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青城山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感受完這樣一座從戰國時期修建到現在仍然在使用的都江堰後,俞悅就準備打道回府,回到市區以後草草解決了晚飯。
她回了酒店對觀眾們道:“既然都來四川了,那我們肯定要感受一下這邊的名山大川啦。
我準備明天去爬青城山,其實青城山也在都江堰市,不過今天比較晚了,所以我就打算明天再去。
爬完青城山再爬峨眉山挨下猴子的打,主要想看看峨眉山的猴哥和黔靈山的猴哥到底誰打人比較痛(不是)。
不過如果有朋友準備來成都玩的話,建議不要跟著我的路線走,我是想到哪裏去哪裏,就說走就走。
但大家還是建議要好好做攻略,主要是我現在不用擔心預算問題。好啦好啦,我也差不多該睡了,我們明天見,晚安大家。”
九州一色的霜:“主要是我現在不用擔心預算問題。”
明月鬆間照:紮心了。
草莓奶糖:所以青城山真的有白素貞嗎。
始皇大大的狗:沒有也得有!
直播間觀眾們聊了一會兒也都漸漸下機了。
第二天一大早,俞悅就開播了:“大家好,我是悅悅,我現在已經在從成都去青城山的路上了,成都市內坐二號線到青城山站再轉公交就行,大概半小時左右。
不過青城山是分前山和後山的,前山河和後山並不互通,不能從前山上後山下。
前山門票的話呢,成人是90元,後山門票是20元,老人小孩學生殘疾人都有相應的優惠。
還有各種索道,索道也是分單程和往返的,但是像我體力這麽好的人呢,我肯定是要爬山的,我不買索道票。”
明月鬆間照:?
九州一色的霜:爬華山爬哭了的不是你是吧?
草莓奶糖:裝起來了悅醬。
俞悅:“我不是我沒有,爬華山爬哭的是韓愈先生不是我,他連遺書都想好了,我下來還發了朋友圈小小華山拿下呢。”
唐—韓愈:?
俞悅:“咳,讓我們去看看青城山吧,它的前綴聽起來還挺多的,而且都很高大上的樣子。
什麽全真教龍門派聖地,道家四大名山之一,十大洞天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我選的路線是從雨亭出發,路線大概是月城湖——步雲廊——上清宮——老君閣——九倒拐——朝陽洞——擲筆槽天師洞——凝翠橋這樣。”
真上山的時候,俞悅偷偷鬆了口氣,看來青城山還是沒有華山那麽高的強度,不然她今天估計要裝逼失敗真坐纜車去了。
俞悅肉眼可見的放鬆下來,開始跟觀眾們嘮嗑:“青城山曆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
他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
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九州一色的霜:那是真曆史悠久了,都追溯到史前了。
俞悅:“不過說到這個,也算是華夏神話體係起源之一吧,托《西遊記》電視劇的福,我一直以為玉帝可菜了。”
明月鬆間照:但現在普遍為玉帝翻案以後都覺得他還挺強的。
俞悅:“主要是神話體係真的太多太雜了,以此衍生的同人作品更是多如牛毛,溯源太麻煩,我就沒係統研究過。
現在根植在我腦子裏的就是玉帝有點菜菜的,還有點壞壞的,畢竟造反三巨頭都是想推翻他。”
宋—李清照:造反三巨頭?
俞悅:“二郎神楊戩,齊天大聖孫悟空和三太子哪吒,不過《封神榜》原著寫哪吒本身更壞,李靖寶塔離手他就敢弑父那種。”
唐—李靖:?
唐—李靖:悅娘子說的這個李靖...
俞悅:“自信點,原型就是你。”
李靖:......
不是他沒像秦叔寶尉遲敬德那樣變成後世受人供奉的門神也就算了,陛下沒讓他守門他也能理解。
但是為什麽要寫他天天托塔,塔沒了就會被兒子嘎了?謝邀,他兒子不叫哪吒,而且他們膽敢弑父??
李靖自閉去了。
俞悅:“哈哈哈,小時候也覺得李靖菜菜的,後來才知道自己有多年少無知,那可是李藥師啊!
有機會我們也盤一盤這些初唐名臣好了,現在說回青城山。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
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時期,青城武術在吸收外來武技的同時,與丹道、自然辟穀、易學、醫學交融互匯形成獨特完整體係,成為中國武林四大門派之一。
隋唐統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一時期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隋唐時期道教興盛,青城山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安史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僖宗先後入蜀避難。
唐僖宗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羅天大醮,設醮位2400個。
唐末五代,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遊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於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長期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整理和撰寫了大量道書。後人在白雲溪畔建“杜光庭讀書台”,供人憑吊。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來此朝拜,在常道觀再興天師道脈。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陸遊來此,賦詩雲:“山中猶有讀書台,風掃清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與杜光庭同時的青城山常道觀道士張素卿,是唐末五代畫家,以道教題材的繪畫而著名。[4]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
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逃散。
清康熙八年(1669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麵重新改觀。現在的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台碧洞宗。
然後華夏成立後就一直五a景區到現在了。”
她回了酒店對觀眾們道:“既然都來四川了,那我們肯定要感受一下這邊的名山大川啦。
我準備明天去爬青城山,其實青城山也在都江堰市,不過今天比較晚了,所以我就打算明天再去。
爬完青城山再爬峨眉山挨下猴子的打,主要想看看峨眉山的猴哥和黔靈山的猴哥到底誰打人比較痛(不是)。
不過如果有朋友準備來成都玩的話,建議不要跟著我的路線走,我是想到哪裏去哪裏,就說走就走。
但大家還是建議要好好做攻略,主要是我現在不用擔心預算問題。好啦好啦,我也差不多該睡了,我們明天見,晚安大家。”
九州一色的霜:“主要是我現在不用擔心預算問題。”
明月鬆間照:紮心了。
草莓奶糖:所以青城山真的有白素貞嗎。
始皇大大的狗:沒有也得有!
直播間觀眾們聊了一會兒也都漸漸下機了。
第二天一大早,俞悅就開播了:“大家好,我是悅悅,我現在已經在從成都去青城山的路上了,成都市內坐二號線到青城山站再轉公交就行,大概半小時左右。
不過青城山是分前山和後山的,前山河和後山並不互通,不能從前山上後山下。
前山門票的話呢,成人是90元,後山門票是20元,老人小孩學生殘疾人都有相應的優惠。
還有各種索道,索道也是分單程和往返的,但是像我體力這麽好的人呢,我肯定是要爬山的,我不買索道票。”
明月鬆間照:?
九州一色的霜:爬華山爬哭了的不是你是吧?
草莓奶糖:裝起來了悅醬。
俞悅:“我不是我沒有,爬華山爬哭的是韓愈先生不是我,他連遺書都想好了,我下來還發了朋友圈小小華山拿下呢。”
唐—韓愈:?
俞悅:“咳,讓我們去看看青城山吧,它的前綴聽起來還挺多的,而且都很高大上的樣子。
什麽全真教龍門派聖地,道家四大名山之一,十大洞天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我選的路線是從雨亭出發,路線大概是月城湖——步雲廊——上清宮——老君閣——九倒拐——朝陽洞——擲筆槽天師洞——凝翠橋這樣。”
真上山的時候,俞悅偷偷鬆了口氣,看來青城山還是沒有華山那麽高的強度,不然她今天估計要裝逼失敗真坐纜車去了。
俞悅肉眼可見的放鬆下來,開始跟觀眾們嘮嗑:“青城山曆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
他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
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九州一色的霜:那是真曆史悠久了,都追溯到史前了。
俞悅:“不過說到這個,也算是華夏神話體係起源之一吧,托《西遊記》電視劇的福,我一直以為玉帝可菜了。”
明月鬆間照:但現在普遍為玉帝翻案以後都覺得他還挺強的。
俞悅:“主要是神話體係真的太多太雜了,以此衍生的同人作品更是多如牛毛,溯源太麻煩,我就沒係統研究過。
現在根植在我腦子裏的就是玉帝有點菜菜的,還有點壞壞的,畢竟造反三巨頭都是想推翻他。”
宋—李清照:造反三巨頭?
俞悅:“二郎神楊戩,齊天大聖孫悟空和三太子哪吒,不過《封神榜》原著寫哪吒本身更壞,李靖寶塔離手他就敢弑父那種。”
唐—李靖:?
唐—李靖:悅娘子說的這個李靖...
俞悅:“自信點,原型就是你。”
李靖:......
不是他沒像秦叔寶尉遲敬德那樣變成後世受人供奉的門神也就算了,陛下沒讓他守門他也能理解。
但是為什麽要寫他天天托塔,塔沒了就會被兒子嘎了?謝邀,他兒子不叫哪吒,而且他們膽敢弑父??
李靖自閉去了。
俞悅:“哈哈哈,小時候也覺得李靖菜菜的,後來才知道自己有多年少無知,那可是李藥師啊!
有機會我們也盤一盤這些初唐名臣好了,現在說回青城山。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
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時期,青城武術在吸收外來武技的同時,與丹道、自然辟穀、易學、醫學交融互匯形成獨特完整體係,成為中國武林四大門派之一。
隋唐統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一時期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隋唐時期道教興盛,青城山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安史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僖宗先後入蜀避難。
唐僖宗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羅天大醮,設醮位2400個。
唐末五代,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遊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於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長期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整理和撰寫了大量道書。後人在白雲溪畔建“杜光庭讀書台”,供人憑吊。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來此朝拜,在常道觀再興天師道脈。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陸遊來此,賦詩雲:“山中猶有讀書台,風掃清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與杜光庭同時的青城山常道觀道士張素卿,是唐末五代畫家,以道教題材的繪畫而著名。[4]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
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逃散。
清康熙八年(1669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麵重新改觀。現在的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台碧洞宗。
然後華夏成立後就一直五a景區到現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