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見蕙蘭沉默不語,自然明白她心中所想,便收起笑容,沉凝道:“不知皇帝現下狀況如何,平白生出這等事端,著實令人惱怒。這章威,真是膽大妄為,枉費皇帝昔日對他的信任!”
太後頓了頓,又望著蕙蘭,輕聲寬慰道:“不過,梅妃你也不必過於憂慮,你如今身懷六甲,隻需安心養胎。皇帝是哀家所生,哀家對他再了解不過,他不會有事的。
他自十六歲起,便隨先帝南征北戰,數次平定邊疆之亂,才有了今日的太平盛世。登基後,更是走遍天下,何種情形未曾遭遇過,區區一個章威,能耐他何!”
最後幾句話,太後說得斬釘截鐵,眉目間的慈祥中,流露出殺伐果斷之氣,令蕙蘭驚愕不已。
顯然,久居後宮、不甚管事的太後,並不似她平日展現的那般平和淡泊。
蕙蘭向太後頷首示意,心懷感激地說道:“多謝太後賜教,臣妾定當安心養胎!”
太後又笑了,笑容端莊慈祥,令人如沐春風:“如此甚好,待皇帝歸來,你與腹中胎兒皆平安順遂,便是對他最好的慰藉!”
二人又隨口閑聊了片刻,太後悉心叮囑了蕙蘭許多注意事項。隨後,太後將宮人傳喚過來,責令他們精心侍奉,不得有絲毫怠慢。
諸事交代完畢,太後在槿汐姑姑的陪同下,離開了醉心殿。
接連數日的奔波,加之夜晚睡眠不佳,蕙蘭感到渾身無力。
送別太後後,她勉強喝了一碗思菱端來的枸杞烏雞湯,便躺在床榻上,意欲歇息。然而,盡管身體疲憊不堪,她卻難以入眠。腦海中,這兩日發生的事情不斷浮現。
“我方才知曉身懷六甲,喜悅之情尚未消散,便傳來章威勾結緬族叛亂的消息,皇上也因此匆忙離我而去,前往西南平叛。姐姐又在我回京途中突然現身,緊接著,更得知思菱竟窺探到我的真實身份……
這一樁樁、一件件,如同一團糾纏不清的亂麻,令人心煩意亂,不知從何理起。
姐姐與馮威究竟是分道揚鑣,還是另有陰謀,目前尚不得而知。
對於思菱,起初我確實驚慌恐懼。但現在看來,她應是真心待我。思菱聰慧機敏,又善於察言觀色,若她能與我同心同德,知曉真相倒也並非壞事。
畢竟在這深宮之中,我形單影隻,凡事都需隱瞞,都需藏匿,實在孤獨,著實需要一個與我並肩之人。而思菱,或許日後能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如此想著,蕙蘭稍感心安,便迷迷糊糊地睡去了,這一覺竟睡到了黃昏。
日子一天天過去,慕容複那邊也很快傳來了消息。他已抵達西南,但具體情況卻隻字未提。
除了寫給太後的書信,他還捎來一封給蕙蘭的信箋,字跡簡短潦草,僅有幾句詩詞和叮嚀。
然而,這隻言片語,卻被蕙蘭視若珍寶。在睡不著的深夜,她總會拿出來一遍遍地讀,似乎想從這簡短的字裏行間,讀出更多的深意。
讀得多了,蕙蘭突然發現,慕容複給她的信,開頭並無稱呼,既不叫名字,也不稱梅妃。
蕙蘭這才意識到,初入宮時,慕容複是親昵地叫她“梅兒”的。不知從何時起,他再沒這樣叫過。
一如信中所寫:“西南風光好,憾卿不在旁。朕已安全抵達邊境,一切都好,隻是甚為念你。”
這個發現讓蕙蘭緊張起來,再聯想到之前在崇明殿的事,她明明犯了那麽低級的錯誤,慕容複卻始終一言不發。
“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什麽,卻一直隱忍不發?”
在此期間,蕙蘭也偷偷給父親鄧百川捎了信,讓他按照思菱打聽到的消息,在落雲鎮的東北方尋找姐姐蕙梅的下落。
鄧百川得知蕙梅並未隨章威去西南,而是仍在京郊徘徊,頓時感到十分頭疼,立刻派心腹四下尋找,卻久久沒有結果。
這也在蕙蘭的意料之中,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刻意躲藏的鄧蕙梅,又談何容易!
找不到她,蕙蘭的心便一直懸著。
她深知,“姐姐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如今是知曉我有了身孕,暫時無計可施。那麽,待我產子之後呢?她是否會再次突然出現?”
僅此設想,蕙蘭便難免心驚膽戰。
這段時日,後宮頗為平靜。
皇後依舊抱恙,幾乎閉門不出,終日待在翊坤宮。
後宮諸事,皆由太後親自主持,湘妃從旁協助。
聽聞湘妃協理六宮以來,因其和藹明理,處事公正,頗受眾人讚譽。
由於身懷六甲,蕙蘭無需向皇後請安,平日她也甚少出門,偶爾會在禦花園散步,其餘時間,則在醉心殿歇息,安心養胎。
蕙蘭胃口依舊不佳,但為了腹中胎兒,她也總是勉強多吃幾口。
太後對她關懷依舊,派太醫院資深的沈太醫為她安胎,還時常派槿汐姑姑送來各種滋補湯水。
表麵上風平浪靜,蕙蘭心中卻始終籠罩著隱隱的不安。
在宮中久矣,她已頗有經驗,總覺得這表麵的祥和之下,往往潛藏著更可怕的風浪。
蕙蘭的擔憂,果然很快應驗。
這日午後,她正懶洋洋地斜靠在貴妃榻上小憩,半夢半醒之間,思冰忽然走進來,略顯緊張地說:“娘娘,太後傳旨,讓您即刻前往慈寧宮!”
蕙蘭頓時睡意全無。她睜開雙眼,頗為驚訝。
“這些天,太後時常來醉心殿看我,說我胎象不穩,不宜走動。此刻究竟有何急事?竟要我前往慈寧宮。”
既是太後旨意,蕙蘭雖渾身慵懶,還是在思冰的攙扶下,迅速起身,整理衣裝後,匆匆出門。
隻見慈寧宮的小宮女銀杏,正站在廊下,惶恐不安地候著。
思菱麵色沉靜,和聲問道:“銀杏,太後傳娘娘前去,可有何事?”
銀杏搖頭,稱不知。但蕙蘭暗自觀察,見她目光閃爍,便知她定然知曉內情。
既如此閉口不言,想必此事不小,且絕非好事。
蕙蘭示意思菱莫再追問,而後在她與思冰的陪同下,隨銀杏出了醉心殿,往慈寧宮去。
時已初夏,陽光熾熱,照在宮苑旁的石榴樹上,滿樹的花骨朵含苞待放,明豔動人。
此時,蕙蘭想起皇上信中的兩句詩:“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於蕙蘭而言,眼前之景,卻是:“石榴花開透簾明,遺恨思君不入夢。”
他們離別已近一月,思念日甚,卻不知何時才能重逢。
此刻,望著眼前火紅的石榴花,蕙蘭不禁輕輕歎息。
就這樣,邊走邊想,約莫一盞茶的時間,便到了慈寧宮。
銀杏領著她們進了慈寧宮的正殿,蕙蘭進門後,看清殿內情形,不禁有些驚訝。
不僅太後在,湘妃竟然也在。
太後見蕙蘭進來,目光和緩如昔,聲音亦很平靜:“賜座!”
蕙蘭請安後,在太後下首坐下。太後凝視她片刻,直言道:“今日傳你來,是湘妃反映了一些情況,哀家要問個明白!”
“湘妃?”
聞此一言,蕙蘭悚然一驚,身上一陣酥麻,抬眼瞄了湘妃一眼,隻見她笑容燦爛,依舊是溫婉和氣的樣子。
蕙蘭沉心靜氣,語調平緩地說道:“太後娘娘和湘妃姐姐有何疑問,但問無妨,臣妾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太後麵無表情地看向湘妃,命令道:“湘妃,將你方才與哀家所言,再與梅妃說一遍。”
湘妃起身,微笑著向蕙蘭行了個平禮,說道:“妹妹莫怪,事情是這樣的。臣妾宮中的趙強,前些時日,其母去世。……趙強之母寡居多年,僅有此一子,臣妾心生憐憫,便求了皇後,準許他歸家為母送終。
其母下葬後,趙強於四月初三,專程前往京郊的雲若寺上香祈福……”
話至此處,她刻意停頓,眼睛直直地看著蕙蘭,笑意盈盈。
而蕙蘭在聽到“四月初三”和“雲若寺”後,心跳驟然紊亂,呼吸也難以平複。
自第二次從雲若寺回來,她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唯恐自己的行蹤被人察覺。
她最為擔憂之事,如今終究還是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蕙蘭並未流露出絲毫慌亂,使自己的聲音保持平靜:“如此說來,的確甚巧,臣妾也於四月初三,獲皇上恩準,前往了雲若寺一趟。”
湘妃對蕙蘭微微一笑:“正是呢,趙強說在那裏見到了妹妹。但據他所言,妹妹並未在雲若寺進香祈福,甚至未在正殿停留,便獨自走了出去,先是在雲若寺的西牆下,與先前宮中的溫太醫交談許久,期間還落下眼淚……而後又獨自去了西邊的槐樹林,許久未出。
趙強回來後,心中雖有疑慮,但一直不敢言語。近日,他反複思量,總覺得事有蹊蹺,便悄悄講與臣妾。臣妾認為此事非同小可,故來稟報太後。臣妾現協理六宮,妹妹有孕在身,若心中藏事,影響龍胎,皇上回宮怪罪下來,恐無人能擔此責……梅妃妹妹,您說是吧?”
蕙蘭默默與湘妃對視,隻見她眉眼彎彎,臉上兩個嬌俏的小梨渦依然跳動。
但蕙蘭深知,此女不同於皇後,亦不同於先前的容妃,她溫婉可人、行事縝密,卻於談笑間,暗藏鋒芒。
一陣沉默後,隻聽太後雲淡風輕地說道:“那梅妃,你說說吧,究竟是怎麽回事?溫太醫已然遞了辭呈出宮,你們……可是事先約好,在雲若寺會麵?”
蕙蘭盡管後背冷汗直流,仍強作鎮定,緩緩說道:“回太後,臣妾那日前往雲若寺,偶遇溫秋實實屬意外。溫秋實恰巧也去上香,臣妾在西牆外碰到他……臣妾落淚,是因談及已過世的妹妹。太後想必也知曉,她原是溫秋實的未婚妻,二人自幼相識……談及妹妹,他傷感落淚,臣妾也不禁悲從中來!”
太後靜靜審視著蕙蘭,笑道:“與故交閑聊幾句,並非大事。但哀家好奇的是,你孤身一人,連丫鬟都不帶,去西邊的槐樹林所為何事?”
說罷,目光緊緊鎖住蕙蘭。
瞬間,蕙蘭飛速思考著,
“看來,趙強僅是看到我與溫秋實交談,見我進入槐樹林後,便不敢跟進去。如此,他並不知曉我與誰會麵,又做了何事。否則,他應直接告知湘妃,而湘妃也無需在此迂回。
我深知應速速編織一個借口,但一個後宮嬪妃,撇開貼身宮女,獨自深入密林,實乃詭異離奇,難免引人遐想。
更重要的是,如今眾人皆知我是獨自前往。故而,我所言,無人能夠證明。我必須編造一個既合情合理,又無懈可擊的理由,方能使太後信服。”
蕙蘭正欲開口,身旁卻驟然傳來一個清亮爽利的聲音:“回太後娘娘,奴婢知曉梅妃娘娘在槐樹林見了誰,做了什麽……那日,梅妃娘娘讓思冰和奴婢留在雲若寺,稱自己有事外出,奴婢覺著怪異,放心不下,便趁她不備,悄悄尾隨而去,故而知曉一切!”
蕙蘭猛地轉身,隻見身旁的思菱,正仰頭直視太後,滿臉盡是破釜沉舟的誠摯與大義。
思菱站在蕙蘭身後,聞湘妃此言,心中亦是一驚。於蕙蘭,她是十足的欽佩。
昔日的梅妃,雖跟隨多年,但她從未如今日之梅妃娘娘般誠心相待。尚未出宮時,因心情不佳,時常拿思冰和思菱出氣,輕則打罵,重則責罰;闔宮之人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觸怒於她。
在外,醉心殿之人也總是唯唯諾諾。主子不強硬,奴才自然也跟著受氣。
此娘娘來後,整治容妃,抗衡皇後,使其宮中眾人皆意氣風發。初聞今之梅妃乃冒名頂替時,思菱驚愕萬分,然深思熟慮後,已認定當下之梅妃娘娘。
此時的蕙蘭,聞思菱之言,震驚而懼,目視其,不知後續所言何物。
“向日,思菱確隨我至槐樹林,亦知我見何人,所為何事。然,此真相一旦公之於眾,皆可致我於死地。莫非……思菱此前於我麵前之真誠,皆係偽裝?知我為假梅妃後,便按兵不動,伺機而動,欲令我無還手之力而一招斃命乎?”
太後頓了頓,又望著蕙蘭,輕聲寬慰道:“不過,梅妃你也不必過於憂慮,你如今身懷六甲,隻需安心養胎。皇帝是哀家所生,哀家對他再了解不過,他不會有事的。
他自十六歲起,便隨先帝南征北戰,數次平定邊疆之亂,才有了今日的太平盛世。登基後,更是走遍天下,何種情形未曾遭遇過,區區一個章威,能耐他何!”
最後幾句話,太後說得斬釘截鐵,眉目間的慈祥中,流露出殺伐果斷之氣,令蕙蘭驚愕不已。
顯然,久居後宮、不甚管事的太後,並不似她平日展現的那般平和淡泊。
蕙蘭向太後頷首示意,心懷感激地說道:“多謝太後賜教,臣妾定當安心養胎!”
太後又笑了,笑容端莊慈祥,令人如沐春風:“如此甚好,待皇帝歸來,你與腹中胎兒皆平安順遂,便是對他最好的慰藉!”
二人又隨口閑聊了片刻,太後悉心叮囑了蕙蘭許多注意事項。隨後,太後將宮人傳喚過來,責令他們精心侍奉,不得有絲毫怠慢。
諸事交代完畢,太後在槿汐姑姑的陪同下,離開了醉心殿。
接連數日的奔波,加之夜晚睡眠不佳,蕙蘭感到渾身無力。
送別太後後,她勉強喝了一碗思菱端來的枸杞烏雞湯,便躺在床榻上,意欲歇息。然而,盡管身體疲憊不堪,她卻難以入眠。腦海中,這兩日發生的事情不斷浮現。
“我方才知曉身懷六甲,喜悅之情尚未消散,便傳來章威勾結緬族叛亂的消息,皇上也因此匆忙離我而去,前往西南平叛。姐姐又在我回京途中突然現身,緊接著,更得知思菱竟窺探到我的真實身份……
這一樁樁、一件件,如同一團糾纏不清的亂麻,令人心煩意亂,不知從何理起。
姐姐與馮威究竟是分道揚鑣,還是另有陰謀,目前尚不得而知。
對於思菱,起初我確實驚慌恐懼。但現在看來,她應是真心待我。思菱聰慧機敏,又善於察言觀色,若她能與我同心同德,知曉真相倒也並非壞事。
畢竟在這深宮之中,我形單影隻,凡事都需隱瞞,都需藏匿,實在孤獨,著實需要一個與我並肩之人。而思菱,或許日後能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如此想著,蕙蘭稍感心安,便迷迷糊糊地睡去了,這一覺竟睡到了黃昏。
日子一天天過去,慕容複那邊也很快傳來了消息。他已抵達西南,但具體情況卻隻字未提。
除了寫給太後的書信,他還捎來一封給蕙蘭的信箋,字跡簡短潦草,僅有幾句詩詞和叮嚀。
然而,這隻言片語,卻被蕙蘭視若珍寶。在睡不著的深夜,她總會拿出來一遍遍地讀,似乎想從這簡短的字裏行間,讀出更多的深意。
讀得多了,蕙蘭突然發現,慕容複給她的信,開頭並無稱呼,既不叫名字,也不稱梅妃。
蕙蘭這才意識到,初入宮時,慕容複是親昵地叫她“梅兒”的。不知從何時起,他再沒這樣叫過。
一如信中所寫:“西南風光好,憾卿不在旁。朕已安全抵達邊境,一切都好,隻是甚為念你。”
這個發現讓蕙蘭緊張起來,再聯想到之前在崇明殿的事,她明明犯了那麽低級的錯誤,慕容複卻始終一言不發。
“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什麽,卻一直隱忍不發?”
在此期間,蕙蘭也偷偷給父親鄧百川捎了信,讓他按照思菱打聽到的消息,在落雲鎮的東北方尋找姐姐蕙梅的下落。
鄧百川得知蕙梅並未隨章威去西南,而是仍在京郊徘徊,頓時感到十分頭疼,立刻派心腹四下尋找,卻久久沒有結果。
這也在蕙蘭的意料之中,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刻意躲藏的鄧蕙梅,又談何容易!
找不到她,蕙蘭的心便一直懸著。
她深知,“姐姐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如今是知曉我有了身孕,暫時無計可施。那麽,待我產子之後呢?她是否會再次突然出現?”
僅此設想,蕙蘭便難免心驚膽戰。
這段時日,後宮頗為平靜。
皇後依舊抱恙,幾乎閉門不出,終日待在翊坤宮。
後宮諸事,皆由太後親自主持,湘妃從旁協助。
聽聞湘妃協理六宮以來,因其和藹明理,處事公正,頗受眾人讚譽。
由於身懷六甲,蕙蘭無需向皇後請安,平日她也甚少出門,偶爾會在禦花園散步,其餘時間,則在醉心殿歇息,安心養胎。
蕙蘭胃口依舊不佳,但為了腹中胎兒,她也總是勉強多吃幾口。
太後對她關懷依舊,派太醫院資深的沈太醫為她安胎,還時常派槿汐姑姑送來各種滋補湯水。
表麵上風平浪靜,蕙蘭心中卻始終籠罩著隱隱的不安。
在宮中久矣,她已頗有經驗,總覺得這表麵的祥和之下,往往潛藏著更可怕的風浪。
蕙蘭的擔憂,果然很快應驗。
這日午後,她正懶洋洋地斜靠在貴妃榻上小憩,半夢半醒之間,思冰忽然走進來,略顯緊張地說:“娘娘,太後傳旨,讓您即刻前往慈寧宮!”
蕙蘭頓時睡意全無。她睜開雙眼,頗為驚訝。
“這些天,太後時常來醉心殿看我,說我胎象不穩,不宜走動。此刻究竟有何急事?竟要我前往慈寧宮。”
既是太後旨意,蕙蘭雖渾身慵懶,還是在思冰的攙扶下,迅速起身,整理衣裝後,匆匆出門。
隻見慈寧宮的小宮女銀杏,正站在廊下,惶恐不安地候著。
思菱麵色沉靜,和聲問道:“銀杏,太後傳娘娘前去,可有何事?”
銀杏搖頭,稱不知。但蕙蘭暗自觀察,見她目光閃爍,便知她定然知曉內情。
既如此閉口不言,想必此事不小,且絕非好事。
蕙蘭示意思菱莫再追問,而後在她與思冰的陪同下,隨銀杏出了醉心殿,往慈寧宮去。
時已初夏,陽光熾熱,照在宮苑旁的石榴樹上,滿樹的花骨朵含苞待放,明豔動人。
此時,蕙蘭想起皇上信中的兩句詩:“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於蕙蘭而言,眼前之景,卻是:“石榴花開透簾明,遺恨思君不入夢。”
他們離別已近一月,思念日甚,卻不知何時才能重逢。
此刻,望著眼前火紅的石榴花,蕙蘭不禁輕輕歎息。
就這樣,邊走邊想,約莫一盞茶的時間,便到了慈寧宮。
銀杏領著她們進了慈寧宮的正殿,蕙蘭進門後,看清殿內情形,不禁有些驚訝。
不僅太後在,湘妃竟然也在。
太後見蕙蘭進來,目光和緩如昔,聲音亦很平靜:“賜座!”
蕙蘭請安後,在太後下首坐下。太後凝視她片刻,直言道:“今日傳你來,是湘妃反映了一些情況,哀家要問個明白!”
“湘妃?”
聞此一言,蕙蘭悚然一驚,身上一陣酥麻,抬眼瞄了湘妃一眼,隻見她笑容燦爛,依舊是溫婉和氣的樣子。
蕙蘭沉心靜氣,語調平緩地說道:“太後娘娘和湘妃姐姐有何疑問,但問無妨,臣妾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太後麵無表情地看向湘妃,命令道:“湘妃,將你方才與哀家所言,再與梅妃說一遍。”
湘妃起身,微笑著向蕙蘭行了個平禮,說道:“妹妹莫怪,事情是這樣的。臣妾宮中的趙強,前些時日,其母去世。……趙強之母寡居多年,僅有此一子,臣妾心生憐憫,便求了皇後,準許他歸家為母送終。
其母下葬後,趙強於四月初三,專程前往京郊的雲若寺上香祈福……”
話至此處,她刻意停頓,眼睛直直地看著蕙蘭,笑意盈盈。
而蕙蘭在聽到“四月初三”和“雲若寺”後,心跳驟然紊亂,呼吸也難以平複。
自第二次從雲若寺回來,她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唯恐自己的行蹤被人察覺。
她最為擔憂之事,如今終究還是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蕙蘭並未流露出絲毫慌亂,使自己的聲音保持平靜:“如此說來,的確甚巧,臣妾也於四月初三,獲皇上恩準,前往了雲若寺一趟。”
湘妃對蕙蘭微微一笑:“正是呢,趙強說在那裏見到了妹妹。但據他所言,妹妹並未在雲若寺進香祈福,甚至未在正殿停留,便獨自走了出去,先是在雲若寺的西牆下,與先前宮中的溫太醫交談許久,期間還落下眼淚……而後又獨自去了西邊的槐樹林,許久未出。
趙強回來後,心中雖有疑慮,但一直不敢言語。近日,他反複思量,總覺得事有蹊蹺,便悄悄講與臣妾。臣妾認為此事非同小可,故來稟報太後。臣妾現協理六宮,妹妹有孕在身,若心中藏事,影響龍胎,皇上回宮怪罪下來,恐無人能擔此責……梅妃妹妹,您說是吧?”
蕙蘭默默與湘妃對視,隻見她眉眼彎彎,臉上兩個嬌俏的小梨渦依然跳動。
但蕙蘭深知,此女不同於皇後,亦不同於先前的容妃,她溫婉可人、行事縝密,卻於談笑間,暗藏鋒芒。
一陣沉默後,隻聽太後雲淡風輕地說道:“那梅妃,你說說吧,究竟是怎麽回事?溫太醫已然遞了辭呈出宮,你們……可是事先約好,在雲若寺會麵?”
蕙蘭盡管後背冷汗直流,仍強作鎮定,緩緩說道:“回太後,臣妾那日前往雲若寺,偶遇溫秋實實屬意外。溫秋實恰巧也去上香,臣妾在西牆外碰到他……臣妾落淚,是因談及已過世的妹妹。太後想必也知曉,她原是溫秋實的未婚妻,二人自幼相識……談及妹妹,他傷感落淚,臣妾也不禁悲從中來!”
太後靜靜審視著蕙蘭,笑道:“與故交閑聊幾句,並非大事。但哀家好奇的是,你孤身一人,連丫鬟都不帶,去西邊的槐樹林所為何事?”
說罷,目光緊緊鎖住蕙蘭。
瞬間,蕙蘭飛速思考著,
“看來,趙強僅是看到我與溫秋實交談,見我進入槐樹林後,便不敢跟進去。如此,他並不知曉我與誰會麵,又做了何事。否則,他應直接告知湘妃,而湘妃也無需在此迂回。
我深知應速速編織一個借口,但一個後宮嬪妃,撇開貼身宮女,獨自深入密林,實乃詭異離奇,難免引人遐想。
更重要的是,如今眾人皆知我是獨自前往。故而,我所言,無人能夠證明。我必須編造一個既合情合理,又無懈可擊的理由,方能使太後信服。”
蕙蘭正欲開口,身旁卻驟然傳來一個清亮爽利的聲音:“回太後娘娘,奴婢知曉梅妃娘娘在槐樹林見了誰,做了什麽……那日,梅妃娘娘讓思冰和奴婢留在雲若寺,稱自己有事外出,奴婢覺著怪異,放心不下,便趁她不備,悄悄尾隨而去,故而知曉一切!”
蕙蘭猛地轉身,隻見身旁的思菱,正仰頭直視太後,滿臉盡是破釜沉舟的誠摯與大義。
思菱站在蕙蘭身後,聞湘妃此言,心中亦是一驚。於蕙蘭,她是十足的欽佩。
昔日的梅妃,雖跟隨多年,但她從未如今日之梅妃娘娘般誠心相待。尚未出宮時,因心情不佳,時常拿思冰和思菱出氣,輕則打罵,重則責罰;闔宮之人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觸怒於她。
在外,醉心殿之人也總是唯唯諾諾。主子不強硬,奴才自然也跟著受氣。
此娘娘來後,整治容妃,抗衡皇後,使其宮中眾人皆意氣風發。初聞今之梅妃乃冒名頂替時,思菱驚愕萬分,然深思熟慮後,已認定當下之梅妃娘娘。
此時的蕙蘭,聞思菱之言,震驚而懼,目視其,不知後續所言何物。
“向日,思菱確隨我至槐樹林,亦知我見何人,所為何事。然,此真相一旦公之於眾,皆可致我於死地。莫非……思菱此前於我麵前之真誠,皆係偽裝?知我為假梅妃後,便按兵不動,伺機而動,欲令我無還手之力而一招斃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