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曹魏開國第一功勳,沒有之一。


    <三國誌·董昭傳>曰:“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號,皆昭所創。”


    這就讓人誤解為董昭隻看重曹魏而不重視漢室,在這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年代,董昭無異於把自己弄到了風口浪尖。而陳壽的一句話,更是把董昭的人品給打到了十八層地獄,並且按到地上摩擦,使董昭再也無力回天,堪比殺人誅心。


    然而董昭不僅做到了三公之職,並且還滋潤無比的活了八十多歲。單看這個信息好像沒什麽了不起的,要知道同時期天下第一毒士賈詡賈文合,才活了七十六年。這麽一比較,你說誰更厲害?


    時間就是力量,活的更久的人才更令人敬畏。這就好比,你要是能活到一百一十歲,每個月能領三千五百大洋,而那些年輕力壯的後生,外出打工累死累活也掙這麽多。一個出力,一個不用出力,你說,誰更厲害?你服氣不?


    所以,結合事實看透本質,董昭,才是隱藏最深的大佬。


    敬而生畏,理所當然也。


    趙厶不敢怠慢,連忙翻身下馬,躬身拜曰:“某乃常山趙厶,有眼不識大才,罪過罪過。”


    董昭一聽這個名字,驚訝道:“莫非就是前中山太守趙厶趙大寶?”


    趙厶,字大寶,有問題嗎?


    土是土了點,不覺得很平易近人嗎?


    想不到在這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有人聽說過趙大寶的名號,這讓趙厶頗感意外,不禁又有些自滿起來,暗自驚喜道:“好。既然知道我的名號,那就好辦了。”於是自謙道:“正是在下。”說是這麽說,可他臉上的表情一點都沒有謙虛的意思,囂張的很。


    董昭卻沒注意這麽多細節,見他承認了,又吃了一驚,連忙整衣束冠,恭恭敬敬的朝趙厶行了一禮,拜曰:“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尊嚴,甚感榮幸。失禮勿怪。”


    這是唱的哪一出?


    把趙厶給整迷糊了,心說:“怎麽頭一回見麵還拍上馬屁了,不會要陰我吧。”


    男人笑嘻嘻,沒有好東西。


    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趙厶猜不透他的心思,也不敢妄言,遂斂容正色,一本正經的說道:“縣令言重了,眼下我不過一介白身,現屯兵於無極縣,雖保得一縣太平,隻是名不正言不順,反倒有些唐突了。”


    這就是趙厶的高明之處,他尋思董昭既然知道他的身份,肯定也知道他屯兵無極縣的事。而私自屯兵乃是大忌,弄不好就有造反之嫌疑,莫非董昭想找他的麻煩?


    所以趙厶心思電轉,主動把這事說出來,他是這麽考慮的,既然大夥心知肚明,也就沒必要再遮遮掩掩,說白了,趙厶屯兵就是為了保境安民,難道也不可以嗎?而且他出兵也隻在無極縣內出兵,從來沒有出過界,做事已經很控製了,難道你還不滿意嗎?


    接下來就看董昭如何應對,要是他表示讚許,那麽他倆還能繼續愉快的聊天;要是表現的不盡人意,大不了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要是想找麻煩,對不起,趙厶也不是嚇大的,那就擺開架式打唄,看誰能笑到最後。


    看吧,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險惡,比的就是心眼多。


    而董昭也不是一般人,自然能做到波瀾不驚,應對自如,就聽他淡然說道:“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屯兵之事固然有些突兀。然,吾亦常聞,不在其身,不知其痛。常山、中山乃四戰之地,累受賊寇侵掠,民皆艱苦。<記>曰,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當立非常之功,固常之所異也。以此觀之,公乃非常之人也,何所疑乎?”


    哇噻!


    這回答,完美。


    滿分十分,給他十點一分,多出零點一分,讓他驕傲去吧。


    趙厶不由感慨:“這馬屁拍的清新脫俗,簡直拍出了天際,老子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麽有文化的馬屁呢,真是大開眼界。”又感歎道:“文化人就是不一般,拍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


    這麽一來,他倆算是‘王八看對綠豆,對眼了’。


    趙厶嗬嗬笑道:“董兄過獎了。”


    董昭也笑曰:“小兄弟所行之事,常人未能及也。等到他日時來運轉,必能‘不鳴則矣,一鳴驚人;不飛則矣,一飛衝天’。”


    這倆人還客氣上了。


    聽說越客氣的人越虛偽,以此觀之,這倆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太能裝了。


    “兄欲前往魏郡見新任刺史,弟亦有此意,咱兄弟二人可同行。”看吧,這就熱乎上了,甚至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董昭也不客氣,道聲:“請!”


    二人相互攙扶著上馬,策馬並驅,說說笑笑朝魏郡而去。


    不日來到鄴城,尋到府衙,門人攔住道:“何事來訪。”


    董昭看一眼趙厶,先開口說明來意,催促門人進去通報,這算是給趙厶找了些情麵。畢竟董昭是縣令,是來上報工作的,而趙厶卻是來求人辦事的,性質不同,不好說話啊。


    趙厶自然知道此中深意,心下感激不盡,暗自尋思:“我乃白身,董昭卻是縣令,不好搶他的風頭,不如讓他先進去吧。”於是禮讓道:“兄乃縣令,必有要緊事務上報,可先進去照會。”


    董昭也不推辭,道聲:“承讓。”恰好這時門人出來呼喚,他就先隨門人進去了。趙厶在門外等候多時,正等的心焦,門人終於再次出來喊他進去。


    趙厶心裏不爽,卻也不好失了禮節,於是整整衣冠,緊隨其後進入府中。來到堂上見到刺史,先行一禮,恭敬的說道:“常山趙厶,見過刺史大人。”


    刺史倒是挺客氣,先請他入座,寒暄道:“久聞大名,今日幸得親見,果然一表人才。”


    嘿,想不到連刺史都聽說過他的大名,趙厶不禁有點沾沾自喜。


    這時刺史又道:“我在京師時,曾聽皇甫將軍提起過你。”怪不得呢,原來是聽皇甫嵩說的。這皇甫嵩可真是趙厶的大恩人。


    “前刺史王芬謀逆之時,聽說你因此丟官罷職。事不在你,你卻受此連累,倒是委屈了你。”刺史還在自顧自說著趙厶的前事。趙厶卻聽得摸不著頭腦,心說:“怎麽?咱倆素昧平生,第一次見麵就要替我打抱不平嗎?真是少見。”


    “唉?不對!我不就是為這事來的嗎?”趙厶突然反應過來此行的目的。剛才被誇的有點迷失自我了,差點忘了正事。


    但是他和刺史畢竟是頭一回見麵,上來就求他辦事,多少有點突兀,正考慮怎麽接話呢,這時又聽刺史說道:“你在無極縣禦敵於外,保境安民之事我已知之,實乃冀州之幸。”


    這事應該是董昭給他說的,看來董昭真把趙厶當兄弟了,這又讓趙厶感動了一把。於是趁機接過話茬,委婉說道:“此是分內之事,不足道哉。”


    刺史卻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此乃萬古不變之理。汝即有功,吾當上奏,當能使你官複原職。平賊討逆即是你分內之事,汝可繼續為之。”


    嗬嗬!


    這麽幸運的嗎?


    ‘見麵禮’還沒送出去呢,就把事辦妥了,多少有點不習慣啊。趙厶一臉懵逼,心說:“好吧,為了不負厚望,必須得加倍努力才行。”


    這才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這一次,趙厶算是被刺史收買了人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