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誌道者少友,逐利者多儔。”
怎麽說呢,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的意思吧。
這就好比我去你家做客,你拿白開水招待我;我自帶好酒,你還是用白開水招待我,那麽下回我就不愛去了。喝白開水的話我還不如在自個家喝呢對不對,所以有誌者很少有朋友。
帥到沒朋友大概就是這麽來的。
有些人最愛追逐名利,因此常年混跡於各種圈子。裏麵的人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裏麵,所以就能接觸到更多氣味相投的朋友。
引用《滕王閣序》的說法就是:“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
那場麵……不敢想象。想都不敢想。
趙厶這一路走來,看似身邊聚集了不少誌同道合之士,但是,他們也隻能算是主臣關係,以朋友而論還相差太遠。隻要主臣關係還在,這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基本無解。
趙雲也不能算在此例,他是自家親兄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怎麽能以朋友而論呢。所以要論朋友,大概隻有夏侯蘭一人可以這麽稱之。
畢竟是光屁股一塊長大的發小,這關係豈是別人能比的。
雖然物是人非,但感情還是有的。畢竟趙厶也是個重感情的人嘛。
“主公,喚某何事。”夏侯蘭來到縣衙大堂,見趙厶正半躺在榻上想著心事。本不欲打擾他,又怕誤了大事,猶豫片刻,終於還是開口呼喚一聲。
趙厶見是夏侯蘭來了,一軲轆爬起來,抱著他的肩膀親切地打招呼:“來來來,坐下說話。此間無外人,叫我大哥就好。”
看,多親切。
典韋聳聳肩,表示你高興就好。是不是還得謝謝你不把我當外人。
夏侯蘭畢竟臉皮薄,低聲提醒趙厶:“此乃公堂之上,請主公自重。”
“真是見外。”趙厶有點掃興。既然這樣,那就公事公辦吧,趙厶也不再跟他套近乎,開門見山說道:“你替大哥寫份告示,宣判告示。”
這倒是稀奇。
宣判,是縣衙裏麵當堂要做的事。告示,是往縣衙外邊張貼的事。互不相幹的兩件事怎麽還能湊在一起呢。真是讓人費解。
夏侯蘭滿臉疑惑,但又不好意思問,隻好忍住好奇,虛心問道:“怎麽個寫法?”
你看,文化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就愛認個死理,丁是丁,卯是卯,絲毫不知道變通。要不有詩曰:“自古文人多悲秋,常以小詩抒情懷。”多少帶點小家子氣,一點都不爽快。
趙厶也不愛跟這種人打交道。
一個字,累。
無奈,還得趙厶親自起稿。
“你就寫,自洛陽大火後,依詔令,助修宮室合該增收畝稅三十錢。今念及叛軍作亂,民生凋敝,故而減半,隻收十五錢。”趙厶也挺圓滑,硬生生把一樁貪案弄成了他自己的功績。
即便這樣,增收畝稅十錢,也被他多收了五錢。
趙厶尚且如此。這天下,真的就沒有好人了嗎?
而且這事糊弄別人可以,但騙不了夏侯蘭。因為夏侯蘭也知道增收畝稅十錢的事,還是趙厶親口告訴他的,另一個知道這事的是趙雲。連典韋都不知道怎麽回事。
唯一不巧的是趙厶不會寫告示,隻能讓夏侯蘭代筆,這不就露出馬腳了嗎?
典韋還好說,反正就是個大老粗,啥也不懂,也不用給他解釋這畝稅十錢的來曆。但是夏侯蘭就不一樣了,畢竟是個文化人,也是個正直的人,所以再怎麽拿他當親兄弟,也不應該當他麵做這種齷齪事。這不就破壞趙厶在他心目中剛正不阿的形象了嗎?
頭可斷,血可流,形象不能丟。
此乃大事。
如果處理不好,可就有點難辦了。
好在夏侯蘭跟趙厶情深義重,不會當場揭穿他。
即使這樣,他仍然張張嘴幾次想說什麽,終於還是沒有說出口。趙厶看在眼裏,自覺理虧,心理上也略顯不安,就想著給夏侯蘭解釋一番。因此暗自尋思:“得找個‘合理’的理由把這事給圓過去。”
可是怎麽說呢?
尋思了半天,終於有了主意。就見他用手指頭敲著麵前的案幾,一本正經的教育夏侯蘭:“小弟,你不懂。”
這第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內心不安。是,人家不懂,就你懂。多收五錢你還有理了是吧。
誰能想夏侯蘭也是個老實人,當真點點頭,一臉天真無邪的看著趙厶,表示他真的不懂。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
趙厶拿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臉不紅心不跳,心說:“你不懂就對了,接著聽我忽悠。”
“這無極縣一開始就是按三十錢收的畝稅錢,我如果給他們解釋說原本隻收十錢,你想想,得激起多少民憤。眼下叛軍尚未掃平,若再激起民變,可就是當大哥的罪過了。所以,姑且先減半,以安民心,日後再做計較。你想想,當大哥的,會在乎這點錢嗎?”
都說善辯者不言,但是看趙厶的這番言論,他不僅會說,還挺能說,說的別人啞口無言。連夏侯蘭這種文化人都自愧不如。也不知道他哪來這麽多歪理。
“大哥說的有理,我明白大哥的苦心。這告示,大哥說怎麽寫我就怎麽寫,絕無二意。”夏侯蘭竟然真信了趙厶的鬼話。而且為了表示他真的信,連主公都不叫了,直接喊大哥。
你能說夏侯蘭不講義氣嗎?
“有小弟此言,大哥無愧矣。”趙厶的演技,真是無話可說。絕了。
趁著夏侯蘭還沒反應過來怎麽回事,趙厶趕緊轉移話題,甚至催促道:“剛才說的你都記好了沒有?我要接著往下說了,聽好。”
夏侯蘭一聽這話,不敢分心,趕緊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唯恐聽漏了重要信息。
你看,這就是套路啊,夏侯蘭畢竟還年輕。
趙厶卻漸入佳境,不加思索,張口就說:“王善人擅自加價,以畝稅五十錢高價威逼租戶李二。擾亂民心,罪大惡極。責令其立即退還多收部分。因本太守念其初犯,今網開一麵,許他三日期限。限期退還,不予計較。否則,定不輕饒。”
說的大義凜然,絲毫忘了自己還多收五錢的事了。
夏侯蘭一一記下。趙厶想了想,又補充道:“再加一句。餘者,增收畝稅超三十錢,即按同例。自告示之日起,三日內,限期退還。中山太守趙厶,雲。”
好嘛,洋洋灑灑一大篇,真的挺會說。
怎麽說呢,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的意思吧。
這就好比我去你家做客,你拿白開水招待我;我自帶好酒,你還是用白開水招待我,那麽下回我就不愛去了。喝白開水的話我還不如在自個家喝呢對不對,所以有誌者很少有朋友。
帥到沒朋友大概就是這麽來的。
有些人最愛追逐名利,因此常年混跡於各種圈子。裏麵的人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裏麵,所以就能接觸到更多氣味相投的朋友。
引用《滕王閣序》的說法就是:“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
那場麵……不敢想象。想都不敢想。
趙厶這一路走來,看似身邊聚集了不少誌同道合之士,但是,他們也隻能算是主臣關係,以朋友而論還相差太遠。隻要主臣關係還在,這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基本無解。
趙雲也不能算在此例,他是自家親兄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怎麽能以朋友而論呢。所以要論朋友,大概隻有夏侯蘭一人可以這麽稱之。
畢竟是光屁股一塊長大的發小,這關係豈是別人能比的。
雖然物是人非,但感情還是有的。畢竟趙厶也是個重感情的人嘛。
“主公,喚某何事。”夏侯蘭來到縣衙大堂,見趙厶正半躺在榻上想著心事。本不欲打擾他,又怕誤了大事,猶豫片刻,終於還是開口呼喚一聲。
趙厶見是夏侯蘭來了,一軲轆爬起來,抱著他的肩膀親切地打招呼:“來來來,坐下說話。此間無外人,叫我大哥就好。”
看,多親切。
典韋聳聳肩,表示你高興就好。是不是還得謝謝你不把我當外人。
夏侯蘭畢竟臉皮薄,低聲提醒趙厶:“此乃公堂之上,請主公自重。”
“真是見外。”趙厶有點掃興。既然這樣,那就公事公辦吧,趙厶也不再跟他套近乎,開門見山說道:“你替大哥寫份告示,宣判告示。”
這倒是稀奇。
宣判,是縣衙裏麵當堂要做的事。告示,是往縣衙外邊張貼的事。互不相幹的兩件事怎麽還能湊在一起呢。真是讓人費解。
夏侯蘭滿臉疑惑,但又不好意思問,隻好忍住好奇,虛心問道:“怎麽個寫法?”
你看,文化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就愛認個死理,丁是丁,卯是卯,絲毫不知道變通。要不有詩曰:“自古文人多悲秋,常以小詩抒情懷。”多少帶點小家子氣,一點都不爽快。
趙厶也不愛跟這種人打交道。
一個字,累。
無奈,還得趙厶親自起稿。
“你就寫,自洛陽大火後,依詔令,助修宮室合該增收畝稅三十錢。今念及叛軍作亂,民生凋敝,故而減半,隻收十五錢。”趙厶也挺圓滑,硬生生把一樁貪案弄成了他自己的功績。
即便這樣,增收畝稅十錢,也被他多收了五錢。
趙厶尚且如此。這天下,真的就沒有好人了嗎?
而且這事糊弄別人可以,但騙不了夏侯蘭。因為夏侯蘭也知道增收畝稅十錢的事,還是趙厶親口告訴他的,另一個知道這事的是趙雲。連典韋都不知道怎麽回事。
唯一不巧的是趙厶不會寫告示,隻能讓夏侯蘭代筆,這不就露出馬腳了嗎?
典韋還好說,反正就是個大老粗,啥也不懂,也不用給他解釋這畝稅十錢的來曆。但是夏侯蘭就不一樣了,畢竟是個文化人,也是個正直的人,所以再怎麽拿他當親兄弟,也不應該當他麵做這種齷齪事。這不就破壞趙厶在他心目中剛正不阿的形象了嗎?
頭可斷,血可流,形象不能丟。
此乃大事。
如果處理不好,可就有點難辦了。
好在夏侯蘭跟趙厶情深義重,不會當場揭穿他。
即使這樣,他仍然張張嘴幾次想說什麽,終於還是沒有說出口。趙厶看在眼裏,自覺理虧,心理上也略顯不安,就想著給夏侯蘭解釋一番。因此暗自尋思:“得找個‘合理’的理由把這事給圓過去。”
可是怎麽說呢?
尋思了半天,終於有了主意。就見他用手指頭敲著麵前的案幾,一本正經的教育夏侯蘭:“小弟,你不懂。”
這第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內心不安。是,人家不懂,就你懂。多收五錢你還有理了是吧。
誰能想夏侯蘭也是個老實人,當真點點頭,一臉天真無邪的看著趙厶,表示他真的不懂。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
趙厶拿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臉不紅心不跳,心說:“你不懂就對了,接著聽我忽悠。”
“這無極縣一開始就是按三十錢收的畝稅錢,我如果給他們解釋說原本隻收十錢,你想想,得激起多少民憤。眼下叛軍尚未掃平,若再激起民變,可就是當大哥的罪過了。所以,姑且先減半,以安民心,日後再做計較。你想想,當大哥的,會在乎這點錢嗎?”
都說善辯者不言,但是看趙厶的這番言論,他不僅會說,還挺能說,說的別人啞口無言。連夏侯蘭這種文化人都自愧不如。也不知道他哪來這麽多歪理。
“大哥說的有理,我明白大哥的苦心。這告示,大哥說怎麽寫我就怎麽寫,絕無二意。”夏侯蘭竟然真信了趙厶的鬼話。而且為了表示他真的信,連主公都不叫了,直接喊大哥。
你能說夏侯蘭不講義氣嗎?
“有小弟此言,大哥無愧矣。”趙厶的演技,真是無話可說。絕了。
趁著夏侯蘭還沒反應過來怎麽回事,趙厶趕緊轉移話題,甚至催促道:“剛才說的你都記好了沒有?我要接著往下說了,聽好。”
夏侯蘭一聽這話,不敢分心,趕緊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唯恐聽漏了重要信息。
你看,這就是套路啊,夏侯蘭畢竟還年輕。
趙厶卻漸入佳境,不加思索,張口就說:“王善人擅自加價,以畝稅五十錢高價威逼租戶李二。擾亂民心,罪大惡極。責令其立即退還多收部分。因本太守念其初犯,今網開一麵,許他三日期限。限期退還,不予計較。否則,定不輕饒。”
說的大義凜然,絲毫忘了自己還多收五錢的事了。
夏侯蘭一一記下。趙厶想了想,又補充道:“再加一句。餘者,增收畝稅超三十錢,即按同例。自告示之日起,三日內,限期退還。中山太守趙厶,雲。”
好嘛,洋洋灑灑一大篇,真的挺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