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寶自顧自想著心事,慢悠悠的退軍回美陽城,誰知經過郿縣地界的時候,忽見道路兩側跪滿了百姓,他們見趙大寶引軍過來,竟然異口同聲的高呼道:“多謝將軍救命之恩。”


    嗯?


    什麽意思?


    發生了什麽事?


    趙大寶驚呆了,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情不自禁的扭頭看向了趙雲,結果趙雲雙手一攤,表示很無奈:“別看我,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啊。”


    “你們是什麽人,為何在此攔我。”趙大寶看著稀奇,心說不會是認錯人了吧,怎麽會有大白天跪在路邊感謝人的呢,魔怔了嗎?


    而且看他們的穿著打扮,應該都是一些尋常的普通百姓,個個粗衣敝履,手無寸鐵,諒他們也造不成多大的威脅,所以趙大寶並不擔心他們會突然暴起發難,也就心平氣和的跟他們閑聊起來。


    等問清原委,乖乖可了不得。


    “回報將軍知道,我等皆是附近的百姓,被叛軍劫持,本來性命危在旦夕,卻幸得今日有這位白袍將軍大破叛軍,救下我等性命;無以為報,略備酒肉糧食,以示感激。”老百姓民心質樸,有恩必報,竟然在這裏等著報答趙子龍的的救命之恩呢。


    但是,他們怎麽知道是趙子龍救了他們呢?


    嘿,這話說的,你沒仔細看嗎?


    人家說的是白袍將軍。


    嗬嗬。


    這下明白了吧。


    原來趙子龍的形象太引人注目了,讓人看一眼就能過目不忘啊,所以他們才能清楚的知道是誰救了他們,於是備好禮物專門在此等候。


    “要是我沒猜錯,他們一定沒遇見董卓。”趙大寶一聽也來了興趣,饒有興趣的跟趙雲調侃了一句。


    “大哥是如何得知的。”趙雲倍感納悶。


    趙大寶笑而不語。


    心裏卻在尋思:“這還用說嗎?要是遇到董卓,就他那個暴脾氣,估計早把他們殺個淨光,然後提著他們的腦袋回去邀功請賞去了,還要什麽酒肉糧食,他們的腦袋更有價值吧。”


    說到酒肉糧食,趙大寶打量這些百姓手裏各式各樣的糧食,發現有薯、芋、瓜、豆、棗之瓜果,又有雞、鴨、魚、臘肉之美味,另有三五壇小酒,雖不甚精良,亦可小酌。


    這應該就是們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東西了吧,因為經過叛軍的洗劫後還能有剩餘,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所以趙大寶不由動了惻隱之心。


    “征討叛軍,保境安民,乃是為將者份內之事,諸位不必如此,快快請起。”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不就是收買民心的最佳時刻嗎?


    那還等什麽,事不宜遲,趙大寶一個激動,立刻翻身下馬,親自上前扶起這些百姓,這樣才顯得自己平易近人嘛,而且還能順便收獲一波民心,何樂而不為呢。


    “我乃騎都尉,常山趙大寶,這位是我兄弟趙子龍,還有這位也是我兄弟,惡來典韋。”這家夥算計的很,真是奸滑,還一一介紹,生怕他們不認識你趙大寶似的。


    百姓一一致謝,然後又拿酒肉相讓。


    誰知趙大寶一臉正義的安慰他們:“非是我嫌棄酒肉不好,實是因為我為討伐叛軍而來,並非是為爾等酒肉糧食,諸位可速速收起,拿回去自家享用了就是。”


    這話說的,真是道德高尚啊。


    其實,主要是因為趙大寶不想趁人之危。


    他們的生活本來已經夠艱苦了,趙大寶要是不知好歹全盤收下這些食物,無疑會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如果再因此餓死了人,那豈不是罪過。


    他是來救人的,又不是來害人的,所以,不收就對了。


    “將軍若是不收,我們心下難安,請將軍務必收下。”可是老百姓的心思實在是太單純了,你對他們好一點,他們就掏心掏肺的對你好,不要還不行。


    哎,這又是何苦呢。


    有時候如果過分熱情了,也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吧,趙大寶最不擅長處理這種事情了。


    但是他們誠心相讓,趙大寶也不好再推辭,就隨手拿起一顆大棗,示之眾人道:“諸位的心意趙某收下了,多謝。”


    百姓嫌他拿的少,還要相勸,趙大寶輕輕一抱拳,又說一聲:“軍中尚有要事,告辭。”


    這是趙大寶實在應付不下去了,隻好隨便找個借口脫身而去。


    “將軍保重。”百姓也知道無法再勸讓,隻好目視著趙大寶翻身上馬,恭送他離開。


    看著老百姓那質樸和善的麵孔,趙大寶也是感慨萬千:“人活一世不就圖個名聲嘛,能得到老百姓的稱讚,這輩子,值了。”


    你這輩子什麽都值。


    但是值不值得先放一放,老百姓這麽誇你,你又能為老百姓帶來什麽呢?


    <論語>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於足?”


    意思就是百姓富足,朝廷就能富足;百姓貧窮,朝廷又怎麽可能富足呢;這是不是也能引申為君如舟,民如水,民富足,則水漲舟高,朝廷豈不是自然就富足了呢。


    道理很簡單,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都是一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指望他們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利益,做夢去吧。


    說白了,就是見不得別人比他過得好,所以才要想方設法打壓老百姓,隻要讓老百姓隻知道逆來順受乖乖聽話就夠了,其他什麽都不重要。


    趙大寶表示:“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一定會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的,你們就瞧好吧。”


    還瞧好吧,瞧你的笑話就好了是吧。


    趙大寶與百姓揮手道別,行不上五裏路,趙雲心細,悄悄對趙大寶說:“大哥,有個小孩緊緊跟在隊伍後麵,他是不是有什麽難處?”


    趙大寶扭頭望去,見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約有八九歲的樣子,長得瘦瘦弱弱的,麵無表情的跟在隊伍後麵,也不知道他想幹什麽。


    “小孩,你叫什麽,家住哪裏,要不要我送你回家。”趙大寶畢竟好心,把小孩叫到跟前,好心安慰他一番。


    “我……我叫馬……馬……馬鈞,正……正好……跟……跟將……將軍同……同路。”小孩有些結巴,說話不利落。


    窮也就算了,竟然還口吃,這孩子,真是夠可憐的,趙大寶頓時心生憐憫之情。


    但是你用這麽多省略號,你擱這湊字數呢,你這麽幹,你以為大夥會可憐你嗎?


    那……那……那沒辦法,就……就……就這麽著……著吧。


    唉?


    打住。


    他說他叫馬鈞,就是那個被譽為‘天下之名巧’的馬鈞嗎?


    不會這麽巧吧。


    可是,他還隻是個孩子啊。


    就他這個小小的年紀應該還沒發明什麽了不得的機械製造吧,這麽一來,豈不是就沒辦法分辨他們是不是同一個人了?


    別急,有辦法。


    同名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同名又口吃的又有幾人?


    所以,絕對錯不了,此馬鈞,絕對就是彼馬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