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言,臉色一沉,目光凶狠地盯著他:


    “哦?聽來主考官是收了你的銀子?高公子,我朱某人雖非什麽大人物,但也是個刻薄之人。


    你且記住,無論你孝敬主考官多少銀子,若德行有虧,照樣上不了榜!”


    此言一出,周圍一片寂靜,


    眾人皆被我的氣勢所震懾。


    高務觀臉色鐵青,怒視我,卻一時語塞。


    回宮的路上,夜色已深,


    月光灑在石板路上,拉長了皇帝與王偉的身影。


    一陣微風拂過,帶來幾分涼意,卻也吹不散空氣中殘留的緊張與思索。


    王偉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他深知皇帝的心思難以捉摸,但仍鼓起勇氣問道:


    “皇上,今日之事,高務觀雖出言不遜,冒犯天威,但念在他不識皇上真身,是否情有可原?”


    我停下腳步,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語氣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王偉,你可知朕為何不怒反笑,任由他囂張?”


    王偉搖了搖頭,表示不解。


    我緩緩轉過身,目光如炬,直視王偉:“他腳底下踩著的,不僅僅是朕落下的金瓜子,更是他內心的貪婪與虛偽。


    朕不惱他狂妄,因年少輕狂,人皆有之;


    朕所恨者,是他身為讀書人,卻將錢財視為至高,玷汙了學問的清白,給天下士子丟臉。”


    王偉聞言,心中一震,他從未見過皇帝如此動怒,更未想過一個金瓜子竟能引出如此深刻的思考。


    他低頭沉思片刻,而後抬頭,眼中閃爍著敬佩的光芒:“皇上高瞻遠矚,微臣受教了。讀書人當以學問為重,以德才兼備為目標,而非被世俗名利所累。”


    我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正是如此。朕希望我大明朝的讀書人,都能如李化龍那般,心懷天下,腳踏實地,不為外物所惑。


    至於高務觀,朕派你查實其品行,若真如他所說,與主考官有不正當交易,朕絕不姑息。”


    說到這裏,我的語氣變得堅定而有力,仿佛已經下定了決心。


    京城,春日的陽光溫柔地灑落在繁華的街道上,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息。


    會試之日臨近,來自五湖四海的舉子們匯聚於此,客棧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客棧的大堂裏,幾張方桌旁圍坐著各路才子,他們或低頭沉思,或熱烈討論,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不安。


    “聽說這次會試的主考官是禮部尚書梁夢龍,那可是出了名的鐵麵無私啊!”一位來自江南的舉子壓低聲音,向同桌的友人透露道。


    他的眼神中既有敬畏也有期待,仿佛已經預見到了一場公正的較量。


    “是啊,還有副考官海瑞海青天,那可是清廉得連老鼠都繞道走的角色。”另一人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卻也透露出對這位傳奇人物的敬佩。


    “哼,公正清廉又如何?咱們還是得靠真才實學說話。”


    一位北方漢子不屑地哼了一聲,他自信滿滿地拍了拍胸脯,“我這幾年寒窗苦讀,可不是白費的!”


    話音剛落,旁邊一桌的舉子們紛紛投來讚同的目光,同時也有人低聲議論起來:


    “聽說這次會試難度不小,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策論時務,樣樣都得精通才行。”


    “可不是嘛,尤其是那策問,最是能考驗人的見識與才情。


    我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去研究時局,希望能在考場上有所發揮。”一位年輕舉子激動地說著,眼中閃爍著光芒。


    就在這時,客棧的門口傳來一陣喧嘩聲,隻見一位衣衫襤褸卻氣度不凡的老者緩緩步入。


    他的出現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看,那不是去年落榜的陳老夫子嗎?他怎麽又來了?”有人驚訝地喊道。


    “陳老夫子可是個奇人,年年落榜卻年年堅持,這份毅力真是讓人佩服。”另一人感歎道。


    陳老夫子仿佛沒有聽到周圍的議論聲,他徑直走到一張空桌旁坐下,


    然後從懷裏掏出一本泛黃的書卷,開始認真研讀起來。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執著,仿佛外界的喧囂都與他無關。


    萬曆二年,農曆二月初九,


    晨光初破曉,京城貢院前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各路才子身著儒衫,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匯聚於此,準備迎接這場決定命運的會試。


    孫繼皋,年僅二十四歲,出身於醫生家庭,卻自幼展現出非凡的才情。


    他站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從容不迫,與身旁同樣年輕的河南解元李化龍低聲交談。


    “李兄,聽聞你文采飛揚,此次會試定能大放異彩。”孫繼皋微笑著說道,眼神中透露出對友人的敬佩。


    李化龍謙遜一笑:“孫兄過譽了,你我皆是各地選拔出的佼佼者,此番會試,自當全力以赴,共赴前程。”


    不遠處,餘孟麟、吳中行、朱國祚三人也聚在一起,氣氛熱烈。


    餘孟麟作為三人中的長者,語重心長地對年輕的吳中行和朱國祚說:“會試之路,雖艱險萬分,但隻要我們心懷信念,定能披荊斬棘,取得佳績。”


    朱國祚雖年僅十五,卻已顯露出超乎年齡的成熟與自信:“餘兄言之有理,我輩讀書人,當以天下為己任,此番會試,便是我們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舞台。”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之時,一陣騷動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原來是張居正之子張敬修與其弟張嗣修並肩而來,他們身著華麗,氣宇軒昂,引得旁人側目。


    “看,那是張居正大人的公子們,果然非同凡響。”有人低聲議論道。


    張敬修聞言,隻是淡淡一笑,向周圍點頭示意,顯得既謙遜又不失風度。


    他輕聲對弟弟張嗣修說:“我們雖出身顯赫,但更需努力,不可辜負父親和皇上的期望。”


    張嗣修點頭應和,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隨著時間的推移,貢院的大門緩緩開啟,考生們開始排隊入場。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與期待。他們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幾夜,將是他們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