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任刺史賈琮的舉薦,再加上冀州叛軍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又有江夏、武陵、滎陽等地作亂之事此起彼伏,朝廷忙得焦頭爛額,無暇左右相顧。
值此用人之際,朝堂之上不欲追究趙厶之過,許他官複原職,又加封為討逆中郎將之職。
風雨過後,終見彩虹。趙厶如願以償,終於重新當上了中山太守,不禁大喜過望,喜曰:“大難不該死,終有出頭日。莫道成事晚,朝霞尚滿天。待到大鵬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但中郎將之名不過是個虛職,哪有太守的含金量高,趙厶對此嗤之以鼻,不予置評。
回到無極縣,趙厶召集眾將,商議道:“新任刺史於我有知遇之恩,不可不報。從今日起,勢必掃平群賊,安定中山。”
眾將得令。
趙厶又問討賊之策。高順進言曰:“黑山賊不過是烏合之眾,雖勢廣,不足為懼;所慮者,惟烏桓騎兵也,縱橫來去快如疾風,追之不及,可用強弩敵之。”
冀州強弩久負盛名,早在光武帝劉秀時就已名滿天下,是對抗北方烏桓騎兵的重要力量。隻是強弩造價不菲,強弩兵練之不易,而趙厶初來中山時財力有限,因此未能廣泛購置。
但眼下卻今非昔比,自從無極縣屯田以來,錢糧充足,兵精將廣,不就此時打造精銳之師,更待何時?
於是乎,趙厶鼓掌而笑曰:“高順兄所言極是,就依此意。”
遂任命高順為統帥,撥付他一千精兵,又不惜花重金求購甲胄、強弩、刀槍等精良器具,力求使這支軍個個披堅執銳、製勝伐謀,以為先鋒,號曰‘陷陣營’。
後來高順率領‘陷陣營’於戰場之上大放異彩,名震天下,甚至‘每所攻擊無不破者’,皆得益於此時而建也。久經沙場,方能磨練出鋼鐵般的意誌,方能喊出‘陷陣之誌,有死無生的’壯語。
此時夏侯蘭又進言曰:“甲胄雖全,刀砍斧斫豈無破損,損而能補,方為萬全之策。可於城中設立鐵匠鋪,招納四方能工巧匠,打造刀槍弓箭、甲胄盾牌等器具,以為長久之計。”
打仗,糧草充足是其基礎,裝備精良是其保障,缺一不可。尤其是長期作戰,消耗頗重,更能顯示出糧草和裝備的戰略地位和價值,實乃重中之重。
“此法可行。”趙厶大加讚賞。略一沉吟,乃謂眾將道:“馬鈞精於巧思,可拜為匠作從事,另置機巧營一座,招攬天下能工巧匠聚其中,盡收天下奇淫技巧納其內,令其精心鑽研,打造神兵利器。進可攻,退可守,方能為我所用爾。”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馬鈞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假以時日,必能助趙厶事半功倍矣。
趙雲也趁機進言道:“郡縣久遭屠戮,官吏盡皆逃亡,城池破敗不堪難以禦敵,致使民有倒懸之厄,國有累卵之危。依小弟之意,可於險要處駐軍把守,既能切斷賊寇之歸路,亦能斷其來路。四下圍定,再行清繳之事,則一境之太平,指日可待。”
此乃甕中捉鱉之計。
趙厶見手下人才濟濟,個個有勇有謀,獻計出策無不符合自己心意,當下喜不勝收,嗬嗬笑道:“正該如此。”忽而又想起一事,略停一停,又道:“無極縣乃屯糧之所,而金乃肅殺之物,二者不可混淆,可趁此機會移居盧奴城。”
他無非是想移居盧奴而已。早年間趙厶以退為進來到無極,隱忍多時,而今萬事俱備,正該以進為進,重回巔峰。
而且此時整個中山郡早已被張燕聯軍破壞的不成樣子,滿目瘡痍。破而後立,正該今日一展胸中之抱負,何疑之有。
趙厶話音剛落,一小將閃身出來,抱拳請命道:“無極城乃我軍屯糧之所在,而賊寇四起,朝夕可至,故而不可一日失防。郝昭不才,願為主公守護此城,必保其周全。”
古有毛遂自薦,今有郝昭自告奮勇,可喜可賀。
“好。好。好。得將如此,夫複何求。”趙厶喜不自禁,忍不住開懷大笑。片刻之後,又問諸將道:“中山之內,有幾處險要之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趙雲答曰:“西有井陘,乃黑山賊出入之要道;北有飛狐陘,乃胡人出入之所在;此兩處皆天險要塞之地,非有重兵,不可守之。”
太行八陘之中,趙厶隻親身走過井陘道,自知其中凶險,而飛狐陘乃太行八陘之第六陘,有‘千夫拔劍,露立星攢’的說法。
飛狐陘最險要之處在黑石嶺,有‘四十裏黑風洞’之稱,兩崖峭立,一線通天,有些地方甚至終日不見陽光。山路回合萬變,如蛛曲蟻穿,其險如此,疑神鬼所為,人力不當受。
“好!”趙厶聽完趙雲的解釋,不憂反喜,喝彩道:“天助我成此大功。”
“願聞其詳。”眾將不解其意,齊齊望向趙厶,以期求個解釋。
趙厶怡然自得,淡然笑曰:“險要之處,馬不得過,車不得行,必阻其行軍,騎兵之優勢蕩然無存。而我有‘陷陣營’,登山涉水如履平地,又有強弩克製輕騎,豈不是天助我也。”
此戰成敗與否,皆在陷陣營,趙厶給予厚望。
高順一片赤膽忠心,聞聽此話,自知其意。遂走上前來,雙拳一抱,正氣凜然答道:“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如此,吾高枕無憂矣。”乃命高順奪取飛狐陘,扼守黑石嶺,以阻塞胡人往來通道。囑咐完高順,又問諸將:“誰守井陘道。”
趙雲應聲答曰:“弟願前往。”
趙厶回顧趙雲,忽而略顯憂鬱之色,乃執其手,撫其肩,囑咐道:“我兄弟二人久別家鄉,四方克難,雖多有功績,卻不曾救得常山之危。今日有幸回去,須知故土難離,鄉情難舍,勿必克艱紓難,聊表我二人心意。”因井陘口正在常山境內,故有此說。
趙雲頷首拜曰:“砥礪前行,不辱使命。”
這邊交待完畢,張遼又主動上前,自薦道:“飛狐陘有黑石嶺、常山關兩處要塞,某願前往堅守常山關,以為後援。”
徐晃亦上前道:“四方乃定,某願為救應。”
“好!”
“眾將聽令,出兵!”
趙厶心中豪情萬丈,以劍指天,號曰:“莫笑我是中山守,猶堪一戰取功勳。願得強弩射胡馬,一劍曾擋百萬師。”
這才是:“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值此用人之際,朝堂之上不欲追究趙厶之過,許他官複原職,又加封為討逆中郎將之職。
風雨過後,終見彩虹。趙厶如願以償,終於重新當上了中山太守,不禁大喜過望,喜曰:“大難不該死,終有出頭日。莫道成事晚,朝霞尚滿天。待到大鵬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但中郎將之名不過是個虛職,哪有太守的含金量高,趙厶對此嗤之以鼻,不予置評。
回到無極縣,趙厶召集眾將,商議道:“新任刺史於我有知遇之恩,不可不報。從今日起,勢必掃平群賊,安定中山。”
眾將得令。
趙厶又問討賊之策。高順進言曰:“黑山賊不過是烏合之眾,雖勢廣,不足為懼;所慮者,惟烏桓騎兵也,縱橫來去快如疾風,追之不及,可用強弩敵之。”
冀州強弩久負盛名,早在光武帝劉秀時就已名滿天下,是對抗北方烏桓騎兵的重要力量。隻是強弩造價不菲,強弩兵練之不易,而趙厶初來中山時財力有限,因此未能廣泛購置。
但眼下卻今非昔比,自從無極縣屯田以來,錢糧充足,兵精將廣,不就此時打造精銳之師,更待何時?
於是乎,趙厶鼓掌而笑曰:“高順兄所言極是,就依此意。”
遂任命高順為統帥,撥付他一千精兵,又不惜花重金求購甲胄、強弩、刀槍等精良器具,力求使這支軍個個披堅執銳、製勝伐謀,以為先鋒,號曰‘陷陣營’。
後來高順率領‘陷陣營’於戰場之上大放異彩,名震天下,甚至‘每所攻擊無不破者’,皆得益於此時而建也。久經沙場,方能磨練出鋼鐵般的意誌,方能喊出‘陷陣之誌,有死無生的’壯語。
此時夏侯蘭又進言曰:“甲胄雖全,刀砍斧斫豈無破損,損而能補,方為萬全之策。可於城中設立鐵匠鋪,招納四方能工巧匠,打造刀槍弓箭、甲胄盾牌等器具,以為長久之計。”
打仗,糧草充足是其基礎,裝備精良是其保障,缺一不可。尤其是長期作戰,消耗頗重,更能顯示出糧草和裝備的戰略地位和價值,實乃重中之重。
“此法可行。”趙厶大加讚賞。略一沉吟,乃謂眾將道:“馬鈞精於巧思,可拜為匠作從事,另置機巧營一座,招攬天下能工巧匠聚其中,盡收天下奇淫技巧納其內,令其精心鑽研,打造神兵利器。進可攻,退可守,方能為我所用爾。”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馬鈞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假以時日,必能助趙厶事半功倍矣。
趙雲也趁機進言道:“郡縣久遭屠戮,官吏盡皆逃亡,城池破敗不堪難以禦敵,致使民有倒懸之厄,國有累卵之危。依小弟之意,可於險要處駐軍把守,既能切斷賊寇之歸路,亦能斷其來路。四下圍定,再行清繳之事,則一境之太平,指日可待。”
此乃甕中捉鱉之計。
趙厶見手下人才濟濟,個個有勇有謀,獻計出策無不符合自己心意,當下喜不勝收,嗬嗬笑道:“正該如此。”忽而又想起一事,略停一停,又道:“無極縣乃屯糧之所,而金乃肅殺之物,二者不可混淆,可趁此機會移居盧奴城。”
他無非是想移居盧奴而已。早年間趙厶以退為進來到無極,隱忍多時,而今萬事俱備,正該以進為進,重回巔峰。
而且此時整個中山郡早已被張燕聯軍破壞的不成樣子,滿目瘡痍。破而後立,正該今日一展胸中之抱負,何疑之有。
趙厶話音剛落,一小將閃身出來,抱拳請命道:“無極城乃我軍屯糧之所在,而賊寇四起,朝夕可至,故而不可一日失防。郝昭不才,願為主公守護此城,必保其周全。”
古有毛遂自薦,今有郝昭自告奮勇,可喜可賀。
“好。好。好。得將如此,夫複何求。”趙厶喜不自禁,忍不住開懷大笑。片刻之後,又問諸將道:“中山之內,有幾處險要之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趙雲答曰:“西有井陘,乃黑山賊出入之要道;北有飛狐陘,乃胡人出入之所在;此兩處皆天險要塞之地,非有重兵,不可守之。”
太行八陘之中,趙厶隻親身走過井陘道,自知其中凶險,而飛狐陘乃太行八陘之第六陘,有‘千夫拔劍,露立星攢’的說法。
飛狐陘最險要之處在黑石嶺,有‘四十裏黑風洞’之稱,兩崖峭立,一線通天,有些地方甚至終日不見陽光。山路回合萬變,如蛛曲蟻穿,其險如此,疑神鬼所為,人力不當受。
“好!”趙厶聽完趙雲的解釋,不憂反喜,喝彩道:“天助我成此大功。”
“願聞其詳。”眾將不解其意,齊齊望向趙厶,以期求個解釋。
趙厶怡然自得,淡然笑曰:“險要之處,馬不得過,車不得行,必阻其行軍,騎兵之優勢蕩然無存。而我有‘陷陣營’,登山涉水如履平地,又有強弩克製輕騎,豈不是天助我也。”
此戰成敗與否,皆在陷陣營,趙厶給予厚望。
高順一片赤膽忠心,聞聽此話,自知其意。遂走上前來,雙拳一抱,正氣凜然答道:“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如此,吾高枕無憂矣。”乃命高順奪取飛狐陘,扼守黑石嶺,以阻塞胡人往來通道。囑咐完高順,又問諸將:“誰守井陘道。”
趙雲應聲答曰:“弟願前往。”
趙厶回顧趙雲,忽而略顯憂鬱之色,乃執其手,撫其肩,囑咐道:“我兄弟二人久別家鄉,四方克難,雖多有功績,卻不曾救得常山之危。今日有幸回去,須知故土難離,鄉情難舍,勿必克艱紓難,聊表我二人心意。”因井陘口正在常山境內,故有此說。
趙雲頷首拜曰:“砥礪前行,不辱使命。”
這邊交待完畢,張遼又主動上前,自薦道:“飛狐陘有黑石嶺、常山關兩處要塞,某願前往堅守常山關,以為後援。”
徐晃亦上前道:“四方乃定,某願為救應。”
“好!”
“眾將聽令,出兵!”
趙厶心中豪情萬丈,以劍指天,號曰:“莫笑我是中山守,猶堪一戰取功勳。願得強弩射胡馬,一劍曾擋百萬師。”
這才是:“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