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蘭凝思,禦前侍衛中,陳同是她熟悉且信任之人,另一白侍衛,貌似與陳同交好,應為其搭檔。
至於兩位宮女,思冰和思菱,皆為她所器重的貼身婢女。
故此,她無論如何也難以置信,她們之中會有人心懷不軌。
然而,那晚船尾的確傳來女子的啜泣聲,千真萬確。
見蕙蘭久默不語,那姑娘伸手在她眼前晃動,利口說道:“愣著作甚?觀你衣著,似非尋常人家的女子,生活優渥,何必輕生?
喏,如我這般,七歲時父親病故,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為人洗衣度日。去年底,母親亦離世……我於這世上,已是孤苦無依,即便如此,我依舊好好活著,從未動過輕生之念!”
蕙蘭抬頭望向她,強顏笑道:“多謝姑娘救命之恩,不知姑娘如何稱呼?”
她爽利答道:“我叫沈秋苓,你喚我秋苓即可,你呢?”
我微微一愣,輕聲道:“叫我蘭兒吧!”
“蘭兒……”她念了一聲,眉眼笑成月牙狀,由衷讚道:“好美的名字,對了,你家在何處?告訴我,我去為你報信,讓你家人接你回去……我這陋室,恐你不慣!”
蕙蘭望著這位陌生卻熱情善良的姑娘,心中一暖。
然其所問,卻讓蕙蘭一時語塞。
此地距京城甚遠,沈秋苓一女子,如何能為她送信?
“我的歸處,乃是戒備森嚴的皇宮。即便她能夠抵達京城,又怎能進入宮中?況且,如今宮內之人,除了皇上和太後,我誰也信不過。
此次橫禍,無需多言,幕後黑手必定是後宮嬪妃之一。就連我的貼身宮女,都可能被牽連其中。因此,近期我絕不敢輕易露麵。那些人費盡心機欲置我於死地,若我生還的消息傳入他們耳中,難保不會再次招來殺身之禍。”
蕙蘭緊緊咬著嘴唇,思索著下一步的對策。
突然,她想起慕容複曾經說過的話:若你迷失方向,就在原地等候,朕定會去找你!
“沒錯,皇上醒來後,見我不在身旁,繼而發現船尾有落水的痕跡,必然會傾盡全力下水搜尋。江中未見我的屍首,他定然不會罷休,定會在沿江兩岸的村鎮尋找我的下落。
唯有見到皇上,我方能確保自身安全。即便等不到皇上,我也必須等這陣風頭過去,待那些人以為我已葬身江底,再請沈秋苓幫我雇一輛馬車,悄悄返回京城。”
主意已定,蕙蘭看著沈秋苓,輕聲道:“秋苓姑娘,你誤會了,我並非尋短見,而是……不小心落水了。我家離此甚遠,我此刻身體虛弱,一時無法返回……我能否在你家再暫住一段時日?我想,我的家人發現我不見了,也會來尋我的!”
她稍作遲疑,而後欣然說道:“如此甚好,我亦是孤身一人,你能相伴,自是再好不過……你且放心,我雖家貧,但隻要有我一口吃的,絕不會餓著你,隻是粗茶淡飯,還望你莫要嫌棄……哦,對了,你的衣裳,那日救你時不慎撕破,我已洗淨補好,你稍後便可換上……”
蕙蘭搖了搖頭,看著身上的藍布大褂,微笑著回答:“不必了,這身就很合適!”
秋苓似是想起了什麽,走到方桌前拉開抽屜,取出一物,口中念念有詞:“那日我將你救起,見你右手緊握,鮮血直流……我為你擦藥時,隻得強行掰開,這才發現你掌心緊握之物……”
她看著蕙蘭,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攤開手:“喏,似乎是香囊上的穗子,莫非是你情郎所贈的信物?”
蕙蘭這才猛然憶起,那晚,在落水前的一刹那,她從那個黑影身上,扯下了他腰間香囊的穗子。
“此乃查找凶手的關鍵證物。”
於是,她從秋苓手中接過,仔細端詳。一眼望去,並無異常。穗子由幾縷淺黃色的絲線編織而成。然而,讓她如墜冰窖的,是絲線末端綴著的幾顆小珠子。
這些珠子由綠鬆石精雕而成,綠意瑩瑩,晶瑩剔透,圓潤光滑,觸手生涼,正是前些日子慕容複賞賜給她的。
彼時,這些珠子裝在一個精致的雕花琺琅盒子裏,由路德海小心翼翼地捧著,親自送進醉心殿。說是異域貢品,僅此一盒。
彼時,蕙蘭開箱查看,思冰與思菱恰巧在側,匆匆一瞥,亦是驚歎不已,直言未曾見過如此上好的綠鬆石。
她遂給二人各抓了一小把,讓她們串成手鏈佩戴。兩位姑娘喜不自勝,連聲道謝。
隨後,她將剩餘的珠子連同琺琅盒子一並收入庫房。
“此綠鬆石珠,唯思冰、思菱所有。然今,竟現於推我入江之凶徒身上。由此可推,其所佩香囊,必出自思冰或思菱之手。”
香囊此物,向來是男女情投意合時,由女方親手縫製,贈予男方作定情之物。或因其為定情之物,故於香囊穗子上,綴以幾顆稀世難求的綠鬆石珠。
定情之物?
蕙蘭如此推斷後,凶手究竟是誰,已然不言而喻。
不管是在津城客棧,還是一路行來,思菱與陳同雖極力掩飾,但彼此間流露出的愛慕之意,明眼人皆可察之。
如此,那晚所有異常,便都有了合理的解釋。船尾的低聲啜泣,應是思菱所發,意在將蕙蘭從船艙引出。
而黑影則是陳同,待蕙蘭至船尾,四顧無人之際,趁機將她推入江中。
事實上,那晚蕙蘭從夢中驚醒,乍聞女子哭聲,第一反應便是擔憂思冰或思菱遭遇困境。
“船上除我之外,僅有她們二女。我未驚動皇上,悄然前往查看,隻因信得過她們,毫無戒備之心。然如今,這唯一的物證,竟指向思菱與陳同。”
思及此,蕙蘭痛苦的閉上眼睛。
“他們二人,一位是皇上最為信賴的侍衛,一位是我最為器重的宮女。叫我如何能信?又怎能不驚?更令我費解的是,他們為何突然起了殺心?
端貴妃向太後進我讒言時,陳同曾仗義執言,為我解圍。而思菱,更是首個知曉我真實身份之人,自我入宮以來,便與我同甘共苦,處處為我著想。若他們想害我,此前機會眾多,何必等到今日?
莫非……他們行差踏錯,被人拿捏住了把柄?受人脅迫,才來加害於我?”
這是蕙蘭能想到的唯一理由!但她難以置信,曆經風浪、心思縝密的思菱,怎會犯此等低級錯誤!
此刻,她也隻能依據綠鬆石珠子,暗自推測。
所有謎團,都需待她回宮後,方能逐一解開。
而更令蕙蘭不安的是,如果真是思菱和陳同,她的處境將更為艱險。
“他們二人,作為此次江南之行的主要侍從,對我的情況了如指掌,又不易遭人懷疑。他們完全可以讓皇上誤以為我是不慎落水,說不定,皇上還會派陳同來尋找我的下落。”
單是想想,蕙蘭便不寒而栗。她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目前隻能藏身於這間小茅屋,絕不能暴露行跡。
於是,蕙蘭便在秋苓家住了下來。
秋苓家的位置,甚是理想,處於鎮子的最北邊。孤零零的小院落,平素人跡罕至,頗為幽靜。
而秋苓救蕙蘭的事,因為發生在半夜,她也不是多嘴多舌喜歡賣弄的人,因此鎮上並沒有人知道。
“我在此處,暫且安全無虞。”
於是,蕙蘭對秋苓言道:“若有人向你探聽我的消息,務必先告知於我。在此之前,切不可向任何人泄露我的行蹤。”
秋苓滿臉疑惑,看著她,意味深長地笑道:“看你如此神秘,我甚至都有所懷疑……你莫不是朝廷的要犯吧?”
蕙蘭強作笑顏,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道:“放心,不會牽連到你的……我非但不是朝廷的要犯,說不準還是朝廷的重點保護對象呢!”
秋苓看了她一眼,輕描淡寫地打趣道:“都讓你掉進江裏,險些喪命,這保護可不怎麽樣啊!”
蕙蘭無聲歎息,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平心而論,皇上待我,確實是真心實意。然而,這一年多的經曆也讓我明白,他對我越好,就越容易招來嫉妒和迫害。
就如這次,我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會被身邊人算計。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必須認清這一點,時刻保持警覺,不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時光荏苒,蕙蘭與秋苓相處日益融洽。
白日裏,她專注於自己的事務:將洗淨的衣物一一漿洗、晾曬、疊放整齊,而後奔波於鎮上各家主顧之間送貨。
而蕙蘭,則安靜地待在那間小茅屋裏,甚至很少踏出院子。
有時,由於衣物堆積過多,秋苓不到五更便要起床,前往江邊清洗。此時四周萬籟俱寂,無需擔心被人瞧見,心煩意亂難以入眠的蕙蘭,索性便陪她一同前往。
淩晨的江邊,寂靜無聲,空無一人,唯有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奔騰不息的春水上。
秋苓在江邊石頭上坐下,隨即開始忙碌起來。寬大的被單,被她猛地甩入江水中,浸濕後撈回,抹上香堿,仔細揉搓。緊接著,空曠寂寥的江邊,傳來清脆的搗衣聲。
看著那成堆的衣物和被單,蕙蘭也想幫忙。
秋苓卻總是從她手中奪過,低聲嚷道:“你瞧瞧你的手,細皮嫩肉的,可幹不了這粗活,放下吧,陪我說說話就好!”
在柔和的月光下,蕙蘭凝視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沈秋苓。
“自幼錦衣玉食的我,這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像她這樣命苦的姑娘。父母雙亡,孑然一身,無依無靠。日夜操勞,也隻能換來粗茶淡飯,聊以果腹。
但她似乎無所畏懼,永遠熱情善良,樂觀坦蕩。即便身處如此艱難的境地,我也從未聽她抱怨過什麽。”
蕙蘭忍不住問:“秋苓,你對未來有什麽打算嗎?”
秋苓用棒槌捶打著剛洗過第一遍的被單,漫不經心地說:“唉,像我這樣的,過一天是一天,哪還敢想以後……”
蕙蘭無聲歎息,心中充滿酸楚,激動地承諾道:“秋苓,等我家人找到我,我一定會報答你的!”
秋苓愣了一下,笑而不語。半晌,才側身幽幽說道:“我娘在世時,常說善有善報。那時我總質疑她。
我說娘,你做了一輩子善事,有時家中幾近斷糧,仍要從牙縫中擠出些許吃食,施舍給過路的乞丐。然而,娘卻始終堅信善有善報,隻是時機未到……直至她離世,也未得償所願。”
蕙蘭凝視著秋苓的雙眼,鄭重說道:“你娘所言甚是,你們的善報,遲早會來臨……秋苓,待我家人尋來,你與我一同……隨我歸家可好?我定當竭盡所能,妥善安排你的日後生活!”
秋苓再次看向蕙蘭,聲音略沉:“到時再看吧……蘭兒,我猜,你與你的家,定然都不一般。不過,已然過去這麽多時日,你的家人究竟何時來尋你?”
秋苓的話語,如利劍般刺破蕙蘭精心構築的偽裝。淚水,瞬間湧入眼眶。為了咽下那聲痛哭,她幾乎窒息。
這些日子,她表麵看似平靜,內心實則焦灼痛苦。
她思念慕容複,思念她的爍兒。白日裏,在小茅屋的每一刻,她都如病入膏肓之人,拖著綿軟無力的雙腿,艱難地在地上徘徊。
她恨不得生出雙翼,即刻飛回宮中,飛回慕容複和爍兒身旁。
“秋苓說得沒錯,都過去這麽久了,皇上卻仍未尋來。”蕙蘭一次次驚覺,“皇上,莫非他真的以為我已葬身江底?他如今身在何處?”
見蕙蘭久默不語,秋苓即刻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她趕忙用濕漉漉的手,在蕙蘭背上輕拍幾下,安慰道:“都怪我口不擇言,放心吧,蘭兒,你的家人定會來尋你的,說不定……說不定明日便來了呢……”
“蘭兒,你便安心在我家住著,實言相告,我盼其家人來接,又懼其來……若她走了,我則無人為伴!”
蕙蘭以袖拭淚,對這善良姑娘微笑。
她亦如此,每日既盼人尋她,又憂心忡忡,懼有人來尋。因來人或救她回宮,亦或……取她性命。
至於兩位宮女,思冰和思菱,皆為她所器重的貼身婢女。
故此,她無論如何也難以置信,她們之中會有人心懷不軌。
然而,那晚船尾的確傳來女子的啜泣聲,千真萬確。
見蕙蘭久默不語,那姑娘伸手在她眼前晃動,利口說道:“愣著作甚?觀你衣著,似非尋常人家的女子,生活優渥,何必輕生?
喏,如我這般,七歲時父親病故,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為人洗衣度日。去年底,母親亦離世……我於這世上,已是孤苦無依,即便如此,我依舊好好活著,從未動過輕生之念!”
蕙蘭抬頭望向她,強顏笑道:“多謝姑娘救命之恩,不知姑娘如何稱呼?”
她爽利答道:“我叫沈秋苓,你喚我秋苓即可,你呢?”
我微微一愣,輕聲道:“叫我蘭兒吧!”
“蘭兒……”她念了一聲,眉眼笑成月牙狀,由衷讚道:“好美的名字,對了,你家在何處?告訴我,我去為你報信,讓你家人接你回去……我這陋室,恐你不慣!”
蕙蘭望著這位陌生卻熱情善良的姑娘,心中一暖。
然其所問,卻讓蕙蘭一時語塞。
此地距京城甚遠,沈秋苓一女子,如何能為她送信?
“我的歸處,乃是戒備森嚴的皇宮。即便她能夠抵達京城,又怎能進入宮中?況且,如今宮內之人,除了皇上和太後,我誰也信不過。
此次橫禍,無需多言,幕後黑手必定是後宮嬪妃之一。就連我的貼身宮女,都可能被牽連其中。因此,近期我絕不敢輕易露麵。那些人費盡心機欲置我於死地,若我生還的消息傳入他們耳中,難保不會再次招來殺身之禍。”
蕙蘭緊緊咬著嘴唇,思索著下一步的對策。
突然,她想起慕容複曾經說過的話:若你迷失方向,就在原地等候,朕定會去找你!
“沒錯,皇上醒來後,見我不在身旁,繼而發現船尾有落水的痕跡,必然會傾盡全力下水搜尋。江中未見我的屍首,他定然不會罷休,定會在沿江兩岸的村鎮尋找我的下落。
唯有見到皇上,我方能確保自身安全。即便等不到皇上,我也必須等這陣風頭過去,待那些人以為我已葬身江底,再請沈秋苓幫我雇一輛馬車,悄悄返回京城。”
主意已定,蕙蘭看著沈秋苓,輕聲道:“秋苓姑娘,你誤會了,我並非尋短見,而是……不小心落水了。我家離此甚遠,我此刻身體虛弱,一時無法返回……我能否在你家再暫住一段時日?我想,我的家人發現我不見了,也會來尋我的!”
她稍作遲疑,而後欣然說道:“如此甚好,我亦是孤身一人,你能相伴,自是再好不過……你且放心,我雖家貧,但隻要有我一口吃的,絕不會餓著你,隻是粗茶淡飯,還望你莫要嫌棄……哦,對了,你的衣裳,那日救你時不慎撕破,我已洗淨補好,你稍後便可換上……”
蕙蘭搖了搖頭,看著身上的藍布大褂,微笑著回答:“不必了,這身就很合適!”
秋苓似是想起了什麽,走到方桌前拉開抽屜,取出一物,口中念念有詞:“那日我將你救起,見你右手緊握,鮮血直流……我為你擦藥時,隻得強行掰開,這才發現你掌心緊握之物……”
她看著蕙蘭,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攤開手:“喏,似乎是香囊上的穗子,莫非是你情郎所贈的信物?”
蕙蘭這才猛然憶起,那晚,在落水前的一刹那,她從那個黑影身上,扯下了他腰間香囊的穗子。
“此乃查找凶手的關鍵證物。”
於是,她從秋苓手中接過,仔細端詳。一眼望去,並無異常。穗子由幾縷淺黃色的絲線編織而成。然而,讓她如墜冰窖的,是絲線末端綴著的幾顆小珠子。
這些珠子由綠鬆石精雕而成,綠意瑩瑩,晶瑩剔透,圓潤光滑,觸手生涼,正是前些日子慕容複賞賜給她的。
彼時,這些珠子裝在一個精致的雕花琺琅盒子裏,由路德海小心翼翼地捧著,親自送進醉心殿。說是異域貢品,僅此一盒。
彼時,蕙蘭開箱查看,思冰與思菱恰巧在側,匆匆一瞥,亦是驚歎不已,直言未曾見過如此上好的綠鬆石。
她遂給二人各抓了一小把,讓她們串成手鏈佩戴。兩位姑娘喜不自勝,連聲道謝。
隨後,她將剩餘的珠子連同琺琅盒子一並收入庫房。
“此綠鬆石珠,唯思冰、思菱所有。然今,竟現於推我入江之凶徒身上。由此可推,其所佩香囊,必出自思冰或思菱之手。”
香囊此物,向來是男女情投意合時,由女方親手縫製,贈予男方作定情之物。或因其為定情之物,故於香囊穗子上,綴以幾顆稀世難求的綠鬆石珠。
定情之物?
蕙蘭如此推斷後,凶手究竟是誰,已然不言而喻。
不管是在津城客棧,還是一路行來,思菱與陳同雖極力掩飾,但彼此間流露出的愛慕之意,明眼人皆可察之。
如此,那晚所有異常,便都有了合理的解釋。船尾的低聲啜泣,應是思菱所發,意在將蕙蘭從船艙引出。
而黑影則是陳同,待蕙蘭至船尾,四顧無人之際,趁機將她推入江中。
事實上,那晚蕙蘭從夢中驚醒,乍聞女子哭聲,第一反應便是擔憂思冰或思菱遭遇困境。
“船上除我之外,僅有她們二女。我未驚動皇上,悄然前往查看,隻因信得過她們,毫無戒備之心。然如今,這唯一的物證,竟指向思菱與陳同。”
思及此,蕙蘭痛苦的閉上眼睛。
“他們二人,一位是皇上最為信賴的侍衛,一位是我最為器重的宮女。叫我如何能信?又怎能不驚?更令我費解的是,他們為何突然起了殺心?
端貴妃向太後進我讒言時,陳同曾仗義執言,為我解圍。而思菱,更是首個知曉我真實身份之人,自我入宮以來,便與我同甘共苦,處處為我著想。若他們想害我,此前機會眾多,何必等到今日?
莫非……他們行差踏錯,被人拿捏住了把柄?受人脅迫,才來加害於我?”
這是蕙蘭能想到的唯一理由!但她難以置信,曆經風浪、心思縝密的思菱,怎會犯此等低級錯誤!
此刻,她也隻能依據綠鬆石珠子,暗自推測。
所有謎團,都需待她回宮後,方能逐一解開。
而更令蕙蘭不安的是,如果真是思菱和陳同,她的處境將更為艱險。
“他們二人,作為此次江南之行的主要侍從,對我的情況了如指掌,又不易遭人懷疑。他們完全可以讓皇上誤以為我是不慎落水,說不定,皇上還會派陳同來尋找我的下落。”
單是想想,蕙蘭便不寒而栗。她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目前隻能藏身於這間小茅屋,絕不能暴露行跡。
於是,蕙蘭便在秋苓家住了下來。
秋苓家的位置,甚是理想,處於鎮子的最北邊。孤零零的小院落,平素人跡罕至,頗為幽靜。
而秋苓救蕙蘭的事,因為發生在半夜,她也不是多嘴多舌喜歡賣弄的人,因此鎮上並沒有人知道。
“我在此處,暫且安全無虞。”
於是,蕙蘭對秋苓言道:“若有人向你探聽我的消息,務必先告知於我。在此之前,切不可向任何人泄露我的行蹤。”
秋苓滿臉疑惑,看著她,意味深長地笑道:“看你如此神秘,我甚至都有所懷疑……你莫不是朝廷的要犯吧?”
蕙蘭強作笑顏,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道:“放心,不會牽連到你的……我非但不是朝廷的要犯,說不準還是朝廷的重點保護對象呢!”
秋苓看了她一眼,輕描淡寫地打趣道:“都讓你掉進江裏,險些喪命,這保護可不怎麽樣啊!”
蕙蘭無聲歎息,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平心而論,皇上待我,確實是真心實意。然而,這一年多的經曆也讓我明白,他對我越好,就越容易招來嫉妒和迫害。
就如這次,我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會被身邊人算計。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必須認清這一點,時刻保持警覺,不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時光荏苒,蕙蘭與秋苓相處日益融洽。
白日裏,她專注於自己的事務:將洗淨的衣物一一漿洗、晾曬、疊放整齊,而後奔波於鎮上各家主顧之間送貨。
而蕙蘭,則安靜地待在那間小茅屋裏,甚至很少踏出院子。
有時,由於衣物堆積過多,秋苓不到五更便要起床,前往江邊清洗。此時四周萬籟俱寂,無需擔心被人瞧見,心煩意亂難以入眠的蕙蘭,索性便陪她一同前往。
淩晨的江邊,寂靜無聲,空無一人,唯有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奔騰不息的春水上。
秋苓在江邊石頭上坐下,隨即開始忙碌起來。寬大的被單,被她猛地甩入江水中,浸濕後撈回,抹上香堿,仔細揉搓。緊接著,空曠寂寥的江邊,傳來清脆的搗衣聲。
看著那成堆的衣物和被單,蕙蘭也想幫忙。
秋苓卻總是從她手中奪過,低聲嚷道:“你瞧瞧你的手,細皮嫩肉的,可幹不了這粗活,放下吧,陪我說說話就好!”
在柔和的月光下,蕙蘭凝視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沈秋苓。
“自幼錦衣玉食的我,這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像她這樣命苦的姑娘。父母雙亡,孑然一身,無依無靠。日夜操勞,也隻能換來粗茶淡飯,聊以果腹。
但她似乎無所畏懼,永遠熱情善良,樂觀坦蕩。即便身處如此艱難的境地,我也從未聽她抱怨過什麽。”
蕙蘭忍不住問:“秋苓,你對未來有什麽打算嗎?”
秋苓用棒槌捶打著剛洗過第一遍的被單,漫不經心地說:“唉,像我這樣的,過一天是一天,哪還敢想以後……”
蕙蘭無聲歎息,心中充滿酸楚,激動地承諾道:“秋苓,等我家人找到我,我一定會報答你的!”
秋苓愣了一下,笑而不語。半晌,才側身幽幽說道:“我娘在世時,常說善有善報。那時我總質疑她。
我說娘,你做了一輩子善事,有時家中幾近斷糧,仍要從牙縫中擠出些許吃食,施舍給過路的乞丐。然而,娘卻始終堅信善有善報,隻是時機未到……直至她離世,也未得償所願。”
蕙蘭凝視著秋苓的雙眼,鄭重說道:“你娘所言甚是,你們的善報,遲早會來臨……秋苓,待我家人尋來,你與我一同……隨我歸家可好?我定當竭盡所能,妥善安排你的日後生活!”
秋苓再次看向蕙蘭,聲音略沉:“到時再看吧……蘭兒,我猜,你與你的家,定然都不一般。不過,已然過去這麽多時日,你的家人究竟何時來尋你?”
秋苓的話語,如利劍般刺破蕙蘭精心構築的偽裝。淚水,瞬間湧入眼眶。為了咽下那聲痛哭,她幾乎窒息。
這些日子,她表麵看似平靜,內心實則焦灼痛苦。
她思念慕容複,思念她的爍兒。白日裏,在小茅屋的每一刻,她都如病入膏肓之人,拖著綿軟無力的雙腿,艱難地在地上徘徊。
她恨不得生出雙翼,即刻飛回宮中,飛回慕容複和爍兒身旁。
“秋苓說得沒錯,都過去這麽久了,皇上卻仍未尋來。”蕙蘭一次次驚覺,“皇上,莫非他真的以為我已葬身江底?他如今身在何處?”
見蕙蘭久默不語,秋苓即刻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她趕忙用濕漉漉的手,在蕙蘭背上輕拍幾下,安慰道:“都怪我口不擇言,放心吧,蘭兒,你的家人定會來尋你的,說不定……說不定明日便來了呢……”
“蘭兒,你便安心在我家住著,實言相告,我盼其家人來接,又懼其來……若她走了,我則無人為伴!”
蕙蘭以袖拭淚,對這善良姑娘微笑。
她亦如此,每日既盼人尋她,又憂心忡忡,懼有人來尋。因來人或救她回宮,亦或……取她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