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作者:九品大韭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月,正在南方圍剿張獻忠的大明督師楊嗣昌因洛陽淪陷、福王被殺、民變愈演愈烈,急火攻心而死(一說自殺)。】
【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替其五省總督職位。】
……
大明·天啟時期
朱由校都快不認識總督兩字了。
“他這換多少總督了?”
魏忠賢臉色一僵。
誰家好人沒事記這個啊?
朱由校也是隨口一問。
就如今這個局麵,你別說換什麽總督了。
你換個皇帝,把五弟換成太祖都不好使了。
沒兵啊,人心散了呀。
“誒不對呀!”
朱由校突然想起一處盲點。
“下一個朝代是清啊?”
“那李自成是被消滅了?”
……
【剛剛被崇禎帝釋放出獄的原兵部尚書、新任三邊總督傅宗龍與保定總督楊文嶽在新蔡合兵,進逼項城。】
【李自成在林中設伏,趁官軍勞師遠來,正在休息之際,派軍突襲。明軍兩部潰散,傅宗龍被俘殺。】
【隨後,丁啟睿自商城(河南信陽)出發,命左良玉率軍圍攻李自成,楊文嶽也在陳州整頓兵馬。】
【十月,左良玉攻克義軍所占的臨潁並屠城,李自成因而大怒來攻,左良玉退守郾城。】
【十一月,陝西巡撫汪喬年率軍三萬出關支援,結果李自成從郾城撤軍,進攻汪喬年,將其大敗俘殺。】
【十二月,李自成接連攻克禹州,俘殺徽王,然後第二次圍攻開封。不利撤退。】
……
天幕上。
金鏤盤龍的寶座上。
著十二團龍袞服的皇帝端坐其上。
金磚鋪就的丹墀之上。
群臣朝禮叩拜。
皇帝左右,侍從手捧著朱漆描金盤龍的匣子。
文武行禮退卻,隻留一名武將還跪在大殿中央。
宦官打開匣子,取出一個黃綾暗龍封套,又從封套中取出詔書,朗朗宣讀。
……
【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崇禎起複兵部右侍郎孫傳庭,明朝最後一個能擔重任的將領。】
【崇禎帝在文華殿會見孫傳庭,問他:“幾何人可以破賊?”】
【盧象升身死巨鹿那年,孫傳庭因被認為“假托疾病”(其實他真的患有耳聾)而下獄,三年裏完全脫離戰場,根本無從知曉局勢變化。】
【隻說:“得精銳五千人足矣。”】
【但等到了河南,他才猛然發現,李自成已經不是當年的李自成了,大明也不是當年的大明了。】
……
大漢。
東宮。
“吸溜!”
劉盈捧著大碗塞了一嘴湯餅。
“四弟…吸溜,你說…吸溜。”
“崇禎到底再想什麽啊?”
小劉恒端著小碗,不緊不慢的吃著。
眼睛在劉盈略微凸起的肚子上一掃而過,咽下口中食物,平靜道:
“他不信任任何大臣。”
“這種不信任已經由來已久了。”
“隻是崇禎毫不掩飾罷了。”
劉盈手中的大碗揚起,堪堪遮住整張臉,一陣呼嚕呼嚕的扒飯聲後,放下碗。
“你說孫傳庭會死嗎?”
小劉恒端起小碗,輕啜一口麵湯,小聲道:
“會死的。”
……
東晉·明帝時期
“實在不行,南遷吧。”
司馬紹看著天幕分析了一波局勢。
大明京師都快被包圍了。
再不跑以後就來不及了。
“讓李自成入北京,就不信他還能跟清朝聯手滅了明朝!”
“……等等!”
司馬紹想到南宋、金國、蒙古。
“嘶……弄不好明會跟清聯手也說不定啊……”
……
【三月,李自成、羅汝才集中八十萬大軍,攻克陳州並屠城。】
【四月,再至開封,圍而不攻,困城以待。】
【同月,朝廷收到錦州、鬆山大敗的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了洪總督鞠躬盡瘁、英勇殉國的故事。】
【崇禎帝非常傷心,當場痛哭,比兩王死的時候還要難過。】
【他下令開壇祭祀,為捐軀的將士們告慰,一邊祭祀一邊說:“我不曾救得承疇。”】
【但如此“動人”的故事卻是一個十足的荒誕劇。】
【五月,洪承疇絕食數日,拒不肯降。】
【同月,因受皇太極恩遇禮厚,偕祖大壽降清。】
【洪承疇並未殉國,隻是成功跳槽,後來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後來崇禎帝聽說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取消了親祭議諡。】
……
{這邊在祭祀,那邊在授職,這邊在開追悼會,那邊在搞迎新宴,這不比還精彩?}
{他要是出生在王朝初期就好了,可能還能成為一代名臣或者武將。就算成為不了,也應該能在曆史書上有幾筆。}
{他成了啊,大清開國名臣。}
{《貳臣傳》上濃墨重彩(狗頭)}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的微笑再次僵在臉上。
“哪個兔崽子幹的事!”
他瞬間明了,這清朝哪個皇帝秋後算賬了。
但現在沒時間想是哪個好小子幹的好事了!
皇太極一拍扶手,急匆匆起身。他要去挨個穩住漢臣了。
這幫人最重身後名啊。
這一下子是掘我根啊!
……
大明·崇禎時期
朱由檢看到《貳臣傳》三字,萎靡的精神為之一振!
“感謝後麵哪個蠢皇帝的饋贈!”
看看!看看!你們以為投了韃子就有好下場了?
貳臣!
懂不懂什麽叫貳臣啊!
人家都看不上你們這些人!
“這事必須廣為宣傳!”
有沒有用暫且另說,先紮下一根釘子!
還想叛變就要考慮考慮貳臣兩字的含金量了!
你們也不想子孫後代抬不起頭吧?
……
【七月,開封被圍告急,督師丁啟睿會合保定總督楊文嶽、左良玉等軍屯兵朱仙鎮,與義軍對壘。】
【丁啟睿要求諸軍進剿,結果各鎮主將拖延塞責,左良玉直接率部撤往襄陽,諸軍紛紛效仿撤軍,引發明軍混亂,丁啟睿、楊文嶽隻得逃往汝寧(河南駐馬店),所部紛紛歸降義軍。】
【崇禎因而將丁啟睿下獄,楊文嶽革職聽勘。】
……
大明。
“你個蠢貨!”
朱元璋氣的將頭上毛巾摔在地上!
“那臨陣脫逃的你不擒殺!”
“盡殺一些盡心盡力的大臣!”
“豬腦子嗎!”
馬皇後彎腰撿起毛巾,在銅盆裏洗了洗,擰幹後再次蓋在朱元璋額頭上。
“行了行了,他又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你急有什麽用。”
“想想你要是去了他那裏,該怎麽解決這些破事吧。”
朱元璋把毛巾往下一扯,遮住整張臉。
怎麽處理……
那就要看那兔崽子是處於什麽時間了。
崇禎十年之前還能救一救。
十年之後……天王老子下來也無能為力啊。
……
【開封危在旦夕,巡撫高名衡搜羅全城糧食作為軍餉,百姓苦不堪言。】
【人被逼急了就容易走極端,高名衡聽信一個餿主意,打算掘開河堤淹掉李自成的老營。】
【李自成也不會坐以待斃,以同樣的手段去掘堤,反擊高名衡。】
【不巧,天降大雨,連綿不絕,黃河水暴漲,兩個缺口竟同時決堤,洪水掀起滔天巨浪,直衝開封城!】
【開封城化為澤國,死傷慘重。官員不敢上報,最終竟借口這是闖軍所為。】
……
後唐·莊宗時期
李存勖坐在一堆白色麵具之上,手裏拿著一副空白麵具勾勒著油墨。
抬眼一瞥。
“這李自成也有幾分謀略。”
“圍點打援用的挺好,怎麽這事上如此昏頭?”
李嗣源坐在一旁飲著茶水,看了一眼旁邊那一堆畫好的麵具。
每副麵具旁邊還貼著一張紙。
那是曆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建樹、敗亂。
“說來也是怪,這明軍來了幾路援軍都被李自成打敗,偏偏麵對這被圍的開封城,三番兩次的拿不下。”
“徽欽二帝啊……”
李存勖手一顫,畫筆直接在麵具上橫穿而過。
他看著這一副廢了的麵具,回頭無奈道:
“不要提那麽晦氣的東西啊。”
李嗣源覷著眼睛看著他。
“你現在畫的就是那個晦氣東西之一。”
“陛下,莫要貪圖安逸啊。”
李存勖扔掉手中麵具,從屁股底下又掏出一個空白麵具。
“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還有什麽比這些明晃晃掛在眼前的東西更能提醒自己的?”
“前有唐太宗屏風示文警醒得失。”
“今有朕畫曆代圖譜警戒自身。”
“妙啊!”
李嗣源忍不住翻個白眼。
那政事,都是我在處理的!
你警你……
……
南宋·孝宗時期
趙昚氣笑了。
“這都是一對什麽狗腦子!”
“掘河?!”
嶽飛抿了抿嘴,輕聲道:
“官軍不像官軍,義軍也不像義軍。”
“難怪最後會是女真摘了桃子。”
……
【開封失去了戰略意義,李自成往河南中部出發,與孫傳庭在郟縣展開了一場戰鬥。】
【孫傳庭先設好埋伏,守株待兔,隨後指揮手下將領將李自成引入包圍圈。】
【當年在陝西,李自成沒少吃孫傳庭的大虧,早已長了心眼,隻派小股部隊進入埋伏,遭到攻擊後立馬佯敗,沿途丟棄物資武器。】
【官軍士兵訓練不足,以為大勝,爭相拾取戰利品,陣型大亂。】
【恰巧此時羅汝才趕到,與李自成前後夾擊,竟反包圍了明軍。】
【當時明軍處境堪憂,郟縣這幾天一直在下雨,一場秋雨一場寒,士兵凍得哆哆嗦嗦,再遇糧草斷絕,隻能靠采摘青柿子為食,完成第一次包圍之後已然是強弩之末,此時被反將一軍,軍心直接渙散。】
【將領們四散逃命,兵敗如山倒。】
【“是役也,天大雨,糧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豫人所謂柿園之役也。”】
……
曹魏。
曹操突然挺直腰背,微微昂頭,嘴角帶笑。
“哎呀,這讓孤不由得想起當年與袁紹對決時的往事。”
“雲長與萬軍之中單騎斬顏良!”
“孤扔輜重擾亂袁軍,設伏斬文醜。”
“我倆的配合可謂天作之合啊!”
劉備黑著一張臉,不願理會他。
曹操則絲毫不願意放過他,嘴上一直叭叭個不停。
以前,雲長尋你,孤無可奈何!
現在!
孤要挾玄德以令雲長!
……
【十月,李自成攻克南陽並屠城。】
【閏十一月,進攻汝寧,保定總督楊文嶽手上無兵,堅持一晝夜,城破被俘。】
【李自成喜歡有骨氣的人,好奇道:“先生是朝廷重臣,自當保守氣節,隻不過時勢若此,意欲何為呢?”】
【楊文嶽道:“我隻恨無兵殺你,今日死了,還說什麽呢!”不日,楊文嶽被處以炮決。】
【崇禎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圍攻承天府,知府開門歸降,義軍燒了嘉靖帝父母的顯陵。】
【隨後進逼漢陽,左良玉撤至蕪湖。】
【五月,李自成派軍攻打鄖陽,被孫傳庭派軍救援擊退。】
【六月,孫傳庭升為兵部尚書,總製應、鳳、江、皖、豫、楚、川、黔剿寇軍務,繼續總製三邊,鑄督師七省之印。】
……
天幕上。
潼關。
千年斑駁的雄關之外,再次迎來催人的風沙。
殘陽之下。
『李』字旗伴隨著硝煙隨風飄揚。
絳紅色的錦袍將軍看著對麵的大旗,回憶往昔。
他再次微夾馬腹,戰馬抬蹄。
一人一馬,向著對麵旗下的兵營最後衝殺過去。
……
【七省督師,全國兩京十三省,孫傳庭管了近一半,這足見此時除了他已經再無可用之人。】
【孫傳庭所背負的,不是半個國家,而是整個時代。】
【他自知前路艱辛,打算背水一戰,花了當地大量人力物力,製造一種可以攜帶火器的戰車,名曰“火車”。】
【為了湊集軍餉,孫傳庭要求陝西的富戶捐錢,恰逢災荒,富戶們怨聲載道,紛紛認為孫傳庭擁兵自重,無時無刻不想把孫傳庭趕出去。】
【他們不光這麽想,還付出了行動,不停上疏朝廷,說孫傳庭“玩寇糜餉”。】
【麵對朝廷的不斷催促,孫傳庭頓足歎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
【他知道這次肯定是有去無回了,帶領一支還沒訓練好的隊伍打李自成純粹是找死,但是他怎麽能再次忍受獄吏的羞辱呢?】
【果不其然,九月,這支明軍被李自成全殲,孫傳庭衝入敵陣戰死。】
……
{崇禎九年時,孫傳庭靠著天時地利擊敗了高迎祥。}
{崇禎十一年時,孫傳庭在潼關將李自成打到隻剩十八騎。}
{他萬萬也想不到,僅僅過了五年,他就在潼關被李自成以天時地利擊敗。}
{上天給予他的,最終又以同樣的方式收了回去。}
{自此,明朝最後一個能擔重任的將領,帶著明朝最後的精銳,在中原大地化為塵埃。}
{孫傳庭本進士出身,卻能文能武、勇略超群,以一腔熱血棄筆從戎,投身軍旅。}
{可惜,時代證明了,倒下一個闖王,還會有另一個站起來。}
{傳廷死,明亡矣。這句話其實並不準確。}
{因為孫傳庭可以戰勝高迎祥,也可以戰勝李自成,但他戰勝不了時代。}
……
大漢·武帝時期
“他為什麽赴死呢?”
小劉據不太明白,這世界有什麽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
劉徹則目光複雜。
“原因很簡單,打了敗仗,按崇禎皇帝的脾氣以及之前對將領的態度,肯定是斬首。”
“與其像袁崇煥那樣屈死,不如馬革裹屍……為國盡忠……”
小劉據依然不懂。
“為國盡忠……那秦末呢?”
劉徹沉默不語。
此時此刻,他不得不承認,趙匡胤的養士百年之策確實厲害。
哪怕君視臣如仇寇,臣依然以德報怨……
“清淨中正之道以失去。”
“偏亂之事不可盡述也。”
小劉據覺得阿父今天怪怪的。
劉徹則再次沉默片刻。
他下了軟榻,在衛子夫與小劉據奇怪的眼神趴在榻下,從下麵掏出一個木盒。
劉徹盯著木盒良久,然後緩緩打開。
“據兒,過來。”
小劉據跳下床蹲在劉徹身邊。
劉徹指著木盒裏的東西,道:
“這是文帝當年寫的《老子》注釋,朕今日傳給你。”
衛子夫人都懵了。
這東西……你就一直放在榻下!?
放屁股底下!
你也不怕哪天被人偷咯!?
……也對,他榻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還有……文帝的經文注釋……
天下誰人不知文帝善用黃老之道!
衛子夫在努力維持麵上的淡然,但藏在袖子裏的雙手卻不停顫抖著。
劉徹看著盒子裏的竹簡,臉上浮現一絲悵然。
自己看不上黃老,最後卻發現……
黃老之道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皇帝不折騰,就是對天下最大的功德了。
劉徹摸著竹簡,歎氣道:
“飛龍駕著雲,騰蛇乘著霧,一個比一個厲害,可要是雲收霧散了。”
“那龍蛇和蚯蚓也就沒什麽區別了。”
……
【因為找不到孫傳庭的屍體,崇禎懷疑他逃跑,不給撫恤。】
【四年前,盧象升的結局也映在了孫傳庭身上。】
【而明朝在中原最後一支能打仗的軍隊,就這樣被消滅了。】
【李自成率軍越過黃河攻打山西,除了在代州、寧武關遭到周遇吉的頑強抵抗之外,其他各地明軍紛紛投降,九邊中的大同、宣府的邊軍也投降了,通向北京的道路暢通無阻。】
【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替其五省總督職位。】
……
大明·天啟時期
朱由校都快不認識總督兩字了。
“他這換多少總督了?”
魏忠賢臉色一僵。
誰家好人沒事記這個啊?
朱由校也是隨口一問。
就如今這個局麵,你別說換什麽總督了。
你換個皇帝,把五弟換成太祖都不好使了。
沒兵啊,人心散了呀。
“誒不對呀!”
朱由校突然想起一處盲點。
“下一個朝代是清啊?”
“那李自成是被消滅了?”
……
【剛剛被崇禎帝釋放出獄的原兵部尚書、新任三邊總督傅宗龍與保定總督楊文嶽在新蔡合兵,進逼項城。】
【李自成在林中設伏,趁官軍勞師遠來,正在休息之際,派軍突襲。明軍兩部潰散,傅宗龍被俘殺。】
【隨後,丁啟睿自商城(河南信陽)出發,命左良玉率軍圍攻李自成,楊文嶽也在陳州整頓兵馬。】
【十月,左良玉攻克義軍所占的臨潁並屠城,李自成因而大怒來攻,左良玉退守郾城。】
【十一月,陝西巡撫汪喬年率軍三萬出關支援,結果李自成從郾城撤軍,進攻汪喬年,將其大敗俘殺。】
【十二月,李自成接連攻克禹州,俘殺徽王,然後第二次圍攻開封。不利撤退。】
……
天幕上。
金鏤盤龍的寶座上。
著十二團龍袞服的皇帝端坐其上。
金磚鋪就的丹墀之上。
群臣朝禮叩拜。
皇帝左右,侍從手捧著朱漆描金盤龍的匣子。
文武行禮退卻,隻留一名武將還跪在大殿中央。
宦官打開匣子,取出一個黃綾暗龍封套,又從封套中取出詔書,朗朗宣讀。
……
【崇禎十五年(1642)正月,崇禎起複兵部右侍郎孫傳庭,明朝最後一個能擔重任的將領。】
【崇禎帝在文華殿會見孫傳庭,問他:“幾何人可以破賊?”】
【盧象升身死巨鹿那年,孫傳庭因被認為“假托疾病”(其實他真的患有耳聾)而下獄,三年裏完全脫離戰場,根本無從知曉局勢變化。】
【隻說:“得精銳五千人足矣。”】
【但等到了河南,他才猛然發現,李自成已經不是當年的李自成了,大明也不是當年的大明了。】
……
大漢。
東宮。
“吸溜!”
劉盈捧著大碗塞了一嘴湯餅。
“四弟…吸溜,你說…吸溜。”
“崇禎到底再想什麽啊?”
小劉恒端著小碗,不緊不慢的吃著。
眼睛在劉盈略微凸起的肚子上一掃而過,咽下口中食物,平靜道:
“他不信任任何大臣。”
“這種不信任已經由來已久了。”
“隻是崇禎毫不掩飾罷了。”
劉盈手中的大碗揚起,堪堪遮住整張臉,一陣呼嚕呼嚕的扒飯聲後,放下碗。
“你說孫傳庭會死嗎?”
小劉恒端起小碗,輕啜一口麵湯,小聲道:
“會死的。”
……
東晉·明帝時期
“實在不行,南遷吧。”
司馬紹看著天幕分析了一波局勢。
大明京師都快被包圍了。
再不跑以後就來不及了。
“讓李自成入北京,就不信他還能跟清朝聯手滅了明朝!”
“……等等!”
司馬紹想到南宋、金國、蒙古。
“嘶……弄不好明會跟清聯手也說不定啊……”
……
【三月,李自成、羅汝才集中八十萬大軍,攻克陳州並屠城。】
【四月,再至開封,圍而不攻,困城以待。】
【同月,朝廷收到錦州、鬆山大敗的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了洪總督鞠躬盡瘁、英勇殉國的故事。】
【崇禎帝非常傷心,當場痛哭,比兩王死的時候還要難過。】
【他下令開壇祭祀,為捐軀的將士們告慰,一邊祭祀一邊說:“我不曾救得承疇。”】
【但如此“動人”的故事卻是一個十足的荒誕劇。】
【五月,洪承疇絕食數日,拒不肯降。】
【同月,因受皇太極恩遇禮厚,偕祖大壽降清。】
【洪承疇並未殉國,隻是成功跳槽,後來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後來崇禎帝聽說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取消了親祭議諡。】
……
{這邊在祭祀,那邊在授職,這邊在開追悼會,那邊在搞迎新宴,這不比還精彩?}
{他要是出生在王朝初期就好了,可能還能成為一代名臣或者武將。就算成為不了,也應該能在曆史書上有幾筆。}
{他成了啊,大清開國名臣。}
{《貳臣傳》上濃墨重彩(狗頭)}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的微笑再次僵在臉上。
“哪個兔崽子幹的事!”
他瞬間明了,這清朝哪個皇帝秋後算賬了。
但現在沒時間想是哪個好小子幹的好事了!
皇太極一拍扶手,急匆匆起身。他要去挨個穩住漢臣了。
這幫人最重身後名啊。
這一下子是掘我根啊!
……
大明·崇禎時期
朱由檢看到《貳臣傳》三字,萎靡的精神為之一振!
“感謝後麵哪個蠢皇帝的饋贈!”
看看!看看!你們以為投了韃子就有好下場了?
貳臣!
懂不懂什麽叫貳臣啊!
人家都看不上你們這些人!
“這事必須廣為宣傳!”
有沒有用暫且另說,先紮下一根釘子!
還想叛變就要考慮考慮貳臣兩字的含金量了!
你們也不想子孫後代抬不起頭吧?
……
【七月,開封被圍告急,督師丁啟睿會合保定總督楊文嶽、左良玉等軍屯兵朱仙鎮,與義軍對壘。】
【丁啟睿要求諸軍進剿,結果各鎮主將拖延塞責,左良玉直接率部撤往襄陽,諸軍紛紛效仿撤軍,引發明軍混亂,丁啟睿、楊文嶽隻得逃往汝寧(河南駐馬店),所部紛紛歸降義軍。】
【崇禎因而將丁啟睿下獄,楊文嶽革職聽勘。】
……
大明。
“你個蠢貨!”
朱元璋氣的將頭上毛巾摔在地上!
“那臨陣脫逃的你不擒殺!”
“盡殺一些盡心盡力的大臣!”
“豬腦子嗎!”
馬皇後彎腰撿起毛巾,在銅盆裏洗了洗,擰幹後再次蓋在朱元璋額頭上。
“行了行了,他又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你急有什麽用。”
“想想你要是去了他那裏,該怎麽解決這些破事吧。”
朱元璋把毛巾往下一扯,遮住整張臉。
怎麽處理……
那就要看那兔崽子是處於什麽時間了。
崇禎十年之前還能救一救。
十年之後……天王老子下來也無能為力啊。
……
【開封危在旦夕,巡撫高名衡搜羅全城糧食作為軍餉,百姓苦不堪言。】
【人被逼急了就容易走極端,高名衡聽信一個餿主意,打算掘開河堤淹掉李自成的老營。】
【李自成也不會坐以待斃,以同樣的手段去掘堤,反擊高名衡。】
【不巧,天降大雨,連綿不絕,黃河水暴漲,兩個缺口竟同時決堤,洪水掀起滔天巨浪,直衝開封城!】
【開封城化為澤國,死傷慘重。官員不敢上報,最終竟借口這是闖軍所為。】
……
後唐·莊宗時期
李存勖坐在一堆白色麵具之上,手裏拿著一副空白麵具勾勒著油墨。
抬眼一瞥。
“這李自成也有幾分謀略。”
“圍點打援用的挺好,怎麽這事上如此昏頭?”
李嗣源坐在一旁飲著茶水,看了一眼旁邊那一堆畫好的麵具。
每副麵具旁邊還貼著一張紙。
那是曆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建樹、敗亂。
“說來也是怪,這明軍來了幾路援軍都被李自成打敗,偏偏麵對這被圍的開封城,三番兩次的拿不下。”
“徽欽二帝啊……”
李存勖手一顫,畫筆直接在麵具上橫穿而過。
他看著這一副廢了的麵具,回頭無奈道:
“不要提那麽晦氣的東西啊。”
李嗣源覷著眼睛看著他。
“你現在畫的就是那個晦氣東西之一。”
“陛下,莫要貪圖安逸啊。”
李存勖扔掉手中麵具,從屁股底下又掏出一個空白麵具。
“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還有什麽比這些明晃晃掛在眼前的東西更能提醒自己的?”
“前有唐太宗屏風示文警醒得失。”
“今有朕畫曆代圖譜警戒自身。”
“妙啊!”
李嗣源忍不住翻個白眼。
那政事,都是我在處理的!
你警你……
……
南宋·孝宗時期
趙昚氣笑了。
“這都是一對什麽狗腦子!”
“掘河?!”
嶽飛抿了抿嘴,輕聲道:
“官軍不像官軍,義軍也不像義軍。”
“難怪最後會是女真摘了桃子。”
……
【開封失去了戰略意義,李自成往河南中部出發,與孫傳庭在郟縣展開了一場戰鬥。】
【孫傳庭先設好埋伏,守株待兔,隨後指揮手下將領將李自成引入包圍圈。】
【當年在陝西,李自成沒少吃孫傳庭的大虧,早已長了心眼,隻派小股部隊進入埋伏,遭到攻擊後立馬佯敗,沿途丟棄物資武器。】
【官軍士兵訓練不足,以為大勝,爭相拾取戰利品,陣型大亂。】
【恰巧此時羅汝才趕到,與李自成前後夾擊,竟反包圍了明軍。】
【當時明軍處境堪憂,郟縣這幾天一直在下雨,一場秋雨一場寒,士兵凍得哆哆嗦嗦,再遇糧草斷絕,隻能靠采摘青柿子為食,完成第一次包圍之後已然是強弩之末,此時被反將一軍,軍心直接渙散。】
【將領們四散逃命,兵敗如山倒。】
【“是役也,天大雨,糧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豫人所謂柿園之役也。”】
……
曹魏。
曹操突然挺直腰背,微微昂頭,嘴角帶笑。
“哎呀,這讓孤不由得想起當年與袁紹對決時的往事。”
“雲長與萬軍之中單騎斬顏良!”
“孤扔輜重擾亂袁軍,設伏斬文醜。”
“我倆的配合可謂天作之合啊!”
劉備黑著一張臉,不願理會他。
曹操則絲毫不願意放過他,嘴上一直叭叭個不停。
以前,雲長尋你,孤無可奈何!
現在!
孤要挾玄德以令雲長!
……
【十月,李自成攻克南陽並屠城。】
【閏十一月,進攻汝寧,保定總督楊文嶽手上無兵,堅持一晝夜,城破被俘。】
【李自成喜歡有骨氣的人,好奇道:“先生是朝廷重臣,自當保守氣節,隻不過時勢若此,意欲何為呢?”】
【楊文嶽道:“我隻恨無兵殺你,今日死了,還說什麽呢!”不日,楊文嶽被處以炮決。】
【崇禎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圍攻承天府,知府開門歸降,義軍燒了嘉靖帝父母的顯陵。】
【隨後進逼漢陽,左良玉撤至蕪湖。】
【五月,李自成派軍攻打鄖陽,被孫傳庭派軍救援擊退。】
【六月,孫傳庭升為兵部尚書,總製應、鳳、江、皖、豫、楚、川、黔剿寇軍務,繼續總製三邊,鑄督師七省之印。】
……
天幕上。
潼關。
千年斑駁的雄關之外,再次迎來催人的風沙。
殘陽之下。
『李』字旗伴隨著硝煙隨風飄揚。
絳紅色的錦袍將軍看著對麵的大旗,回憶往昔。
他再次微夾馬腹,戰馬抬蹄。
一人一馬,向著對麵旗下的兵營最後衝殺過去。
……
【七省督師,全國兩京十三省,孫傳庭管了近一半,這足見此時除了他已經再無可用之人。】
【孫傳庭所背負的,不是半個國家,而是整個時代。】
【他自知前路艱辛,打算背水一戰,花了當地大量人力物力,製造一種可以攜帶火器的戰車,名曰“火車”。】
【為了湊集軍餉,孫傳庭要求陝西的富戶捐錢,恰逢災荒,富戶們怨聲載道,紛紛認為孫傳庭擁兵自重,無時無刻不想把孫傳庭趕出去。】
【他們不光這麽想,還付出了行動,不停上疏朝廷,說孫傳庭“玩寇糜餉”。】
【麵對朝廷的不斷催促,孫傳庭頓足歎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
【他知道這次肯定是有去無回了,帶領一支還沒訓練好的隊伍打李自成純粹是找死,但是他怎麽能再次忍受獄吏的羞辱呢?】
【果不其然,九月,這支明軍被李自成全殲,孫傳庭衝入敵陣戰死。】
……
{崇禎九年時,孫傳庭靠著天時地利擊敗了高迎祥。}
{崇禎十一年時,孫傳庭在潼關將李自成打到隻剩十八騎。}
{他萬萬也想不到,僅僅過了五年,他就在潼關被李自成以天時地利擊敗。}
{上天給予他的,最終又以同樣的方式收了回去。}
{自此,明朝最後一個能擔重任的將領,帶著明朝最後的精銳,在中原大地化為塵埃。}
{孫傳庭本進士出身,卻能文能武、勇略超群,以一腔熱血棄筆從戎,投身軍旅。}
{可惜,時代證明了,倒下一個闖王,還會有另一個站起來。}
{傳廷死,明亡矣。這句話其實並不準確。}
{因為孫傳庭可以戰勝高迎祥,也可以戰勝李自成,但他戰勝不了時代。}
……
大漢·武帝時期
“他為什麽赴死呢?”
小劉據不太明白,這世界有什麽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
劉徹則目光複雜。
“原因很簡單,打了敗仗,按崇禎皇帝的脾氣以及之前對將領的態度,肯定是斬首。”
“與其像袁崇煥那樣屈死,不如馬革裹屍……為國盡忠……”
小劉據依然不懂。
“為國盡忠……那秦末呢?”
劉徹沉默不語。
此時此刻,他不得不承認,趙匡胤的養士百年之策確實厲害。
哪怕君視臣如仇寇,臣依然以德報怨……
“清淨中正之道以失去。”
“偏亂之事不可盡述也。”
小劉據覺得阿父今天怪怪的。
劉徹則再次沉默片刻。
他下了軟榻,在衛子夫與小劉據奇怪的眼神趴在榻下,從下麵掏出一個木盒。
劉徹盯著木盒良久,然後緩緩打開。
“據兒,過來。”
小劉據跳下床蹲在劉徹身邊。
劉徹指著木盒裏的東西,道:
“這是文帝當年寫的《老子》注釋,朕今日傳給你。”
衛子夫人都懵了。
這東西……你就一直放在榻下!?
放屁股底下!
你也不怕哪天被人偷咯!?
……也對,他榻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還有……文帝的經文注釋……
天下誰人不知文帝善用黃老之道!
衛子夫在努力維持麵上的淡然,但藏在袖子裏的雙手卻不停顫抖著。
劉徹看著盒子裏的竹簡,臉上浮現一絲悵然。
自己看不上黃老,最後卻發現……
黃老之道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皇帝不折騰,就是對天下最大的功德了。
劉徹摸著竹簡,歎氣道:
“飛龍駕著雲,騰蛇乘著霧,一個比一個厲害,可要是雲收霧散了。”
“那龍蛇和蚯蚓也就沒什麽區別了。”
……
【因為找不到孫傳庭的屍體,崇禎懷疑他逃跑,不給撫恤。】
【四年前,盧象升的結局也映在了孫傳庭身上。】
【而明朝在中原最後一支能打仗的軍隊,就這樣被消滅了。】
【李自成率軍越過黃河攻打山西,除了在代州、寧武關遭到周遇吉的頑強抵抗之外,其他各地明軍紛紛投降,九邊中的大同、宣府的邊軍也投降了,通向北京的道路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