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李如彘默默地跟在馬世龍身後,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自己現在的身份,不過是一個李家的家奴,遠非那個後世讓明廷聞風喪膽的奴酋。


    因此,在麵對馬龍這位將門出身的把總時,他不得不低下頭顱,恭敬地回話。


    馬龍看著李如彘乖順的模樣,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對張國忠吩咐道:“帶上你的兵,我們即刻出發。”


    張國忠聞言,麵露難色:“可他們才剛剛回來,弓馬都還未熟悉,這……”


    “無妨,”馬龍打斷了他的話,“到了都司,自然有時間讓他們熟悉。打高麗,用不著多少百戰老卒。”


    說完,馬龍又指了指那些被俘虜的蒙古女孩,冷聲道:“這些胡女,全部解手。


    跑了也不用擔心,到了高麗,自然會有婆姨。”


    言罷,他策馬而回,李如彘也緊隨其後,上馬跟去。


    張國忠看著李如彘的背影,心中暗自歎息。


    他轉而看向鍾長東,笑道:“鍾老哥,你們這次運氣真好,這麽快就趕上了立功的機會。


    而且是去打那些一見到數十胡騎就嚇得屁滾尿流的高麗人。”


    鍾長東卻搖了搖頭,憤憤不平地說:“我寧願去打胡騎!


    這位把總老爺太瞧不起人了,好像我們這些才逃回來的軍戶就比別人差似的。


    誰不是好漢一樣?!”


    張國忠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馬把總是河套的人,將門武舉出身,又是靠對戰俺答立功升遷到這裏。


    他瞧不起我們這些遼東破落軍戶也很正常。


    不過,等你們立功了,他就會正眼瞧你了。


    尤其是如果你得了蟒玉,那些天上文曲星投胎的文官老爺也得看在天子的麵上尊重你幾分。”


    鍾長東聞言,好奇地問道:“那有誰得了蟒玉?”


    張國忠回道:“我隻看見小總爺腰上有一塊。至於其他普通軍戶得的,我也隻是聽軍報上的文吏念過。”


    鍾長東和張國忠的對話,讓李如彘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要立功,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要讓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


    他緊緊地握住手中的馬鞭,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的高麗。


    在那裏,他或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和榮耀。


    軍機處的成立後。朱翊鈞遂命軍機處即刻著手創辦軍報,以資傳遞戰場訊息,激勵將士忠心。


    為充實軍報之力量,朱翊鈞破例招募了一批雖科舉未第,卻滿腹經綸的讀書人。


    他們被賦予了新的身份——文吏,肩負著前往軍營,為那些浴血奮戰的基層官兵誦讀軍報的重任。


    每當夜幕降臨,軍營中便回蕩起那清晰而有力的讀書聲,官兵們圍爐而坐,聆聽著文吏們一字一句地傳達著天子的關懷與表彰。


    這些軍報,不僅記錄了戰場上的英勇事跡,更承載著天子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


    官兵們從中得知了哪些同袍因戰功卓著而得到提拔,哪些英勇行為得到了天子的親自嘉獎。


    這份來自天子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榮耀與歸屬感。


    朱翊鈞的這一舉措,不僅為那些科舉失意的讀書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避免了他們因失意而誤入歧途,更激發了基層官兵的鬥誌與忠心。


    他們深知,自己的每一分付出與努力,都將得到天子的認可與獎賞。


    因此,在這支被軍報與天子恩澤緊密相連的軍隊中,即便是像張國忠這樣的總旗官,也能清晰地認識到那代表軍功章的蟒玉所承載的榮耀與使命。


    .....................


    在遼東都司衙門內,


    李成梁,身著鎧甲,英姿勃發,正對著案前的李鬆,


    遼東巡撫、右副都禦史,緩緩展開他的戰略宏圖。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息,仿佛一場風暴即將在朝鮮半島上掀起。


    “撫院大人,此番問罪朝鮮,意在震懾,非為割據。


    我意,從遼東精選鐵騎兩萬,如猛虎下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取義州,


    再沿海岸線長驅直入,安州、平壤,直至漢城,沿途關隘,能不攻則不攻,以保兵力,速戰速決。”


    李成梁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必勝的決心。


    李鬆聞言,眉宇間閃過一絲憂慮,沉吟片刻後問道:“平壤城堅,騎兵難克,成梁可有良策?”


    李成梁早有準備,從容答道:“撫院所慮極是,


    故臣請調山海關吳將軍之五千步兵,與騎兵協同作戰,如此,平壤必破,漢城亦指日可待。”


    李鬆點了點頭,心中盤算著糧草輜重的供應,眉頭緊鎖:“兩萬五千兵馬,糧草需求龐大,加之需在新占之地預留儲備,以防萬一,此等負擔,遼東能否承受?”


    李成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撫院勿憂,遼東糧倉充盈,加之近年來清丈田畝,漕糧北運,儲備充足。


    且朝鮮之地,府庫充盈,亦可補充軍需。


    至於兵力,兩萬五千,已足夠應對,畢竟遼東還需留守,以防蒙古、女真侵擾。”


    說到這裏,李成梁話鋒一轉,提到了錦衣衛的細作:“更何況,錦衣衛早已在朝鮮布下棋子,隻需許緹帥一聲令下,這些細作便可成為我們的內應,裏應外合,或許能兵不血刃,取下諸城。”


    李鬆聞言,目光一亮,看向坐在一旁的錦衣衛指揮僉事許茂:“緹帥,此事你意下如何?”


    許茂起身拱手,聲音沉穩:“寧遠伯所言極是,我錦衣衛在朝鮮的細作已準備就緒,隻待令下,便可行動。


    且朝鮮境內有不少漢人商賈,他們也願意為我所用,作為內應,以求立功封賞。”


    李鬆聽後,心中大定,拍案而起:


    “好!方略既定,即刻行動。


    許緹帥,你負責策動內應,凡立功者,本院必為其請功封官。


    至於兵馬調動,本院即刻行文軍機處與薊遼總督,調吳惟忠部五千南兵,與寧遠伯所率鐵騎共赴戰場,一切聽從寧遠伯節製。”


    半月時光匆匆流逝,


    京城軍機處與薊遼總督吳兌的回函如同兩道疾風,


    幾乎同時抵達,其速度之快,


    仿佛預示著即將來臨的風雲變幻。


    與此同時,


    山海關參將吳惟忠亦接到了來自薊遼總理戚繼光的緊急調令,


    命他即刻啟程,前往遼東都司。


    接到命令的吳惟忠,沒有絲毫耽擱,即刻整頓兵馬,踏上了征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