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趙立春的心裏話?
舅舅祁同偉,開局帶高啟蘭狂飆! 作者:木水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
官場上的人說話,都講究一個隱晦。
可如趙立春今天這般開門見山的,要麽是把李達康當成了自己人。
要麽,就是另有所圖。
李達康暫時搞不清楚他的目的,可剛才那些話,依舊讓自己感到難堪。
他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可要說自己一無是處,達康書記可不願意承認。
“老領導,您今天叫我來,是專程給我上政治課的嗎?”
李達康深吸一口氣,壓下內心的煩躁,皮笑肉不笑的試探了一句。
趙立春知道他很不爽,可這並沒有什麽所謂。
“達康,水至清則無魚。”
“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的。”
李達康麵無表情,心裏卻感到嗤之以鼻。
趙立春似乎看穿了他內心的想法,又繼續接上了剛才的話題。
“我今天說這些,不是為了給自己辯解,更不是因為趙家。”
“達康,我老了,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般鬥誌。”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包括你可能都在想,我趙立春老則老矣,尚能飯否?”
趙立春似乎被自己的話逗笑了,笑過後,眼裏又泛起了幾分懷念。
“我在漢東主政二十年,思來想去,到頭來才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轉頭看著李達康,故意吊著對方的胃口,想看看對方的反應。
李達康緊抿嘴唇,一言不發,貌似在等待下文。
趙立春的心態比較豁達,嘴裏的話卻飽含深意。
“達康,你覺得,人能勝天嗎?”
“勝天?”
李達康眉頭緊鎖,這似乎是個哲學性問題,他回答不上來。
趙立春自己給出了答複。
“答案是不能。”
他搖搖頭,長歎一聲,臉上有著無法掩飾的落寞。
“漢東接二連三的動作,我不是瞎子,我能看得見。”
“我是老了,可還不至於老糊塗。”
“達康,你不妨仔細想想,我到底得罪了誰,擋了誰的路?”
“我趙立春在漢東也算一方人物,可自打來了京城,看似風光亮麗,內心的苦楚,也隻有自己才清楚。”
趙立春看上去是憋了太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說話的人,就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李達康依舊默不作聲,腦子裏卻思緒翻湧,細細品和著趙立春的那番言語。
政治場上,商業領域,乃至各行各業,其實都講究一個競爭。
有了競爭,同行才會想著幹死同行。
“我做官,你掏糞,我們同樣都是為人民服務。”
“可做官的,會覺得掏糞工擋了自己的路嗎?”
趙立春把玩著手裏的茶杯,隨即笑著搖頭。
“不會的。”
因此回到他剛才的那個問題,他得罪了誰,擋了誰的路?
歸根結底,無外乎一句話而已。
“君要臣死。”
趙立春抬起手指點了點桌麵,這才是他今天開展這場談話的主要議題。
“好好想想吧,達康。”
“去年上頭那麽多舉措,是單單隻針對漢東嗎?”
“我突然被調走,隨後沙瑞金空降。”
“他剛在漢東做出一點成績,京城就召開了麵向全國的幹部教育會議。”
“達康,這就是我對你的警醒。”
趙立春起身踱步而行,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指了指上麵。
李達康心情沉重,臉色非常難看。
他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但格局還是小了。
趙立春說了這麽多,想要表達的意思卻隻有一個。
在漢東,趙家是絕對的土皇帝。
可離開了他趙立春,趙家就隻是趙家,是一隻待宰的肥羊。
如趙家這樣的肥羊,肯定不止有一條。
現如今,除了怪自己倒黴,還有什麽好說的。
“如果時間倒退個兩三年,我能有今天這個認知,足以保證自己安穩落地。”
“現在不行了,趙家已經成為了一個典範。”
“上麵要我體麵,我不體麵,自然會有人幫我體麵。”
“說來說去,以前製定規則的是一批人,而如今……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
如果說一開始,趙立春是對李達康恨鐵不成鋼,對他感到失望透頂。
那麽現在,就是在將當前的形勢抽絲剝繭,像個孜孜不倦的老師,正在傳授著李達康相應的知識和寶貴經驗。
李達康的臉色終於有了一些變化,情緒很複雜,心情很矛盾,思緒像是跌落沙漠的魚,求水而不得。
趙立春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讓他開始重新思考,這一路走來的種種抉擇和經曆。
以往的達康書記,對於政治上的思想比較單一。
總結起來,就隻有四個字。
顧好自己。
可現在,經曆了這麽多事,特別是有了和趙立春今天的這場談話,才讓他有了新的思考。
趙立春笑著說:“為官清廉,潔身自好,當一個好官,這無可厚非。”
“在這一點上,我不如你。”
“可政治是最無情,也是最不講道理的。”
“很多實時候,好和壞、貪或清,到底有無那麽重要?”
“早早看清其中的本質,摸到政治的脈絡,你不如我。”
“但說來說去,你和我都不如高育良。”
趙立春提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讚賞。
“高育良厲害啊,如果沒有人在背後幫他,那他比你我都要更早看清這個形勢。”
“用一年多的時間來提前準備,雖然做不到盡善盡美,但也算足夠了。”
李達康眼神晦澀,他並不否認趙立春的話帶給了自己極大的觸動。
可有些東西,達康書記還是不敢苟同。
“老領導,我還是相信一個人首先要端正自身,才有資格說這些話。”
趙立春笑了。
“明朝的嚴嵩、徐階,清朝的和珅,這三人可都是有名的巨貪。”
“可為何,後世的人提起,卻並不是一邊倒的罵聲?”
“又為何,他們在自己的那個時代,依舊能做到位極人臣?”
“嚴嵩和徐階,到底誰是清流?”
“和珅三人,背靠的又是什麽,因何而倒?”
“達康,成敗不以是非論。”
“這麽多年了,你還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我看除非高育良被沙瑞金放棄,否則你在漢東,將難有出頭之路。”
“你未來的路,恐怕也不會太過長遠。”
官場上的人說話,都講究一個隱晦。
可如趙立春今天這般開門見山的,要麽是把李達康當成了自己人。
要麽,就是另有所圖。
李達康暫時搞不清楚他的目的,可剛才那些話,依舊讓自己感到難堪。
他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可要說自己一無是處,達康書記可不願意承認。
“老領導,您今天叫我來,是專程給我上政治課的嗎?”
李達康深吸一口氣,壓下內心的煩躁,皮笑肉不笑的試探了一句。
趙立春知道他很不爽,可這並沒有什麽所謂。
“達康,水至清則無魚。”
“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的。”
李達康麵無表情,心裏卻感到嗤之以鼻。
趙立春似乎看穿了他內心的想法,又繼續接上了剛才的話題。
“我今天說這些,不是為了給自己辯解,更不是因為趙家。”
“達康,我老了,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般鬥誌。”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包括你可能都在想,我趙立春老則老矣,尚能飯否?”
趙立春似乎被自己的話逗笑了,笑過後,眼裏又泛起了幾分懷念。
“我在漢東主政二十年,思來想去,到頭來才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轉頭看著李達康,故意吊著對方的胃口,想看看對方的反應。
李達康緊抿嘴唇,一言不發,貌似在等待下文。
趙立春的心態比較豁達,嘴裏的話卻飽含深意。
“達康,你覺得,人能勝天嗎?”
“勝天?”
李達康眉頭緊鎖,這似乎是個哲學性問題,他回答不上來。
趙立春自己給出了答複。
“答案是不能。”
他搖搖頭,長歎一聲,臉上有著無法掩飾的落寞。
“漢東接二連三的動作,我不是瞎子,我能看得見。”
“我是老了,可還不至於老糊塗。”
“達康,你不妨仔細想想,我到底得罪了誰,擋了誰的路?”
“我趙立春在漢東也算一方人物,可自打來了京城,看似風光亮麗,內心的苦楚,也隻有自己才清楚。”
趙立春看上去是憋了太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說話的人,就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李達康依舊默不作聲,腦子裏卻思緒翻湧,細細品和著趙立春的那番言語。
政治場上,商業領域,乃至各行各業,其實都講究一個競爭。
有了競爭,同行才會想著幹死同行。
“我做官,你掏糞,我們同樣都是為人民服務。”
“可做官的,會覺得掏糞工擋了自己的路嗎?”
趙立春把玩著手裏的茶杯,隨即笑著搖頭。
“不會的。”
因此回到他剛才的那個問題,他得罪了誰,擋了誰的路?
歸根結底,無外乎一句話而已。
“君要臣死。”
趙立春抬起手指點了點桌麵,這才是他今天開展這場談話的主要議題。
“好好想想吧,達康。”
“去年上頭那麽多舉措,是單單隻針對漢東嗎?”
“我突然被調走,隨後沙瑞金空降。”
“他剛在漢東做出一點成績,京城就召開了麵向全國的幹部教育會議。”
“達康,這就是我對你的警醒。”
趙立春起身踱步而行,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指了指上麵。
李達康心情沉重,臉色非常難看。
他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但格局還是小了。
趙立春說了這麽多,想要表達的意思卻隻有一個。
在漢東,趙家是絕對的土皇帝。
可離開了他趙立春,趙家就隻是趙家,是一隻待宰的肥羊。
如趙家這樣的肥羊,肯定不止有一條。
現如今,除了怪自己倒黴,還有什麽好說的。
“如果時間倒退個兩三年,我能有今天這個認知,足以保證自己安穩落地。”
“現在不行了,趙家已經成為了一個典範。”
“上麵要我體麵,我不體麵,自然會有人幫我體麵。”
“說來說去,以前製定規則的是一批人,而如今……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
如果說一開始,趙立春是對李達康恨鐵不成鋼,對他感到失望透頂。
那麽現在,就是在將當前的形勢抽絲剝繭,像個孜孜不倦的老師,正在傳授著李達康相應的知識和寶貴經驗。
李達康的臉色終於有了一些變化,情緒很複雜,心情很矛盾,思緒像是跌落沙漠的魚,求水而不得。
趙立春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讓他開始重新思考,這一路走來的種種抉擇和經曆。
以往的達康書記,對於政治上的思想比較單一。
總結起來,就隻有四個字。
顧好自己。
可現在,經曆了這麽多事,特別是有了和趙立春今天的這場談話,才讓他有了新的思考。
趙立春笑著說:“為官清廉,潔身自好,當一個好官,這無可厚非。”
“在這一點上,我不如你。”
“可政治是最無情,也是最不講道理的。”
“很多實時候,好和壞、貪或清,到底有無那麽重要?”
“早早看清其中的本質,摸到政治的脈絡,你不如我。”
“但說來說去,你和我都不如高育良。”
趙立春提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讚賞。
“高育良厲害啊,如果沒有人在背後幫他,那他比你我都要更早看清這個形勢。”
“用一年多的時間來提前準備,雖然做不到盡善盡美,但也算足夠了。”
李達康眼神晦澀,他並不否認趙立春的話帶給了自己極大的觸動。
可有些東西,達康書記還是不敢苟同。
“老領導,我還是相信一個人首先要端正自身,才有資格說這些話。”
趙立春笑了。
“明朝的嚴嵩、徐階,清朝的和珅,這三人可都是有名的巨貪。”
“可為何,後世的人提起,卻並不是一邊倒的罵聲?”
“又為何,他們在自己的那個時代,依舊能做到位極人臣?”
“嚴嵩和徐階,到底誰是清流?”
“和珅三人,背靠的又是什麽,因何而倒?”
“達康,成敗不以是非論。”
“這麽多年了,你還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我看除非高育良被沙瑞金放棄,否則你在漢東,將難有出頭之路。”
“你未來的路,恐怕也不會太過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