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下鄉調研
舅舅祁同偉,開局帶高啟蘭狂飆! 作者:木水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綠藤。
督導組下來的前幾天,馬帥因為打人進了局子。
作為新帥集團的掌門人,他的身上也牽扯著一樁舊案,同樣也是督導組的重點關照對象。
李成陽,原是綠藤警隊的優秀幹警,因被人陷害開除警隊,從而和馬帥結識,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
督導組來綠藤監督和指導工作,李成陽也在調查十四年前的舊案。
這其中牽扯到他師父的死,以及自己和林漢當年被人陷害的內幕真相。
多少年了,李成陽一直未曾放棄過追查。
為了這個真相,他進入新帥。
在督導組下來前,李成陽更是隱約察覺到,馬帥是故意打人進局子,目的並不單純,估計是在躲著什麽人。
在他的再三追問下,馬帥已經答應,等自己出去後會將一切如實告知。
可這時,督導組的何勇,李成陽的大學同學兼昔日的同事,也來到了拘留馬帥的看守所。
........
青山鎮。
徐朝陽和另一位副鎮長友好交換了意見,隨後來到鎮長辦公室,向吳景中做了全麵詳細的匯報。
錢開明說的沒錯,領導是決策層,他們是執行層。
執行層無論做什麽事,都得先聽取領導的意見,得到對方的支持。
當然,特殊情況除外。
至於下鄉這種事,吳景中自然是持讚成態度。
徐朝陽見此,心裏也鬆了一口氣。
他來匯報時,書記黃林也在場。
徐朝陽走後,黃林隨口問道:“你真要給他這個機會?”
“鄉村振興的工作可不簡單,對接農業分管領域,更是一大難題。”
“做得好功勞沒多少,做得不好,反而要挨批。”
“現如今市裏縣裏都在盯著,我們想做出成績來可不容易。”
寧願無功,但求無錯。
這就是很多幹部的真實心態。
黃林這麽說,也是想提醒吳景中,別在這種事上讓人抓住把柄。
吳景中笑了笑,倒是很堅持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是龍是蟲,檢驗一下成色就知道了。”
“年輕不是問題,關鍵看人嘛。”
黃林點點頭,見他這麽想,也就不再多說。
可他沉默片刻,還是感到有些於心不忍。
“我是替你不值啊,唉,青山鎮就算真的發展起來,也難逃被人摘桃子的下場。”
“老吳,你這個鎮長,當的可真不容易。”
能讓一鎮書記發出這樣的感慨,可見吳景中的處境,的確不是太好。
但他本人倒是不太在乎。
“在其位謀其政,以後的事誰知道呢。”
“老搭檔,你我也一起經曆了幾年的風風雨雨。”
“你是書記,更不該帶著情緒工作嘛。”
黃林不置可否,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在心裏長歎一聲後,也就不再多說。
書記和鎮長,兩人之所以支持徐朝陽,其實並無別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都清楚,鎮裏就算真發展起來了,和他們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功勞,那是人家上麵的。
而辦公室裏的談話,徐朝陽暫時不得而知。
告別鎮長後,他去了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這是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是鎮人民政府下屬二級事業單位,機構規格未定級,無內設機構。
部門編製總數為3人,事業編製3人,事業在職3人。
其中主任叫孫有福,和鼎香樓的掌櫃同名同姓,長得也比較喜慶。
聽說徐朝陽要下鄉做調研,孫有福有些詫異。
但他很快就掩飾好自己的情緒,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聽候差遣。
考慮到出行不便,徐朝陽打算有時間去縣裏買輛車。
現在嘛,隻能向黨政辦公室做出申請,好在他提前向鎮長和書記做過匯報,用車方麵,對方也給予了便利。
徐朝陽和孫有福乘公車出行,一路上,對方都在向他講解青山鎮的基本情況。
全鎮9個行政村,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全麵貫通道路。
“不過要是細分到村以下,那可就不敢保證了。”
“村以下還要分?”
徐朝陽有些好奇,這方麵的具體情況,他還真不如別人知道的多。
孫有福侃侃而談。
“您對此可能不太了解,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雖然公社早已取消,可很多地方,農村戶口的戶籍落戶地,還是要細分到某鎮某村,某社,甚至某生產隊,某戶某號。”
“您往窗外看,那些住在山裏的,就是我說的這種情況。”
孫有福對農村情況的確有著很深的認識,這證明他對自己的工作還是相當負責的。
徐朝陽大致明白了。
“人口分散不集中,難以管理和幫扶,所以青山鎮發展不起來,也有地利不便的原因?”
“是啊,為此情況,上級領導也算是絞盡腦汁,恨不得愚公移,可這並不現實。”
孫有福實地走訪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徐朝陽繼續問道:“那住在山上的人,出行的道路,誰來負責?”
孫有福如實告知。
“大部分是村民自籌,為了這事兒,部分群眾還來鬧過。”
“他們不理解,明明都是國家的人民,為什麽城裏的道路一再翻修,而自己,連便利出行都做不到?”
鄉村,或者直觀點,叫農村吧。
在很多人眼裏,他們連基層都算不上,隻能叫底層。
底層人民的生存現狀,多數地方,就是如此殘忍。
例如修路,都說要致富先修路。
可多數的實際情況是,他們根本享受不到該有的待遇。
修路,變成了“自願”。
農村建設事業,居然成為了一種‘公益’,是要靠集體自覺和愛心來完成。
而地方上雖有補助和扶持,有些是百分之五十,有些是百分之七十。
可這些財政補貼,到底進了誰的腰包.......反正老百姓是一分沒見著。
然後真到了修路的時候,就按每家每戶的人頭數自費集資。
有的家庭成員比較多,修一次路,起碼要榨幹他們半年,乃至一年的勞動收入。
青壯年在外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農村。
就都已經是這種情況了,還不忘在人家身上敲骨吸髓。
等到路修好了,道路就成了‘公有’,成了縣級部門領導成績單上的批紅。
再由專門的人來裝裝護欄,做做樣子。
嘿,就又是一筆亮眼的成績。
真出了事也不怕,反正是村民自治嘛,跟領導們有什麽關係呢。
這些事,孫有福說的不多,可能是不願,也可能是不敢。
可徐朝陽心裏卻滿是膩味,像是見到了一批最苦命的勞動者,在時的列車下,被活生生的碾壓後拋棄。
督導組下來的前幾天,馬帥因為打人進了局子。
作為新帥集團的掌門人,他的身上也牽扯著一樁舊案,同樣也是督導組的重點關照對象。
李成陽,原是綠藤警隊的優秀幹警,因被人陷害開除警隊,從而和馬帥結識,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
督導組來綠藤監督和指導工作,李成陽也在調查十四年前的舊案。
這其中牽扯到他師父的死,以及自己和林漢當年被人陷害的內幕真相。
多少年了,李成陽一直未曾放棄過追查。
為了這個真相,他進入新帥。
在督導組下來前,李成陽更是隱約察覺到,馬帥是故意打人進局子,目的並不單純,估計是在躲著什麽人。
在他的再三追問下,馬帥已經答應,等自己出去後會將一切如實告知。
可這時,督導組的何勇,李成陽的大學同學兼昔日的同事,也來到了拘留馬帥的看守所。
........
青山鎮。
徐朝陽和另一位副鎮長友好交換了意見,隨後來到鎮長辦公室,向吳景中做了全麵詳細的匯報。
錢開明說的沒錯,領導是決策層,他們是執行層。
執行層無論做什麽事,都得先聽取領導的意見,得到對方的支持。
當然,特殊情況除外。
至於下鄉這種事,吳景中自然是持讚成態度。
徐朝陽見此,心裏也鬆了一口氣。
他來匯報時,書記黃林也在場。
徐朝陽走後,黃林隨口問道:“你真要給他這個機會?”
“鄉村振興的工作可不簡單,對接農業分管領域,更是一大難題。”
“做得好功勞沒多少,做得不好,反而要挨批。”
“現如今市裏縣裏都在盯著,我們想做出成績來可不容易。”
寧願無功,但求無錯。
這就是很多幹部的真實心態。
黃林這麽說,也是想提醒吳景中,別在這種事上讓人抓住把柄。
吳景中笑了笑,倒是很堅持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是龍是蟲,檢驗一下成色就知道了。”
“年輕不是問題,關鍵看人嘛。”
黃林點點頭,見他這麽想,也就不再多說。
可他沉默片刻,還是感到有些於心不忍。
“我是替你不值啊,唉,青山鎮就算真的發展起來,也難逃被人摘桃子的下場。”
“老吳,你這個鎮長,當的可真不容易。”
能讓一鎮書記發出這樣的感慨,可見吳景中的處境,的確不是太好。
但他本人倒是不太在乎。
“在其位謀其政,以後的事誰知道呢。”
“老搭檔,你我也一起經曆了幾年的風風雨雨。”
“你是書記,更不該帶著情緒工作嘛。”
黃林不置可否,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在心裏長歎一聲後,也就不再多說。
書記和鎮長,兩人之所以支持徐朝陽,其實並無別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都清楚,鎮裏就算真發展起來了,和他們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功勞,那是人家上麵的。
而辦公室裏的談話,徐朝陽暫時不得而知。
告別鎮長後,他去了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這是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是鎮人民政府下屬二級事業單位,機構規格未定級,無內設機構。
部門編製總數為3人,事業編製3人,事業在職3人。
其中主任叫孫有福,和鼎香樓的掌櫃同名同姓,長得也比較喜慶。
聽說徐朝陽要下鄉做調研,孫有福有些詫異。
但他很快就掩飾好自己的情緒,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聽候差遣。
考慮到出行不便,徐朝陽打算有時間去縣裏買輛車。
現在嘛,隻能向黨政辦公室做出申請,好在他提前向鎮長和書記做過匯報,用車方麵,對方也給予了便利。
徐朝陽和孫有福乘公車出行,一路上,對方都在向他講解青山鎮的基本情況。
全鎮9個行政村,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全麵貫通道路。
“不過要是細分到村以下,那可就不敢保證了。”
“村以下還要分?”
徐朝陽有些好奇,這方麵的具體情況,他還真不如別人知道的多。
孫有福侃侃而談。
“您對此可能不太了解,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雖然公社早已取消,可很多地方,農村戶口的戶籍落戶地,還是要細分到某鎮某村,某社,甚至某生產隊,某戶某號。”
“您往窗外看,那些住在山裏的,就是我說的這種情況。”
孫有福對農村情況的確有著很深的認識,這證明他對自己的工作還是相當負責的。
徐朝陽大致明白了。
“人口分散不集中,難以管理和幫扶,所以青山鎮發展不起來,也有地利不便的原因?”
“是啊,為此情況,上級領導也算是絞盡腦汁,恨不得愚公移,可這並不現實。”
孫有福實地走訪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徐朝陽繼續問道:“那住在山上的人,出行的道路,誰來負責?”
孫有福如實告知。
“大部分是村民自籌,為了這事兒,部分群眾還來鬧過。”
“他們不理解,明明都是國家的人民,為什麽城裏的道路一再翻修,而自己,連便利出行都做不到?”
鄉村,或者直觀點,叫農村吧。
在很多人眼裏,他們連基層都算不上,隻能叫底層。
底層人民的生存現狀,多數地方,就是如此殘忍。
例如修路,都說要致富先修路。
可多數的實際情況是,他們根本享受不到該有的待遇。
修路,變成了“自願”。
農村建設事業,居然成為了一種‘公益’,是要靠集體自覺和愛心來完成。
而地方上雖有補助和扶持,有些是百分之五十,有些是百分之七十。
可這些財政補貼,到底進了誰的腰包.......反正老百姓是一分沒見著。
然後真到了修路的時候,就按每家每戶的人頭數自費集資。
有的家庭成員比較多,修一次路,起碼要榨幹他們半年,乃至一年的勞動收入。
青壯年在外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農村。
就都已經是這種情況了,還不忘在人家身上敲骨吸髓。
等到路修好了,道路就成了‘公有’,成了縣級部門領導成績單上的批紅。
再由專門的人來裝裝護欄,做做樣子。
嘿,就又是一筆亮眼的成績。
真出了事也不怕,反正是村民自治嘛,跟領導們有什麽關係呢。
這些事,孫有福說的不多,可能是不願,也可能是不敢。
可徐朝陽心裏卻滿是膩味,像是見到了一批最苦命的勞動者,在時的列車下,被活生生的碾壓後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