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樣直截了當的要求,方竹白了白臉。
何之軒話不多,人穩重,不代表他就是亦步亦趨的人。他的要求提出來,人也跟著下了車,還鎖好了車門。
方竹隻得領著他進了石庫門。
這樣在二樓的亭子間,擁有狹窄而不夠穩固的木質樓梯,一路上還沒有燈,方竹提醒:“十六級樓梯,小心一點。”
到了二樓,方竹打開一扇窄窄的木門,扭亮了電燈。
這是一間九平米都不到的小房間,藏青色的窗簾,藏青色的床單,藏青色的被褥,桌椅書架和木床都是宜家最簡易色調最單一的小型款。所有的家具都一塵不染,可見住的人常常打掃,隻有書架上的書報雜誌散亂放著。
方竹的習慣,何之軒一直知道。
她喜歡把最近常看的書報雜誌都堆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所以書架臨著寫字台的那一端總是亂著的。
方竹看見他盯著書架看,有些發窘,走過去略略收拾了一下。再指了一指書桌旁室內唯一的一張椅子,說:“你坐。”又說,“開水沒有燒呢!你想喝什麽?我這兒隻有烏龍茶,要喝得等等。”
何之軒輕輕皺眉,望望她:“你已經不需要用烏龍茶減肥了。”
他們當年結婚結得匆忙,連婚紗照都沒來得及拍,也沒有錢拍。商量了決定結婚周年補拍,方竹以此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減肥計劃,不但節食,還狂喝烏龍茶。
但後來婚紗照沒有拍成他們就離了婚。
而如今的她清減了不少,再拍婚紗照也許不用減肥了。
方竹眼神閃爍,頗覺尷尬。她說:“我這兒還有啤酒,這倒不用等,可你還能不能喝?”
何之軒點頭。
方竹的小亭子間一角放著小冰箱,冰箱上頭擱著微波爐,微波爐上頭堆了一堆陳年舊報紙,還沒有處理的。不論她在家事上如何努力,總是會有馬大哈地缺一處沒有打理好。她因此生出許多煩惱,可還是改不了習慣。
何之軒悄悄站了起來,看她蹲下來打開冰箱門。裏頭塞滿了各種速凍食品,最多的是水餃,“灣仔碼頭”的,“思念”的,“龍鳳”的,各樣品牌都有。她是不挑牌子的,但所有牌子都這幾樣口味:芹菜餡和白菜餡。
何之軒第一次為方竹包餃子,是他們結婚一個禮拜以後。天天方便麵、炸醬麵吃得厭棄了,方竹終於挑食,但絕不會無理要求去下館子。
兩人琢磨會打理些什麽菜。
方竹苦惱地說:“我會番茄炒蛋,芹菜炒肉絲和冬瓜湯。我媽媽沒把好手藝傳給我,不然我們可以吃火朣菜。”她沒想過那時沒有多餘閑錢買特級火腿。
何之軒會包餃子,這是方竹從小到大鮮少嚐試的,她對他的手藝比自己的手藝更感興趣。他們一起去超市買好餃子皮,何之軒親自剁餡,方竹選了自己最愛的芹菜,放了蝦米,還放了很多調味黃酒。
後來燒好的餃子又鹹又澀,但他們兩個人一個不落全部吃掉。
何之軒動手做家務的次數多了,包餃子的技術也越來越嫻熟,方竹這個南方姑娘慢慢就把餃子當成了主食。
也許方竹覺著冰箱太亂,也許她覺著暴露一次又一次,越來越氣餒,就匆匆又關上冰箱門,站起來說:“找不到,我還是去燒水吧!”
才轉身,手就被何之軒抓住了。很緊,她要掙脫,兩人角力。
方竹的心口擂鼓擂成密集的鼓點,從分開那一年起,到此時此刻。鼓點亂了,她不想亂,最後轉頭無奈笑一笑:“何之軒,你喝茶不喝茶?要不我下樓買飲料吧?你來我家都沒什麽好招待,怪不好意思的。”
何之軒隻是在想,她在喝烏龍茶的那些日子裏,身上染了些茶葉香,靠近一些,這氣息更濃。這麽些年,她還是那個她,站在原地,他靠近一些,就能聞到當年朝夕相處的氣息。
他原來一直在懷念。
我們去看演唱會
潘以倫乘著排練的間隙,將演唱會的票子送到楊筱光公司裏。
楊筱光笑嘻嘻地說:“那我豈不是討了你的便宜?”
潘以倫隻是微笑,帶些征詢地問:“我來接你?”
楊筱光點頭。他又望住她額頭上的傷,她用手捂住:“保證能在演唱會時以最佳狀態見偶像。”
潘以倫笑起來還是要命的好看。
他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出來的形象都有專人打理好。“雲騰”的服裝設計師跟著他幾個轉,春夏最新款都由他們試。
這也是何之軒項目計劃中的一部分,先預熱,再將答案放在結局時。網上已有一些評論選手服飾的帖子,網友紛紛猜測他穿的是什麽牌子的衣服,主流意見是美國的某中端品牌,這樣大氣和隨意,很能顯出年輕人的活力。
何之軒認為“雲騰”在推出新款同時,可以學習zara的經營模式,並詳細寫了一份計劃書交給李總。
潘以倫試衣服時,也同設計師討論,建議除主推產品以外,其餘可跟風歐美市場中賣的最好款式,然後根據品牌自身特色和中國人的喜好加以改進,這樣能事半功倍。
楊筱光聽得側目,她想,潘以倫與何之軒在這個層麵的問題上有這樣的共識,真是不簡單。
她對潘以倫說:“你這個模特做得好,成半個策劃專員了。”
潘以倫講:“這些衣服還沒有麵市,我隻當第一個顧客提意見。”
還是很有見解的意見。
她同方竹說起這個事,方竹斜睨她一眼:“所謂人不可貌相,誰允許模特都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現今大品牌不少創始人是模特出身。有才有貌的處處有,學曆不好代表水平。”
她服氣點頭。
楊筱光真心讚潘以倫:“正太,你很棒。”
潘以倫告訴她一件事:“雲騰的設計師是巴黎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大把外企高薪的工不去打,就為民族品牌效力,令人佩服。”
楊筱光想,誰說新時代沒有英雄?英雄不是非要流血犧牲,能為國家興盛殺出一條血路的,皆是。
她想她與潘以倫在某些層麵上還是很能取得共鳴。因而同他一起看演唱會,她還是帶著一些期待和興奮的。
他是新近的小名人,一走進“君遠”從最初的無人在意到如今變作熱門貨。蘇比等幾個年輕小姑娘圍著他打轉,直要他簽名。
楊筱光笑她們,被蘇比教育:“這叫有效投資,短期回報。”
說的還真有道理,楊筱光效仿,把紙遞給潘以倫,說:“快快,在你大紅前,給我簽十幾二十個名,往後我好在淘寶賣。”
潘以倫都不拿正眼瞧她:“別人二十出頭,這樣的行為實屬正常。”
楊筱光叉腰:“我也很年輕。”
於是潘以倫就把她當作很年輕的人,來接她去看演唱會時,帶了一堆零食。
蘇比存心來揩油,下手奇快,刷刷刷拿走了果凍、薯片和王老吉,楊筱光把王老吉搶下來,又對潘以倫說,“小孩亂花錢。”
潘以倫笑:“還好了。”
趁著如狼似虎的同事們還沒蜂擁出來,楊筱光推著潘以倫出去。走出大樓,潘以倫拿了一副眼鏡戴上。她以為隻有莫北戴眼鏡好看,沒有想到正太戴上眼鏡,也能很好看,文氣俊秀,恰似白麵書生。
楊筱光看著他笑,他說:“不應該誇張。”
可不是,天已經擦黑了,路人都匆匆回家,沒有人注意他。但是到了演唱會場外,那就不一樣了。
楊筱光指點:“應該有人認出你了。”
好在認出他的也是文藝女青年,很雅很文藝,在遠處觀察了許久,才怯怯過來問:“你是13號潘以倫嗎?”
潘以倫不好說不是,隻好說是,文藝女青年很高興,找了本子給他簽名。原本本子要給開演唱會的偶像簽名的,這下多得來一個未來之星的大名,穩賺不賠。
楊筱光想,小紅以後是大紅,正太前途不可限量。但此地較為危險,他已經被人認出,且本城記者中不少都是文藝青年,可能會在此出沒,故,她往旁邊閃,左右四顧,有記者嗎?會不會把他們當緋聞男女?
四麵都是人,並非人山人海,但也足夠熱鬧。
她眼睛尖,往體育館門口的方向盯牢一人,仔細辨認,再辨認,迅速跑回潘以倫身邊。
“快,給我紙和筆。”伸手就往他上衣口袋裏伸。
“怎麽了?”潘以倫抓住她亂摸八摸的手。
“林林林林——金山,貌似就在那邊!”
“林金山?”潘以倫沒明白。
紙和筆在哪裏?難道他沒帶紙和筆出來?楊筱光又掏自己的口袋。
“啊,有了。”是餐巾紙。
潘以倫歎口氣,從褲袋裏掏出一支圓珠筆,塞到她手裏。
然後,楊筱光拿著一張餐巾紙,同一支圓珠筆,以五十米考試的速度往體育館某號門前瞬間轉移。
潘以倫不放心,跟在她身後。看她刹車在一名叼香煙戴眼鏡的瘦削男子麵前,用一種近乎諂媚且高亢的語氣叫:“我很仰慕您,幫我簽個名好不好?”
偶像眼神迷惘,嘴裏的香煙抖了一抖,瞪著伸到麵前來的餐巾紙,注視了一秒兩秒三四秒。
潘以倫心裏歎氣,要簽名的方式有千百種,她選擇的是最驚嚇偶像的那種。
偶像畢竟是偶像,陣仗見多了,也見怪不怪,短時間呆滯以後,還是往餐巾紙上簽了大名,隨後瀟灑轉身,留給他們一個華麗的背影。
楊筱光盯著餐巾紙看了一眼兩眼三四眼,表情充滿了滿足和幸福。
潘以倫問她:“他怎麽叫林金山?”
楊筱光還對著餐巾紙上的名字暈淘淘:“本朝第一大詞人,字金山,號詞霸,世稱林金山。這是我這輩子拿的第一個偶像簽名哎!賺了賺了。”
潘以倫笑她:“這樣的綽號你都想的出來,小瘋子。”
沒想到小瘋子發瘋還在後頭。
進了場,楊筱光先說:“這個世界上能讓我們瘋狂的人和事不多,能讓我們愛的人和事不多,所以一旦是心中所好,一定全情投入,千萬別說我意淫,我隻是抓緊時間不後悔。”
這話可奇怪,潘以倫有點兒疑問,不過沒問破。
演唱會在激蕩的鼓點聲中開始了。
楊筱光這天穿了一件小夾克,行動不方便,鼓點一起來,她就想扭動,便把夾克脫了。裏麵是貼身的打底衫,很顯曲線。
潘以倫在她身後,這樣一個角度看過去,她的身體飽滿圓潤,線條很美。他先納悶她有這樣的身材還老嚷著減肥幹什麽?可看了幾眼之後,開始覺得熱,別開臉,跟著脫了外套,並把她手裏的小夾克一起拿過來。
體育館裏的上座率並不算高,但不妨礙黑暗裏的氣氛逐漸熱烈。台上的偶像初來乍到,台下的觀眾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然後上下一起瘋狂。
楊筱光跟著這頭的觀眾一起揮舞熒光棒,但覺得尚不夠抒發自己的激情,竟放棄座位,跑去了看台的第一排,扶著欄杆往前傾,搖搖欲墜,說:“哎,我應該買內場票,沒想到他們現場這樣棒,沒多少人比的上他們了。”
潘以倫跟在她身後,不著聲色地拽住她的手臂,說:“下次一定。”
楊筱光沒有在意,隻是興奮,她說:“你將來也會像他們一樣光芒四射。”
“武俠小說裏常用一句話,米粒之珠,也放光華。不是人人都能做珍珠。”
“你可別說參賽真的全部為了錢,那樣多俗氣?”楊筱光不由轉頭看他。
“是的,就是那樣俗氣。”他陷在黑暗裏,搖晃的光在眼前閃爍,他的一切不可獲知。潘以倫應該在笑,而且在說:“不管他們的粉絲有多少,比不比的過當紅的那些人,他們的實力決定他們站的位置。而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
這麽犀利坦白,楊筱光在黑暗裏愣一愣,隨即拍他的肩膀,真誠想要給予鼓勵:“你很棒,觀眾都看的見。”
“他們喜歡我的皮相,現在是男色時代。”
“很多人都要不到呢!”
“是,也是有形的資本。”
“好皮相的大學畢業生都比長得一般的容易找工作呢!”她指自己的鼻子,“你看我,長相平凡,身材普通,所以隻能做個平凡的人。”
潘以倫看著她在他的跟前又舞動起來,他望著她的後腦勺,想,她長相平凡,身材普通,怎麽會?可是沒有再做聲。
台上暗藍的光打下來,偶像們中場休息之後複又上台,天籟般的聲音灑下來。
“2000年零時零分,電視直播紐約時代廣場既慶祝人潮,我有無見過你?”
這是另一個人的聲音,此時此刻,他在天堂。人山人海之中,似乎四麵八方都有懷念他的人,如海潮一般的呼喚聲一浪接著一浪過來。
潘以倫詫異了。站在他前頭的楊筱光,不知為何趴在看台的扶手上。他猝不及防她這樣感性的情緒,看到她的肩膀輕輕聳動。他想,她不會是哭了吧?想好,就遞過去一張餐巾紙。
楊筱光接了過來,在眼角印了一印。
潘以倫說:“這麽多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楊筱光沒有回頭,隻是搖頭:“不是的,大家真心愛他們,也愛另一個。因為另一個再難得,隻有零星的碎片可供緬懷,一切機會都難得。這樣——真不好。”
潘以倫點點頭,她接著說:“主辦方真的很糟糕也很勢力,選的曲目,做的場刊統統和另一個人有關,給我們這群沉浸往日不得醒的人做夢的機會。”
“原來你們都愛屋及烏。”
楊筱光環顧四周,然後笑笑,說:“‘愛屋及烏’的確實不少,你瞧咱們這群人,心情複雜,態度曖昧,這體育館裏的專一粉絲在明天以後有的好詬病了,他們會說我們鳩占鵲巢,說我們行yy之能事,不知道要被口誅筆伐到何時為止。不過,正太,以後你要對你的粉絲好一點,這個世界上的愛啊,除了父母對兒女,也就粉絲對偶像那麽純粹和自私了。”
“是的。”
楊筱光說:“所以,為了補償對他們的愧疚,感謝他們對我偶像的紀念,我決定在這首歌以後專一地好好愛他們。”她複又拿起熒光棒,用盡十二萬分的全力開始揮舞,跟著台上的偶像們一起唱和,決定在這場演唱會上做一個專業粉絲。
潘以倫在黑暗裏笑一笑,這就是楊筱光。她誠實坦蕩,懂得感恩,把真性真情永遠擺在麵孔上。他想,她確實一點都沒有變。
第二次被人示愛
散場的時候,楊筱光基本已經虛脫了,一屁股坐在台階上喘氣。
偶像們出來安可了三次,他們被本城觀眾的熱情感染,驚覺非主流樂隊在這個主流城市一點也沒有受到冷落,賣力表演以後,他們說自己“很綠”。
楊筱光調皮地對潘以倫說:“綠色他們是我們耳朵的福氣。”
但燈光“啪啪”打開,觀眾陸續退場。
楊筱光掏出鏡子,照照自己的殘脂剩粉,睫毛膏被淚水洗掉,腮紅也全無蹤影,鼻頭前額全是油光,額心的舊傷更觸目。
很挫。
“回家洗把臉。”潘以倫說。
楊筱光抬頭看著他,有種人是在送子娘娘眷顧下出生的。眼前的帥哥把眼鏡摘下來,完美無瑕的一張麵孔,膚色依舊純淨,半絲油光都沒有,看得她生了想死的心。
她苦著臉,說:“形象大毀。”
場內人散了差不多了,台上的樂器都被拆卸下去,體育館裏越來越安靜,也似乎越來越明亮,她能看見潘以倫臉上的似笑非笑,更覺得丟臉。她想,咦?我幹什麽要在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孩麵前這麽在乎形象?他是個正太啊!
想一想,心髒堅強了一點,她千錘不倒,猛地站起來。
潘以倫拉著她小心上了台階又下了階梯。
他們出了體育館,外麵的歌迷們也都散了差不多,馬路空曠,空氣新鮮。楊筱光深深呼吸,接著肚子不爭氣地叫起來。潘以倫聽到了,忍住笑。楊筱光怒視他,他把眼鏡戴好。
楊筱光彈他眼鏡:“欲蓋彌彰,明天還得上頭條。”
他仍舊不避,脾氣這麽好,任由她欺負,她就放肆伸手,扯亂他的發,再笑:“這樣普通一點。”
潘以倫由著她,隻問:“去哪裏吃東西?”
楊筱光站在十字路口張望,一陣風吹過來,她縮一縮肩。他就在她身後,敞開了她的小夾克,抖一下,她一轉頭,就看見夾克張在那裏,便順勢把自己的手伸進去。他為她把肩膀處撣平,做的那樣自然,她絲毫不所覺。
她還真想不到要去哪裏吃東西,於是潘以倫說:“幹脆就去‘午後紅茶’,你回家也方便。”
她問:“吃麵包嗎?”
潘以倫說:“走吧。”伸手招了車。
到了“午後紅茶”門口,楊筱光又想起來問:“你還沒辭職?現在再打工那得多不方便?”
潘以倫說:“已經辦好手續了,還有一些東西在這兒。”
何之軒話不多,人穩重,不代表他就是亦步亦趨的人。他的要求提出來,人也跟著下了車,還鎖好了車門。
方竹隻得領著他進了石庫門。
這樣在二樓的亭子間,擁有狹窄而不夠穩固的木質樓梯,一路上還沒有燈,方竹提醒:“十六級樓梯,小心一點。”
到了二樓,方竹打開一扇窄窄的木門,扭亮了電燈。
這是一間九平米都不到的小房間,藏青色的窗簾,藏青色的床單,藏青色的被褥,桌椅書架和木床都是宜家最簡易色調最單一的小型款。所有的家具都一塵不染,可見住的人常常打掃,隻有書架上的書報雜誌散亂放著。
方竹的習慣,何之軒一直知道。
她喜歡把最近常看的書報雜誌都堆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所以書架臨著寫字台的那一端總是亂著的。
方竹看見他盯著書架看,有些發窘,走過去略略收拾了一下。再指了一指書桌旁室內唯一的一張椅子,說:“你坐。”又說,“開水沒有燒呢!你想喝什麽?我這兒隻有烏龍茶,要喝得等等。”
何之軒輕輕皺眉,望望她:“你已經不需要用烏龍茶減肥了。”
他們當年結婚結得匆忙,連婚紗照都沒來得及拍,也沒有錢拍。商量了決定結婚周年補拍,方竹以此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減肥計劃,不但節食,還狂喝烏龍茶。
但後來婚紗照沒有拍成他們就離了婚。
而如今的她清減了不少,再拍婚紗照也許不用減肥了。
方竹眼神閃爍,頗覺尷尬。她說:“我這兒還有啤酒,這倒不用等,可你還能不能喝?”
何之軒點頭。
方竹的小亭子間一角放著小冰箱,冰箱上頭擱著微波爐,微波爐上頭堆了一堆陳年舊報紙,還沒有處理的。不論她在家事上如何努力,總是會有馬大哈地缺一處沒有打理好。她因此生出許多煩惱,可還是改不了習慣。
何之軒悄悄站了起來,看她蹲下來打開冰箱門。裏頭塞滿了各種速凍食品,最多的是水餃,“灣仔碼頭”的,“思念”的,“龍鳳”的,各樣品牌都有。她是不挑牌子的,但所有牌子都這幾樣口味:芹菜餡和白菜餡。
何之軒第一次為方竹包餃子,是他們結婚一個禮拜以後。天天方便麵、炸醬麵吃得厭棄了,方竹終於挑食,但絕不會無理要求去下館子。
兩人琢磨會打理些什麽菜。
方竹苦惱地說:“我會番茄炒蛋,芹菜炒肉絲和冬瓜湯。我媽媽沒把好手藝傳給我,不然我們可以吃火朣菜。”她沒想過那時沒有多餘閑錢買特級火腿。
何之軒會包餃子,這是方竹從小到大鮮少嚐試的,她對他的手藝比自己的手藝更感興趣。他們一起去超市買好餃子皮,何之軒親自剁餡,方竹選了自己最愛的芹菜,放了蝦米,還放了很多調味黃酒。
後來燒好的餃子又鹹又澀,但他們兩個人一個不落全部吃掉。
何之軒動手做家務的次數多了,包餃子的技術也越來越嫻熟,方竹這個南方姑娘慢慢就把餃子當成了主食。
也許方竹覺著冰箱太亂,也許她覺著暴露一次又一次,越來越氣餒,就匆匆又關上冰箱門,站起來說:“找不到,我還是去燒水吧!”
才轉身,手就被何之軒抓住了。很緊,她要掙脫,兩人角力。
方竹的心口擂鼓擂成密集的鼓點,從分開那一年起,到此時此刻。鼓點亂了,她不想亂,最後轉頭無奈笑一笑:“何之軒,你喝茶不喝茶?要不我下樓買飲料吧?你來我家都沒什麽好招待,怪不好意思的。”
何之軒隻是在想,她在喝烏龍茶的那些日子裏,身上染了些茶葉香,靠近一些,這氣息更濃。這麽些年,她還是那個她,站在原地,他靠近一些,就能聞到當年朝夕相處的氣息。
他原來一直在懷念。
我們去看演唱會
潘以倫乘著排練的間隙,將演唱會的票子送到楊筱光公司裏。
楊筱光笑嘻嘻地說:“那我豈不是討了你的便宜?”
潘以倫隻是微笑,帶些征詢地問:“我來接你?”
楊筱光點頭。他又望住她額頭上的傷,她用手捂住:“保證能在演唱會時以最佳狀態見偶像。”
潘以倫笑起來還是要命的好看。
他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出來的形象都有專人打理好。“雲騰”的服裝設計師跟著他幾個轉,春夏最新款都由他們試。
這也是何之軒項目計劃中的一部分,先預熱,再將答案放在結局時。網上已有一些評論選手服飾的帖子,網友紛紛猜測他穿的是什麽牌子的衣服,主流意見是美國的某中端品牌,這樣大氣和隨意,很能顯出年輕人的活力。
何之軒認為“雲騰”在推出新款同時,可以學習zara的經營模式,並詳細寫了一份計劃書交給李總。
潘以倫試衣服時,也同設計師討論,建議除主推產品以外,其餘可跟風歐美市場中賣的最好款式,然後根據品牌自身特色和中國人的喜好加以改進,這樣能事半功倍。
楊筱光聽得側目,她想,潘以倫與何之軒在這個層麵的問題上有這樣的共識,真是不簡單。
她對潘以倫說:“你這個模特做得好,成半個策劃專員了。”
潘以倫講:“這些衣服還沒有麵市,我隻當第一個顧客提意見。”
還是很有見解的意見。
她同方竹說起這個事,方竹斜睨她一眼:“所謂人不可貌相,誰允許模特都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現今大品牌不少創始人是模特出身。有才有貌的處處有,學曆不好代表水平。”
她服氣點頭。
楊筱光真心讚潘以倫:“正太,你很棒。”
潘以倫告訴她一件事:“雲騰的設計師是巴黎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大把外企高薪的工不去打,就為民族品牌效力,令人佩服。”
楊筱光想,誰說新時代沒有英雄?英雄不是非要流血犧牲,能為國家興盛殺出一條血路的,皆是。
她想她與潘以倫在某些層麵上還是很能取得共鳴。因而同他一起看演唱會,她還是帶著一些期待和興奮的。
他是新近的小名人,一走進“君遠”從最初的無人在意到如今變作熱門貨。蘇比等幾個年輕小姑娘圍著他打轉,直要他簽名。
楊筱光笑她們,被蘇比教育:“這叫有效投資,短期回報。”
說的還真有道理,楊筱光效仿,把紙遞給潘以倫,說:“快快,在你大紅前,給我簽十幾二十個名,往後我好在淘寶賣。”
潘以倫都不拿正眼瞧她:“別人二十出頭,這樣的行為實屬正常。”
楊筱光叉腰:“我也很年輕。”
於是潘以倫就把她當作很年輕的人,來接她去看演唱會時,帶了一堆零食。
蘇比存心來揩油,下手奇快,刷刷刷拿走了果凍、薯片和王老吉,楊筱光把王老吉搶下來,又對潘以倫說,“小孩亂花錢。”
潘以倫笑:“還好了。”
趁著如狼似虎的同事們還沒蜂擁出來,楊筱光推著潘以倫出去。走出大樓,潘以倫拿了一副眼鏡戴上。她以為隻有莫北戴眼鏡好看,沒有想到正太戴上眼鏡,也能很好看,文氣俊秀,恰似白麵書生。
楊筱光看著他笑,他說:“不應該誇張。”
可不是,天已經擦黑了,路人都匆匆回家,沒有人注意他。但是到了演唱會場外,那就不一樣了。
楊筱光指點:“應該有人認出你了。”
好在認出他的也是文藝女青年,很雅很文藝,在遠處觀察了許久,才怯怯過來問:“你是13號潘以倫嗎?”
潘以倫不好說不是,隻好說是,文藝女青年很高興,找了本子給他簽名。原本本子要給開演唱會的偶像簽名的,這下多得來一個未來之星的大名,穩賺不賠。
楊筱光想,小紅以後是大紅,正太前途不可限量。但此地較為危險,他已經被人認出,且本城記者中不少都是文藝青年,可能會在此出沒,故,她往旁邊閃,左右四顧,有記者嗎?會不會把他們當緋聞男女?
四麵都是人,並非人山人海,但也足夠熱鬧。
她眼睛尖,往體育館門口的方向盯牢一人,仔細辨認,再辨認,迅速跑回潘以倫身邊。
“快,給我紙和筆。”伸手就往他上衣口袋裏伸。
“怎麽了?”潘以倫抓住她亂摸八摸的手。
“林林林林——金山,貌似就在那邊!”
“林金山?”潘以倫沒明白。
紙和筆在哪裏?難道他沒帶紙和筆出來?楊筱光又掏自己的口袋。
“啊,有了。”是餐巾紙。
潘以倫歎口氣,從褲袋裏掏出一支圓珠筆,塞到她手裏。
然後,楊筱光拿著一張餐巾紙,同一支圓珠筆,以五十米考試的速度往體育館某號門前瞬間轉移。
潘以倫不放心,跟在她身後。看她刹車在一名叼香煙戴眼鏡的瘦削男子麵前,用一種近乎諂媚且高亢的語氣叫:“我很仰慕您,幫我簽個名好不好?”
偶像眼神迷惘,嘴裏的香煙抖了一抖,瞪著伸到麵前來的餐巾紙,注視了一秒兩秒三四秒。
潘以倫心裏歎氣,要簽名的方式有千百種,她選擇的是最驚嚇偶像的那種。
偶像畢竟是偶像,陣仗見多了,也見怪不怪,短時間呆滯以後,還是往餐巾紙上簽了大名,隨後瀟灑轉身,留給他們一個華麗的背影。
楊筱光盯著餐巾紙看了一眼兩眼三四眼,表情充滿了滿足和幸福。
潘以倫問她:“他怎麽叫林金山?”
楊筱光還對著餐巾紙上的名字暈淘淘:“本朝第一大詞人,字金山,號詞霸,世稱林金山。這是我這輩子拿的第一個偶像簽名哎!賺了賺了。”
潘以倫笑她:“這樣的綽號你都想的出來,小瘋子。”
沒想到小瘋子發瘋還在後頭。
進了場,楊筱光先說:“這個世界上能讓我們瘋狂的人和事不多,能讓我們愛的人和事不多,所以一旦是心中所好,一定全情投入,千萬別說我意淫,我隻是抓緊時間不後悔。”
這話可奇怪,潘以倫有點兒疑問,不過沒問破。
演唱會在激蕩的鼓點聲中開始了。
楊筱光這天穿了一件小夾克,行動不方便,鼓點一起來,她就想扭動,便把夾克脫了。裏麵是貼身的打底衫,很顯曲線。
潘以倫在她身後,這樣一個角度看過去,她的身體飽滿圓潤,線條很美。他先納悶她有這樣的身材還老嚷著減肥幹什麽?可看了幾眼之後,開始覺得熱,別開臉,跟著脫了外套,並把她手裏的小夾克一起拿過來。
體育館裏的上座率並不算高,但不妨礙黑暗裏的氣氛逐漸熱烈。台上的偶像初來乍到,台下的觀眾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然後上下一起瘋狂。
楊筱光跟著這頭的觀眾一起揮舞熒光棒,但覺得尚不夠抒發自己的激情,竟放棄座位,跑去了看台的第一排,扶著欄杆往前傾,搖搖欲墜,說:“哎,我應該買內場票,沒想到他們現場這樣棒,沒多少人比的上他們了。”
潘以倫跟在她身後,不著聲色地拽住她的手臂,說:“下次一定。”
楊筱光沒有在意,隻是興奮,她說:“你將來也會像他們一樣光芒四射。”
“武俠小說裏常用一句話,米粒之珠,也放光華。不是人人都能做珍珠。”
“你可別說參賽真的全部為了錢,那樣多俗氣?”楊筱光不由轉頭看他。
“是的,就是那樣俗氣。”他陷在黑暗裏,搖晃的光在眼前閃爍,他的一切不可獲知。潘以倫應該在笑,而且在說:“不管他們的粉絲有多少,比不比的過當紅的那些人,他們的實力決定他們站的位置。而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
這麽犀利坦白,楊筱光在黑暗裏愣一愣,隨即拍他的肩膀,真誠想要給予鼓勵:“你很棒,觀眾都看的見。”
“他們喜歡我的皮相,現在是男色時代。”
“很多人都要不到呢!”
“是,也是有形的資本。”
“好皮相的大學畢業生都比長得一般的容易找工作呢!”她指自己的鼻子,“你看我,長相平凡,身材普通,所以隻能做個平凡的人。”
潘以倫看著她在他的跟前又舞動起來,他望著她的後腦勺,想,她長相平凡,身材普通,怎麽會?可是沒有再做聲。
台上暗藍的光打下來,偶像們中場休息之後複又上台,天籟般的聲音灑下來。
“2000年零時零分,電視直播紐約時代廣場既慶祝人潮,我有無見過你?”
這是另一個人的聲音,此時此刻,他在天堂。人山人海之中,似乎四麵八方都有懷念他的人,如海潮一般的呼喚聲一浪接著一浪過來。
潘以倫詫異了。站在他前頭的楊筱光,不知為何趴在看台的扶手上。他猝不及防她這樣感性的情緒,看到她的肩膀輕輕聳動。他想,她不會是哭了吧?想好,就遞過去一張餐巾紙。
楊筱光接了過來,在眼角印了一印。
潘以倫說:“這麽多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楊筱光沒有回頭,隻是搖頭:“不是的,大家真心愛他們,也愛另一個。因為另一個再難得,隻有零星的碎片可供緬懷,一切機會都難得。這樣——真不好。”
潘以倫點點頭,她接著說:“主辦方真的很糟糕也很勢力,選的曲目,做的場刊統統和另一個人有關,給我們這群沉浸往日不得醒的人做夢的機會。”
“原來你們都愛屋及烏。”
楊筱光環顧四周,然後笑笑,說:“‘愛屋及烏’的確實不少,你瞧咱們這群人,心情複雜,態度曖昧,這體育館裏的專一粉絲在明天以後有的好詬病了,他們會說我們鳩占鵲巢,說我們行yy之能事,不知道要被口誅筆伐到何時為止。不過,正太,以後你要對你的粉絲好一點,這個世界上的愛啊,除了父母對兒女,也就粉絲對偶像那麽純粹和自私了。”
“是的。”
楊筱光說:“所以,為了補償對他們的愧疚,感謝他們對我偶像的紀念,我決定在這首歌以後專一地好好愛他們。”她複又拿起熒光棒,用盡十二萬分的全力開始揮舞,跟著台上的偶像們一起唱和,決定在這場演唱會上做一個專業粉絲。
潘以倫在黑暗裏笑一笑,這就是楊筱光。她誠實坦蕩,懂得感恩,把真性真情永遠擺在麵孔上。他想,她確實一點都沒有變。
第二次被人示愛
散場的時候,楊筱光基本已經虛脫了,一屁股坐在台階上喘氣。
偶像們出來安可了三次,他們被本城觀眾的熱情感染,驚覺非主流樂隊在這個主流城市一點也沒有受到冷落,賣力表演以後,他們說自己“很綠”。
楊筱光調皮地對潘以倫說:“綠色他們是我們耳朵的福氣。”
但燈光“啪啪”打開,觀眾陸續退場。
楊筱光掏出鏡子,照照自己的殘脂剩粉,睫毛膏被淚水洗掉,腮紅也全無蹤影,鼻頭前額全是油光,額心的舊傷更觸目。
很挫。
“回家洗把臉。”潘以倫說。
楊筱光抬頭看著他,有種人是在送子娘娘眷顧下出生的。眼前的帥哥把眼鏡摘下來,完美無瑕的一張麵孔,膚色依舊純淨,半絲油光都沒有,看得她生了想死的心。
她苦著臉,說:“形象大毀。”
場內人散了差不多了,台上的樂器都被拆卸下去,體育館裏越來越安靜,也似乎越來越明亮,她能看見潘以倫臉上的似笑非笑,更覺得丟臉。她想,咦?我幹什麽要在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孩麵前這麽在乎形象?他是個正太啊!
想一想,心髒堅強了一點,她千錘不倒,猛地站起來。
潘以倫拉著她小心上了台階又下了階梯。
他們出了體育館,外麵的歌迷們也都散了差不多,馬路空曠,空氣新鮮。楊筱光深深呼吸,接著肚子不爭氣地叫起來。潘以倫聽到了,忍住笑。楊筱光怒視他,他把眼鏡戴好。
楊筱光彈他眼鏡:“欲蓋彌彰,明天還得上頭條。”
他仍舊不避,脾氣這麽好,任由她欺負,她就放肆伸手,扯亂他的發,再笑:“這樣普通一點。”
潘以倫由著她,隻問:“去哪裏吃東西?”
楊筱光站在十字路口張望,一陣風吹過來,她縮一縮肩。他就在她身後,敞開了她的小夾克,抖一下,她一轉頭,就看見夾克張在那裏,便順勢把自己的手伸進去。他為她把肩膀處撣平,做的那樣自然,她絲毫不所覺。
她還真想不到要去哪裏吃東西,於是潘以倫說:“幹脆就去‘午後紅茶’,你回家也方便。”
她問:“吃麵包嗎?”
潘以倫說:“走吧。”伸手招了車。
到了“午後紅茶”門口,楊筱光又想起來問:“你還沒辭職?現在再打工那得多不方便?”
潘以倫說:“已經辦好手續了,還有一些東西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