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餡餅博物館”不在鼓浪嶼,而在島內的前埔,展館的正麵掛滿了一排排紅燈籠,形成了鋪天蓋地的燈籠幕牆,燈籠上抹著“茶”和“餡餅”的字樣,顯得喜氣洋洋。


    走進紅燈籠世界的內裏,每個人卻先得穿上雪白的烘焙工製服,戴上高高的法國大廚的白帽子,儼然美食世界的主宰,然後淨手,然後密室吹風去塵,一身潔淨入餅房,開始我們手工製餅的人生體驗。


    不要以為“人生體驗”四個字用大了,小小餡餅不僅支撐著鷺江道茶桌子半個多世紀的風光,而且笑傲大廈門伴手禮的半壁江山,而老茶客我年過六旬卻是頭一回親眼鑒賞這綿甜酥香的精靈的成型與出爐,更不要說親手拿捏內餡與麵團,一壓、二壓、三裹、四封口、五整形,渾然天成。盡管成品與現場教學的那位豐腴女導師的技法精要尚有差距,但已經有模有樣八九不離十了!


    餡餅體驗室實行“誰製作,誰帶走”的惠民政策,讓餡餅愛好者既有平生第一回製作餡餅的親曆,又坐擁人生第一次吃自己親手拿捏的餡餅的口福。趁著我們的餡餅進入電烤箱的時段,真的餡餅師傅領著我們假的製餅男女進入廈門餡餅的“時光隧道”,參觀百年餡餅的前行足跡,當發現一隻1980的餡餅盒已經成為文物展品時,老廈門津津回味的已經不僅僅是茶桌子上的餡餅春秋了……


    有一種旅遊叫“工業旅遊”,聽上去硬邦邦的,親身體會,不僅綿軟,而且蠻有味道。吃了雞蛋,再親切拜會下蛋的母雞,這何嚐不是一件很快樂的幽會?!


    2016/4/28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閩南童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啟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啟五並收藏閩南童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