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有杆秤,千古傳誦到長亭。”古有長亭、短亭之說。出城五裏即為短亭,十裏為長亭。長亭,通常出現在送別主題的詩詞中,儼然成了送別的代名詞。這是因為古人送別友人一般就送十裏,到長亭為止。
此外,新官到任,百姓出城迎接,一般也是迎到長亭,顯得隆重。而官吏離任,百姓送出城,一般也是送十裏,同樣送到長亭為止,以此顯得依依不舍之情。所以這就賦予了長亭‘送別’的特殊含義。
存在即為合理。最大的意義可能還是成就了那些詩人,要不然咋來那麽多傷感的送別詩詞呢。沒有長亭那就沒有意境了嘛,對不對。
之前趙厶不懂,帶著兵馬直衝無極城下,雖然沒直接進城,也算是失了禮節。誰讓你不打招呼就來呢,都不給別人迎接的機會。這滿城官吏一點準備都沒有,萬一怪罪下來,誰擔著?
之前縣丞出城迎接,誠惶誠恐,也是這個原因。關鍵是得罪不起呀。
趙厶可不管這些,他本來就對這些官吏沒什麽好感,早就想拿他們開刀了,還會跟他們客氣?沒有當場將他們斬首就是大發慈悲心腸了。
眼下從縣丞口中套問出一堆問題,遠比想象的更可惡,更不會對他們有絲毫憐憫之心了。
這事咱先不說。且說夏侯蘭執筆,行雲流水一口嗬成,寫成了‘宣判告示’。一連寫了五張,趙厶命人拿著,去縣衙門外以及四個城門處張貼。務必要讓全城百姓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告示內容。
消息傳開,滿城炸鍋。這一下可熱鬧嘍。
尋常百姓一看,高興得不得了,連連稱讚:“畝稅錢減半,真好。”那些常年受壓迫的租戶更是奔走相告:“這新來的太守可了不得,聽說王善人告狀都得乖乖跪著說話。還要土豪劣紳退還多收的畝稅錢。原來這世道還真有青天。”這就把趙厶捧上了天。
可是也有人覺得這太守好是好,就是好的不利索。為什麽呢?“畝稅錢減半是好事,為什麽還要規定超過三十錢的才退喲,那以往按三十錢交的不就吃虧了嗎?”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賣乖。不用理這些人,小家子氣,成不了大事。
當然也有明事理的,主動站出來替太守打抱不平:“往年的交了就交了,這以後的,可不就是減半了嗎?總的來說還是好的。要不是這新來的太守出這規矩,不知道還要多交多少呢。難道沒聽過事能常足,知足是福嗎?你就知足吧。”世上還是好人多啊。這話傳到趙厶耳朵裏,甚是受用。
再說那些土豪劣紳聽到這些消息,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人搖頭晃腦連連歎息:“哪有這樣做官的,成何體統。用這樣的人治理天下,怎麽可能不亂。”那神情,真是憂國憂民。你說他什麽好?不理便罷,由他去,看他能作到幾時。
也有人發牢騷,大罵王善人不地道:“這也太心黑了。大夥都按三十錢收,偏偏就他出格,非要多收二十錢。你說他悶頭發財也就算了,偏偏還要去告狀。現在好了,捅了簍子,讓我們大夥都跟著受連累。這種人,就該活剮了他,免得出來害人。”
“害人還不淺,良心被狗吃了。”這種情況下大多時候都能找到‘知己’,於是立馬就引來一群人的附和,全都指責這王善人太不是東西了。罵得王善人羞愧難當,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臨了還不忘狡辯一句:“這能怪我嗎?還不都是那個太守,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於是這幫人轉頭又罵太守。真是一點主見都沒有。
還有人在那喃喃自語:“這是要變天嘍。”說得好像一臉無辜的樣子,真是虛假的很。
當然,也有精明的,默不作聲。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早就想好了對策:“哪有做官的不愛錢的。金子就是燒火的碳,隻要把金子往他懷裏一送,再冷的心也能給他燙化嘍。”
說做就做,當下把‘見麵禮’打點好,先來找縣丞。現在能跟太守說上話的,也就縣丞了,不找他還能有誰?
縣丞自然知道他們的來意,但是擔心走漏了風聲,萬一引起趙厶的注意,那就壞了他的計劃,可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招呼這些人去了十裏長亭。受到叛軍的影響,這裏幾乎荒廢,少有人煙,最適合商議見不的光的事。
兩下裏好話說盡,這才知道縣丞也在那暗自惱火呢:“這個太守忒不是東西。啥也不懂。哪有這樣做官的,這不是斷我們的財路嗎?”
原來縣丞才是這夥惡霸的領頭人。他跟那些土豪劣紳早就串通好了,合起夥來欺負這滿城的百姓。隻有百姓蒙在鼓裏,任人宰割,卻隻知道大罵土豪劣紳的不是,誰也不敢指責縣丞。
“他不仁,別怪咱們不義。給他來個先禮後兵。”縣丞開始出餿主意了:“把這‘見麵禮’先給他打點上去,他若收了還好說,若是不給麵子,那就暗地裏整治一回,叫他長長記性。”
“何必這麽麻煩。如今兵荒馬亂的,死個人誰會在乎。不如直接把此事做絕,殺了他,一來能解咱們的心頭之恨,二來這無極縣還是任由咱們瀟灑快活。”敢說這話的,也是個狠人。
“此事不能硬來。我自有理會。”縣丞可不敢冒這個風險。他隻是貪財,卻不想玩命。
“切,何時變得這麽膽小了。”
看來他們沒少幹殺人越貨的買賣,簡直就是一夥亡命之徒。
“這個太守跟其他人不同,是個死人堆裏摸爬滾打走出來的,比咱們幹的買賣還大。單就他身邊那個黑臉大漢咱們就不是對手。還是小心為上。”縣丞畢竟是個有心機的人,頭腦也靈活。要不然為啥就他能想著買個縣丞當當,別人就想不到呢,格局不同嘛。
他說這話,自然還有人不服氣:“幹什麽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背地裏下殺手,憑他天王老子來了也得當場斃命。”
“此事須從長計議。”縣丞自有他的打算,自然不會同意硬來。隻是執拗不過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沒奈何,隻得合盤說出:“這個太守什麽都不懂,全憑我從中打點。我打算借他之手助我當上縣令之職。到那時,這無極縣才真正是咱們的天下。大夥再忍忍。忍得眼前這一時,方能地久天長。”
還有這等長遠之計。大夥頓時眉開眼笑,把縣丞恭維一番。這下總算是堵住了悠悠眾口,縣丞也賺足了臉麵。當下喝退眾人,就要去收買趙厶。
不想他最後還是留了一手,把眾人的‘見麵禮’分成三份,自己單獨留了一分,算是跑腿錢。一份當作是自己的‘見麵禮’,另一份才算大夥的。
合著他自己一分錢沒出,不僅撈了好處,還要落個人情。真是太會玩了。
此外,新官到任,百姓出城迎接,一般也是迎到長亭,顯得隆重。而官吏離任,百姓送出城,一般也是送十裏,同樣送到長亭為止,以此顯得依依不舍之情。所以這就賦予了長亭‘送別’的特殊含義。
存在即為合理。最大的意義可能還是成就了那些詩人,要不然咋來那麽多傷感的送別詩詞呢。沒有長亭那就沒有意境了嘛,對不對。
之前趙厶不懂,帶著兵馬直衝無極城下,雖然沒直接進城,也算是失了禮節。誰讓你不打招呼就來呢,都不給別人迎接的機會。這滿城官吏一點準備都沒有,萬一怪罪下來,誰擔著?
之前縣丞出城迎接,誠惶誠恐,也是這個原因。關鍵是得罪不起呀。
趙厶可不管這些,他本來就對這些官吏沒什麽好感,早就想拿他們開刀了,還會跟他們客氣?沒有當場將他們斬首就是大發慈悲心腸了。
眼下從縣丞口中套問出一堆問題,遠比想象的更可惡,更不會對他們有絲毫憐憫之心了。
這事咱先不說。且說夏侯蘭執筆,行雲流水一口嗬成,寫成了‘宣判告示’。一連寫了五張,趙厶命人拿著,去縣衙門外以及四個城門處張貼。務必要讓全城百姓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告示內容。
消息傳開,滿城炸鍋。這一下可熱鬧嘍。
尋常百姓一看,高興得不得了,連連稱讚:“畝稅錢減半,真好。”那些常年受壓迫的租戶更是奔走相告:“這新來的太守可了不得,聽說王善人告狀都得乖乖跪著說話。還要土豪劣紳退還多收的畝稅錢。原來這世道還真有青天。”這就把趙厶捧上了天。
可是也有人覺得這太守好是好,就是好的不利索。為什麽呢?“畝稅錢減半是好事,為什麽還要規定超過三十錢的才退喲,那以往按三十錢交的不就吃虧了嗎?”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賣乖。不用理這些人,小家子氣,成不了大事。
當然也有明事理的,主動站出來替太守打抱不平:“往年的交了就交了,這以後的,可不就是減半了嗎?總的來說還是好的。要不是這新來的太守出這規矩,不知道還要多交多少呢。難道沒聽過事能常足,知足是福嗎?你就知足吧。”世上還是好人多啊。這話傳到趙厶耳朵裏,甚是受用。
再說那些土豪劣紳聽到這些消息,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人搖頭晃腦連連歎息:“哪有這樣做官的,成何體統。用這樣的人治理天下,怎麽可能不亂。”那神情,真是憂國憂民。你說他什麽好?不理便罷,由他去,看他能作到幾時。
也有人發牢騷,大罵王善人不地道:“這也太心黑了。大夥都按三十錢收,偏偏就他出格,非要多收二十錢。你說他悶頭發財也就算了,偏偏還要去告狀。現在好了,捅了簍子,讓我們大夥都跟著受連累。這種人,就該活剮了他,免得出來害人。”
“害人還不淺,良心被狗吃了。”這種情況下大多時候都能找到‘知己’,於是立馬就引來一群人的附和,全都指責這王善人太不是東西了。罵得王善人羞愧難當,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臨了還不忘狡辯一句:“這能怪我嗎?還不都是那個太守,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於是這幫人轉頭又罵太守。真是一點主見都沒有。
還有人在那喃喃自語:“這是要變天嘍。”說得好像一臉無辜的樣子,真是虛假的很。
當然,也有精明的,默不作聲。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早就想好了對策:“哪有做官的不愛錢的。金子就是燒火的碳,隻要把金子往他懷裏一送,再冷的心也能給他燙化嘍。”
說做就做,當下把‘見麵禮’打點好,先來找縣丞。現在能跟太守說上話的,也就縣丞了,不找他還能有誰?
縣丞自然知道他們的來意,但是擔心走漏了風聲,萬一引起趙厶的注意,那就壞了他的計劃,可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招呼這些人去了十裏長亭。受到叛軍的影響,這裏幾乎荒廢,少有人煙,最適合商議見不的光的事。
兩下裏好話說盡,這才知道縣丞也在那暗自惱火呢:“這個太守忒不是東西。啥也不懂。哪有這樣做官的,這不是斷我們的財路嗎?”
原來縣丞才是這夥惡霸的領頭人。他跟那些土豪劣紳早就串通好了,合起夥來欺負這滿城的百姓。隻有百姓蒙在鼓裏,任人宰割,卻隻知道大罵土豪劣紳的不是,誰也不敢指責縣丞。
“他不仁,別怪咱們不義。給他來個先禮後兵。”縣丞開始出餿主意了:“把這‘見麵禮’先給他打點上去,他若收了還好說,若是不給麵子,那就暗地裏整治一回,叫他長長記性。”
“何必這麽麻煩。如今兵荒馬亂的,死個人誰會在乎。不如直接把此事做絕,殺了他,一來能解咱們的心頭之恨,二來這無極縣還是任由咱們瀟灑快活。”敢說這話的,也是個狠人。
“此事不能硬來。我自有理會。”縣丞可不敢冒這個風險。他隻是貪財,卻不想玩命。
“切,何時變得這麽膽小了。”
看來他們沒少幹殺人越貨的買賣,簡直就是一夥亡命之徒。
“這個太守跟其他人不同,是個死人堆裏摸爬滾打走出來的,比咱們幹的買賣還大。單就他身邊那個黑臉大漢咱們就不是對手。還是小心為上。”縣丞畢竟是個有心機的人,頭腦也靈活。要不然為啥就他能想著買個縣丞當當,別人就想不到呢,格局不同嘛。
他說這話,自然還有人不服氣:“幹什麽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背地裏下殺手,憑他天王老子來了也得當場斃命。”
“此事須從長計議。”縣丞自有他的打算,自然不會同意硬來。隻是執拗不過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沒奈何,隻得合盤說出:“這個太守什麽都不懂,全憑我從中打點。我打算借他之手助我當上縣令之職。到那時,這無極縣才真正是咱們的天下。大夥再忍忍。忍得眼前這一時,方能地久天長。”
還有這等長遠之計。大夥頓時眉開眼笑,把縣丞恭維一番。這下總算是堵住了悠悠眾口,縣丞也賺足了臉麵。當下喝退眾人,就要去收買趙厶。
不想他最後還是留了一手,把眾人的‘見麵禮’分成三份,自己單獨留了一分,算是跑腿錢。一份當作是自己的‘見麵禮’,另一份才算大夥的。
合著他自己一分錢沒出,不僅撈了好處,還要落個人情。真是太會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