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在專門諷刺張大人一樣,五皇子唇角的譏誚怎麽看怎麽嘲諷。
眾人不敢大聲說話,隻能低頭眼觀鼻鼻觀口。
五皇子現在異常煩躁,眾人怎麽做都不對。
說話七嘴八舌的讓他厭煩,一句話不說也讓他覺得沉悶,總而言之,百事不順。
和這邊讓人窒息的氣氛不同,那邊劉澈的的拂柳軒裏看起來就其樂融融。
蘭妃聽說了朝堂上的事,來拂柳軒和劉澈商議。
“聽說你父皇今天上朝的時候給老五訓斥了一頓?”蘭妃語氣裏並沒有太多的幸災樂禍。
畢竟他們的境遇其實也沒差多少,沒必要因為誰吃虧了就覺得自己可以高枕無憂。
這會兒已經快要入秋,天氣漸漸涼了,劉澈本來身子就虛弱,比不得旁人耐寒,老早就穿上了厚重的披風。
此時身上也披著內務府昨天緊趕慢趕做出來的披風,坐在窗戶旁邊看書。
見蘭妃來了,才把書放下,安靜地看著蘭妃聽她說話。
被問到了也是事無巨細,耐心回答,“是有這麽一回事。五哥說兒臣在封地時對百姓剝削,搜刮民脂民膏。”
說到這裏,劉澈頓了一下,想起來一件事,如果說出來應該會讓母妃高興吧。
隻是,劉澈眸光暗了暗,他不確定那個女人能有幾分把握。
如果貿然告訴了母妃,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那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劉澈這不算長的一生,已經經曆了無數次起起落落,對待這種過山車式的事情發展實在是有很多經驗。
他卻不能讓家人和自己一般。
蘭妃聽出來了劉澈話裏的未盡之意,等了半晌也不見劉澈將話說完,而是坐在那裏發呆了。
不由得有些著急,伸手輕輕拉了一下劉澈的袖子,“澈兒,怎麽?剛才不是沒說完嗎?”
“啊,母妃。”劉澈回過神來,垂眸道,“沒有了,朝堂上大致就這麽多。”
蘭妃看劉澈狀態不太對,但是也不好追問。
劉澈今年已經二十有八,瀠親王妃的位置倒是空著,卻也有一些妾和通房。
蘭妃在這種事情上從未擋過什麽,也看得開,兒子說不定哪天就沒命了,倒不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想做什麽就去做,半分遺憾也不要有。
所以在這樣的事情上,蘭妃也不會追問給劉澈太大壓力。
“昨天晚上的宴席累壞了吧?”蘭妃眼裏都是慈愛。
劉澈點點頭,倒是沒有說謊推辭,“是有些疲憊,不過後來五哥要和兒臣喝酒,被兒臣拒絕了。五哥應當是記恨這個,方才說出朝堂上那番話。”
一聽這話,蘭妃眸中立馬出現幾分狠意,恨不得將五皇子手刃。
劉澈體弱多病這件事整個趙國都恨不得知道了,她就不信老五那句話是無意提起。
必定是蓄謀著,想要給澈兒一個下馬威。
“澈兒,做你想做的,誰讓你不舒服就報複回去,無需考慮那麽多。”
蘭妃是個通透的人,知道皇上就是在利用劉澈,當下肯定是要護著劉澈。
如果有什麽人在這個時候對劉澈不利,皇上就算是為了大局考慮,那也得替劉澈說話。
所以劉澈這個時候不利用皇帝那點顧慮什麽時候利用?
劉澈和蘭妃是母子,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麽,聞言難得笑了一下,隨後又認真應下,“母妃,兒臣知曉了。”
兩個人又聊了一些有的沒的,放鬆下來就差不多要用膳了。
劉澈剛想留蘭妃在這裏一起,就看到皇上身邊的蘇公公跑過來,站在門口笑眯眯地看著他。
一個眼神就知道怎麽回事了。
蘭妃也心領神會,不用多說,主動起身道,“行了,本宮還和劉妹妹約定了一起賞花,就不陪你了。”
“兒臣恭送母妃。”劉澈規矩道。
等蘭妃離開,蘇公公才走過來,“殿下,陛下叫您過去一起用膳呢。一桌子都是殿下喜歡的菜色……”
像是生怕劉澈不給這個麵子,蘇公公極力推銷,大有滔滔不絕之勢。
劉澈心裏對這個煩不勝煩,卻還得念在蘭妃的份上,臉上帶著淺淺笑意,衝蘇公公點頭,客客氣氣,“知道了,麻煩公公帶路。”
坐在禦書房旁邊一個小屋子裏支起來的桌子旁,劉澈知道了什麽叫做伴君如伴虎。
雖然皇上這會兒還在笑著,但他總能從皇上的眼神中看到什麽叫做威脅。
像是在警告劉澈不要有什麽非分之想。
他不是喜歡和人爭強好勝的性格,被皇上當麵敲打也就是笑著不說什麽,永遠給人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
“在封地怎麽樣,有學到什麽?”皇上夾了一筷子菜放進自己碗裏,也不去看劉澈,聲音裏帶著威嚴地問道。
如果不知道皇上是什麽性格,不知道他背後在盤算著什麽把戲,光是聽著這樣的話,很容易以為這是父慈子孝。
劉澈在心裏冷笑,麵子上依舊恭敬,“兒臣愚鈍,七年也不過學會了一個道理。”
“哦?”皇上抬眼,有些意外地看了劉澈一眼,“說來聽聽。”
“兒臣初到封地時,那裏的百姓都不認得兒臣,看官服還以為兒臣是朝官,各個憤怒,手裏拿著物什,夾道而立。”
“剛開始兒臣不知為何,命人去問,還未接近便被百姓扔出去的石子砸中,隨之而來的還有其他汙言穢語。”
“那天異常凶險,兒臣的馬車險些沒能進入王府。還是侍衛情急之下拿出聖旨,迫於威嚴,百姓方才憤憤而歸。”
“之後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是之前的官員大肆斂財,加大稅負,中飽私囊。克扣朝廷下發的賑濟銀子,導致民不聊生。”
“這次百姓們選擇反抗,生怕又來了一個貪官汙吏,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兒臣知道的一個道理就是,兔子急了都咬人呢,更何況人呢。”
說完,劉澈微微一笑,“父皇,您覺得兒臣說的對嗎?”
皇上:我覺得我被內涵了,卻沒有掌握證據。
眾人不敢大聲說話,隻能低頭眼觀鼻鼻觀口。
五皇子現在異常煩躁,眾人怎麽做都不對。
說話七嘴八舌的讓他厭煩,一句話不說也讓他覺得沉悶,總而言之,百事不順。
和這邊讓人窒息的氣氛不同,那邊劉澈的的拂柳軒裏看起來就其樂融融。
蘭妃聽說了朝堂上的事,來拂柳軒和劉澈商議。
“聽說你父皇今天上朝的時候給老五訓斥了一頓?”蘭妃語氣裏並沒有太多的幸災樂禍。
畢竟他們的境遇其實也沒差多少,沒必要因為誰吃虧了就覺得自己可以高枕無憂。
這會兒已經快要入秋,天氣漸漸涼了,劉澈本來身子就虛弱,比不得旁人耐寒,老早就穿上了厚重的披風。
此時身上也披著內務府昨天緊趕慢趕做出來的披風,坐在窗戶旁邊看書。
見蘭妃來了,才把書放下,安靜地看著蘭妃聽她說話。
被問到了也是事無巨細,耐心回答,“是有這麽一回事。五哥說兒臣在封地時對百姓剝削,搜刮民脂民膏。”
說到這裏,劉澈頓了一下,想起來一件事,如果說出來應該會讓母妃高興吧。
隻是,劉澈眸光暗了暗,他不確定那個女人能有幾分把握。
如果貿然告訴了母妃,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那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劉澈這不算長的一生,已經經曆了無數次起起落落,對待這種過山車式的事情發展實在是有很多經驗。
他卻不能讓家人和自己一般。
蘭妃聽出來了劉澈話裏的未盡之意,等了半晌也不見劉澈將話說完,而是坐在那裏發呆了。
不由得有些著急,伸手輕輕拉了一下劉澈的袖子,“澈兒,怎麽?剛才不是沒說完嗎?”
“啊,母妃。”劉澈回過神來,垂眸道,“沒有了,朝堂上大致就這麽多。”
蘭妃看劉澈狀態不太對,但是也不好追問。
劉澈今年已經二十有八,瀠親王妃的位置倒是空著,卻也有一些妾和通房。
蘭妃在這種事情上從未擋過什麽,也看得開,兒子說不定哪天就沒命了,倒不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想做什麽就去做,半分遺憾也不要有。
所以在這樣的事情上,蘭妃也不會追問給劉澈太大壓力。
“昨天晚上的宴席累壞了吧?”蘭妃眼裏都是慈愛。
劉澈點點頭,倒是沒有說謊推辭,“是有些疲憊,不過後來五哥要和兒臣喝酒,被兒臣拒絕了。五哥應當是記恨這個,方才說出朝堂上那番話。”
一聽這話,蘭妃眸中立馬出現幾分狠意,恨不得將五皇子手刃。
劉澈體弱多病這件事整個趙國都恨不得知道了,她就不信老五那句話是無意提起。
必定是蓄謀著,想要給澈兒一個下馬威。
“澈兒,做你想做的,誰讓你不舒服就報複回去,無需考慮那麽多。”
蘭妃是個通透的人,知道皇上就是在利用劉澈,當下肯定是要護著劉澈。
如果有什麽人在這個時候對劉澈不利,皇上就算是為了大局考慮,那也得替劉澈說話。
所以劉澈這個時候不利用皇帝那點顧慮什麽時候利用?
劉澈和蘭妃是母子,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麽,聞言難得笑了一下,隨後又認真應下,“母妃,兒臣知曉了。”
兩個人又聊了一些有的沒的,放鬆下來就差不多要用膳了。
劉澈剛想留蘭妃在這裏一起,就看到皇上身邊的蘇公公跑過來,站在門口笑眯眯地看著他。
一個眼神就知道怎麽回事了。
蘭妃也心領神會,不用多說,主動起身道,“行了,本宮還和劉妹妹約定了一起賞花,就不陪你了。”
“兒臣恭送母妃。”劉澈規矩道。
等蘭妃離開,蘇公公才走過來,“殿下,陛下叫您過去一起用膳呢。一桌子都是殿下喜歡的菜色……”
像是生怕劉澈不給這個麵子,蘇公公極力推銷,大有滔滔不絕之勢。
劉澈心裏對這個煩不勝煩,卻還得念在蘭妃的份上,臉上帶著淺淺笑意,衝蘇公公點頭,客客氣氣,“知道了,麻煩公公帶路。”
坐在禦書房旁邊一個小屋子裏支起來的桌子旁,劉澈知道了什麽叫做伴君如伴虎。
雖然皇上這會兒還在笑著,但他總能從皇上的眼神中看到什麽叫做威脅。
像是在警告劉澈不要有什麽非分之想。
他不是喜歡和人爭強好勝的性格,被皇上當麵敲打也就是笑著不說什麽,永遠給人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
“在封地怎麽樣,有學到什麽?”皇上夾了一筷子菜放進自己碗裏,也不去看劉澈,聲音裏帶著威嚴地問道。
如果不知道皇上是什麽性格,不知道他背後在盤算著什麽把戲,光是聽著這樣的話,很容易以為這是父慈子孝。
劉澈在心裏冷笑,麵子上依舊恭敬,“兒臣愚鈍,七年也不過學會了一個道理。”
“哦?”皇上抬眼,有些意外地看了劉澈一眼,“說來聽聽。”
“兒臣初到封地時,那裏的百姓都不認得兒臣,看官服還以為兒臣是朝官,各個憤怒,手裏拿著物什,夾道而立。”
“剛開始兒臣不知為何,命人去問,還未接近便被百姓扔出去的石子砸中,隨之而來的還有其他汙言穢語。”
“那天異常凶險,兒臣的馬車險些沒能進入王府。還是侍衛情急之下拿出聖旨,迫於威嚴,百姓方才憤憤而歸。”
“之後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是之前的官員大肆斂財,加大稅負,中飽私囊。克扣朝廷下發的賑濟銀子,導致民不聊生。”
“這次百姓們選擇反抗,生怕又來了一個貪官汙吏,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兒臣知道的一個道理就是,兔子急了都咬人呢,更何況人呢。”
說完,劉澈微微一笑,“父皇,您覺得兒臣說的對嗎?”
皇上:我覺得我被內涵了,卻沒有掌握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