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莊外不遠處的一處平坦的空地上,一座帳篷之中,喬鬆和老師荀夫子圍著火爐。而此時,荀夫子正考校著喬鬆這幾日的學習情況。


    如今,兩人之間的授課主要是以曆史為主。


    荀夫子提出一個人物,先是聽喬鬆對此人的了解,然後再由喬鬆講述對此人的看法,然後再由荀夫子進行剖析補充,最後則是喬鬆來進行對比總結,之後由荀夫子點評。


    如果師生二人意見相左,還會有辯論,直到分出個正誤來。


    今日荀夫子所講的,乃是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使得宋國實力大增,成為當時的重要國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率領宋國軍隊多次出征,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宋襄公最著名的事情,便是在泓水之戰中因為堅持“仁義”而戰敗。


    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引起楚國派兵支援。在泓水相遇時,公子目夷建議趁楚軍渡河之機消滅他們,但宋襄公認為不能趁人渡河攻打。等楚軍布好軍陣後,宋軍被楚軍大敗,宋襄公也被射傷。宋軍損失慘重,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建議。


    然而,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和老年人,更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因此,泓水之戰的戰敗並沒有使宋襄公的形象受到眾人唾棄。相反,他的“仁義”思想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傳承。


    “在學生看來,宋襄公求仁義之舉並未有錯。錯隻是在他跟不上時代,不知變化罷了。


    治國,當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宋襄公所生存的年代,乃是禮崩樂壞之亂世。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一味的求仁義,與時代相悖,故此錯失良機,以致大敗。


    因此,宋襄公之誤,錯在看不清時代。


    是以宋襄公雖美名傳世,學生卻不為也。”


    荀夫子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那你認為,該在何時行仁義?”


    “學生以為,仁義是對朋友,對百姓的,而不是對敵人的。如果學生處在宋襄公的處境,當行果斷之策,半渡而擊。待到楚國兵敗之後,再和楚國潰兵施以仁義,以收其心。”


    喬鬆此番話,無異於在表明一個態度:他是在將仁義當做一個工具,而非一味的講求仁義。


    “善……”


    “啟稟公子,念端先生求見!”就在這時,帳篷外響起了玄翦的聲音。


    喬鬆微微一怔,看向了老師。


    荀夫子微微抬手,示意他隨意。


    “請進來吧。”


    “唯!”


    “念端見過公子!”念端很是正式的向喬鬆行禮道。


    站在她旁邊的端木蓉也不得不向喬鬆彎腰見禮。


    “大師不必多禮,請坐。”


    驚鯢在荀夫子和喬鬆的對麵放下了一大一小兩張軟墊,請二人坐下。


    “念端先生深夜來訪,是有什麽要事嗎?”


    “念端讀公子所贈醫書,心中大為震撼。一來,是為了感謝公子贈書;二來,念端聽公子提起了太學一事,故此想要了解一番。”


    太學?


    喬鬆微微詫異的看了一眼端木蓉,小姑娘這是給他遞了個助攻啊。


    以醫書贈予念端,便是想要激起她心中的求知欲。畢竟,其他醫書暫且不說,單單是赤腳醫生手冊,便是隻有一部分而已。


    而之所以留下書就走,原因也很簡單。


    由自己口中說出來,哪裏有念端親自請教來的有效果呢?此之謂,欲擒故縱。


    隻是,讓喬鬆意外的是,沒想到端木蓉卻給了他一個助攻,他不得不在心裏暗自誇讚端木蓉幹得漂亮,成功的把她師傅念端先生推到了自己的網裏麵。


    “秦之太學與稷下學宮稍有不同,其職能有二:其一,是為了給百家營造一個相互交流,相互進步的平台;其二,是給百家提供一個傳道的途徑;其三,則是為了收錄各種學說,以防出現失傳的情況。”


    “如今的太學,誠邀百家入秦。”


    “以念端先生所在的醫家來說,恰好是一個光大學說的好機會。”


    念端靜靜的聽著,臉上露出了猶豫的表情。


    喬鬆適時的說道:“喬鬆與端木姑娘閑聊的時候,也聽她提起過,培養一名醫者的不易。以先生師徒二人之力,縱使日夜不停的救治,又能治療多少傷患呢?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如入太學,以教導更多醫者,如此方能救治更多的人。”


    念端有些意動,但還是有些猶豫:“公子既然知曉培養一名醫者的不易,那麽也當知曉,當今之世,人人都知曉醫者之重要,但願學醫之人,卻少之又少。即使入太學,又能如何呢?”


    “先生所慮者,喬鬆明白。不過,還請先生放心。我大秦將會主動培養醫者。”


    “主動培養?”念端很是詫異的看向了喬鬆。


    喬鬆點了點頭:“不瞞先生,大秦欲先在軍中培養軍醫,以降低作戰之時的傷亡。”


    念端皺了皺眉,臉上的表情有些不怎麽高興。


    喬鬆繼續解釋道:“先生,醫者之重要你我都知道,但天下人知曉卻不願推廣。唯有讓天下人見到效果,才能誘使其主動學醫。


    軍醫一事,正是為了這一點。


    以喬鬆推斷,一旦我大秦的軍醫在目前的規模上翻上兩番,確保每千人隊有一到兩名軍醫,五到十名學徒,那麽便可以大幅度降低秦軍傷亡。


    如此,朝堂上的公卿看到成果,無需我等主動提出,便會要求增加醫者數量。”


    “以公子所設想,所需醫者恐怕數量非常龐大。非十數年之功,恐難以完成。”


    喬鬆搖了搖頭:“因此,喬鬆還有第二策:分門別類!”


    “何謂……分門別類?”


    “軍醫所需,大多為刀槍劍戟,骨折等之類的外傷,因此隻培育這個方麵的醫術便好。按照喬鬆推斷,培養起來一到兩年便可,至於學徒,更是簡單,隻需要包紮固定等即可。


    以此類推,可將如今之醫學詳細劃分,培養專門的人才。如此一來,可大幅度降低培養一名醫者所需的時間和資源。


    如此一來,培育醫者的時效將大大縮短。


    這樣,此種模式固定下來,可以加快推廣醫術的傳播。”


    說著,喬鬆將後世的一些醫學上的分科方法向念端講述了出來,聽的念端臉上異彩連連,很是心動。就連一旁的端木蓉也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著眼前這個小公子,很難想象,這麽一個人居然會想出如此宏大而詳細的構想。


    如果按照這位小公子所說,醫家將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想一想這樣的未來,念端便知道,自己坐不住了。


    因此,念端無奈的搖了搖頭:“看來,公子今日贈在下醫書,是早有打算呐。”


    喬鬆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在下之粗淺計謀,讓先生見笑了。”


    念端並不生氣,莞爾一笑:“既然如此,那麽在下就叨擾公子了。”


    “求之不得……”喬鬆微微低頭。


    至此,醫家得以入鹹陽。


    “師傅,我們要去秦國嗎?”端木蓉眨了眨眼睛,有些後知後覺的問自己的師傅。


    念端揉了揉她的腦袋:“是啊,蓉兒想去看看嗎?”


    “師傅去哪兒,我就去哪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頌喬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佐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佐酒並收藏秦時頌喬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