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刻,林峰才反應過來,那些世家豪族們的陰謀詭計。
分明就是想讓自己站到百姓們的對立麵,成為眾矢之的,。
而後鼓動城內的百姓掀翻自己。
一想到城內的百姓遭到蠱惑,而後大舉暴亂,衝擊太守府,甚至衝擊軍營的恐怖場麵,饒是林峰這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也不免有些膽寒。
當即,他便直接從太守府搬到了軍營,直接坐鎮中軍,而後派兵開始驅趕暴亂的人群。
隻是,他的離開,立馬就像是在燒開的油鍋裏澆上了一勺冷水,瞬間就炸開了。
城內的江南一係官員和世家豪族們見林峰搬離城主府,立刻便一次大做文章,大肆宣傳。
說林峰貪生怕死,閉門不戰,任由城外的百姓遭受敵人的荼毒,實乃十惡不赦,貪生怕死的小人。
如今大戰在即,敵軍圍城,他卻不再太守府坐鎮,反倒是跑去了軍營,明顯就是有想要棄城逃跑,放棄這一城百姓的意思。
經過官員和世家豪族們的一再鼓動,終於,城內原本還在觀望的百姓們終於亂了。
不明就裏的他們,紛紛湧上街頭,衝進太守府,想要一觀究竟。
當他們看到林峰果然如傳聞中的那般,不再太守府坐鎮的時候,終於慌了。
任憑林峰派出大量士卒維持秩序,為自己分辯,那都無濟於事。
人們隻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們已經先入為主,林峰就是想要棄城而走。
隨著百姓群情激憤,隨著他們多次衝擊鄂州城防軍未果,隨著林峰被逼無奈,最後不得不出動軍隊,開始對一些鼓動民心之人進行剿殺。
終於,那些躲在背後的世家豪族和城內官員們坐不住了。
他們暗中將自己豢養的家丁、門客和死士全都集中了起來,湊足了3000人的隊伍。
提前聯係好了城外的蘇定方,讓其悄悄潛伏在了鄂州城外。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按照約定好了時間,同時向東城門發起了進攻。
戰鬥剛一開始,沒有防備的鄂州城東門守軍就腹背受敵,遭受了重創。
等林峰得到消息,派兵前去支援的時候,城內的叛軍已經將城門打開,直接就將北周軍放了進來。
大軍長驅直入,直接打了林峰一個措手不及。
此時想要重新奪回東城門已然是來不及了。
萬般無奈之下,林峰隻能下令燒毀城內的各處糧倉,而後率軍從西城門突圍而出,真的就棄城而走了。
蘇定方此戰本就隻是想要打下鄂州城。
所以在得知林峰率軍突圍之後,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開始四處收繳糧草。
此時他的軍隊已經快要開始斷糧了。
若不是有鄂州城內的官員和世家豪族們暗中供應,估計早就支撐不住了。
可即便這樣,糧草也成了即將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在拿下鄂州城後的第一件事,蘇定方就是下令收繳糧草。
因為有過先前劫掠的經驗,所以北周軍的士卒們在得到命令之後,便熟悉的踹開每一戶百姓的家門,將他們家裏的財物和糧食搜刮一空,將他們的妻女盡數擄掠而去。
直到此刻,百姓們才幡然醒悟,原來林峰不是貪生怕死,而是在保護他們。
可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北周軍已經進城,他們的財物和糧食,甚至妻女也已經被惡狼給劫掠走了。
且等待他們的,要麽是活活餓死,要麽是被充入北周軍,成為毫無價值的後勤兵。
至於城內的官員和世家豪族們,則在蘇定方進城的第一時間,便被下令徹底的控製了起來。
但凡有敢異議者,直接成為北周軍的刀下亡魂。
至於集結的3000死士,雖然在奪取城門的時候有些傷亡,但因為是偷襲作戰,且隻是輔助攻擊,所以並沒有遭受太大傷亡。
直至蘇定方進城之後,這些死士還有2000來人。
對於這些幫助自己打開城門的有功之人,蘇定方當然不會忽視。
直接下令,將他們分配到了各處的炮灰營中,成為裏麵的主力擔當。
此舉,自然引起了官員們和世家豪族們的不滿。
可這又如何?
蘇定方之所以這麽做,完全就隻是為了刺激他們而已。
見有人反對,當即便直接下令將人盡數斬殺,而後將他們的家產全部充公,用以賞賜麾下的士卒。
此舉頓時激怒了城內的世家豪族。
隻不過,他們的無能狂怒,隻是迎來了蘇定方更加殘暴的血腥鎮壓而已。
在狠狠宰殺了一批與自己意見相悖的世家豪族之後,鄂州城內的形勢迅速的穩定了下來。
那些不願配合的,全都被送去見了閻王。
而活下來的,自然是以蘇定方馬首是瞻。
他們紛紛貢獻出了家產和田地,以及蘇定方最需要的糧草。
隻這一戰,蘇定方便完全補足了糧草問題,掙了個盆滿缽滿。
不僅大大鼓舞了士氣,更是為北周光複淮南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的他,隻要再想辦法拿下江州,劍指江南西道,讓崔林聯軍不得不全力防守,無暇顧及淮南道,那自己的戰略計劃便已經完成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那就是抵禦住崔林聯軍的反撲,而後慢慢消化整個淮南道了。
與此同時,林峰從鄂州城敗退之後,便直接一路順流而下,退往江州,想與那裏的守軍會合,而後再想辦法奪回鄂州城。
同時,他還不忘給林菀傳訊,將鄂州城失守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的敘述了一遍。
此時的林菀,已經率領先鋒精銳大軍,距離鄂州城也隻不過是半天路程。
當她收到林峰的密信,得知前因後果之後,頓時氣的火冒三丈,直接下令原地駐紮,等待崔盈盈的到來。
此時的崔盈盈,還不知道鄂州城已經失守。
此時的她,還在做著美夢,隻以為林菀能夠及時支援鄂州城,能夠將蘇定方部一網打盡,到時候自己的威望大漲,對五姓七望和江南兩道的控製力會更上一層。
分明就是想讓自己站到百姓們的對立麵,成為眾矢之的,。
而後鼓動城內的百姓掀翻自己。
一想到城內的百姓遭到蠱惑,而後大舉暴亂,衝擊太守府,甚至衝擊軍營的恐怖場麵,饒是林峰這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也不免有些膽寒。
當即,他便直接從太守府搬到了軍營,直接坐鎮中軍,而後派兵開始驅趕暴亂的人群。
隻是,他的離開,立馬就像是在燒開的油鍋裏澆上了一勺冷水,瞬間就炸開了。
城內的江南一係官員和世家豪族們見林峰搬離城主府,立刻便一次大做文章,大肆宣傳。
說林峰貪生怕死,閉門不戰,任由城外的百姓遭受敵人的荼毒,實乃十惡不赦,貪生怕死的小人。
如今大戰在即,敵軍圍城,他卻不再太守府坐鎮,反倒是跑去了軍營,明顯就是有想要棄城逃跑,放棄這一城百姓的意思。
經過官員和世家豪族們的一再鼓動,終於,城內原本還在觀望的百姓們終於亂了。
不明就裏的他們,紛紛湧上街頭,衝進太守府,想要一觀究竟。
當他們看到林峰果然如傳聞中的那般,不再太守府坐鎮的時候,終於慌了。
任憑林峰派出大量士卒維持秩序,為自己分辯,那都無濟於事。
人們隻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們已經先入為主,林峰就是想要棄城而走。
隨著百姓群情激憤,隨著他們多次衝擊鄂州城防軍未果,隨著林峰被逼無奈,最後不得不出動軍隊,開始對一些鼓動民心之人進行剿殺。
終於,那些躲在背後的世家豪族和城內官員們坐不住了。
他們暗中將自己豢養的家丁、門客和死士全都集中了起來,湊足了3000人的隊伍。
提前聯係好了城外的蘇定方,讓其悄悄潛伏在了鄂州城外。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按照約定好了時間,同時向東城門發起了進攻。
戰鬥剛一開始,沒有防備的鄂州城東門守軍就腹背受敵,遭受了重創。
等林峰得到消息,派兵前去支援的時候,城內的叛軍已經將城門打開,直接就將北周軍放了進來。
大軍長驅直入,直接打了林峰一個措手不及。
此時想要重新奪回東城門已然是來不及了。
萬般無奈之下,林峰隻能下令燒毀城內的各處糧倉,而後率軍從西城門突圍而出,真的就棄城而走了。
蘇定方此戰本就隻是想要打下鄂州城。
所以在得知林峰率軍突圍之後,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開始四處收繳糧草。
此時他的軍隊已經快要開始斷糧了。
若不是有鄂州城內的官員和世家豪族們暗中供應,估計早就支撐不住了。
可即便這樣,糧草也成了即將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在拿下鄂州城後的第一件事,蘇定方就是下令收繳糧草。
因為有過先前劫掠的經驗,所以北周軍的士卒們在得到命令之後,便熟悉的踹開每一戶百姓的家門,將他們家裏的財物和糧食搜刮一空,將他們的妻女盡數擄掠而去。
直到此刻,百姓們才幡然醒悟,原來林峰不是貪生怕死,而是在保護他們。
可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北周軍已經進城,他們的財物和糧食,甚至妻女也已經被惡狼給劫掠走了。
且等待他們的,要麽是活活餓死,要麽是被充入北周軍,成為毫無價值的後勤兵。
至於城內的官員和世家豪族們,則在蘇定方進城的第一時間,便被下令徹底的控製了起來。
但凡有敢異議者,直接成為北周軍的刀下亡魂。
至於集結的3000死士,雖然在奪取城門的時候有些傷亡,但因為是偷襲作戰,且隻是輔助攻擊,所以並沒有遭受太大傷亡。
直至蘇定方進城之後,這些死士還有2000來人。
對於這些幫助自己打開城門的有功之人,蘇定方當然不會忽視。
直接下令,將他們分配到了各處的炮灰營中,成為裏麵的主力擔當。
此舉,自然引起了官員們和世家豪族們的不滿。
可這又如何?
蘇定方之所以這麽做,完全就隻是為了刺激他們而已。
見有人反對,當即便直接下令將人盡數斬殺,而後將他們的家產全部充公,用以賞賜麾下的士卒。
此舉頓時激怒了城內的世家豪族。
隻不過,他們的無能狂怒,隻是迎來了蘇定方更加殘暴的血腥鎮壓而已。
在狠狠宰殺了一批與自己意見相悖的世家豪族之後,鄂州城內的形勢迅速的穩定了下來。
那些不願配合的,全都被送去見了閻王。
而活下來的,自然是以蘇定方馬首是瞻。
他們紛紛貢獻出了家產和田地,以及蘇定方最需要的糧草。
隻這一戰,蘇定方便完全補足了糧草問題,掙了個盆滿缽滿。
不僅大大鼓舞了士氣,更是為北周光複淮南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的他,隻要再想辦法拿下江州,劍指江南西道,讓崔林聯軍不得不全力防守,無暇顧及淮南道,那自己的戰略計劃便已經完成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那就是抵禦住崔林聯軍的反撲,而後慢慢消化整個淮南道了。
與此同時,林峰從鄂州城敗退之後,便直接一路順流而下,退往江州,想與那裏的守軍會合,而後再想辦法奪回鄂州城。
同時,他還不忘給林菀傳訊,將鄂州城失守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的敘述了一遍。
此時的林菀,已經率領先鋒精銳大軍,距離鄂州城也隻不過是半天路程。
當她收到林峰的密信,得知前因後果之後,頓時氣的火冒三丈,直接下令原地駐紮,等待崔盈盈的到來。
此時的崔盈盈,還不知道鄂州城已經失守。
此時的她,還在做著美夢,隻以為林菀能夠及時支援鄂州城,能夠將蘇定方部一網打盡,到時候自己的威望大漲,對五姓七望和江南兩道的控製力會更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