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蘭搖搖頭:“若蘇太醫瞞著太後,好端端的,太後為何會突然將大皇子從端妃身邊接走?分明是擔心大皇子,不信任端妃!”


    思菱眉頭緊皺,疑惑道:“可是,如果太後已經了解真相,理應勃然大怒,嚴懲端妃才是。要知道,她殘害的可是皇嗣啊。


    如今倒好,太後不僅欣然解除了端妃的禁足,還聽聞當麵稱讚端妃,說端妃雖然沒有生養過,卻心細如發,很懂如何管教孩子。短短一段時間,就讓大皇子收斂了性子。


    還說雖然前段時間端妃也犯了錯,但功過相抵,功大於過,故而解除禁足……更是承諾等皇上回來,會如實稟告皇上,讓皇上褒獎端妃……”


    見蕙蘭沉默不語,思菱停了下來。過了會兒,終是按捺不住,又滿臉憂慮地對蕙蘭說:“娘娘,接下來該如何是好呢?太後此舉,實在出人意料……”


    蕙蘭依然沒有出聲,心中卻回想起昨晚,太後在角門外,同槿汐姑姑的那番談話。


    片刻後,她冷靜下來,吩咐思菱道:“既然猜不透太後這番舉動的意圖,就不必再白費心思,靜觀其變吧。


    你速速回去,端妃已經解除了禁足,她定會利用這個機會,不遺餘力地來對付本宮。”


    往後若無十萬火急之事,你切不可再來。以免被端妃發現,她可不比韓貴人,心思縝密,手段老辣,務必嚴加防範!”


    思菱點頭應是,向蕙蘭辭別後,旋即沿原路折返。


    思菱走後,蕙蘭與思冰一同,順著房後的小徑,回她們所居小屋。


    滿心希望落空,雖適才在思菱麵前,蕙蘭表現得輕描淡寫,但心中,實難掩失望之情。


    此刻,她實難確定太後是否已知曉端妃的惡毒行徑,更難確定自己此番安排,是否另有深意。


    但以她對太後的了解,太後久居後宮,心思深沉,慮事周全,自當有一雙慧眼,能識破奸邪。


    太後對端妃的態度,或許隻是表麵上的隱忍。正如她昨晚所言,必有難言苦衷。


    如今,端妃解除禁足已成定局,自己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高警惕。


    前些時日,端妃已然故作慈悲,讓大皇子與生母宋氏相見,算是為她的陰謀做好鋪墊。接下來,她必會利用宋氏,以達成除掉蕙蘭的目的。


    於蕙蘭而言,此乃即將麵臨之險境,亦是難得之機遇,乃她早有預備的第二手打算。


    宋氏已知端妃所為及真實麵目,二人亦已達成一致。故,蕙蘭要將計就計,誘端妃入彀,使此毒婦之所有罪惡,大白於天下。


    “此段時間,我須格外小心謹慎。”蕙蘭暗自告誡自己。


    此後日子,無論晝夜,哪怕睡夢之中,但凡身側有細微響動,蕙蘭皆會全身緊繃,即刻進入應戰之態。


    每晚,她皆如往常一般,先於離宮西北的角門旁漫步,而後再至正門附近的小徑上。


    她一邊徐徐踱步,一邊暗自觀察四周的動靜。


    然而,數日過去,她蓄意防備的一切,皆未發生。


    離宮風平浪靜,包括她在內的所有人,皆安然無恙。


    私下裏,蕙蘭曾去找過宋氏。宋氏告知蕙蘭,大皇子再未來見過她,端妃那邊,也並未給她傳遞任何消息。


    蕙蘭甚感詫異,依她先前的揣測,端妃理應先捂住大皇子被太後領走的消息,而後迅速派人來找宋氏,將自己的真實目的告知她。繼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大皇子的前程與宋氏做交換,讓她設法除掉自己。


    如今,端妃如此沉得住氣,久未有所行動,反倒令蕙蘭對自己的設想產生了懷疑。


    思菱這段時間也未來過,想必端妃恢複自由後,她也懼怕被其緊盯。


    思菱不來,後宮的現狀,蕙蘭便無從知曉。


    在如此的沉寂中,蕙蘭心中愈發焦急不安起來。


    轉瞬間,已至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


    往昔此時,宮中皆會舉行祭祀活動,鞭炮與鼓鈸之聲,終日不絕於耳。


    日落之後,更為熱鬧,禦花園的湖邊,滿是放河燈的嬪妃和宮人。夜幕降臨後,湖中便飄滿了荷花燈。據傳,這些點亮的荷花燈,是為超度的亡靈指引方向。


    小巧精致的荷花燈,落在如鏡般平靜的湖麵上,一盞盞緊挨著,遠遠望去,頗為壯觀。


    但今年,因身處離宮,且離宮嚴禁燒紙祭拜,故而中元節這天,依舊冷清。


    不僅冷清,似乎更因這特殊節日,平添了幾分不祥之感。


    清晨,思冰與鄧慧梅皆提醒蕙蘭,今夜務必留在房內,切勿外出。


    鄧慧梅甚至麵露惶恐之色,言道:“中元節又名鬼節,乃鬼神出沒之時。曆朝曆代被廢棄的嬪妃皆囚禁於此,離宮之中不知藏有多少屈死的冤魂……陰氣過重,天黑後切不可外出!”


    果不其然,本是十五月圓之夜,然至中元節當晚,天空卻陰沉異常。夜色如墨,不見星月。就連平日裏唧唧噥噥的秋蟲,此刻也似乎噤了聲。


    早在天色徹底變黑之前,鄧慧梅與思冰便已躲入屋內。


    蕙蘭亦被鄧慧梅拉了回去,她放心不下,特意拴上了門。


    今夜的離宮,似乎格外靜謐。


    那些女子,或許與鄧慧梅和思冰想法相同,皆懼怕在鬼節之夜衝撞了鬼神。故而偌大王宮,早已不見人影。


    天黑後,蕙蘭靜靜躺在床上。四周萬籟俱寂,唯有樹枝輕觸窗欞發出的沙沙聲。


    鄧慧梅和思冰很快便沉沉睡去,她卻輾轉反側,久久難以入眠。


    心中掛念之事過多,西北戰局、後宮近況、慕容複的安危、父親的離世、太後奇怪的舉動、端妃近來的沉默……


    如此想著,愈發心神不寧,她索性坐起身來,決定如往常一般,外出走走。


    鄧慧梅和思冰皆已熟睡,發出輕微的鼾聲。


    蕙蘭並未喚醒她們,隻是悄悄拉開門閂,輕輕推開了門。


    正值初秋,天階夜色涼如水,門甫一打開,一陣颯颯的涼風便撲麵而來。


    她無聲無息地走到日常散步的小徑上,與平常一樣,緩緩前行。


    耳朵,卻機敏地捕捉著附近的任何風吹草動。


    沒過多久,眼睛已然適應了外麵的黑暗。她環顧四周,隻覺得在瑟瑟秋風中,這滿是荒草蔓煙的廢棄宮殿,淒涼且陰森。


    又一陣風吹來,不遠處的樹上,一隻烏鴉似是被什麽驚動了,伴隨著一聲粗啞的鳴叫,於漆黑的夜裏振翅飛去。


    蕙蘭冷不丁打了個寒戰,即便向來膽大,可獨自一人,在如此漆黑的夜晚,又身處離宮,仍不免感到一陣毛骨悚然。


    她隻能暗自寬慰自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離宮之中的每一個冤魂,都與我無關。即便她們今夜出沒,也不會找到我頭上。”


    蕙蘭正在心中默念,忽然間,前方不遠處另一條僻靜的小道上,傳來一陣竊竊私語。


    她定睛一看,瞬間頭皮發麻。


    黑夜中,隻見兩個黑影,正迅速向她這邊移動。


    她匆忙俯下身,躲在小徑旁的一叢雜草後麵。


    心跳如雷,難道?真的有鬼魂出來了?


    不然,除了自己,還有哪個女子,會在半夜三更在離宮裏遊蕩?


    正想著,那黑影已經繞到她散步的小徑上,且離她越來越近。


    蕙蘭清楚地聽到一個低沉的女聲,小心翼翼道:“娘娘,慢點兒,留意腳下……要不,奴婢把燈籠點起來吧!”


    她鬆了口氣,並非鬼魂,聽起來似乎是個宮女。


    而且這聲音,還有幾分熟悉。


    她立刻警覺起來,屏息斂聲地豎起了耳朵。


    另一個女人,壓低嗓音,用毋庸置疑的口氣,小聲道:“不可……四處皆黑洞洞,燈籠之光過於顯眼,極易被人察覺……她居於何處?快到了嗎?”


    前麵那宮女即刻答道:“奴婢已問詢清楚,轉過彎便是!”


    此番,蕙蘭將二人的聲音聽得真真切切。


    須臾,她隻覺耳畔傳來轟然一聲巨響,旋即,全身的血液,皆似湧上了頭頂。


    天啊,這二人,竟是端妃及其貼身宮女花如!


    她們竟然跑到離宮來了!


    蕙蘭至此方知,端妃一直按兵不動,原是要等到中元節。


    此日,後宮喧鬧而離宮靜謐,最不易被人察覺。


    前方不遠處,轉過彎……


    那正是廢後宋氏的居所!


    想來端妃終究是信不過他人,她深入離宮,定然是想要親自與廢後宋氏達成陰謀。


    離宮正門把守的侍衛,既能讓大皇子與宋氏堂而皇之地相見,想必早已被端妃收買。


    此女,能在中元節之夜,冒險來到離宮這等不祥之地,當真是不擇手段,誌在必得。


    目送她們行至小徑盡頭,直至拐彎後,蕙蘭才從自己的藏身之處出來,悄無聲息地順著她們適才走過的路,緩緩移了過去。


    她並未拐彎,並未走向宋氏的門口,而是在宋氏住所後麵的窗欞前,停了下來。


    黑夜中,她倚窗而立,耳朵,幾近貼於窗欞之上。


    靜謐的夜晚,房內的所有聲音,皆清晰可聞。


    先是傳來“吱呀”一聲門響,緊接著,便是宋氏平靜的聲音:“誰啊?”


    沒有驚訝,亦沒有恐懼。


    蕙蘭心中暗歎,觀其情形,宋氏如今當真已對諸事漠不關心,故而無所畏懼。


    夜間不僅門戶大開,對夜半突至的訪客,竟然也毫不驚惶。


    微弱的光亮自殘破的窗紙透出,應是花如燃起了隨身攜帶的燈籠。


    端妃的聲音,緩緩響起,格外的沉穩恭敬:“皇後娘娘,臣妾來探望您了!”


    宋氏依舊神色自若:“哦,是端妃娘娘,您怎麽來了?我早已不是什麽皇後,如此稱呼……受之有愧!”


    端妃輕笑一聲,語氣中帶著蓄意的諂媚:“臣妾叫順口了……在臣妾心中,您永遠是唯一的皇後。若非鄧氏姐妹移花接木,耍弄手段,讓皇上怪罪於您,娘娘怎會落得如此……”


    她停頓片刻,再次開口時,聲音突然變得冷峻:“臣妾今晚前來,正是要為娘娘籌謀,讓您得以報仇雪恨!”


    端妃的話語,令離宮的暗夜愈發陰森恐怖。


    也讓窗外的蕙蘭,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宋氏卻是輕笑一聲,她的嗓音聽起來,略帶幾分低沉沙啞。


    她緩緩問道:“為我籌謀?讓我報仇雪恨?端妃既然深夜來到離宮,想必不會隻為我而來,不妨有話直說!”


    片刻的沉寂後,端妃又笑了:“臣妾就喜歡娘娘的坦率,遙想當年我們姐妹同在後宮時,相處得甚是融洽。臣妾從未給娘娘添過麻煩,娘娘也從未給臣妾臉色看……


    將近一年未見,娘娘還是這般善解人意。您猜得不錯,臣妾今晚過來,確實不單單是為了您,也是為了自己。


    不過,當下臣妾和娘娘的命運,本就是緊密相連的!”


    宋氏輕“哦”一聲,語氣沉穩地問道:“此話何意?我一個終身囚禁離宮的廢後,怎能與如日中天的端妃娘娘相提並論?”


    端妃的聲音中帶著笑意:“娘娘已見過熙兒,想必應該知曉,熙兒現由臣妾撫養。您是熙兒的生母,臣妾是熙兒的養母,熙兒的前程,自是關係著娘娘與臣妾的未來。我們,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聽到此處,蕙蘭不禁在心中冷笑。


    林樂瑤此女,果真深謀遠慮。


    於宋氏而言,可謂循循善誘,步步為營。


    若非宋氏早已識破她的陰謀,知曉她曾給大皇子喂食含有禦米果漿液的山楂丸,僅憑這幾句話,恐怕就會掉入端妃的陷阱,成為被她利用的工具。


    端妃又繼續熱情地說道:“熙兒在碧霄殿,娘娘盡可放心,臣妾會將他視如己出,精心嗬護,事事以他為重!”


    宋氏的聲音,聽不出悲喜:“有勞妹妹,多謝了!”


    其實,早在思菱來過的次日,蕙蘭就親口告知宋氏,太後已將大皇子接入慈寧宮,由她親自照看。


    當時,宋氏聽聞兒子終於脫離了端妃的掌控,長長地舒了口氣,神色很是愉悅。


    她明知真相,此刻之所以不點破端妃的虛情假意,無非是想套她的話,讓她說出此行的真正目的。


    端妃依然在與宋氏套近乎:“娘娘如此說,真是折煞臣妾了。應是臣妾謝過娘娘才是,生育了熙兒這麽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自他到了碧霄殿,臣妾覺得日子頓時有了盼頭……”


    宋氏打斷她的話,沉聲道:“既是如此,端妃娘娘究竟想讓我做什麽?不必再遮遮掩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後娘娘,請回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淺語若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淺語若塵並收藏皇後娘娘,請回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