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後,又到了愉快的刷視頻時間,還是熟悉的小破站,給她推了央視農業,標題是如何借著請戰這個事科普,一起商量下!


    俞悅點進去一看,原來是最近《歌手》的熱度太高,有網友調侃說央視農業不是什麽熱點都能引申到農業科普嗎,於是給郭站長下“戰書”。


    郭站長表示確實有點難,不過也不是不行,他以和網友一起開選題策劃會的方式來插入科普。


    借此科普了其實植物也是有聲音的,我們聽不到植物發聲是因為頻率,成年人能聽到的聲音一般在赫茲以下,而植物發出的是超過赫茲的聲音。


    比如說,有科學家拿番茄做實驗,切斷莖杆的時候,番茄一個小時會發出25次的大叫,榨幹水分的時候它的反應更大,一個小時叫了35次。


    現在還有博主把植物釋放出來的聲音的頻率通過轉化加工,就做出來了植物的歌聲。


    站長科普完問網友這個選題怎麽樣,然後又自己把自己否定了:“這個選題其實也一般,空洞的趣味科普,不夠有價值,而且結尾沒有辦法拔高。”


    攤開這麽長的燕國地圖,郭站長終於圖窮匕見,開始科普起“直播”。


    郭站長:“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到熱搜關注的本質,請戰熱梗咋來的?源頭不就是因為直播嗎?


    那農業有沒有直播?有啊!


    水稻如果阿不育秧,直接把種子播到田裏頭,這就叫水稻直播。”


    俞悅:“好家夥,央視也玩諧音梗嗎。”


    明月鬆間照:但是真的還挺有意思的,小破站的央視農業每次我刷到都會點進去看一下。


    九州一色的霜:畢竟是真的能學到東西的,我覺得央視農業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


    郭站長還在繼續科普:“那麽我國有多少水稻是直播的呢?不到一成。


    育秧再插秧的這個場景,是大家都熟悉的。歐美國家直播反倒是主流,比如說阿美莉卡,八成的水稻種植采用的都是機械旱地直播的方式。


    澳大利亞八成水稻采用的是飛機直接播撒種子的方式,歐洲最主要的水稻種植國意大利,幾乎所有的水稻都是機械直播。


    那為什麽中外會產生這麽大的技術差異?”


    漢朝趙過與周圍農人笑道:“想必是為了與天爭時吧。”


    一個老農咂吧著旱煙:“是呢,先育秧水稻會成熟得快些。”


    郭站長:“其實,水稻種植全種植流程當中最辛苦的環節應該就是插秧了。


    有個詞叫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咱們華夏現在小麥的機械化率是97%,水稻隻有85%。


    低到哪了呢?就是插秧這個環節。


    咱們水稻的機械化收割率早就到98%以上了,但是種植的機械化率,目標是到明年才能到65%。


    也就是說,我國現在還有小一半的水稻依然是人工極其辛苦地去插秧。”


    西瓜火龍果:我小時候真的下地插過秧的。應該是叫水田。


    草莓奶糖:我家也是農村的,每次最討厭的就是插秧了,日頭又熱又曬,還很容易被各種茅草割到。


    草莓奶糖:還要穿那種特別長的皮質連體褲,不然踩在淤泥裏拔都拔不出來。一天下來感覺人都要廢了。


    俞悅:“我是沒插過秧,不過見我外婆插過,真的很辛苦,難以想象他們是怎麽堅持了幾十年的。”


    唐—白居易: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視頻裏郭站長還在繼續:“那為什麽我們不能改成像國外那樣省事地水稻種子直播呢?就像小麥一樣,直接就機械化了,這樣不好嗎?


    還真不行。


    中國曆史上種植水稻其實最早也都是直播的,育秧移栽的技術是在漢代以後才逐漸普及的。


    直播大麵積改為育秧插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雙季水稻的推廣。育秧這個環節,其實就是為了兩季水稻或者一季水稻一季小麥,爭取個幾十天的場外生長時間。


    包括像東北這嘎達的種一季水稻的地區,會在大棚裏育秧,這也是為了和漫長的冬季搶出來點時間。


    現在在東北,每年春耕期間,都有‘插秧專列’,比如今年,預計要有4萬名農民乘坐火車到三江平原進行水稻的插秧和備耕。


    直播和插秧這兩種方式沒有誰對誰錯,但是我國的水稻產量全球第一,以時間來換取極致的產量追求,這就是很華夏的方式了。


    馬上小麥就要收割了,歌手的事咱畢竟不懂,‘割手’,到時候咱可以好好聊聊。”


    說完他還問屏幕前的網友們這個選題怎麽樣。


    嬴政看完若有所思地開口:“這央視農業,不像是百姓自己所發,倒更像是朝廷運營。”


    扶蘇補充道:“央:中心之意,視:或可為視頻,中央的視頻,像是後世的農官所發布。”


    父子二人心中都在想,後世朝廷竟然連這個都要告訴百姓嗎。


    俞悅:“原來是要與天爭時啊,今天也被郭站長成功科普了,吃苦耐勞真的是刻在了華夏人的dna裏。”


    明月鬆間照:畢竟我國地理條件其實算不上優越,華夏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21%的人。


    九州一色的霜:想到非洲人手握那麽優越的土地資源,但是一個個連果子成熟了都懶得去摘。


    就要芋泥波波:畢竟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也沒幾個人會珍惜吧,這條件給我們不得樂瘋了啊。


    古代的百姓們聽得心疼地連連抽氣,那什麽非洲人怎麽連果子成熟也不收割,這不是糟踐糧食嗎!


    俞悅:“郭站長叫的飽飽用的是飽腹的飽,這也側麵反應了華夏百姓自古以來最樸實的願望就是能吃飽飯嘛。


    比如古人說‘耕讀持家’就是一邊下地一邊讀書,可能我們現代人對古代的生活條件沒什麽概念。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古代的地主都跟電視劇裏一樣天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長大了才知道所謂小地主一周能吃上一回肉就不錯了。


    可想而知更底層的百姓活得有多辛苦,掙紮在溫飽線上不是說說的。”


    就要芋泥波波:其實現代人也一樣,很多人還是隻能勉強生存。不過比起古代那還是天堂地獄了。


    俞悅:“是呀,所以越長大越能感受到郭嘉的強大,即使是21世紀的現在,世界上也還有許多地方正在經曆戰亂和饑荒。


    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是幸運地生活在和平的華夏。”


    朱棣聽俞悅和現代觀眾們談論若有所思,後世的華夏已經沒有戰亂了嗎,那周邊的異族也都老實了?


    judy:真的嗎,我不信。


    俞悅剛說完,退出去就刷到了敘利亞小哥在華夏過新年,聽到華夏的鞭炮聲第一反應是嚇得縮在桌角。又心酸又好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田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田辣椒並收藏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