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我們從航校畢業分到作戰部隊不到半年時間,殲六改裝的課目飛完了起落、特技和編隊,我個人的改裝進程非常順利,可謂成績斐然,亮點紛呈:在新機型上的第一次單飛----起落航線單飛,我是我們大隊第一批第一個放單飛的。因為我們在飛行三大隊,而團裏是按照大隊序列組訓的,我們三大隊就隻能放在第三大批單飛,是不可能排到全團第一個單飛的。但是我的單飛質量很高,多次受到團和大隊的肯定以及表揚。其實,早在我們分到作戰部隊後第一天開飛時,我就受到了師機關勤務主任的賞識。他和我們團長是一批的飛行同學,資曆一樣老,也是我們出生那年就入伍的老飛了。那天他帶飛我兩組起落航線,第一組4個起落飛下來後,他給我講評時指出了我在滑行時帶刹車的毛病。這是我們在航校高教團飛殲五和殲教五留下的問題,從教員到學員都習慣了帶刹車滑行,感覺這樣好操控,省得油門收來收去呼呼啦啦的,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還要看轉速,分散精力。這樣多簡單,滑出時把油門固定好就不用再管了,右手從食指到小指的四個手指頭始終放在駕駛杆前麵的刹車手柄上,速度大了就多刹點車,速度小了就鬆開刹車讓速度增上來點。久而久之,大部分的時候油門都是放得比較大,這樣飛機有勁,好滑行,但始終是要帶著刹車,如此便養成了帶刹車滑行的習慣。反正又不是開汽車,不用考慮費不費刹車,省不省燃油的問題了,加上飛機畢竟在地麵滑行的時間不長,每個起落也就是一兩公裏而已。老勤務主任作為我作戰部隊改裝的第一個帶飛教員既然指出了這個問題,我很重視,所以在他帶我第二組起落航線的時候,我滑行時幹脆把整個右手都握在駕駛杆上,就不讓那四個手指頭搭在刹車手柄上了。這樣雖然不習慣甚至不舒服,但是卻可以有效防止滑行時再無意帶上刹車了。果然,這一招效果還是明顯的,一舉克服了帶刹車滑行的毛病。對此,老勤務主任大加讚賞,說這個年輕人可以,隻用了一組起落就克服了這個航校帶來的通病。因為他帶了很多批航校畢業剛分來的新飛行員改裝殲六,有充分的比較。事情也的確是這樣,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卻不是那麽說克服就克服得了的,因為這也是我們在航校用了數百個起落、100多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才養成的習慣。現在說它是毛病了,但以前這可都是優點啊。所以,我們大部分新飛行員都是帶了好幾組起落才好不容易克服掉這個問題。剛開始飛的那幾天,從團裏到大隊都是反複講這個問題,有幾個人還被脾氣大的教員幹部罵得抬不起來頭。


    年輕的我們都正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憤青時代,也正是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都非常強烈的時候,以天下為己任,動輒便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所以麵對團長的懸賞,我和大家一樣隻是笑笑而已,因為誰也不好意思公開就吹自己能行啊!雖然不知道別人具體怎麽想的,但我的內心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洶湧澎湃,激情湧動,對此甚至是勢在必得,深感非我莫屬。


    航理學習、安全教育、開飛動員、預先準備、直接準備,等等,一切都是在高度重視的基礎之上有條不紊地全麵展開。我們在團和大、中隊的精心組織下,思想統一起來,意識強化起來,工作落實起來,對所有的都是認認真真,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麻痹。但就是這樣,等到真正進入暗艙儀表訓練後,大家都還是感到始料未及,有點猝不及防,直至無從下手----扣上暗艙罩以後,先是恐懼,然後便是發懵,最後是控製不住飛機。別說做什麽動作了,就是連個平飛都保持不住:高度誤差甚至能達到500米,速度誤差有時能超過50公裏/小時,航向誤差經常也是不止30度。用個別老飛行員的地方口語來說,這簡直就飛不成個個了。按《訓練大綱》評分標準來評定的話,別說是沒有3分,就是1分也沒有啊?


    還有的飛行員暗艙儀表帶飛時甚至還發生了暈機症,在空中當場就嘔吐起來了。後來隻好打開暗艙罩,才停止嘔吐,症狀得到少許緩解,勉強還能夠再繼續扣上暗艙罩操控飛機,把這個起落飛完。所以,一時間竟有個別飛行員見“罩”就暈,談“罩”色變。


    其實也難怪,這畢竟是在我們對藍天還隻是一知半解、飛行尚處於初級階段的情況下,有生以來剛開始被蒙上“眼睛”飛儀表。忐忑不安地坐在不說是黑咕隆咚但的確是看不到任何外界景物的狹小座艙裏麵,駕著最高時速上千公裏的風馳電掣般的戰機,飛行狀態複雜,變化頻繁劇烈,左右傾斜最大時有60度,俯衝和躍升角能達到30度,1秒鍾之內就能升降數百米的高度!還真有點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感覺。而且還是騎著一匹烈馬,動不動就要尥蹶子,發脾氣狂奔起來。在冷汗直淌之餘,在心跳加速之時,終於明白為什麽要管暗艙儀表飛行叫“盲目飛行”了。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還好,值得欣慰的是,我經過了這麽個上來就是下馬威之後,非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是激起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和更為強烈的征服欲望。心動不如行動,決心、信心最終還得靠用心、苦心再加恒心。於是,在大、中隊幹部以及帶教教員的幫助下,我深入思考和全麵分析原因教訓,深刻認識到了注意力分配的極端重要性,這才是能不能飛好暗艙儀表的前提條件和關鍵所在。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便抓緊時間集中精力做了兩件事:首先是研究確立我個人的暗艙儀表飛行注意力分配方法;其次是反複練習並熟練掌握和運用這種方法。雖然大、中隊幹部在地麵準備時就教了我們暗艙儀表飛行的一些注意力分配方法,但是我個人感到一是有些地方並不是不太科學,二是不適合我自己的特點和習慣。飛行技術這個東西很有意思,也很微妙,很多地方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員沒辦法完全講透,學員也沒辦法徹底領悟。要在具備一定天賦的基礎上,再靠個人琢磨和總結,才能飛好飛精。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東西才行。比如,我們大隊長在跟我們講到寫技術總結的時候,繪聲繪色地用並攏著五指的右手也就是飛行員習慣的那種代表飛機的手型,如臨其境地使勁比劃著他個人對高空複雜特技的體會:“俯衝退出時捫住勁使勁一拉,我就會感到飛機就這麽一‘貼’,再一看載荷表,正好6個!”這一個“貼”字就是他個人的感受感悟,也就是他對超音速情況下6個過載的能量感覺的經驗積累。別人也許都沒有,都是別的感覺,但對他卻就是好使、管用,勝過萬語千言的這個理論那個理論。能讓他把難度很大、許多飛行員都飛不好甚至摔了飛機的高空特技飛好了。


    教員幹部教我們的注意力分配方法主要有三種,有長方形的,有橫8字形的,還有太陽輻射形的。這些具體到每一個飛行員來說,你隻能用其中的一種,因為你能把一種用好就已經很不錯了。我認真分析了這些方法的優劣,感到還是以地平儀為中心的太陽輻射形注意力分配方法最科學,地平儀號稱是“儀表之王”,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核心,就能夠突出重點,全麵兼顧,高效便捷。得!就是它了,我就決定用這一種方法了。


    在使用上這種注意力分配方法後,我又發現教員幹部教的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過於籠統,沒有區分各個動作、各個階段的不同之處,特點不清楚,重點不突出,沒有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時候。為此,我便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把《訓練大綱》規定的暗艙儀表練習幾個需要在空域裏麵做的動作,諸如盤旋、俯衝、上升轉彎、躍升等逐個進行分解,基本分成進入、保持、改出三個階段,同時也相應地把這些動作的注意力分配分成三大類:進入階段一類,保持階段一類,還有改出階段一類。這三類大體相同,但又有不同之處,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重點。必須突出重點,同時兼顧一般。如做盤旋,進入階段時就無需看羅盤認讀航向;保持階段尤其是前半段也無需看羅盤,隻是在接近改出時適當注意就可以了;而改出階段就必須要密切注意羅盤了,你不注意也不行啊,你不看航向又怎麽讓飛機正好轉360度,改平在規定的航向上呢?


    科學的、關鍵是適合我的注意力分配方法確定下來後,剩下的就是怎麽熟練掌握的問題了。飛行的起落畢竟有限,不可能全拿到空中去練,隻能是在地麵練熟了以後,再到空中去運用。座艙實習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得靠團裏組織我們去機場,機務人員打開飛機蒙布,我們才進得了座艙裏麵去。也是次數有限。空勤樓(即飛行員宿舍)裏麵倒是有一個座艙模擬機,可以坐進去練習。但你也得趕到人家模擬機師上班才行啊。另外也隻有一台模擬機,全團20多名新飛行員要練,排到每個人的時間就沒有多少了。這些都是要受製於人,自己是沒法開小灶的。怎麽辦?不多練又不行,你想超越別人就要比別人多付出一份辛苦。正如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所說的:“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隻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看來這話說的還真不假啊!在抓緊時間充分利用集體組織座艙實習、模擬機練習的同時,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自己可以很方便開小灶的辦法,那就是利用座艙圖練習注意力分配。大隊的教室懸掛著一張殲六型飛機的彩色座艙圖,尺寸約為高1米、寬5米。雖然不是像現在這樣先進的高清照片,隻是工廠技術人員手工繪製好後印刷而成,發到各個部隊供地麵教學使用,但還算是比較清晰和逼真的了。我就趁著沒人在教室的時候,也就是中午或晚上大家都睡覺了、周日休息都出去逛街或是在宿舍玩牌甩老k的時候,自己一個人靜悄悄地坐在教室的那張座艙圖前麵,反複練習太陽輻射形注意力分配。為了增強練習的效果,我還特意用報紙卷了一個紙筒,當做駕駛杆握在右手之中,配合注意力分配同時練習操縱動作。


    每次我都非常投入,練著練著感覺就像是扣在暗艙罩裏,飛到了空中。周圍其它的東西都消失了,眼裏隻有這張座艙圖,隻剩下這塊“儀表板”了。地平儀----高度----地平儀----速度----地平儀----升降率----地平儀----轉速----地平儀----航向,我的視線始終以地平儀為中心,看清一塊儀表後,稍作停留,認清刻度後馬上就轉移到下一塊,不停地循環往複著。時光飛快,稍縱即逝。加上我練得也的確是很認真,所以常常練著練著,不知不覺中個把小時就過去了。直到眼睛發幹發澀,小臂發酸發麻,才不得不暫停下來。甩甩胳膊,活動活動腿腳,休息一會兒以後再練。


    因為練的很投入,所以我的右手有時會握得很緊,直到把那個紙筒“駕駛杆”壓扁了,才發現自己用的勁道不對,原來是把“推、拉、迎、鬆、帶、壓”七種用杆方式都變成一個以“握”為主了。這是不正確的,既影響工作效率,又消耗體力,更影響操縱的精準性,因為儀表飛行需要大姑娘繡花般的細膩功夫。有的飛行員好麵子,不謙虛,本身就是自己沒飛好,卻反而強詞奪理:“這架飛機的操縱性太差了,我都使了那麽大的勁,飛機卻沒什麽反應!”其實,他是把勁都無意中用到了握杆甚至是拔杆上去,而真正用於七種杆法上的勁已經很少很小,飛機自然是不會有多大的反應了!


    所以,這個紙筒“駕駛杆”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覷的,它讓我對那複雜奧妙、難以言傳的七種杆法的使用變得更加純熟,最後竟也能把鐵杵般的駕駛杆操縱出繡花針般的精細精準來。同時還對科學的注意力分配方法的養成和鞏固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讓我眼、心、手的配合更加默契,達到心跟眼走,手隨心動,直至隨心所欲,邁進自由王國。


    這種演練方法看似低級、拙樸,但可都是符合科學道理的。按照《飛行心理學》以及《航空雜誌》上有關材料介紹,就是飛行員在進行地麵準備時,參與動作演練和模擬的肢體部分越多,收到的效果就越好。甚至會進一步促使身體內產生一種生物電流,幫助飛行員形成肌肉記憶,加快動作定型,形成條件反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戰鬥機飛行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笨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笨鳥並收藏我是戰鬥機飛行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