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慶看小夥子求知欲挺足,知道他是想在這行好好做,自己當然也不介意多講講,就慢慢把這裏的緣由講了起來。
聽完王洪慶所講,張俊濤這才明白為什麽他會這麽說。
在他以為,裝修階段過了也就沒有這種集中大量的清運,一切恢複正常。就不用開發商在貼補,物業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了,其實不然。
現在每戶每月收取的生活垃圾費,是每戶每人三元,這個標準也是已經執行了很多年。
而戶內人數,物業壓根兒就沒辦法去計算,所以一直以來,默認收取的都是每戶一個月六元的垃圾清運費。
以前都不知道物業費含保潔費用,為什麽物價部門還要定這個生活垃圾費。
其實,物業費中保潔費指的是小區公共區域的清潔費。
而生活垃圾費,是指環衛部門上門收取後,集中清運到生活垃圾場的費用。這部分費用也可以說是代收代繳的。
但實際上,因為環衛的清運費一直比較高,大部分物業走的都是其他的運輸渠道。
根據小區的戶數,包幹製的繳納費用,大體上還能有些結餘。
而現在,因為城市管理越來越規範,尤其新區這邊,對生活垃圾處理管的非常嚴格,隻有環衛才能清運。
可人家就不按每戶六元的標準收取,直接按桶跟你結算,樓棟門口擺的那種大垃圾桶,一桶一天12元,每個單元門口兩個桶,再加上其他地方產生的垃圾,一天差不多三十桶左右。
每個月光是生活垃圾的費用就差不多一萬塊出頭了。一期總共千把戶,每月也就是收那麽個六千來塊錢,每年光一期的生活垃圾清運費就得虧損五萬元左右。
再加上即使過了裝修期,可業主戶內買東西的包裝,沒人回收的那種木板之類的。還有些業主零碎扔下來的一些建材,更換下來的馬桶台盆的,包括不想要的舊桌子舊椅子,沙發這類的舊家具。這些環衛都是不給你運的。都得按建築垃圾收取,差不多每個月光這些就得兩車左右。
另外還有綠化修剪下來的樹枝,這個量也不小。這麽大個園區,每年光剪枝最少也得十好幾車,這一攤下來,每個月建築垃圾的清運就得三車左右。每年也得兩三萬塊錢了,而這還是近期業主入住少的情況。
這樣一年下來,光垃圾費就要虧損七八萬,一旦入住量上來,後麵陸續在交房,一年下來可不得再倒貼出去十好幾萬的。
“咱這項目新還好點兒,那些時間長的項目業主戶內換個新馬桶台盆的,在扔個舊家具的都挺多,人家不管你抬下來扔到門口就不管了。
咱可頭疼死了,給業主勸說這得自己處理,根本就不理你。”
“那怎麽辦?”張俊濤聽到這兒也是頭疼。想想業主抬下來個馬桶,他看見了去阻擋的那個畫麵,搖了搖頭,說輕了,人家不理你,說重了不罵你才怪。
“後來。就規定扔一件下來收費,集中後統一清運。比如說馬桶一個五塊,要麽付錢要麽自己運。”王洪慶笑著搖頭說。
“那不和國外一樣了,可能收上來嗎?”
“難,”王洪慶搖搖頭,真像國外就好了,誰敢亂扔上門處罰的。所以舊家電舊家具,人家寧可送人還送貨上門的都願意跑。
可咱這不行,物業又罰不成,你扔那兒不管他,業主就投訴垃圾亂堆物業不管,可你上門收費根本就收不上來,還得咱們掏錢收拾。”
張俊濤聽到這兒也是苦笑,他怎麽感覺這些平常都不在意的事情,原來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著物業,哪裏像網上那些人整天說的,找上幾個看門打掃衛生的就自給自足了,哪有那麽簡單。
這還隻是垃圾這一項內容就這麽多道道。
“那後麵還有幾期,這裝修垃圾總這麽下去也不行吧,開發商能幹嘛?”他突然想到二期馬上交房,這一下又得步入這種階段。
“我打算不再給業主提供集中清運服務了。”
“不拉了,那能行嗎?”張俊濤一愣。
“怎麽不行?虧成這樣子誰受得了?你又不敢漲價,多收一分錢業主都會舉報,這事兒我和物價溝通過,人家說的很簡單,政策沒發生變化之前一切按審批公示過的執行,有舉報就罰你。拉不了可以不拉,這事情沒人強迫非得幹。”
“那人業主會不會說,以前掙錢你們搶著幹,這會兒不掙錢了你就不管。”
“這話說的,市場經濟誰能強迫誰?以前不是不讓業主自己拉,可你沒有集中堆放點,他們就給你到處亂堆亂放,再說他自己找車也貴,也沒辦法長時間在戶內堆放,交給咱們那可是兩方都願意的事兒。
你光看清運費掙點兒錢,你咋不看咱操多少心,消防安全、清潔衛生、地麵修補的這些不都是錢?
再說,現在除了公共事業收費,還對民營企業定價的地方,估計也就隻剩下物業這個行當了。
你原來一碗涼皮才幾毛錢,後來漲到一塊五。現在沒有五六塊都買不到,那咋沒人管?就它的原料人工漲了,咱物業成本啥都不漲?
張俊濤不再吭聲,想想前不久新聞上說的,一個新小區裝修垃圾堆滿了人都沒辦法落腳,業主找到媒體,整個網上都在抨擊物業不作為。
最後還是社區出麵協調清運完,現在他突然有點明白了,這物業明顯是幹不下去了,收不上錢運不起垃圾,他就隻能擺爛。
“我已經擬好報告了,下周就遞上去,這次一期的運完收過費的就算了,保留一個小的中轉站,讓他們在約定時間內裝完就拆除,以後就不再承擔了全部自行清運。”王洪慶又重複了一遍,看起來說出來後,他自己又堅定了不少。
“最後,我再提醒你一點,處理問題工作方法這些都是可以學的。但是作為一個服務人員,服務意識一定是在骨子裏的。
它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習慣,不分你我沒有貴賤高低,這才是服務。”
“習慣,骨子裏的…”張俊濤喃喃地重複著這句話。
“對,簡單的說,咱們就拿孝順來說,我們這個年齡,父母年紀也不小了,整天在一起,總覺得他們還是老樣子,自己也關心也問候了,可這就真正做到孝順了嗎?”
“您是指……”張俊濤想了想,自己好像還真沒給二老做過什麽。
“你想對別人好讓人家信服你,可你首先得對自己家人好,這才是一種習慣行為,一種骨子裏的責任所在素質修養所在。
你父母年齡應該也不小了,他們有個腰疼腿疼的你給揉過沒有?晚上回來累了坐到那兒彎不下去腰,你給洗過腳沒有?
我們一天天在單位給人哈腰的那是工作,可回家給長輩給家人哈個腰,那才是具備一個服務者基本的素養。”
說到這兒他看看時間已經九點多了,“天都黑了,你快回家吧,回去後慢慢想。”
聽完王洪慶所講,張俊濤這才明白為什麽他會這麽說。
在他以為,裝修階段過了也就沒有這種集中大量的清運,一切恢複正常。就不用開發商在貼補,物業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了,其實不然。
現在每戶每月收取的生活垃圾費,是每戶每人三元,這個標準也是已經執行了很多年。
而戶內人數,物業壓根兒就沒辦法去計算,所以一直以來,默認收取的都是每戶一個月六元的垃圾清運費。
以前都不知道物業費含保潔費用,為什麽物價部門還要定這個生活垃圾費。
其實,物業費中保潔費指的是小區公共區域的清潔費。
而生活垃圾費,是指環衛部門上門收取後,集中清運到生活垃圾場的費用。這部分費用也可以說是代收代繳的。
但實際上,因為環衛的清運費一直比較高,大部分物業走的都是其他的運輸渠道。
根據小區的戶數,包幹製的繳納費用,大體上還能有些結餘。
而現在,因為城市管理越來越規範,尤其新區這邊,對生活垃圾處理管的非常嚴格,隻有環衛才能清運。
可人家就不按每戶六元的標準收取,直接按桶跟你結算,樓棟門口擺的那種大垃圾桶,一桶一天12元,每個單元門口兩個桶,再加上其他地方產生的垃圾,一天差不多三十桶左右。
每個月光是生活垃圾的費用就差不多一萬塊出頭了。一期總共千把戶,每月也就是收那麽個六千來塊錢,每年光一期的生活垃圾清運費就得虧損五萬元左右。
再加上即使過了裝修期,可業主戶內買東西的包裝,沒人回收的那種木板之類的。還有些業主零碎扔下來的一些建材,更換下來的馬桶台盆的,包括不想要的舊桌子舊椅子,沙發這類的舊家具。這些環衛都是不給你運的。都得按建築垃圾收取,差不多每個月光這些就得兩車左右。
另外還有綠化修剪下來的樹枝,這個量也不小。這麽大個園區,每年光剪枝最少也得十好幾車,這一攤下來,每個月建築垃圾的清運就得三車左右。每年也得兩三萬塊錢了,而這還是近期業主入住少的情況。
這樣一年下來,光垃圾費就要虧損七八萬,一旦入住量上來,後麵陸續在交房,一年下來可不得再倒貼出去十好幾萬的。
“咱這項目新還好點兒,那些時間長的項目業主戶內換個新馬桶台盆的,在扔個舊家具的都挺多,人家不管你抬下來扔到門口就不管了。
咱可頭疼死了,給業主勸說這得自己處理,根本就不理你。”
“那怎麽辦?”張俊濤聽到這兒也是頭疼。想想業主抬下來個馬桶,他看見了去阻擋的那個畫麵,搖了搖頭,說輕了,人家不理你,說重了不罵你才怪。
“後來。就規定扔一件下來收費,集中後統一清運。比如說馬桶一個五塊,要麽付錢要麽自己運。”王洪慶笑著搖頭說。
“那不和國外一樣了,可能收上來嗎?”
“難,”王洪慶搖搖頭,真像國外就好了,誰敢亂扔上門處罰的。所以舊家電舊家具,人家寧可送人還送貨上門的都願意跑。
可咱這不行,物業又罰不成,你扔那兒不管他,業主就投訴垃圾亂堆物業不管,可你上門收費根本就收不上來,還得咱們掏錢收拾。”
張俊濤聽到這兒也是苦笑,他怎麽感覺這些平常都不在意的事情,原來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著物業,哪裏像網上那些人整天說的,找上幾個看門打掃衛生的就自給自足了,哪有那麽簡單。
這還隻是垃圾這一項內容就這麽多道道。
“那後麵還有幾期,這裝修垃圾總這麽下去也不行吧,開發商能幹嘛?”他突然想到二期馬上交房,這一下又得步入這種階段。
“我打算不再給業主提供集中清運服務了。”
“不拉了,那能行嗎?”張俊濤一愣。
“怎麽不行?虧成這樣子誰受得了?你又不敢漲價,多收一分錢業主都會舉報,這事兒我和物價溝通過,人家說的很簡單,政策沒發生變化之前一切按審批公示過的執行,有舉報就罰你。拉不了可以不拉,這事情沒人強迫非得幹。”
“那人業主會不會說,以前掙錢你們搶著幹,這會兒不掙錢了你就不管。”
“這話說的,市場經濟誰能強迫誰?以前不是不讓業主自己拉,可你沒有集中堆放點,他們就給你到處亂堆亂放,再說他自己找車也貴,也沒辦法長時間在戶內堆放,交給咱們那可是兩方都願意的事兒。
你光看清運費掙點兒錢,你咋不看咱操多少心,消防安全、清潔衛生、地麵修補的這些不都是錢?
再說,現在除了公共事業收費,還對民營企業定價的地方,估計也就隻剩下物業這個行當了。
你原來一碗涼皮才幾毛錢,後來漲到一塊五。現在沒有五六塊都買不到,那咋沒人管?就它的原料人工漲了,咱物業成本啥都不漲?
張俊濤不再吭聲,想想前不久新聞上說的,一個新小區裝修垃圾堆滿了人都沒辦法落腳,業主找到媒體,整個網上都在抨擊物業不作為。
最後還是社區出麵協調清運完,現在他突然有點明白了,這物業明顯是幹不下去了,收不上錢運不起垃圾,他就隻能擺爛。
“我已經擬好報告了,下周就遞上去,這次一期的運完收過費的就算了,保留一個小的中轉站,讓他們在約定時間內裝完就拆除,以後就不再承擔了全部自行清運。”王洪慶又重複了一遍,看起來說出來後,他自己又堅定了不少。
“最後,我再提醒你一點,處理問題工作方法這些都是可以學的。但是作為一個服務人員,服務意識一定是在骨子裏的。
它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習慣,不分你我沒有貴賤高低,這才是服務。”
“習慣,骨子裏的…”張俊濤喃喃地重複著這句話。
“對,簡單的說,咱們就拿孝順來說,我們這個年齡,父母年紀也不小了,整天在一起,總覺得他們還是老樣子,自己也關心也問候了,可這就真正做到孝順了嗎?”
“您是指……”張俊濤想了想,自己好像還真沒給二老做過什麽。
“你想對別人好讓人家信服你,可你首先得對自己家人好,這才是一種習慣行為,一種骨子裏的責任所在素質修養所在。
你父母年齡應該也不小了,他們有個腰疼腿疼的你給揉過沒有?晚上回來累了坐到那兒彎不下去腰,你給洗過腳沒有?
我們一天天在單位給人哈腰的那是工作,可回家給長輩給家人哈個腰,那才是具備一個服務者基本的素養。”
說到這兒他看看時間已經九點多了,“天都黑了,你快回家吧,回去後慢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