拿著二百塊錢,流下了兩行熱淚。
來到第二家,陸凡體會到了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家是老頭拄著拐杖,老伴在院子裏忙活,還有個七八歲的孩子在玩耍。
自我介紹後,老頭顯得有些拘謹,趕忙招呼老伴倒水招呼客人,鄉政府書記對他們來說就是父母官。
陸凡笑道:“大爺、大娘,不用忙活了,我們就是了解一下情況,這是你們的孫子吧?孩子爸媽下地去了?”
大爺說道:“這會沒啥活了,我兒子、兒媳婦都在外地打工,估計就這兩天回來,娃娃能見他大他媽了。”
看到羊圈裏有十來隻羊,陸凡興致勃勃的看了會,問道:“大爺,你這羊養的不賴,那幾個‘羯則’快能殺了吧?”
大爺笑道:“陸書記,打算等兒子回來殺,咱們柏樹灣的羊不愁賣,城裏的親戚已經定下了。”
“大爺,你最多養過多少羊?”
“前幾年做多攔過一百多隻,這兩年跑不動了,就在家喂十來個,過年賣一些,自家也殺的吃一隻。”
“大爺,您是老養殖戶,您說,養羊能賺錢嗎?”
“肯定能呀,隻要‘伺應’好了,羔子少死上幾個,等規模上去了,肯定能賺錢。”
“鄉政府今年大力扶持養羊,你家有技術,不如讓兒子回來幹,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多好。現在的政策是,養羊100隻以上,每隻羊可得補貼 100元;200隻以上,政府補貼5萬塊;400隻以上,每隻羊能補500元!”
“哎,政策是好政策,但補助都是有辦事人拿的,我們邊都沾不到。再說,想養一百隻羊,還不得十幾二十萬?還要建圈,買設備,不是件容易事?”
“大爺,設施養殖也有補貼,包括建圈和買設備。我是鄉政府書記,我說能補就能補,隻要你敢幹,給你說的這些補助就照我說。如果做不到,你拿高音喇叭在鄉政府門口罵我!”
“陸書記,我肯定相信你,幾年前你在柏樹灣林場上過班吧?老操經常說你好話。你讓我考慮考慮,等兒子回來了再商量一下,要是決定幹少不了麻煩你。”
陸凡笑道:“我巴不得你們來麻煩我,隻要對大家有好處,我想方設法解決。”
到了第三家,剛表明身份,這家大娘就哭天抹淚的,請書記給她伸冤,可一時半會又說不清楚。
等她老伴回來後,陸凡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幾年前,村裏因村內道路的擴寬和硬化,占了他家兩畝多的玉米地,將他們家的莊稼毀掉開路。
可書記卻不認這個賬,說他家承包的地是村集體的,而且開春就在喇叭上多次提醒村民,承包的地有新安排,不得耕種,否則後果自負,村委會堅決不予賠償。
陸凡向其保證,這件事鄉政府管到底,該賠的一定賠。
當天,陸凡跑了八九家,每到一戶都做大家的思想工作,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耐心的宣傳產業扶持政策,跟群眾打成一片。
到了周末,陸凡覺得回去也沒事,就繼續下鄉。三四天時間,跑了兩個村子。
陸凡很清楚,走下田埂“腳沾泥土”,從群眾口中獲取“萬千氣象”的一手資料,到群眾家中揭揭鍋蓋,到田間地頭拉拉家常、問問情況,虛心聽取群眾的見解與訴求,深入掌握調查研究的“一手資料”,把基層真實的情況摸清摸準,才能拿真招、出硬招、見實效,為後續全鄉發展提供依據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