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皇甫嵩獨留趙大寶駐守美陽,而他自己則返回槐裏城,後又退守長安,既然這樣,可就沒人能約束趙大寶了,天高皇帝遠,縣官不如現管,那還不由著趙大寶的性子來了嗎?
“邊章、韓遂本是涼州名士,受羌胡首領北宮伯玉脅迫而加入叛軍,三人貌合神離,所統之兵不過是烏合之眾,攻之愈急,則不為害;若拖延日久,容其坐大,則不能討。”趙大寶分析了當前形勢,決定主動出擊。
其實就他這區區一千三百兵,還守什麽城,這也沒辦法守啊,所以打就完事了,而且他手下又有趙子龍和典韋這兩大猛將,要是不敢主動出擊,傳出去豈不是叫人笑掉大牙。
所以以攻為守,就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打好打,應該怎麽打,才是重點。
一股腦衝出去,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打一氣,肯定不行,這也不符合趙大寶的性格,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既然要打,肯定要有個大體思路。
別急,趙大寶其實早就考慮好了。
因為叛軍全是騎兵,機動性太強,趙大寶根本就追不上,所以如果隻靠趙子龍帶著五百騎兵四處亂打,肯定收不到什麽效果,出力不討好的事就不要做了。
而八百先登死士又全是步兵,如果叛軍不跟他們展開近身搏鬥,那麽這八百人也幾乎全是擺設,總不能對著空氣擼啊擼吧。
所以,首先排除打野戰的可能性了,那就隻能采取伏擊戰的策略了。
那麽,問題來了,到底應該怎麽辦呢,叛軍應該不那麽容易上當吧,畢竟邊章、韓遂都是名士,久居涼州,民風彪悍,好勇善鬥是他們骨子裏的血性,不打架的人就不叫西涼人了。
西涼兵個個都跟野獸一樣,真的能對付嗎?
沒關係,趙大寶有的是辦法。
他早就想好了對策,此戰取勝的關鍵就在於讓叛軍跟趙大寶發生近戰,隻要能讓典韋發揮出優勢,那麽就能勝券在握了,所以,這麽一想不就簡單多了嗎?
西涼兵不過是野獸,而典韋,更像一隻猛獸,誰才是王者,這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所以趙大寶才這麽自信啊。
“放出消息,就說皇甫嵩因出戰不力,朝廷罷免其職,現已被召回洛陽矣。”
啥?
這叫什麽辦法?
夠損的啊,就不怕皇甫嵩知道後治你的罪嗎?
你小子膽兒也太肥了吧,是趙子龍特意借給你倆膽嗎?
“大哥,這麽做有所不妥吧,萬一朝廷怪罪下來,恐怕擔當不起。”好在趙雲比較清醒,及時提醒趙大寶,別做的太過分,免得吃不了兜著走。
萬一叛軍沒打著,反惹一身騷,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此舉有待商榷,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免得後悔。
誰知趙大寶滿臉不以為意,傲然說道:“怕什麽,如果能擊敗叛軍,大不了將功折罪;我千裏迢迢來此,非為功名,實為討賊;此戰,務必將叛軍斬盡殺絕,重振漢室雄風。”
好家夥,好大的格局。
讓人一聽,自歎不如,自慚形穢啊。
但是,匡扶漢室什麽的,不正是需要趙大寶這種敢於舍己為人的人嗎?
像他這麽敢做敢為的人可不多了,一定要好好把握啊,而趙雲受他師傅之命,正是要尋找匡扶漢室的人,這不就有現成的嗎?
所以一心一意跟著自己的親大哥幹就對了嘛,還要什麽自行車,還要什麽四海漂泊,莫衷一是,自己的親大哥還能虧待你嗎?
舍近求遠乃是兵家之大忌,像趙子龍這麽聰明的人,又怎麽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呢。
“趙子龍願為大哥赴湯蹈火,雖死無憾。”你看,趙子龍頓時激動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此時的心情了,撲通一聲,直接拜伏於地。
不拜不足以表達他謙卑的心情。
不僅要拜,還要頂禮膜拜。
趙大寶見此情景,驚喜交加:“瞧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人格魅力,比腰間盤還突出。”
他這邊笑嘻嘻的剛扶起趙雲,還沒來得及安慰他呢,忽又聽到一陣狂野的笑聲。
“哈哈哈,我感覺我身體裏隱藏著一隻猛獸,被主公你一番話,給弄覺醒了;好,從現在開始,隻要有我典韋在,沒人能動主公一根毫毛。”不用看,一聽聲音就知道是典韋。
這家夥還真是豪放,比趙大寶還狂野啊,但是,他之前為什麽那麽老實呢。
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典韋能夠追隨趙大寶,無非是之前救蔡文姬時被趙大寶給忽悠了,為了保持他忠厚的尊嚴,所以他要維護那個形同虛設的賭約,但這僅僅是形式上的,根本無法維持他和趙大寶長久以來的主仆關係,所以他之前對趙大寶比較冷淡。
畢竟典韋太狂野了,他更像一頭猛獸,如果趙大寶的所作所為不能滿足他對狂野的需求,或者不能迎合他心目中英雄的形象,那麽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棄趙大寶而去。
而此時趙大寶突然發神經一樣的表現,才更符合典韋的追求,正所謂惺惺惜惺惺,所以這時的典韋終於和趙大寶產生了共鳴,兩人的內心,都如猛獸般狂野,也正因為此,典韋才在這一刻蘇醒了,也終於正式認同了趙大寶主公的身份。
下一步,就是要靠打一場硬仗,來讓這層關係更加牢固可靠;對待典韋這種粗人,就要用最原始最野蠻最粗暴的方式,你給他唱一天的‘大風起兮去飛揚’,都不如陪他打一架更靠譜。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這就是緣分啊。
“嘿嘿,這事搞的,好不尷尬,我就隨口吹了個大氣,怎麽還把典韋給吹服了呢,我也是服了。”趙大寶又驚喜了一把,樂得合不攏嘴,心說吹牛有益健康,看來以後還得繼續吹。
他這邊剛扶起典韋,忽然又聽身後撲通撲通跟下餃子似的跪倒一片,然後傳來一片響徹天地的共鳴聲:“我等願為前驅,誓死奮戰到底,永不退縮。”
原來是那群皇家侍衛也被趙大寶的大義所折服,紛紛拜伏於地。
“嗬嗬。”
“今天是什麽日子,怎麽還排著隊來拜我呢,難道還要一拜高堂,二拜天地,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嗎?這麽大的禮我可承受不起。”
趙大寶想笑。
可是卻又不知道該從何笑起。
“邊章、韓遂本是涼州名士,受羌胡首領北宮伯玉脅迫而加入叛軍,三人貌合神離,所統之兵不過是烏合之眾,攻之愈急,則不為害;若拖延日久,容其坐大,則不能討。”趙大寶分析了當前形勢,決定主動出擊。
其實就他這區區一千三百兵,還守什麽城,這也沒辦法守啊,所以打就完事了,而且他手下又有趙子龍和典韋這兩大猛將,要是不敢主動出擊,傳出去豈不是叫人笑掉大牙。
所以以攻為守,就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打好打,應該怎麽打,才是重點。
一股腦衝出去,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打一氣,肯定不行,這也不符合趙大寶的性格,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既然要打,肯定要有個大體思路。
別急,趙大寶其實早就考慮好了。
因為叛軍全是騎兵,機動性太強,趙大寶根本就追不上,所以如果隻靠趙子龍帶著五百騎兵四處亂打,肯定收不到什麽效果,出力不討好的事就不要做了。
而八百先登死士又全是步兵,如果叛軍不跟他們展開近身搏鬥,那麽這八百人也幾乎全是擺設,總不能對著空氣擼啊擼吧。
所以,首先排除打野戰的可能性了,那就隻能采取伏擊戰的策略了。
那麽,問題來了,到底應該怎麽辦呢,叛軍應該不那麽容易上當吧,畢竟邊章、韓遂都是名士,久居涼州,民風彪悍,好勇善鬥是他們骨子裏的血性,不打架的人就不叫西涼人了。
西涼兵個個都跟野獸一樣,真的能對付嗎?
沒關係,趙大寶有的是辦法。
他早就想好了對策,此戰取勝的關鍵就在於讓叛軍跟趙大寶發生近戰,隻要能讓典韋發揮出優勢,那麽就能勝券在握了,所以,這麽一想不就簡單多了嗎?
西涼兵不過是野獸,而典韋,更像一隻猛獸,誰才是王者,這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所以趙大寶才這麽自信啊。
“放出消息,就說皇甫嵩因出戰不力,朝廷罷免其職,現已被召回洛陽矣。”
啥?
這叫什麽辦法?
夠損的啊,就不怕皇甫嵩知道後治你的罪嗎?
你小子膽兒也太肥了吧,是趙子龍特意借給你倆膽嗎?
“大哥,這麽做有所不妥吧,萬一朝廷怪罪下來,恐怕擔當不起。”好在趙雲比較清醒,及時提醒趙大寶,別做的太過分,免得吃不了兜著走。
萬一叛軍沒打著,反惹一身騷,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此舉有待商榷,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免得後悔。
誰知趙大寶滿臉不以為意,傲然說道:“怕什麽,如果能擊敗叛軍,大不了將功折罪;我千裏迢迢來此,非為功名,實為討賊;此戰,務必將叛軍斬盡殺絕,重振漢室雄風。”
好家夥,好大的格局。
讓人一聽,自歎不如,自慚形穢啊。
但是,匡扶漢室什麽的,不正是需要趙大寶這種敢於舍己為人的人嗎?
像他這麽敢做敢為的人可不多了,一定要好好把握啊,而趙雲受他師傅之命,正是要尋找匡扶漢室的人,這不就有現成的嗎?
所以一心一意跟著自己的親大哥幹就對了嘛,還要什麽自行車,還要什麽四海漂泊,莫衷一是,自己的親大哥還能虧待你嗎?
舍近求遠乃是兵家之大忌,像趙子龍這麽聰明的人,又怎麽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呢。
“趙子龍願為大哥赴湯蹈火,雖死無憾。”你看,趙子龍頓時激動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此時的心情了,撲通一聲,直接拜伏於地。
不拜不足以表達他謙卑的心情。
不僅要拜,還要頂禮膜拜。
趙大寶見此情景,驚喜交加:“瞧我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人格魅力,比腰間盤還突出。”
他這邊笑嘻嘻的剛扶起趙雲,還沒來得及安慰他呢,忽又聽到一陣狂野的笑聲。
“哈哈哈,我感覺我身體裏隱藏著一隻猛獸,被主公你一番話,給弄覺醒了;好,從現在開始,隻要有我典韋在,沒人能動主公一根毫毛。”不用看,一聽聲音就知道是典韋。
這家夥還真是豪放,比趙大寶還狂野啊,但是,他之前為什麽那麽老實呢。
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典韋能夠追隨趙大寶,無非是之前救蔡文姬時被趙大寶給忽悠了,為了保持他忠厚的尊嚴,所以他要維護那個形同虛設的賭約,但這僅僅是形式上的,根本無法維持他和趙大寶長久以來的主仆關係,所以他之前對趙大寶比較冷淡。
畢竟典韋太狂野了,他更像一頭猛獸,如果趙大寶的所作所為不能滿足他對狂野的需求,或者不能迎合他心目中英雄的形象,那麽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棄趙大寶而去。
而此時趙大寶突然發神經一樣的表現,才更符合典韋的追求,正所謂惺惺惜惺惺,所以這時的典韋終於和趙大寶產生了共鳴,兩人的內心,都如猛獸般狂野,也正因為此,典韋才在這一刻蘇醒了,也終於正式認同了趙大寶主公的身份。
下一步,就是要靠打一場硬仗,來讓這層關係更加牢固可靠;對待典韋這種粗人,就要用最原始最野蠻最粗暴的方式,你給他唱一天的‘大風起兮去飛揚’,都不如陪他打一架更靠譜。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這就是緣分啊。
“嘿嘿,這事搞的,好不尷尬,我就隨口吹了個大氣,怎麽還把典韋給吹服了呢,我也是服了。”趙大寶又驚喜了一把,樂得合不攏嘴,心說吹牛有益健康,看來以後還得繼續吹。
他這邊剛扶起典韋,忽然又聽身後撲通撲通跟下餃子似的跪倒一片,然後傳來一片響徹天地的共鳴聲:“我等願為前驅,誓死奮戰到底,永不退縮。”
原來是那群皇家侍衛也被趙大寶的大義所折服,紛紛拜伏於地。
“嗬嗬。”
“今天是什麽日子,怎麽還排著隊來拜我呢,難道還要一拜高堂,二拜天地,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嗎?這麽大的禮我可承受不起。”
趙大寶想笑。
可是卻又不知道該從何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