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深入大山
舅舅祁同偉,開局帶高啟蘭狂飆! 作者:木水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徐朝陽的神色有些不太對勁,孫有福急忙找補。
“徐鎮長,很多事情我們的領導幹部其實也沒辦法。”
“您比如說自費修路,地方上真要全盤包攬,財政上拿不出那麽多錢。”
“再者,這幾年為了治理偏遠地區的問題,上麵其實也想了不少辦法。”
“比如讓他們遷走,遷到有公路的地方去。”
“可十戶有八戶,他們是根本不會同意的。”
孫有福說的是現實情況,這是雙方之間主要衝突的地方。
徐朝陽當然能夠理解政策上的變通,也認同幹部們為此所付出的努力。
他隻是感到不舒服,有一種被人欺騙了,還得鼓掌叫好的憋屈。
“不可否認,在高速發展的社會進程中,我們的大部分群眾,思想文化上的確沒跟上。”
“可群眾犯錯誤,身為幹部應該做的是教育和引導為主,而不是堵住人家的嘴。”
“好比你說的修路,你說政策上有補貼,總要公示出來吧?”
“讓每家每戶知道,國家沒有忘記他們,沒有拋棄他們,這是很難的一件事嗎?”
“我相信我們的群眾能夠理解地方上的難處,也明白地方上正在為此努力。”
“在我看來,財政緊張,政策不到位,這些都是為官者的借口。”
“主要原因,是有人認為,他們不配有知情權,我說的對嗎?”
孫有福漲紅了臉,一句話也不敢說。
在他眼裏,這位徐副鎮長是好樣的。
雖然年輕,但看待問題很透徹。
至於有點‘憤青’,大部分年輕人都這樣,這是很正常的行為。
可很多東西,知道就知道,沒必要說出來吧......
孫有福百般找補,就是不希望對方太深入這些話題。
容易破壞團結不說,要是被有心之人惦記上,可沒什麽好果子吃。
徐朝陽見孫有福支支吾吾,也不再為難對方。
可他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
“幹部施政不到位,工作沒做好,群眾有牢騷是很正常的。”
“若是有意見不讓說,連牢騷都不讓人發了,我看我們雙方之間越走越遠,怪不得任何人。”
徐朝陽深吸一口氣,俯下身做工作記錄。
孫有福欲哭無淚。
“您別說了,這不是我該聽的........”
他此刻真是恨不得堵住耳朵,當個聾子是最好。
徐朝陽神色複雜,為官者需要去學習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閉嘴?
他搖搖頭,不知是何心情。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徐朝陽逐漸變得沉默寡言
孫有福鬆了一口氣,規劃了一下具體的出行安排,便一個村接著一個村,帶著這位徐副鎮長前去走訪調研。
之後的幾天,兩人混的也算比較熟悉。
徐朝陽在縣裏買了輛七八萬左右的私家車,了解完各村情況,又讓孫有福帶著自己深入山裏。
山路難行,很多地方汽車都上不去,隻能騎摩托車,甚至是走路。
“我們走一次都受不了,當地的學生天天走,每天都是這樣?”
這天下午,徐朝陽跟著孫有福,兩人氣喘籲籲的在山腳下歇息。
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大山,是多少人翻一輩子都翻不出去的天塹。
幾天相處下來,孫有福對這位徐副鎮長的印象大有改觀。
本以為對方是三分鍾熱度,可幾天下來,在山裏悶頭走路,站在山上俯瞰鄉村道路,結伴去老鄉家吃飯,臨走前還給人留錢。
徐朝陽所做的這些事,孫有福都看在眼裏。
原本一個白白淨淨的小夥子,現在人也滄桑成熟了些。
就憑這點,值得他孫有福另眼相看。
“麽得法子,中學還好,還可以住宿。”
“小學就困難了,都是七八歲,十幾歲的孩子,雖說村裏有小學,可住得遠的,往往要翻越兩座大山,天不亮就得打著手電趕路,那才叫遭罪受。”
孫有福從煙盒裏抖出兩支煙,熟練的點燃,隨後遞給徐朝陽。
徐朝陽眯著眼睛,汗水順著眼睫毛流淌,滴落在腳下的黃土地裏。
“這樣的情況多嗎?”
“當然多。”
孫有福猛吸一口煙,打開了話匣子,也就不再那麽避諱。
“偏遠地區的情況,基本都是這樣。”
“你說苦吧,當然苦。”
“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誰又願意讓他們受這份苦。”
“可再苦,也要讓他們接受教育。”
“有什麽辦法呢,即便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據說有人還住在懸崖上。”
“要是沒人發現,沒人重視,祖祖輩輩這麽多年,還不是過來了。”
“麽得法子,人生在世,不就圖一個活著。”
“苦也要活,都是為了活著。”
抹了把臉上的汗水,孫有福似乎有些觸景生情,說完後,尷尬的笑了笑。
“徐鎮長,我這也是聽老鄉們說的。”
“要是有說錯的地方,您就當我在放屁。”
徐朝陽緩緩搖頭,倒是認為他那些話,可比什麽口號都要來的直擊人心。
生活,活著。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這就是普通人的生存現狀。
沒有一天208萬,沒有高樓大廈,別墅裏吃泡麵叫苦。
有得是一代一代的人走出大山,困於大山,死於大山,魂歸大山。
如此循環往複,等到什麽時候人們徹底不願意再有下一代了。
大山,才會被徹底搬空。
“城市蓋高樓,足夠讓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屋子。”
“我們的經濟很發達了啊,發達的一個億都成了小目標,發達到有人已經對錢沒有興趣了。”
“可為什麽,為什麽我們這一路所見到的,會那麽的不一樣呢?”
徐朝陽熄滅煙頭,默默的收拾好垃圾。
他的工作筆記,迄今為止已經寫了一大半。
可紙張上的文字越多,心裏也就越堵。
基於現實方麵的問題,自己貌似也沒資格去批判些什麽。
可問題既然客觀存在,人人視為不見,連提也不願提,又怎麽好對得起老天給自己的好命。
想清楚這一點,徐朝陽起身抹去臉上的汗水,繼續朝大山深處走去。
同一時間,在他忙碌的這幾天裏,中江省上層領導班子發生了比較大的人事變動。
最主要的,就是原京州市委書記、漢東省委常委,李達康的調任。
“徐鎮長,很多事情我們的領導幹部其實也沒辦法。”
“您比如說自費修路,地方上真要全盤包攬,財政上拿不出那麽多錢。”
“再者,這幾年為了治理偏遠地區的問題,上麵其實也想了不少辦法。”
“比如讓他們遷走,遷到有公路的地方去。”
“可十戶有八戶,他們是根本不會同意的。”
孫有福說的是現實情況,這是雙方之間主要衝突的地方。
徐朝陽當然能夠理解政策上的變通,也認同幹部們為此所付出的努力。
他隻是感到不舒服,有一種被人欺騙了,還得鼓掌叫好的憋屈。
“不可否認,在高速發展的社會進程中,我們的大部分群眾,思想文化上的確沒跟上。”
“可群眾犯錯誤,身為幹部應該做的是教育和引導為主,而不是堵住人家的嘴。”
“好比你說的修路,你說政策上有補貼,總要公示出來吧?”
“讓每家每戶知道,國家沒有忘記他們,沒有拋棄他們,這是很難的一件事嗎?”
“我相信我們的群眾能夠理解地方上的難處,也明白地方上正在為此努力。”
“在我看來,財政緊張,政策不到位,這些都是為官者的借口。”
“主要原因,是有人認為,他們不配有知情權,我說的對嗎?”
孫有福漲紅了臉,一句話也不敢說。
在他眼裏,這位徐副鎮長是好樣的。
雖然年輕,但看待問題很透徹。
至於有點‘憤青’,大部分年輕人都這樣,這是很正常的行為。
可很多東西,知道就知道,沒必要說出來吧......
孫有福百般找補,就是不希望對方太深入這些話題。
容易破壞團結不說,要是被有心之人惦記上,可沒什麽好果子吃。
徐朝陽見孫有福支支吾吾,也不再為難對方。
可他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
“幹部施政不到位,工作沒做好,群眾有牢騷是很正常的。”
“若是有意見不讓說,連牢騷都不讓人發了,我看我們雙方之間越走越遠,怪不得任何人。”
徐朝陽深吸一口氣,俯下身做工作記錄。
孫有福欲哭無淚。
“您別說了,這不是我該聽的........”
他此刻真是恨不得堵住耳朵,當個聾子是最好。
徐朝陽神色複雜,為官者需要去學習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閉嘴?
他搖搖頭,不知是何心情。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徐朝陽逐漸變得沉默寡言
孫有福鬆了一口氣,規劃了一下具體的出行安排,便一個村接著一個村,帶著這位徐副鎮長前去走訪調研。
之後的幾天,兩人混的也算比較熟悉。
徐朝陽在縣裏買了輛七八萬左右的私家車,了解完各村情況,又讓孫有福帶著自己深入山裏。
山路難行,很多地方汽車都上不去,隻能騎摩托車,甚至是走路。
“我們走一次都受不了,當地的學生天天走,每天都是這樣?”
這天下午,徐朝陽跟著孫有福,兩人氣喘籲籲的在山腳下歇息。
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大山,是多少人翻一輩子都翻不出去的天塹。
幾天相處下來,孫有福對這位徐副鎮長的印象大有改觀。
本以為對方是三分鍾熱度,可幾天下來,在山裏悶頭走路,站在山上俯瞰鄉村道路,結伴去老鄉家吃飯,臨走前還給人留錢。
徐朝陽所做的這些事,孫有福都看在眼裏。
原本一個白白淨淨的小夥子,現在人也滄桑成熟了些。
就憑這點,值得他孫有福另眼相看。
“麽得法子,中學還好,還可以住宿。”
“小學就困難了,都是七八歲,十幾歲的孩子,雖說村裏有小學,可住得遠的,往往要翻越兩座大山,天不亮就得打著手電趕路,那才叫遭罪受。”
孫有福從煙盒裏抖出兩支煙,熟練的點燃,隨後遞給徐朝陽。
徐朝陽眯著眼睛,汗水順著眼睫毛流淌,滴落在腳下的黃土地裏。
“這樣的情況多嗎?”
“當然多。”
孫有福猛吸一口煙,打開了話匣子,也就不再那麽避諱。
“偏遠地區的情況,基本都是這樣。”
“你說苦吧,當然苦。”
“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誰又願意讓他們受這份苦。”
“可再苦,也要讓他們接受教育。”
“有什麽辦法呢,即便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據說有人還住在懸崖上。”
“要是沒人發現,沒人重視,祖祖輩輩這麽多年,還不是過來了。”
“麽得法子,人生在世,不就圖一個活著。”
“苦也要活,都是為了活著。”
抹了把臉上的汗水,孫有福似乎有些觸景生情,說完後,尷尬的笑了笑。
“徐鎮長,我這也是聽老鄉們說的。”
“要是有說錯的地方,您就當我在放屁。”
徐朝陽緩緩搖頭,倒是認為他那些話,可比什麽口號都要來的直擊人心。
生活,活著。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這就是普通人的生存現狀。
沒有一天208萬,沒有高樓大廈,別墅裏吃泡麵叫苦。
有得是一代一代的人走出大山,困於大山,死於大山,魂歸大山。
如此循環往複,等到什麽時候人們徹底不願意再有下一代了。
大山,才會被徹底搬空。
“城市蓋高樓,足夠讓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屋子。”
“我們的經濟很發達了啊,發達的一個億都成了小目標,發達到有人已經對錢沒有興趣了。”
“可為什麽,為什麽我們這一路所見到的,會那麽的不一樣呢?”
徐朝陽熄滅煙頭,默默的收拾好垃圾。
他的工作筆記,迄今為止已經寫了一大半。
可紙張上的文字越多,心裏也就越堵。
基於現實方麵的問題,自己貌似也沒資格去批判些什麽。
可問題既然客觀存在,人人視為不見,連提也不願提,又怎麽好對得起老天給自己的好命。
想清楚這一點,徐朝陽起身抹去臉上的汗水,繼續朝大山深處走去。
同一時間,在他忙碌的這幾天裏,中江省上層領導班子發生了比較大的人事變動。
最主要的,就是原京州市委書記、漢東省委常委,李達康的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