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太後來了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 作者:道心悠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極門內,
氣氛凝重而莊嚴,
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
門外,
雪花紛飛,
文官們跪在冰冷的雪地中,
高聲呼喊,聲音穿透風雪,直擊人心。
朱翊鈞端坐於禦座之上,目光冷峻,掃視著門外那些不畏嚴寒、誓死進諫的朝臣。
他們的聲音激昂而堅定,每一句話都像是鋒利的刀刃,試圖割開權臣的偽裝,揭露真相。
“雖劉台言語有失,然皆乃小過……”文官們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句句咄咄逼人,仿佛要將所有的不滿和憤怒都傾瀉而出。
朱翊鈞沉著臉,對身旁的鄭陽問道:“勸了嗎?”
鄭陽躬身回道:“回皇爺,老奴等已盡力相勸,但他們執意要麵見陛下,聲稱寧死於杖下,也絕不容權臣亂政。”
朱翊鈞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來他們是打算借廷杖之名,攢些名望,為將來仕途鋪路呢。”
言罷,他轉頭看向張居正和譚綸,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
“傳道旨意,劉台及會極門外所有彈劾先生、誹謗新政的逆臣,後世之君不得為其平反追封,違者視為不念宗廟基業、守成艱難的昏君,天下臣民共誅之!此旨刻碑立於太廟,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張居正和譚綸皆是一驚,但隨即又恢複了鎮定。張居正站出來,恭敬地應道:“臣遵旨。”
譚綸則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道:“啟奏陛下,臣有話要說。”
朱翊鈞站起身,雙手負於背後,目光深邃地望向前方:“卿不必再言,朕知道你要說什麽。
但朕意已決,廷杖並非侮辱,而是對他們的警示。
他們離間朕與先生,誹謗新政,實屬大不敬。
朕可以不計較他們的冒犯,但絕不能容忍他們破壞新政,動搖國本。”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與決絕,仿佛是在與自己內心的掙紮做鬥爭: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忠義道德,卻不過是為自己的一己私利。
這樣的忠義,朕不需要,也不屑於要。”
說到這裏,朱翊鈞的眼神突然變得淩厲起來:“所以,朕要讓他們閉嘴,讓他們知道,誰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人。
朕要讓他們明白,為了新政的順利推行,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朕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會極門內,氣氛驟然緊張到了極點。
朱翊鈞的聲音如同寒冰般刺骨,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切割著空氣,也切割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戚昌國、李如鬆、麻貴、陳璘、劉綎、俞谘皋!”朱翊鈞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仿佛連時間都為之凝固。
六人應聲而出,如同六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朱翊鈞麵前,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忠誠。“臣在!”他們的聲音如雷貫耳,震得人心頭一顫。
朱翊鈞的目光如炬,掃視著這六位忠臣,沉聲問道:“你們剛才在乾清宮領軍功章時說會忠於朕,
朕現在問問你們,你們真的願死心塌地地忠於朕,做朕手裏的刀嗎?!”
此言一出,張居正和譚綸皆是麵色一變,他們知道,朱翊鈞這是要動真格了。
而戚昌國等人則是毫不猶豫地回答:“臣等願意!”
朱翊鈞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達了冷酷的命令:“那朕現在就命你們出去,把在外麵逼宮抗旨且欺朕年少而不將皇命放在眼裏的亂臣賊子全部誅殺!
不必亂刀砍殺,一刀斃命就是,給他們一個痛快,也給他們一個全屍,算是朕對他們最後的恩德與寬仁!”
此言一出,整個會極門內都仿佛被一股寒氣籠罩。
戚昌國等人雖然心中驚駭,但仍是毫不猶豫地回應:“臣願意!”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打破了會極門的寧靜:“朱翊鈞!”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李太後在張誠等宦官的陪同下,緩緩步入會極門。
她的出現,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吹散了會極門內的寒意。
“太後娘娘駕到!”張誠高聲宣布,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李太後踏入會極門的那一刻,臉上的寒霜仿佛能凍結一切,她的目光銳利如刀,直刺朱翊鈞的心房。
然而,朱翊鈞卻毫不退縮,他早已料到這一幕,心中雖有波瀾,麵上卻是一片淡然。
“母後為何突然來前朝,還是這麽冷的下雪天?”朱翊鈞的聲音平靜而堅定,試圖以禮相待,緩解緊張的氣氛。
但李太後並未領情,她直接轉向張居正和譚綸,語氣中帶著責備:“張先生,譚卿家,你們倆就這麽看著陛下胡來?
尤其是你張先生,先帝托孤於你,你就是這樣輔佐教導陛下的嗎?”
張居正和譚綸麵麵相覷,心中五味雜陳。
朱翊鈞見狀,連忙站了出來,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母後何必這麽說,此事與先生無關,也與譚卿無關,是朕為新政不得不為之事。”
李太後冷笑一聲,目光如炬:“有擔當,張先生倒是沒有白教。
但我要問你,你為何要殺他們?你可知道,那些大臣中不乏忠臣,與你的先生一樣,為大明江山嘔心瀝血?”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母後,他們個人或許是忠臣,但他們背後的黨羽卻是在阻止新政,
阻止大明擺脫困境。
朕不得不忍痛割愛,以儆效尤。”
李太後的聲音冷若冰霜:“你可以任性,但天下人會如何看待?他們會將這罪孽算在你母後我身上,還有你嫡母仁聖皇太後的頭上!”
朱翊鈞的臉色微微一變,但他很快恢複鎮定:
“自古忠孝難兩全,朕所忠的乃是祖宗的宗廟基業,是天下社稷。
為了大明,朕隻能先請母後們見諒了。”
李太後氣得渾身發抖,她指著朱翊鈞,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你!你這是不孝!你要逼我們去太廟宣諭廢你嗎?”
朱翊鈞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母後若真覺得朕不德不孝,要廢朕,自可宣諭。
但現在,這裏不是母後該站的地方。”
說完,他猛地轉身,對戚昌國等人喝道:“愣著幹嘛!你們也要抗命嗎?!”
戚昌國等人被這一聲喝斥驚醒,他們麵麵相覷,最終還是硬著頭皮,準備執行朱翊鈞的命令。
氣氛凝重而莊嚴,
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
門外,
雪花紛飛,
文官們跪在冰冷的雪地中,
高聲呼喊,聲音穿透風雪,直擊人心。
朱翊鈞端坐於禦座之上,目光冷峻,掃視著門外那些不畏嚴寒、誓死進諫的朝臣。
他們的聲音激昂而堅定,每一句話都像是鋒利的刀刃,試圖割開權臣的偽裝,揭露真相。
“雖劉台言語有失,然皆乃小過……”文官們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句句咄咄逼人,仿佛要將所有的不滿和憤怒都傾瀉而出。
朱翊鈞沉著臉,對身旁的鄭陽問道:“勸了嗎?”
鄭陽躬身回道:“回皇爺,老奴等已盡力相勸,但他們執意要麵見陛下,聲稱寧死於杖下,也絕不容權臣亂政。”
朱翊鈞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來他們是打算借廷杖之名,攢些名望,為將來仕途鋪路呢。”
言罷,他轉頭看向張居正和譚綸,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
“傳道旨意,劉台及會極門外所有彈劾先生、誹謗新政的逆臣,後世之君不得為其平反追封,違者視為不念宗廟基業、守成艱難的昏君,天下臣民共誅之!此旨刻碑立於太廟,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張居正和譚綸皆是一驚,但隨即又恢複了鎮定。張居正站出來,恭敬地應道:“臣遵旨。”
譚綸則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道:“啟奏陛下,臣有話要說。”
朱翊鈞站起身,雙手負於背後,目光深邃地望向前方:“卿不必再言,朕知道你要說什麽。
但朕意已決,廷杖並非侮辱,而是對他們的警示。
他們離間朕與先生,誹謗新政,實屬大不敬。
朕可以不計較他們的冒犯,但絕不能容忍他們破壞新政,動搖國本。”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與決絕,仿佛是在與自己內心的掙紮做鬥爭: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忠義道德,卻不過是為自己的一己私利。
這樣的忠義,朕不需要,也不屑於要。”
說到這裏,朱翊鈞的眼神突然變得淩厲起來:“所以,朕要讓他們閉嘴,讓他們知道,誰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人。
朕要讓他們明白,為了新政的順利推行,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朕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會極門內,氣氛驟然緊張到了極點。
朱翊鈞的聲音如同寒冰般刺骨,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切割著空氣,也切割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戚昌國、李如鬆、麻貴、陳璘、劉綎、俞谘皋!”朱翊鈞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仿佛連時間都為之凝固。
六人應聲而出,如同六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朱翊鈞麵前,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忠誠。“臣在!”他們的聲音如雷貫耳,震得人心頭一顫。
朱翊鈞的目光如炬,掃視著這六位忠臣,沉聲問道:“你們剛才在乾清宮領軍功章時說會忠於朕,
朕現在問問你們,你們真的願死心塌地地忠於朕,做朕手裏的刀嗎?!”
此言一出,張居正和譚綸皆是麵色一變,他們知道,朱翊鈞這是要動真格了。
而戚昌國等人則是毫不猶豫地回答:“臣等願意!”
朱翊鈞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達了冷酷的命令:“那朕現在就命你們出去,把在外麵逼宮抗旨且欺朕年少而不將皇命放在眼裏的亂臣賊子全部誅殺!
不必亂刀砍殺,一刀斃命就是,給他們一個痛快,也給他們一個全屍,算是朕對他們最後的恩德與寬仁!”
此言一出,整個會極門內都仿佛被一股寒氣籠罩。
戚昌國等人雖然心中驚駭,但仍是毫不猶豫地回應:“臣願意!”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打破了會極門的寧靜:“朱翊鈞!”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李太後在張誠等宦官的陪同下,緩緩步入會極門。
她的出現,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吹散了會極門內的寒意。
“太後娘娘駕到!”張誠高聲宣布,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李太後踏入會極門的那一刻,臉上的寒霜仿佛能凍結一切,她的目光銳利如刀,直刺朱翊鈞的心房。
然而,朱翊鈞卻毫不退縮,他早已料到這一幕,心中雖有波瀾,麵上卻是一片淡然。
“母後為何突然來前朝,還是這麽冷的下雪天?”朱翊鈞的聲音平靜而堅定,試圖以禮相待,緩解緊張的氣氛。
但李太後並未領情,她直接轉向張居正和譚綸,語氣中帶著責備:“張先生,譚卿家,你們倆就這麽看著陛下胡來?
尤其是你張先生,先帝托孤於你,你就是這樣輔佐教導陛下的嗎?”
張居正和譚綸麵麵相覷,心中五味雜陳。
朱翊鈞見狀,連忙站了出來,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母後何必這麽說,此事與先生無關,也與譚卿無關,是朕為新政不得不為之事。”
李太後冷笑一聲,目光如炬:“有擔當,張先生倒是沒有白教。
但我要問你,你為何要殺他們?你可知道,那些大臣中不乏忠臣,與你的先生一樣,為大明江山嘔心瀝血?”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母後,他們個人或許是忠臣,但他們背後的黨羽卻是在阻止新政,
阻止大明擺脫困境。
朕不得不忍痛割愛,以儆效尤。”
李太後的聲音冷若冰霜:“你可以任性,但天下人會如何看待?他們會將這罪孽算在你母後我身上,還有你嫡母仁聖皇太後的頭上!”
朱翊鈞的臉色微微一變,但他很快恢複鎮定:
“自古忠孝難兩全,朕所忠的乃是祖宗的宗廟基業,是天下社稷。
為了大明,朕隻能先請母後們見諒了。”
李太後氣得渾身發抖,她指著朱翊鈞,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你!你這是不孝!你要逼我們去太廟宣諭廢你嗎?”
朱翊鈞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母後若真覺得朕不德不孝,要廢朕,自可宣諭。
但現在,這裏不是母後該站的地方。”
說完,他猛地轉身,對戚昌國等人喝道:“愣著幹嘛!你們也要抗命嗎?!”
戚昌國等人被這一聲喝斥驚醒,他們麵麵相覷,最終還是硬著頭皮,準備執行朱翊鈞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