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底沙坡尾避風塢的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動工以來,就一直備受市民的關注。目前,避風塢的清淤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仿佛前往探望一位生病住院的老友,我與電視台“十分關注”的記者相約前往備受折騰的避風塢改造工地。


    雖然是退潮時分,但塢內一片平靜的碧水,空氣清新,四下靜得出奇。我想起兒時的大清早,漁家的保姆帶著我在這裏附近買菜的情景,那時晨風裏彌散著帶魚和蝦米的氣味,還有巷口醬油店裏飄來醃蘿卜的醬香,以及油條和“荷靈豆”的叫賣聲……眼下清淤築壩蓄水可以潔淨避風塢,但卻喚不回溫馨的舊時光,氣味和聲音都是鄉愁的載體,消逝了就很難再回來!


    木棧道已初見雛形,沿塢的小走馬路尚未修整,這條專供步行的通道最好用新舊石板拚接而成,最忌“提升”成花磚、水泥或柏油的齊整而長驅直入……


    改造也罷,提升也罷,最好心懷敬畏,文火燉肉,好好思考和琢磨什麽才是海洋文化的真元素,政績的衝動往往是魔鬼,千萬千萬不要陰謀一口吃成個曾厝垵。附近不遠的鐵路文化公園或許是個參照,先滿足附近居民休閑和懷舊需求,再逐步接納市民的張望與漫步,一步三回頭……


    如今避風塢因為沒有漁人和船帆,已經不是什麽避風塢了,與一般的公園小湖沒有什麽兩樣,請不要忘記,對於早年那些從風浪中顛沛歸來的漁船,避風塢可是廈門母親溫馨的臂彎,避風塢的海洋文化飽含著人文、情感和曆史的元素,魚販和漁帆不僅僅是避風塢遊動的風景,而且還承載著避風塢麵朝海天的靈魂。


    2016/5/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閩南童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啟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啟五並收藏閩南童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