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寄回了。”
“還是這封信有效。”
“不過寄貨人的姓名不對頭。”
“誰寄來的?”
“是一個叫津上富枝的人從東京寄來的。”
“津上富枝?”
最近的訂貨人當中沒有這樣一個人,會不會是從前的顧客寄來要求修理的?
平作吩咐徒弟:
“先打開來看看再說。”
“真是沒有裝上眼睛呢。喔,還附有一封信。”
“拿過來,拿過來。”
平作從徒弟手中接過信,拆開。信箋很漂亮,印有淡淡的花紋,信箋上筆跡很秀氣,象是女人寫的:
“開門見山直說,我是民間工藝品的搜集者,這次承好友得信州旅行之便給我帶來了當地的土產——您親手做的車鴿,了卻一大夙願。然而遺憾的是鴿子沒有裝眼睛,這大概是由於某種疏忽而把未完成作品當作成品包裝了。當然,這隻車鴿自有它的秒處,我也覺得很珍貴,但作為一個車鴿愛好者,我想得到的是完成品,要是能麻煩給換一個則十分感謝,隨信附上郵資若幹,諸多拜托。”
信裏附著郵票,價值相當與寄回郵件所需的郵資。
“這就是說,先前寄給訂貨人本山的那隻鴿子,已有本山送給一位叫津上富枝的女子了。”平作信裏這麽想。
“怪不得一直不見本山回音。”平作覺得一直盤踞在信裏的症結總算解開了。
為了報答顧客特意寄來這隻未完成作品,平作考慮,一定得最優先照顧,把自己認為滿意的製成品寄去。
精選出來的車鴿寄往富枝的住址之後,竟被郵局打上“收件人地址不明”退了回來。可是地址並沒有抄錯啊。
恐怕是富枝寄來“瞎眼鴿子”後搬家了吧。
“這樣的話,也應該把搬家後的地址告訴我們呀。”平作覺得對方辜負了自己的一片好意,心中又產生了一個疙瘩。
可是兩天以後,發生了一件更奇妙的事——從東京又以速件寄來一隻“瞎眼鴿子”。
“究竟是誰寄來的呢?”平作如墮五裏雲中。
“本——山——先生。”
“本山?目黑的本山?”
“不錯。”
平作從徒弟手中接過郵件,一點不錯,上麵寫著的姓名和地址正是自己第二次寄信去時寫的姓名和地址。可是封皮上光寫著幾個小字“目黑,本山”,省略了全名和住址。
郵件中隻放著一隻少了鴿眼的車鴿,附條也沒有。看樣子,寄件人對平作再次提出的要求感到很惱火,所以光寄了車鴿來。
隻可能有一隻“瞎眼鴿子”,現在卻變成了兩隻——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平作心裏想。
師徒兩人互相望望。
平作也考慮過這種可能性:是不是從前曾寄出去過“瞎眼鴿子”,而顧主現在才退回來呢?然而本山和津上富枝寄來的兩隻瞎眼鴿子,從其用料、外形、顏色來看,毫無疑問都是最近做出來的。
而最近誤寄給顧主的瞎眼鴿子隻可能是一隻,這是絕對不會錯的。特別是發生這一誤寄事件後,每次包裝和寄發都慎重地進行過檢查,不可能再發生同樣的錯誤。
但眼下卻寄來了兩隻沒有眼睛的鴿子。
津上富枝的鴿子雖然先寄了來,但按理說本山寄來的鴿子是不會錯的,因為本山是上門來找平作訂貨的人。
在接到富枝寄來的鴿子,並看到富枝在附信中所說“一位朋友給我帶來了信州的土產”時,平作最初認為信中的那個“朋友”當是本山。
可是本山又寄來了一隻瞎眼鴿子,那末富枝所說的“朋友”到底是不是本山呢?這就有點吃不準了。要是本山是津上富枝的“朋友”,那末本山的那隻瞎眼鴿子當是送給富枝了,因為本山不可能再有第二隻瞎眼鴿子寄來。
這麽說來,津上富枝那隻鴿子的來曆就有點怪了,可它也是平作做的,這也不會錯。
平作覺得對第二隻瞎眼鴿子也不能置之不理,便重新寄了一隻成品給本山。
“還是這封信有效。”
“不過寄貨人的姓名不對頭。”
“誰寄來的?”
“是一個叫津上富枝的人從東京寄來的。”
“津上富枝?”
最近的訂貨人當中沒有這樣一個人,會不會是從前的顧客寄來要求修理的?
平作吩咐徒弟:
“先打開來看看再說。”
“真是沒有裝上眼睛呢。喔,還附有一封信。”
“拿過來,拿過來。”
平作從徒弟手中接過信,拆開。信箋很漂亮,印有淡淡的花紋,信箋上筆跡很秀氣,象是女人寫的:
“開門見山直說,我是民間工藝品的搜集者,這次承好友得信州旅行之便給我帶來了當地的土產——您親手做的車鴿,了卻一大夙願。然而遺憾的是鴿子沒有裝眼睛,這大概是由於某種疏忽而把未完成作品當作成品包裝了。當然,這隻車鴿自有它的秒處,我也覺得很珍貴,但作為一個車鴿愛好者,我想得到的是完成品,要是能麻煩給換一個則十分感謝,隨信附上郵資若幹,諸多拜托。”
信裏附著郵票,價值相當與寄回郵件所需的郵資。
“這就是說,先前寄給訂貨人本山的那隻鴿子,已有本山送給一位叫津上富枝的女子了。”平作信裏這麽想。
“怪不得一直不見本山回音。”平作覺得一直盤踞在信裏的症結總算解開了。
為了報答顧客特意寄來這隻未完成作品,平作考慮,一定得最優先照顧,把自己認為滿意的製成品寄去。
精選出來的車鴿寄往富枝的住址之後,竟被郵局打上“收件人地址不明”退了回來。可是地址並沒有抄錯啊。
恐怕是富枝寄來“瞎眼鴿子”後搬家了吧。
“這樣的話,也應該把搬家後的地址告訴我們呀。”平作覺得對方辜負了自己的一片好意,心中又產生了一個疙瘩。
可是兩天以後,發生了一件更奇妙的事——從東京又以速件寄來一隻“瞎眼鴿子”。
“究竟是誰寄來的呢?”平作如墮五裏雲中。
“本——山——先生。”
“本山?目黑的本山?”
“不錯。”
平作從徒弟手中接過郵件,一點不錯,上麵寫著的姓名和地址正是自己第二次寄信去時寫的姓名和地址。可是封皮上光寫著幾個小字“目黑,本山”,省略了全名和住址。
郵件中隻放著一隻少了鴿眼的車鴿,附條也沒有。看樣子,寄件人對平作再次提出的要求感到很惱火,所以光寄了車鴿來。
隻可能有一隻“瞎眼鴿子”,現在卻變成了兩隻——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平作心裏想。
師徒兩人互相望望。
平作也考慮過這種可能性:是不是從前曾寄出去過“瞎眼鴿子”,而顧主現在才退回來呢?然而本山和津上富枝寄來的兩隻瞎眼鴿子,從其用料、外形、顏色來看,毫無疑問都是最近做出來的。
而最近誤寄給顧主的瞎眼鴿子隻可能是一隻,這是絕對不會錯的。特別是發生這一誤寄事件後,每次包裝和寄發都慎重地進行過檢查,不可能再發生同樣的錯誤。
但眼下卻寄來了兩隻沒有眼睛的鴿子。
津上富枝的鴿子雖然先寄了來,但按理說本山寄來的鴿子是不會錯的,因為本山是上門來找平作訂貨的人。
在接到富枝寄來的鴿子,並看到富枝在附信中所說“一位朋友給我帶來了信州的土產”時,平作最初認為信中的那個“朋友”當是本山。
可是本山又寄來了一隻瞎眼鴿子,那末富枝所說的“朋友”到底是不是本山呢?這就有點吃不準了。要是本山是津上富枝的“朋友”,那末本山的那隻瞎眼鴿子當是送給富枝了,因為本山不可能再有第二隻瞎眼鴿子寄來。
這麽說來,津上富枝那隻鴿子的來曆就有點怪了,可它也是平作做的,這也不會錯。
平作覺得對第二隻瞎眼鴿子也不能置之不理,便重新寄了一隻成品給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