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近乎不可聞之聲,詫異地問道:“聖上,你初時何以欲臣妾入宮?”
他嘴角輕揚,笑意更甚:“你當真皆無所憶?”
蕙蘭怔怔地望著他:“記得何事?”
他伏在蕙蘭耳畔,以神秘之聲曰:“隨朕往江南去罷,朕將於合宜之時、合宜之地,親口告知你,於朕而言,你意味著什麽!”
蕙蘭愈發自惑,見他賣關子,索性撒嬌道:“聖上,您究竟何意?速告臣妾罷!”
他笑而不語,故意轉言他事:“天已拂曉,速用早膳後,吾等即可繼續啟程……煙花三月下揚州,朕已期盼良久!”
蕙蘭急道:“然臣妾實難放心爍兒!”
慕容複輕擰其麵:“放心罷,朕皆安排妥當,爍兒有太後親自照拂,必安然無恙。吾等速去速回……何如?你莫非不想知你與朕之淵源有多深乎?朕且透露些許罷,早在十二年前,赴江南之途,吾等之緣便已注定!”
蕙蘭微微一怔,繼而,便笑得前仰後合:“聖上,您莫非在戲弄臣妾乎?此豈有可能?十二年前,臣妾方六歲……彼時聖上幾何?”
慕容複麵無表情,眼神閃爍地望著她,緩緩答道:“朕,那時十七歲,尚未被冊封為太子,常於京城與江南之間往來!”
見他如此嚴肅,不似玩笑,蕙蘭也收起笑容,沉浸在往昔的回憶中。
十二年前初夏,她首次隨母親前往江南外祖家省親,當時她和姐姐鄧蕙梅都僅六歲多。
那時,年幼的姐妹倆覺得馬車內憋悶,不時吵鬧著要下車。
後來,據母親說,那一趟,她們幾乎多花了一半時間。每至流水涓涓的小溪畔,或綠草如茵的田野間,母親便會讓車夫停下,讓蕙蘭和蕙梅下車透氣,盡情玩耍。
蕙蘭忽地驚悸了一下。
驀地,她憶起去年三月初三,自己和慕容複從雲若寺返回,在醉心殿閑聊時,他曾問過:“從京城至江南,路途遙遠,途中可有有趣或驚險之事發生?”
蕙蘭當時回答說時間過去太久,已記不清了,似乎並無特別之處。
然而,並非如此,而是那一路上,遇到的人太多,發生的趣事也太多,隨著時間的流逝,早已成為模糊的美好記憶。
如今能回想起來的,便是不冷不熱的初夏,溫熱的風從綠野阡陌間吹來。蕙蘭和蕙梅下了馬車後,便如脫韁的小馬駒,在溪邊撿拾鵝卵石,看草叢中蹦跳的螞蚱,甚至還“邂逅”了一隻活潑的野兔。
對於喜愛小動物的蕙蘭而言,簡直是樂不思蜀。每次,鄧夫人都要費盡心力,才能將蕙蘭和蕙梅帶回馬車,繼續前行。
第二次前往時,已是六年前的初秋,蕙蘭和蕙梅皆已出落為亭亭玉立的少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即將步入十三歲的她們,已不再似兒時那般貪玩。
一路上,蕙蘭見到覓食的麻雀,或是林間的鬆鼠,仍會忍不住多次下馬車,駐足觀賞。
而蕙梅,則始終正襟危坐。
那次從江南返回後不久,鄧蕙梅便入宮參加了選秀。
“既然皇上屢次提及,難道我與他,真的在去往江南的路上有過邂逅?十二年前?可那時我年紀尚小,怎會記得自己見過皇上。”
慕容複見蕙蘭苦思冥想的模樣,反而笑道:“罷了,莫要再想,朕遲早會告知於你!且讓思菱她們進來收拾行裝吧,你入宮一年多來,辛苦至極,如今卸下枷鎖,也該好生放鬆一番。
還有,昨晚朕已見過你父親,他已知曉一切……朕告知他,我們也將前往江南……你父親說他會先行啟程,與我們不同路!”
蕙蘭的心猛地一沉,瞬間想到什麽,怯怯問道:“那……姐姐呢?皇上打算如何處置她?”
慕容複一副不願多言的樣子,語氣淡淡道:“你父親已有所處置和安排,朕覺得尚且妥當……無論如何,她將你送至朕身邊,也算功過相抵,所以朕決定……不再追究,饒她一命罷了。
朕並非對她心生憐憫,她所犯罪行,死不足惜……朕隻是怕殺了她,會在你心中留下陰影,畢竟,她是你的孿生姐姐。”
蕙蘭心中一暖,險些落下淚來。
不錯,我與姐姐一同降世,共同成長,她在我的記憶中難以磨滅。即便憶起昔年兩次江南省親之旅,亦滿是她的身影。我曾怨她、恨她,卻終究不忍心讓她死去。
念及此處,蕙蘭投入慕容複懷中,低聲道:“謝陛下!”
慕容複歎息一聲:“罷了,朕知曉你心中不舍,過往之事,不必再提。朕此後,便當她不複存在!”
蕙蘭仰頭望著皇上,長久以來的憂慮與恐懼,此刻煙消雲散。
自此,她再無需在慕容複麵前偽裝自己,亦無需提心吊膽地生活,更無必患得患失地揣測他的心思,亦無須時刻防備姐姐鄧蕙梅的威脅。
這種無需背負秘密的感覺,實在久違了!
蕙蘭決定赴江南!
一來,慕容複盛情難卻;二來,她亦想理清,他所言究竟何意。
思冰和思菱聞之不回宮,皆一臉興奮。
比起宮廷森嚴的戒律,她們自是更願與蕙蘭同往江南,看看宮牆之外的天地,過幾日逍遙快活的日子。
用罷早膳,蕙蘭在思冰和思菱的攙扶下登上馬車,緩緩啟程。
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此刻的蕙蘭,仿若脫胎換骨,滿臉興奮,滿心輕鬆。
慕容複騎馬伴於她身側,見她如此,忍不住笑道:“瞧你,如釋重負之態……朕當真該早些將真相告知於你!”
蕙蘭嬌嗔道:“陛下為何不早說?害得臣妾終日提心吊膽!”
慕容複白了她一眼:“朕暗示多次,你皆無動於衷。如此聰慧機敏之人,偏在要事上,遲鈍如榆木,真真是急煞朕也!”
蕙蘭咯咯地笑了:“好吧,臣妾就是個榆木疙瘩,多謝皇上點木成金!”
和暖的春日,一對緩行的人,一路歡聲笑語,這一切,蕙蘭從未奢望過,如夢境般美好。
馬車行至幽靜鄉間小路,陳同騎馬折返,恭敬稟告:“皇上,敬國公在前方不遠處!”
蕙蘭一驚,探身望去。
果然,鄧家馬車在十幾丈遠,不用說,車內坐著她母親和姐姐,鄧百川騎馬與家丁走在最前。
經曆昨日變故,蕙蘭實不想見母親和姐姐。
至親骨肉間,生死紛爭,再麵對時,隻覺尷尬痛楚。
她想,皇上和爹爹定也考慮至此,才決定各自出發,互不同行。
慕容複看蕙蘭一眼,遲疑片刻,朗聲道:“停下歇息,待會走另路,免碰麵!”
陳同應著,令侍衛止步,原地休息。
車夫勒住韁繩,停車。
蕙蘭撩開帷幔,賞郊野春景。
此時,蕙蘭忽見,鄧家馬車中,跳下一人。
那人跌倒,迅速爬起,一瘸一拐,跌跌撞撞向後奔來。
正是鄧蕙梅!她潦草短發,迎風更亂。
鄧百川聞聲,急掉轉馬頭,嗬斥追趕。
鄧蕙梅卻置若罔聞,拚命跑,口中悲愴呼喊:“皇上,皇上……”
蕙蘭震驚至極,“姐姐她究竟意欲何為?”
然而,她內心實則坦然,畢竟所有真相已然大白。此時此刻,無論姐姐說什麽、做什麽,都無法再掀起任何波瀾。
不多時,鄧蕙梅便疾馳而來。
她全然不顧侍衛的阻攔,撲通一聲跪地,扯著嗓子,苦苦哀求:“皇上,臣妾隻求見您一麵……臣妾有話想對您說!”
慕容複撥開侍衛,騎於馬上,居高臨下地看著她,麵露厭惡之情:“見朕……你還有何顏麵來見朕?你竟敢妄稱臣妾!”
她仰頭,泣不成聲地說道:“聽爹爹所言,您……已然知曉了一切,您知道……她才是鄧蕙蘭……”
說著,她伸手,顫巍巍地指向馬車裏的蕙蘭。
慕容複臉色陰沉,語帶譏諷:“沒錯,朕早就知曉。昨夜,朕已決定,晉她為貴妃,賜號蘭,待朕從江南歸來,便會昭告天下!”
鄧蕙梅的哭聲戛然而止,滿臉寫著不甘與悲憤,高喊道:“為何……她是冒名頂替臣妾的,她……她犯下了欺君之罪!”
慕容複微微眯起眼睛,聲音冰冷刺骨:“冒名頂替?你應該清楚,朕最初就想讓她入宮選秀,隻因數她即將定親,而你又懇求父母,願成全妹妹,故朕才應允……
她從未是你的替身,是朕,因你與她有著相同的麵容,在無望之下,才將你視作她來寵愛……”
鄧蕙梅如遭雷擊,半晌後,瘋狂地搖頭,嘴裏聲嘶力竭地哭喊著:“不,這不是真的,不可能……為何?”
慕容複轉頭凝視蕙蘭,目光移向遠處小山崗,沉緩言道:“隻因十二年前,蘭兒曾救朕一命……六年前,朕初見她,便心生愛慕。”
慕容複所言,不僅鄧蕙梅驚愕,蕙蘭及隨後趕來的鄧百川夫婦,亦是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十二年前,我救過皇上?六年前,他見過我?”
“這怎麽可能?!”
“十二年前,我僅六歲,怎能救十七歲的皇上?”
“六年前,皇上於何處見我,為何我毫無印象?”
見眾人皆是滿臉狐疑,慕容複微微一笑,解下腰間香囊,緩取出一枚玉玨。
他手持玉玨五彩繩,將玉玨懸於蕙蘭眼前,輕聲問道:“你……可識得此物?”
那玉玨在蕙蘭眼前輕輕搖晃。
她定睛觀瞧,刹那間,心提至嗓子眼。
“怎如此熟悉?”
此乃一枚翠玉雕成的月牙形玉玨,通體溫潤,玉玨之上,雕有一朵小巧蘭花……正是蕙蘭。蕙蘭輕捂雙唇,“此物……怎會在皇上手中?”
她正欲開口詢問,站在鄧百川身旁的鄧夫人,已然失聲驚叫:“蘭兒,此非你之玉玨乎?你與梅兒降生後,你爹爹特意尋京城琢玉高手,為你二人各琢一枚玉玨,隱蘊你們名字……後來,你那枚遺失了。”
她蹙緊眉頭,片刻後,又舒展開來:“想起來了,就是娘第一次帶你們回外祖家省親時,在去往江南的路上,你把它給弄丟了,娘當時還責怪了你一通……”
蕙蘭心跳加速,不禁抬起頭,望向不遠處的小山崗。
沿著這條路拐上去,很快就到了。
仲春之際,山崗上那片杜梨樹林,潔白的花朵正盛開,而青草才剛長出,尚未鋪滿整個山崗。
然而,十二年前的初夏,那裏卻是草木繁茂,足以藏身。
鄧蕙梅卻突然發出一聲冷笑,怪聲怪氣地對鄧夫人說:“娘,我想起來了,這玉玨,可不是蘭兒弄丟的,是她故意扔掉的……她當時還求我替她保密,這麽多年過去,我差點都忘了……現在想想,真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啊,蘭兒從小就喜歡裝模作樣,滿口謊言……”
說著,她得意地看著慕容複,滔滔不絕地說道:“皇上,這枚玉玨,是蘭兒扔出去砸一個獵人的……不知道怎麽到了您手裏,您肯定是誤會了,要麽就是她騙了您……她絕不可能救您!”
隨著鄧蕙梅的敘述,記憶的大門仿佛被一隻手緩緩推開,透出一絲光亮。
久遠的往事,逐漸浮現。
蕙蘭的眼前,不斷閃過當時的場景:童年的姐妹、途中的歇息、正午的杜梨樹林、活潑的野兔、戴著樹葉帽的獵人、被她拋出的玉玨……
六歲那年的初夏,蕙蘭和蕙梅,隨母親回江南外祖家探親。
正午時分,她們一行人走到這個小山崗上,鄧夫人見杜梨樹林滿是綠蔭,便提議停下來休息。
當時,車夫將馬車停在林邊的陰涼處,家丁們也都就地停歇,或坐或躺。
蕙蘭和蕙梅,自然不願和鄧夫人一起在馬車裏午睡,便跑下去,鑽進了林中。
隨行的嬤嬤呼喊著,試圖阻止她們亂跑,二人卻不以為意,嬉笑著跑開了。
午間的杜梨樹林,寧靜祥和,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淡淡清涼。
螞蚱在草叢中跳躍,鳥兒在枝頭鳴叫。
而後,蕙蘭和蕙梅意外地發現了一隻野兔。
那是一隻灰色的野兔,長耳大眼,眼珠烏黑,機警地四處張望,不時用前爪搔抓身體,模樣憨態可掬。
常年深居閨中的女孩,何曾見過如此鮮活的動物。兩姐妹滿心歡喜,屏住呼吸,趴在林間草地,靜靜凝視著野兔。
他嘴角輕揚,笑意更甚:“你當真皆無所憶?”
蕙蘭怔怔地望著他:“記得何事?”
他伏在蕙蘭耳畔,以神秘之聲曰:“隨朕往江南去罷,朕將於合宜之時、合宜之地,親口告知你,於朕而言,你意味著什麽!”
蕙蘭愈發自惑,見他賣關子,索性撒嬌道:“聖上,您究竟何意?速告臣妾罷!”
他笑而不語,故意轉言他事:“天已拂曉,速用早膳後,吾等即可繼續啟程……煙花三月下揚州,朕已期盼良久!”
蕙蘭急道:“然臣妾實難放心爍兒!”
慕容複輕擰其麵:“放心罷,朕皆安排妥當,爍兒有太後親自照拂,必安然無恙。吾等速去速回……何如?你莫非不想知你與朕之淵源有多深乎?朕且透露些許罷,早在十二年前,赴江南之途,吾等之緣便已注定!”
蕙蘭微微一怔,繼而,便笑得前仰後合:“聖上,您莫非在戲弄臣妾乎?此豈有可能?十二年前,臣妾方六歲……彼時聖上幾何?”
慕容複麵無表情,眼神閃爍地望著她,緩緩答道:“朕,那時十七歲,尚未被冊封為太子,常於京城與江南之間往來!”
見他如此嚴肅,不似玩笑,蕙蘭也收起笑容,沉浸在往昔的回憶中。
十二年前初夏,她首次隨母親前往江南外祖家省親,當時她和姐姐鄧蕙梅都僅六歲多。
那時,年幼的姐妹倆覺得馬車內憋悶,不時吵鬧著要下車。
後來,據母親說,那一趟,她們幾乎多花了一半時間。每至流水涓涓的小溪畔,或綠草如茵的田野間,母親便會讓車夫停下,讓蕙蘭和蕙梅下車透氣,盡情玩耍。
蕙蘭忽地驚悸了一下。
驀地,她憶起去年三月初三,自己和慕容複從雲若寺返回,在醉心殿閑聊時,他曾問過:“從京城至江南,路途遙遠,途中可有有趣或驚險之事發生?”
蕙蘭當時回答說時間過去太久,已記不清了,似乎並無特別之處。
然而,並非如此,而是那一路上,遇到的人太多,發生的趣事也太多,隨著時間的流逝,早已成為模糊的美好記憶。
如今能回想起來的,便是不冷不熱的初夏,溫熱的風從綠野阡陌間吹來。蕙蘭和蕙梅下了馬車後,便如脫韁的小馬駒,在溪邊撿拾鵝卵石,看草叢中蹦跳的螞蚱,甚至還“邂逅”了一隻活潑的野兔。
對於喜愛小動物的蕙蘭而言,簡直是樂不思蜀。每次,鄧夫人都要費盡心力,才能將蕙蘭和蕙梅帶回馬車,繼續前行。
第二次前往時,已是六年前的初秋,蕙蘭和蕙梅皆已出落為亭亭玉立的少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即將步入十三歲的她們,已不再似兒時那般貪玩。
一路上,蕙蘭見到覓食的麻雀,或是林間的鬆鼠,仍會忍不住多次下馬車,駐足觀賞。
而蕙梅,則始終正襟危坐。
那次從江南返回後不久,鄧蕙梅便入宮參加了選秀。
“既然皇上屢次提及,難道我與他,真的在去往江南的路上有過邂逅?十二年前?可那時我年紀尚小,怎會記得自己見過皇上。”
慕容複見蕙蘭苦思冥想的模樣,反而笑道:“罷了,莫要再想,朕遲早會告知於你!且讓思菱她們進來收拾行裝吧,你入宮一年多來,辛苦至極,如今卸下枷鎖,也該好生放鬆一番。
還有,昨晚朕已見過你父親,他已知曉一切……朕告知他,我們也將前往江南……你父親說他會先行啟程,與我們不同路!”
蕙蘭的心猛地一沉,瞬間想到什麽,怯怯問道:“那……姐姐呢?皇上打算如何處置她?”
慕容複一副不願多言的樣子,語氣淡淡道:“你父親已有所處置和安排,朕覺得尚且妥當……無論如何,她將你送至朕身邊,也算功過相抵,所以朕決定……不再追究,饒她一命罷了。
朕並非對她心生憐憫,她所犯罪行,死不足惜……朕隻是怕殺了她,會在你心中留下陰影,畢竟,她是你的孿生姐姐。”
蕙蘭心中一暖,險些落下淚來。
不錯,我與姐姐一同降世,共同成長,她在我的記憶中難以磨滅。即便憶起昔年兩次江南省親之旅,亦滿是她的身影。我曾怨她、恨她,卻終究不忍心讓她死去。
念及此處,蕙蘭投入慕容複懷中,低聲道:“謝陛下!”
慕容複歎息一聲:“罷了,朕知曉你心中不舍,過往之事,不必再提。朕此後,便當她不複存在!”
蕙蘭仰頭望著皇上,長久以來的憂慮與恐懼,此刻煙消雲散。
自此,她再無需在慕容複麵前偽裝自己,亦無需提心吊膽地生活,更無必患得患失地揣測他的心思,亦無須時刻防備姐姐鄧蕙梅的威脅。
這種無需背負秘密的感覺,實在久違了!
蕙蘭決定赴江南!
一來,慕容複盛情難卻;二來,她亦想理清,他所言究竟何意。
思冰和思菱聞之不回宮,皆一臉興奮。
比起宮廷森嚴的戒律,她們自是更願與蕙蘭同往江南,看看宮牆之外的天地,過幾日逍遙快活的日子。
用罷早膳,蕙蘭在思冰和思菱的攙扶下登上馬車,緩緩啟程。
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此刻的蕙蘭,仿若脫胎換骨,滿臉興奮,滿心輕鬆。
慕容複騎馬伴於她身側,見她如此,忍不住笑道:“瞧你,如釋重負之態……朕當真該早些將真相告知於你!”
蕙蘭嬌嗔道:“陛下為何不早說?害得臣妾終日提心吊膽!”
慕容複白了她一眼:“朕暗示多次,你皆無動於衷。如此聰慧機敏之人,偏在要事上,遲鈍如榆木,真真是急煞朕也!”
蕙蘭咯咯地笑了:“好吧,臣妾就是個榆木疙瘩,多謝皇上點木成金!”
和暖的春日,一對緩行的人,一路歡聲笑語,這一切,蕙蘭從未奢望過,如夢境般美好。
馬車行至幽靜鄉間小路,陳同騎馬折返,恭敬稟告:“皇上,敬國公在前方不遠處!”
蕙蘭一驚,探身望去。
果然,鄧家馬車在十幾丈遠,不用說,車內坐著她母親和姐姐,鄧百川騎馬與家丁走在最前。
經曆昨日變故,蕙蘭實不想見母親和姐姐。
至親骨肉間,生死紛爭,再麵對時,隻覺尷尬痛楚。
她想,皇上和爹爹定也考慮至此,才決定各自出發,互不同行。
慕容複看蕙蘭一眼,遲疑片刻,朗聲道:“停下歇息,待會走另路,免碰麵!”
陳同應著,令侍衛止步,原地休息。
車夫勒住韁繩,停車。
蕙蘭撩開帷幔,賞郊野春景。
此時,蕙蘭忽見,鄧家馬車中,跳下一人。
那人跌倒,迅速爬起,一瘸一拐,跌跌撞撞向後奔來。
正是鄧蕙梅!她潦草短發,迎風更亂。
鄧百川聞聲,急掉轉馬頭,嗬斥追趕。
鄧蕙梅卻置若罔聞,拚命跑,口中悲愴呼喊:“皇上,皇上……”
蕙蘭震驚至極,“姐姐她究竟意欲何為?”
然而,她內心實則坦然,畢竟所有真相已然大白。此時此刻,無論姐姐說什麽、做什麽,都無法再掀起任何波瀾。
不多時,鄧蕙梅便疾馳而來。
她全然不顧侍衛的阻攔,撲通一聲跪地,扯著嗓子,苦苦哀求:“皇上,臣妾隻求見您一麵……臣妾有話想對您說!”
慕容複撥開侍衛,騎於馬上,居高臨下地看著她,麵露厭惡之情:“見朕……你還有何顏麵來見朕?你竟敢妄稱臣妾!”
她仰頭,泣不成聲地說道:“聽爹爹所言,您……已然知曉了一切,您知道……她才是鄧蕙蘭……”
說著,她伸手,顫巍巍地指向馬車裏的蕙蘭。
慕容複臉色陰沉,語帶譏諷:“沒錯,朕早就知曉。昨夜,朕已決定,晉她為貴妃,賜號蘭,待朕從江南歸來,便會昭告天下!”
鄧蕙梅的哭聲戛然而止,滿臉寫著不甘與悲憤,高喊道:“為何……她是冒名頂替臣妾的,她……她犯下了欺君之罪!”
慕容複微微眯起眼睛,聲音冰冷刺骨:“冒名頂替?你應該清楚,朕最初就想讓她入宮選秀,隻因數她即將定親,而你又懇求父母,願成全妹妹,故朕才應允……
她從未是你的替身,是朕,因你與她有著相同的麵容,在無望之下,才將你視作她來寵愛……”
鄧蕙梅如遭雷擊,半晌後,瘋狂地搖頭,嘴裏聲嘶力竭地哭喊著:“不,這不是真的,不可能……為何?”
慕容複轉頭凝視蕙蘭,目光移向遠處小山崗,沉緩言道:“隻因十二年前,蘭兒曾救朕一命……六年前,朕初見她,便心生愛慕。”
慕容複所言,不僅鄧蕙梅驚愕,蕙蘭及隨後趕來的鄧百川夫婦,亦是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十二年前,我救過皇上?六年前,他見過我?”
“這怎麽可能?!”
“十二年前,我僅六歲,怎能救十七歲的皇上?”
“六年前,皇上於何處見我,為何我毫無印象?”
見眾人皆是滿臉狐疑,慕容複微微一笑,解下腰間香囊,緩取出一枚玉玨。
他手持玉玨五彩繩,將玉玨懸於蕙蘭眼前,輕聲問道:“你……可識得此物?”
那玉玨在蕙蘭眼前輕輕搖晃。
她定睛觀瞧,刹那間,心提至嗓子眼。
“怎如此熟悉?”
此乃一枚翠玉雕成的月牙形玉玨,通體溫潤,玉玨之上,雕有一朵小巧蘭花……正是蕙蘭。蕙蘭輕捂雙唇,“此物……怎會在皇上手中?”
她正欲開口詢問,站在鄧百川身旁的鄧夫人,已然失聲驚叫:“蘭兒,此非你之玉玨乎?你與梅兒降生後,你爹爹特意尋京城琢玉高手,為你二人各琢一枚玉玨,隱蘊你們名字……後來,你那枚遺失了。”
她蹙緊眉頭,片刻後,又舒展開來:“想起來了,就是娘第一次帶你們回外祖家省親時,在去往江南的路上,你把它給弄丟了,娘當時還責怪了你一通……”
蕙蘭心跳加速,不禁抬起頭,望向不遠處的小山崗。
沿著這條路拐上去,很快就到了。
仲春之際,山崗上那片杜梨樹林,潔白的花朵正盛開,而青草才剛長出,尚未鋪滿整個山崗。
然而,十二年前的初夏,那裏卻是草木繁茂,足以藏身。
鄧蕙梅卻突然發出一聲冷笑,怪聲怪氣地對鄧夫人說:“娘,我想起來了,這玉玨,可不是蘭兒弄丟的,是她故意扔掉的……她當時還求我替她保密,這麽多年過去,我差點都忘了……現在想想,真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啊,蘭兒從小就喜歡裝模作樣,滿口謊言……”
說著,她得意地看著慕容複,滔滔不絕地說道:“皇上,這枚玉玨,是蘭兒扔出去砸一個獵人的……不知道怎麽到了您手裏,您肯定是誤會了,要麽就是她騙了您……她絕不可能救您!”
隨著鄧蕙梅的敘述,記憶的大門仿佛被一隻手緩緩推開,透出一絲光亮。
久遠的往事,逐漸浮現。
蕙蘭的眼前,不斷閃過當時的場景:童年的姐妹、途中的歇息、正午的杜梨樹林、活潑的野兔、戴著樹葉帽的獵人、被她拋出的玉玨……
六歲那年的初夏,蕙蘭和蕙梅,隨母親回江南外祖家探親。
正午時分,她們一行人走到這個小山崗上,鄧夫人見杜梨樹林滿是綠蔭,便提議停下來休息。
當時,車夫將馬車停在林邊的陰涼處,家丁們也都就地停歇,或坐或躺。
蕙蘭和蕙梅,自然不願和鄧夫人一起在馬車裏午睡,便跑下去,鑽進了林中。
隨行的嬤嬤呼喊著,試圖阻止她們亂跑,二人卻不以為意,嬉笑著跑開了。
午間的杜梨樹林,寧靜祥和,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淡淡清涼。
螞蚱在草叢中跳躍,鳥兒在枝頭鳴叫。
而後,蕙蘭和蕙梅意外地發現了一隻野兔。
那是一隻灰色的野兔,長耳大眼,眼珠烏黑,機警地四處張望,不時用前爪搔抓身體,模樣憨態可掬。
常年深居閨中的女孩,何曾見過如此鮮活的動物。兩姐妹滿心歡喜,屏住呼吸,趴在林間草地,靜靜凝視著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