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三:


    自那時起…他就一直很瘦……


    聲音2(幾乎聽不見)。


    是的。


    貝多芬第十四鋼琴變奏曲,遠遠地傳來。


    全暗。


    隨後,在花園的那邊,天上有了亮光,或者是霞光,或者是燈光,一種棕紅色的燈光。


    緩慢而沉靜的聲音又起。


    聲音1:


    是亮光嗎……那邊?


    聲音2:


    那是焚燒俄停嗎?


    聲音2:


    是的。


    天就要亮了。


    沉默。


    在焚屍爐的火光中,貝多芬第十四鋼琴變奏曲一直演奏完畢。


    轉暗。


    我們仍在前一場景處。隻不過我們對事物的處理換了視角。場景的右側打開了:有敞開的門朝會客廳開著,當然,這些門也同樣是朝花園開的。


    (這些會客室坐落在使館的側翼。)


    到處都十分明亮,各種吊燈也已打開。


    花園裏是威尼斯燈籠。


    沉靜。


    法國使館裏似乎沒有人。


    會客廳裏什麽都不見,隻有燈光從門裏射出來,也照亮了花園。


    這種空場持續了幾秒鍾。


    隨後,一個仆人不聲不響地走過。他手裏托著一盤香檳酒杯,穿過這個地方,然後向右邊走去。


    仍然悄無聲息,仍然寂靜無人。


    等待。


    隨後,突然便有了聲音。


    會客廳裏開始有了劇烈的聲響。夜晚像用機器脫毛一樣隻一瞬間就變了樣。也一下子,從打開的門裏傳出來這種聲音。一位女子唱著《快樂的寡婦》,有一架鋼琴、兩把小提琴為她伴奏。


    在樂曲後麵:


    許多談話聲混合在一起。


    酒杯碰撞聲、刀盤叮當聲等不絕於耳。


    聽不到舞蹈者們的舞步聲。


    場麵上沒有談話的人,也看不見他們。因為那些表演者並不說話。


    在上述規定情景中隻有一個例外,即副領事的哭泣聲,我們會看到並且會聽到。


    既然這裏將出現觀眾看不見人的談話聲,那麽客廳裏的嘈雜聲將要壓低。


    而且有幾次這種嘈雜聲還必須突然完全停止。因為那時候要突出某些人的談話內容,比如,年輕的使館隨員和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之間的談話,或者法國駐拉合爾的副領事同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之間的談話等。還可以設想一些人,由於好奇,他們不參加談話,卻看著別人談話。因此,客廳裏這種嘈雜聲的存留,切不可任意而為。


    所有的談話(不管需突出的還是不需突出的),不管它們是不是需要客廳暫為之寂靜與否,都將以觀眾是否能聽見為準,而不是以客廳裏的客人能否聽見為準:


    如果必要,喧嘩聲盡管很輕,也要同這些談話同時錄製下來。這些談話如果需要漸漸淡化,並同另外的一些內容不同的談話混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明確表現出來,這些需要突出的談話內容完全沒有被在場的客人聽到,或者表明他們不能聽清楚。同樣,某些談話被客人聽到了,這些談話可以保留,但一定要表現出某種方式的不協調。正是這些輕微的不協調,可以最好地證明,隻有觀眾,才是那需要突出的談話的聽眾。


    客廳裏的嘈雜聲應該來自舞台和客廳的右翼,這樣可以表明接待的客人是在客廳裏。


    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穿著一件黑色長裙(即她在薩塔拉舞會上穿的那件)。


    男人穿黑色無尾常利服,隻有法國駐拉合爾副領事例外,他穿一件白色無尾常禮服。


    招待會上的其他女賓穿各式花色長裙。


    招待會在進行其間,其地點不一,有時在花園裏,有時是在我們上麵所介紹的地方,特別是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的客廳裏,那是個重要地方。


    畫麵或場景,從音響效果看,應該是一個有回聲的屋子,聲音通過這個空間傳到觀眾的耳中,其效果應該同他們自己在“默讀”劇本時自己的聲音相同。


    背景的布置應該顯示出非比尋常的氣氛,應該是一切自然造化所達不到的地步,因為這是招待會。


    台詞在一般情況下,應該十分規範。它應該不是完全自然化。


    任何一個小毛病都應該反複糾正,反複練習。要使它同所有的台詞一致起來。


    我們應該有讀一本小說的感覺,卻又不是閱談,因為它已經被上演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默讀的聲音”。


    應該記住,舞台表演是很嚴格的,任何多餘的話都不能說。


    一個女子正在唱《美好的時刻》,唱畢,樂隊又演奏了一遍。


    一對舞伴跳著華爾茲,穿過花園的一角敗之地


    一群女士在談話(相當近):——


    在季風到來之前,這是最後一次招待


    會了——


    什麽?季風還沒開始嗎?——


    剛剛開始,到它勢頭最大的時候還得


    等十五天。從來見不到太陽。有六個月都是那


    樣……你們瞧吧……簡直無法睡覺…都盼著


    暴風雨呢1……


    一個印度仆人走來,他向客廳走去。手上端著一個盤子,上滿放著裝滿香檳的酒杯。


    兩對跳著華爾茲的人出現,他們跳得很慢,隨後便走出鏡頭。


    一群女士在談話(較遠):——


    她邀請了法國駐拉合爾的副領事……——


    不錯,直到招待會前最後一分鍾,她


    才給他送了一張卡片,上麵寫著:“來吧。”是


    大使讓這樣做的。


    一個年輕人走來,他停住了,向周圍看了看。很明顯,他不認識大使館的這個地方。隻見他麵容疲憊,一副想從客廳逃出去的樣子。他又向很冷落的網球場望去。


    當他左右顧盼時,一對舞伴舞到花園的一角,隨即離開鏡頭。


    一些人在議論(議論這個年輕人):——


    這人是誰?——


    是新來的隨員……來了才一個月……


    還不習慣——


    他是第一次到這個地方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度之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瑪格麗特·杜拉斯並收藏印度之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