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深夜造訪,定有要事相商。”張居正的聲音沉穩有力,眼神中卻難掩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


    王崇古步入正堂,行了一禮,隨即開門見山:“張閣老,學甫此來,實乃為國為民,更為您張閣老之千秋大業。”


    張居正聞言,輕輕抬手示意王崇古落座,自己亦緩緩坐下,目光深邃地望向對方:“王大人請講。”


    王崇古端起茶杯,輕抿一口,似是在組織語言,又似是在借此緩解緊張的氣氛。


    “閣老,外間輿論沸沸揚揚,皆盼您能奪情留任。學甫深知此舉有違人倫,但大明江山,此刻正需您這舵手掌舵。”


    張居正聞言,心中五味雜陳,他輕輕歎了口氣,道:“王大人言之有理,然孝道乃立身之本,太嶽豈敢輕易違背?”


    王崇古聞言,神情更加懇切:“閣老,忠孝兩難全,然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時,先賢多以國事為重。


    您若此時離去,改革大業恐將功虧一簣,此乃天下之大不幸也。”


    張居正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


    他深知王崇古所言非虛,但心中的那份對父親的愧疚與思念卻如潮水般湧來,讓他難以抉擇。


    “王大人,您的心情我太嶽能夠理解,但此事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


    張居正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無奈與掙紮。


    王崇古見狀,心知難以立即說服張居正,但他並未放棄:“閣老,學甫願為閣老首倡奪情,即便背負罵名,亦在所不惜。


    隻望閣老能三思而後行,為了大明,為了天下蒼生。”


    張居正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王崇古的忠誠與決心。


    然而,他依然保持著冷靜與理智,緩緩搖頭:“王大人,您的心意太嶽心領了。


    但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草率行事。


    太嶽需時日考慮,還望王大人能夠理解。”


    王崇古見狀,隻得無奈地點了點頭,他知道張居正的決定絕非輕易可以改變。


    臨別之際,他再次深深一躬,道:“閣老,學甫靜候佳音,願您早日做出決斷,以安天下之心。”


    隨著王崇古的離去,張居正獨自坐在書房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燭光映照下,他的身影顯得格外孤獨。


    他明白,自己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每一步都將決定大明的未來。


    紫禁城,文華殿內,


    墨香與龍涎香交織,營造出一種別樣的雅致。


    朱翊鈞手持骨雕羽毛筆,筆尖輕蘸濃墨,行雲流水般在宣紙上勾勒出“以身許國”四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透出一股不凡的氣勢。


    “陛下,這字寫得愈發有柳公權的韻味了,真乃龍章鳳姿,令奴婢欽佩不已。”


    楊秀蘭立於一旁,細手輕握墨盅,淺笑盈盈,言語間滿是讚美與仰慕。


    朱翊鈞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輕捏了捏楊秀蘭秀氣的鼻尖,戲謔道:“你這小嘴兒,甜的跟蜜似的,朕都要被你哄得找不著北了。


    說罷,你覺得這大明朝內,何人能配得上‘以身許國’四字?”


    楊秀蘭微微一愣,隨即眸光閃爍,認真思索片刻後,輕聲道:“奴婢鬥膽,以為於相公——於謙大人,實乃當世楷模,其忠心義烈,足以與日月爭光,定能擔此殊榮。”


    朱翊鈞聞言,眼神瞬間變得深邃,心中對於謙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他輕歎一聲,提筆又在旁側寫下“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幾字,字字鏗鏘,仿佛能穿透紙背,直擊人心。


    正當殿內氣氛溫馨而莊重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鄭陽神色凝重,匆匆步入,打破了這片刻的安寧。


    “皇爺,出事了!”鄭陽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焦急,不等朱翊鈞詢問,便繼續說道,


    “內閣那邊傳來消息,僚屬與翰林院一眾學士,竟在此時身著紅袍,前往內閣道賀,說是……說是恭賀呂閣老即將接任首輔之位。”


    朱翊鈞聞言,臉色驟變,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怒意。


    他未曾料到,人性之涼薄竟能至此!


    張居正之父剛逝,眾人非但無哀悼之心,反而迫不及待地想要瓜分其權柄,這等行為,簡直令人齒冷!


    “這群人,簡直無恥之尤!”朱翊鈞怒拍桌案,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憤怒與失望,“張閣老尚未離朝,他們便如此急不可耐,這是要逼宮嗎?!”


    楊秀蘭見狀,連忙上前輕撫朱翊鈞的背脊,柔聲安慰道:“陛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


    這些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陛下無需太過掛懷。”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心中的怒火,對鄭陽沉聲道:“你去,即刻前往內閣,查清楚此事究竟是誰帶頭,再去看看呂調陽的反應,尤其是他是否已將座位移至左側!”


    鄭陽的身影剛消失在門外,文華殿內便隻剩下朱翊鈞與楊秀蘭兩人。


    朱翊鈞臉色依舊陰沉,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而楊秀蘭則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不敢發出半點聲響,生怕觸怒了這位年輕的帝王。


    “皇上,喝茶吧,或許能緩解一下心情。”


    楊秀蘭的聲音輕柔而細膩,如同春風拂麵,


    她輕輕地將茶杯遞到朱翊鈞手中,


    隨後繞到其身後,以恰到好處的力度為他揉捏著肩膀,試圖緩解他緊繃的神經。


    朱翊鈞輕抿一口熱茶,茶香四溢,溫暖了心房,也讓他紛亂的思緒稍稍平複。


    “玉蘭,你說,這朝堂之上,真就無忠臣了嗎?”朱翊鈞的聲音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他望向窗外,似乎想從那片狹窄的天空中尋找答案。


    楊秀蘭聞言,心頭一緊,但她很快鎮定下來,輕聲答道:“陛下英明,忠奸自有定論。


    隻是人心隔肚皮,有些人表麵仁義,實則另有圖謀。但請陛下相信,世間總有真心為大明社稷著想的忠臣良將。”


    正當兩人陷入沉思之際,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張宏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帶著幾分莊嚴與急切:“太後駕到!”


    朱翊鈞的臉色瞬間變得複雜,他深知李太後的到來意味著什麽。


    他輕歎一聲,整了整衣襟,準備迎接這位母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