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竹筏
我們小學同學這次遠足閩北的“朱子文化之旅”,最後一項的安排是乘坐武夷山九曲十八彎的竹筏。或許朱熹當年也搭乘過類似的水上交通竹具,但實在無法把今天的“竹筏遊”也納入“朱子文化”範疇。有許多同學是第一次到武夷山,讓竹筏來為我們的旅程劃上句號,也是理所當然。我雖然是第四次到武夷山,但與不同的人遊走,自有不同的情趣,所以心裏沒有半點抵觸。
當初與旅行社簽訂協議後,天氣預報計劃中的竹筏遊會遭遇雨天,那就順其自然,一方麵不大相信氣象台的預測,一方麵卻也買好了一次性的雨衣,竹筏,竹筏,非遊不可!
氣象台的預告向來不大準確,沒想到這次卻精準異常,我們一進入竹筏碼頭,雨就淅淅瀝瀝下了起來。說來也巧,我們25人,一人因會議提前離去,剩下24人剛好組成四筏,男女搭配,一筏6人。人人套上紫色的雨衣以及橙色的救生衣,倒也顯得老態全無,個個英姿勃發。
一路竹筏一路雨,且愈下愈大,雨衣難以招架,我漸漸成了落湯雞,記得第一次搭乘竹筏,是在1989年夏天,當時我兼任單位的工會副主席,參與組織武夷山遊曆,竹筏到了大王峰溪麵,我激情難捺,竟跳入明鏡般的水中,隨筏而遊,主動“落湯”(當時竹筏為個體經營,遊客可為所欲為)。此次被動“落湯”,其實也樂得其所,體驗到了與前幾次不同的經曆,大雨中雨小雨細雨交替而來,還有兩岸雲霧時密時濃一路陪同,這可是《西遊記》裏也難得一見的夢幻水霧。
艄公一路說笑,我倒覺得無趣,多少年來,總是重複同樣的葷段子,口味再重也索然無味,艄公乎,騷公乎?想想武夷山幾千艄公還有幾千導遊都在重複同一套笑話,這樣的笑話還叫人笑得出來嗎?!真還不如我即興湊首打油詩:“屁股底下水嘩嘩/腦袋頂上雨滴答/艄公一路葷段子/滿筏遊客哈密瓜”。雖然也俗不可耐,但畢竟見機行事,揪住了雨簾,多少洗亮了那竿撐筏的竹篙……
我們小學同學這次遠足閩北的“朱子文化之旅”,最後一項的安排是乘坐武夷山九曲十八彎的竹筏。或許朱熹當年也搭乘過類似的水上交通竹具,但實在無法把今天的“竹筏遊”也納入“朱子文化”範疇。有許多同學是第一次到武夷山,讓竹筏來為我們的旅程劃上句號,也是理所當然。我雖然是第四次到武夷山,但與不同的人遊走,自有不同的情趣,所以心裏沒有半點抵觸。
當初與旅行社簽訂協議後,天氣預報計劃中的竹筏遊會遭遇雨天,那就順其自然,一方麵不大相信氣象台的預測,一方麵卻也買好了一次性的雨衣,竹筏,竹筏,非遊不可!
氣象台的預告向來不大準確,沒想到這次卻精準異常,我們一進入竹筏碼頭,雨就淅淅瀝瀝下了起來。說來也巧,我們25人,一人因會議提前離去,剩下24人剛好組成四筏,男女搭配,一筏6人。人人套上紫色的雨衣以及橙色的救生衣,倒也顯得老態全無,個個英姿勃發。
一路竹筏一路雨,且愈下愈大,雨衣難以招架,我漸漸成了落湯雞,記得第一次搭乘竹筏,是在1989年夏天,當時我兼任單位的工會副主席,參與組織武夷山遊曆,竹筏到了大王峰溪麵,我激情難捺,竟跳入明鏡般的水中,隨筏而遊,主動“落湯”(當時竹筏為個體經營,遊客可為所欲為)。此次被動“落湯”,其實也樂得其所,體驗到了與前幾次不同的經曆,大雨中雨小雨細雨交替而來,還有兩岸雲霧時密時濃一路陪同,這可是《西遊記》裏也難得一見的夢幻水霧。
艄公一路說笑,我倒覺得無趣,多少年來,總是重複同樣的葷段子,口味再重也索然無味,艄公乎,騷公乎?想想武夷山幾千艄公還有幾千導遊都在重複同一套笑話,這樣的笑話還叫人笑得出來嗎?!真還不如我即興湊首打油詩:“屁股底下水嘩嘩/腦袋頂上雨滴答/艄公一路葷段子/滿筏遊客哈密瓜”。雖然也俗不可耐,但畢竟見機行事,揪住了雨簾,多少洗亮了那竿撐筏的竹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