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露天篝火法
穿越酋長被退婚,嶽父還要打上門 作者:春暖留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樹雙手接過泥偶認真地端詳起來,泥偶製作之精妙,讓人難以置信。
那細膩的線條,逼真的表情,仿佛能從泥偶中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其形象之生動,惟妙惟肖,堪稱藝術的傑作。
實在令人折服。這和後世的藝術家比也毫不遜色。不能小看原始人呐!
“這些泥偶什麽時候做的?”曾樹感覺這泥偶都很幹燥。
“都是秋收以後,我帶著徒弟們做的,做了有好多,這些是挑出來比較好的,最早的有好幾個月了,最短的也有一個來月。”老桃回想了一下道。
那肯定是幹透了。曾樹把泥偶還給老桃,說:“老桃啊,你也知道,我前幾天昏迷了,去了眾神的世界,學會了很多本領,其中一樣本領,就是能把黏土製作的東西,固化成石頭一樣堅硬。
你做泥偶的手藝這麽高超,我想把這門手藝教給你。”
老桃一聽非常激動:“能把黏土做的東西固化成石頭,這可是神仙的手段啊!酋長,你真的願意教給我嗎?”
老桃這麽激動其實也很好理解,老桃家族的手藝雖然堪稱大師,但在部落的地位卻有些尷尬。
畢竟在生產效率如此低下的原始社會,整個部落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解決溫飽上,在解決溫飽都困難的時候,泥偶藝術這種屬於精神文明範疇的需求和地位就不會太高了。
現在聽說酋長要傳授他眾神世界的手藝,能不激動嗎?黏土固化成石頭,妥妥的神仙手段啊!
之前酋長傳授的鑽木取火術,老桃也是親眼見過的,絕對的神跡啊。
學會了神仙手段,那老桃這些泥偶匠人的身份還不水漲船高!
“廢話不多說,我們現在就開始燒陶。”曾樹看著這麽多幹透的泥偶有些迫不及待。
曾樹迅速指揮大家,從外麵搬回大量柴火,堆在山洞中間。
是的,曾樹打算用最原始、最古老最簡單的方法燒陶——露天篝火燒。
曾樹指揮大家先用木柴砌了個平台,把幾個籃子裏的泥偶整齊地擺放在柴堆上,再覆蓋上一些木柴。
然後讓棒槌哥去取火種——鑽木取火還是很不方便,有那個時間火種早取回來了,以後有時間還是得想辦法做個火折子。
棒槌哥取來火把點燃篝火,眾人在邊上目不轉睛地盯著。
燒陶不比燒瓷,瓷器要求的溫度很高,要1200度以上,隻能用窯燒,而且還要不間斷地燒製8小時以上。
而燒陶就簡單多了,隻要700至900度,燒製的時間也隻要三四個小時就夠了。用篝火直接加熱就可以。
露天篝火燒也有它的明顯缺陷。比如說成品陶器難免會被火焰熏黑,在燒製的過程中,柴堆塌陷也經常打碎陶器,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浪費柴。
好在部落外麵就是原始叢林,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柴火,想要柴火,派人去砍就是了,不然燒柴都能燒窮。
但是露天篝火法也是最簡單易上手的,隻要盯著火堆不斷地添柴就可以了。這種方法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也很容易學會。
當然,想要提高品質還是要窯燒,節能環保又美觀,成品率還高。
但是這玩意兒曾樹他不會,隻是知道大概原理,沒辦法,隻能等以後讓老桃他們慢慢試了。
曾樹不斷地觀察著火堆,指揮著小夥子們加柴,老桃和眾位長老在邊上認真觀摩。
經過漫長的等待,曾樹覺得差不多了——沒有手表,曾樹隻能看天色大致地估算。
曾樹指揮大家扒開火堆,讓陶器在灰燼中自然冷卻。又是漫長的等待。
等到陶器冷得差不多的時候,曾樹第一個走到灰燼中,翻出一隻陶俑。
緊張地拿起這件尚有餘溫的陶俑,用骨刀敲了敲,隻聽見“叮……叮……”的聲音,成功了。
眾人急忙也到灰燼中翻找起來,扒拉出一個個陶俑,抱在手中又叫又跳,開心莫名。黏土都能變石頭,又見神跡啊。
這個新酋長,不愧是天選之子、到眾神世界進修過的人啊,總能創造奇跡。
曾樹對陶俑的燒製效果還是很滿意的,沒有想象中那麽黑,也沒有開裂的。應該是泥偶幹燥得很徹底。
沒有理會大家的癲狂,隻是一些陶俑而已,有什麽好開心的,第一下我再放個大招,你們還不得瘋。
曾樹俯身撿起一塊木炭,走到旁邊的石壁上快速畫了起來。畫完後又後退幾步認真檢查了一遍。點點頭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
轉身發現老酋長他們已經在開始挑選供品了。你來我往地大聲爭論個不停。異常興奮,沒點形象。
“大家安靜!”
所有目光在一瞬間全都聚了過來。
“我今天把這些泥偶的燒製技術傳授給你們。你叫泥人桃,泥偶經過燒製固化後,已經不能再叫泥偶了,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吧——叫陶俑,你就叫老陶,陶俑的陶。
一定要記住今天的燒製過程,總結經驗,下次就要你自己做了。注意重點,除了火的溫度和燒製時間,最重要的是泥偶的幹燥程度,一定要陰幹透了,燒的時候才不會裂。
以後泥偶可以做空心的,方便幹燥,記住了嗎?”曾樹望著老桃他們嚴肅地說。
老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酋長大人請放心,我一定把燒陶技術發揚光大,努力做出更加精美的陶俑。
獻給您,獻給祖先,獻給列祖列宗!”老陶的兒子、徒弟們也紛紛跪了下來。
“燒那麽多陶俑當屁吃!”曾樹笑罵道,“都過來,我給你們見識一些新玩意兒!”
老頭們滿臉疑惑地圍了過來,曾樹指著牆上的畫說:“這個大而扁的是陶盆,小的是陶碗,高的是陶罐,小的帶個耳朵的是陶杯,都是用黏土製作,陰幹十天後,再燒製成陶。”
“這些是幹什麽用的?看不懂!”大家疑惑地搖頭。
曾樹看著牆上歪歪扭扭的炭筆畫有些無語:“看不懂沒要緊,到你製作泥偶的地方去,我現場演示一遍給你們看,你們一看就會了!”
眾人來到老陶家,老陶家比別人家要大很多,有好幾間房子。
除了住的地方,還有三間房子專門用來存放材料,二間房子用來存放成品泥偶,這些泥偶都是老陶這些年存下來的得意之作,有幾千件之多。
當然還有一間他們的泥偶工作室。
曾樹座在老陶平時做泥偶的工位,看著麵前眾多的竹製和骨製工具不禁嘖嘖稱奇,不愧是藝術大師啊!
麵前的這些家夥什和後世的專業陶匠藝人已經沒有太多的差別了。要說有也就差一個旋轉拉坯機。
沒有拉坯機,曾樹現場用盤條法演示製作了一個泥碗,然後指著他的作品說:“這是一個泥碗……呃……泥砵,陰幹放置10天後,就可以燒製成陶砵。
陶砵可以用來裝飯盛湯,不會漏水。相同原理,大的叫陶盆,小的叫陶碗,高的叫陶罐,矮的帶把的叫陶杯。”
“你們製作的陶坯,可以放到剛才的那個山洞裏去陰幹,為了加快速度,可以生些火堆。
火不能太大,除了用來烘烤陶坯外,還可以加速空氣流通,加快陶坯的幹燥時間。以後,那個山洞就歸你們用了。”
“你們近期的工作,就是多多製作陶坯,多燒陶器。讓這些陶製容器早日在部落普及開來。改善部落人民生活,提高部落人民生活水平。”
老陶他們看著曾樹做的這個有點抽象的泥砵有些無語,這手藝做的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但是他們迅速地理解了增速的意圖,便紛紛坐了下來,照著曾樹教的盤條法,開始製作新的陶坯。
不愧是資深民間藝術家,老陶他們不但做的速度飛快,做出來的樣式比曾樹做得好看多了。
而且老桃他們理解能力超強,結合曾樹的草圖,稍加指點,就迅速明白了這些陶器的用途,然後就是感歎這些陶器的創意,對曾樹佩服得五體投地。
忙碌了一天,曾樹看著山洞裏滿地的陶坯非常滿意。離目標又近了一大步啊!
現在隻要等十天陰幹後就可以燒出自己想要的陶器來了,有了這些陶器我就可以煮飯燉湯了。好期待啊!
看 ↓【作者有話說】↓的配圖
那細膩的線條,逼真的表情,仿佛能從泥偶中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其形象之生動,惟妙惟肖,堪稱藝術的傑作。
實在令人折服。這和後世的藝術家比也毫不遜色。不能小看原始人呐!
“這些泥偶什麽時候做的?”曾樹感覺這泥偶都很幹燥。
“都是秋收以後,我帶著徒弟們做的,做了有好多,這些是挑出來比較好的,最早的有好幾個月了,最短的也有一個來月。”老桃回想了一下道。
那肯定是幹透了。曾樹把泥偶還給老桃,說:“老桃啊,你也知道,我前幾天昏迷了,去了眾神的世界,學會了很多本領,其中一樣本領,就是能把黏土製作的東西,固化成石頭一樣堅硬。
你做泥偶的手藝這麽高超,我想把這門手藝教給你。”
老桃一聽非常激動:“能把黏土做的東西固化成石頭,這可是神仙的手段啊!酋長,你真的願意教給我嗎?”
老桃這麽激動其實也很好理解,老桃家族的手藝雖然堪稱大師,但在部落的地位卻有些尷尬。
畢竟在生產效率如此低下的原始社會,整個部落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解決溫飽上,在解決溫飽都困難的時候,泥偶藝術這種屬於精神文明範疇的需求和地位就不會太高了。
現在聽說酋長要傳授他眾神世界的手藝,能不激動嗎?黏土固化成石頭,妥妥的神仙手段啊!
之前酋長傳授的鑽木取火術,老桃也是親眼見過的,絕對的神跡啊。
學會了神仙手段,那老桃這些泥偶匠人的身份還不水漲船高!
“廢話不多說,我們現在就開始燒陶。”曾樹看著這麽多幹透的泥偶有些迫不及待。
曾樹迅速指揮大家,從外麵搬回大量柴火,堆在山洞中間。
是的,曾樹打算用最原始、最古老最簡單的方法燒陶——露天篝火燒。
曾樹指揮大家先用木柴砌了個平台,把幾個籃子裏的泥偶整齊地擺放在柴堆上,再覆蓋上一些木柴。
然後讓棒槌哥去取火種——鑽木取火還是很不方便,有那個時間火種早取回來了,以後有時間還是得想辦法做個火折子。
棒槌哥取來火把點燃篝火,眾人在邊上目不轉睛地盯著。
燒陶不比燒瓷,瓷器要求的溫度很高,要1200度以上,隻能用窯燒,而且還要不間斷地燒製8小時以上。
而燒陶就簡單多了,隻要700至900度,燒製的時間也隻要三四個小時就夠了。用篝火直接加熱就可以。
露天篝火燒也有它的明顯缺陷。比如說成品陶器難免會被火焰熏黑,在燒製的過程中,柴堆塌陷也經常打碎陶器,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浪費柴。
好在部落外麵就是原始叢林,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柴火,想要柴火,派人去砍就是了,不然燒柴都能燒窮。
但是露天篝火法也是最簡單易上手的,隻要盯著火堆不斷地添柴就可以了。這種方法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也很容易學會。
當然,想要提高品質還是要窯燒,節能環保又美觀,成品率還高。
但是這玩意兒曾樹他不會,隻是知道大概原理,沒辦法,隻能等以後讓老桃他們慢慢試了。
曾樹不斷地觀察著火堆,指揮著小夥子們加柴,老桃和眾位長老在邊上認真觀摩。
經過漫長的等待,曾樹覺得差不多了——沒有手表,曾樹隻能看天色大致地估算。
曾樹指揮大家扒開火堆,讓陶器在灰燼中自然冷卻。又是漫長的等待。
等到陶器冷得差不多的時候,曾樹第一個走到灰燼中,翻出一隻陶俑。
緊張地拿起這件尚有餘溫的陶俑,用骨刀敲了敲,隻聽見“叮……叮……”的聲音,成功了。
眾人急忙也到灰燼中翻找起來,扒拉出一個個陶俑,抱在手中又叫又跳,開心莫名。黏土都能變石頭,又見神跡啊。
這個新酋長,不愧是天選之子、到眾神世界進修過的人啊,總能創造奇跡。
曾樹對陶俑的燒製效果還是很滿意的,沒有想象中那麽黑,也沒有開裂的。應該是泥偶幹燥得很徹底。
沒有理會大家的癲狂,隻是一些陶俑而已,有什麽好開心的,第一下我再放個大招,你們還不得瘋。
曾樹俯身撿起一塊木炭,走到旁邊的石壁上快速畫了起來。畫完後又後退幾步認真檢查了一遍。點點頭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
轉身發現老酋長他們已經在開始挑選供品了。你來我往地大聲爭論個不停。異常興奮,沒點形象。
“大家安靜!”
所有目光在一瞬間全都聚了過來。
“我今天把這些泥偶的燒製技術傳授給你們。你叫泥人桃,泥偶經過燒製固化後,已經不能再叫泥偶了,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吧——叫陶俑,你就叫老陶,陶俑的陶。
一定要記住今天的燒製過程,總結經驗,下次就要你自己做了。注意重點,除了火的溫度和燒製時間,最重要的是泥偶的幹燥程度,一定要陰幹透了,燒的時候才不會裂。
以後泥偶可以做空心的,方便幹燥,記住了嗎?”曾樹望著老桃他們嚴肅地說。
老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酋長大人請放心,我一定把燒陶技術發揚光大,努力做出更加精美的陶俑。
獻給您,獻給祖先,獻給列祖列宗!”老陶的兒子、徒弟們也紛紛跪了下來。
“燒那麽多陶俑當屁吃!”曾樹笑罵道,“都過來,我給你們見識一些新玩意兒!”
老頭們滿臉疑惑地圍了過來,曾樹指著牆上的畫說:“這個大而扁的是陶盆,小的是陶碗,高的是陶罐,小的帶個耳朵的是陶杯,都是用黏土製作,陰幹十天後,再燒製成陶。”
“這些是幹什麽用的?看不懂!”大家疑惑地搖頭。
曾樹看著牆上歪歪扭扭的炭筆畫有些無語:“看不懂沒要緊,到你製作泥偶的地方去,我現場演示一遍給你們看,你們一看就會了!”
眾人來到老陶家,老陶家比別人家要大很多,有好幾間房子。
除了住的地方,還有三間房子專門用來存放材料,二間房子用來存放成品泥偶,這些泥偶都是老陶這些年存下來的得意之作,有幾千件之多。
當然還有一間他們的泥偶工作室。
曾樹座在老陶平時做泥偶的工位,看著麵前眾多的竹製和骨製工具不禁嘖嘖稱奇,不愧是藝術大師啊!
麵前的這些家夥什和後世的專業陶匠藝人已經沒有太多的差別了。要說有也就差一個旋轉拉坯機。
沒有拉坯機,曾樹現場用盤條法演示製作了一個泥碗,然後指著他的作品說:“這是一個泥碗……呃……泥砵,陰幹放置10天後,就可以燒製成陶砵。
陶砵可以用來裝飯盛湯,不會漏水。相同原理,大的叫陶盆,小的叫陶碗,高的叫陶罐,矮的帶把的叫陶杯。”
“你們製作的陶坯,可以放到剛才的那個山洞裏去陰幹,為了加快速度,可以生些火堆。
火不能太大,除了用來烘烤陶坯外,還可以加速空氣流通,加快陶坯的幹燥時間。以後,那個山洞就歸你們用了。”
“你們近期的工作,就是多多製作陶坯,多燒陶器。讓這些陶製容器早日在部落普及開來。改善部落人民生活,提高部落人民生活水平。”
老陶他們看著曾樹做的這個有點抽象的泥砵有些無語,這手藝做的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但是他們迅速地理解了增速的意圖,便紛紛坐了下來,照著曾樹教的盤條法,開始製作新的陶坯。
不愧是資深民間藝術家,老陶他們不但做的速度飛快,做出來的樣式比曾樹做得好看多了。
而且老桃他們理解能力超強,結合曾樹的草圖,稍加指點,就迅速明白了這些陶器的用途,然後就是感歎這些陶器的創意,對曾樹佩服得五體投地。
忙碌了一天,曾樹看著山洞裏滿地的陶坯非常滿意。離目標又近了一大步啊!
現在隻要等十天陰幹後就可以燒出自己想要的陶器來了,有了這些陶器我就可以煮飯燉湯了。好期待啊!
看 ↓【作者有話說】↓的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