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衝動是魔鬼,沒腦子的人才愛衝動,普富盧就吃了這方麵的虧。他見桑幹城被圍,立馬就暴躁起來,當即不計後果,親率大軍前往救援。


    這麽一來,你不死誰死?


    得到普富盧出兵的消息,張遼立即出兵截擊,徐晃也不遲疑,即刻起兵,快馬加鞭直取高柳城。不出意外,此時高柳城空虛,徐晃幾乎未遭遇抵抗便順利進入城中。


    接著就是全城搜捕,普富盧的家眷無所遁形,一舉被抓獲三百餘人,男女老幼都有,全部一視同仁,誰也別想逃。膽敢反抗者,殺無赦,不論老幼。


    手段有些殘忍,情節有些惡劣,而且容易引發群眾的不滿,所以這也是特別安排徐晃實施抓捕的原因。


    因為趙厶認為,拿老人、孩子當人質有些不道德,而趙雲、高順都是地地道道的好人,所以不想破壞他倆的好人形象。而張遼也是清高之士,也不能有汙點。至於徐晃嘛,沒辦法,總得有個人當惡人吧,思來想去,隻好委屈徐晃來做這件壞事了。


    徐晃能怎麽辦,怎麽安排怎麽來唄,完成任務即是有功,完不成豈不是就辜負期望了。所以明知是坑,也得往裏麵跳啊。好在他不負重望,終於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


    按趙厶的最初設想,一旦抓獲普富盧的家眷後應該迅速向黑石城撤退,等退到黑石城之後再以此為要挾,迫使普富盧投降。


    想法是好的,壞就壞在他沒有提前給徐晃交待清楚,導致半路出了岔子,差點功虧一簣。


    原來有普富盧的親信從高柳城逃脫後飛快追上普富盧報告了這一消息,普富盧又驚又怒,再也顧不得去救桑幹城,直接調頭南下。在他眼裏,還是自己的老婆孩子更重要啊。


    計劃沒有變化快,這麽一來之前商議好的讓張遼與趙雲前後夾擊的計策就落了空。


    趙雲不知詳情,本來已經打聽到普富盧出兵的消息,正嚴陣以待,在其必經之路上等著他來呢,結果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烏桓騎兵的身影,趙雲心下猶豫,隻得再派斥侯前去打探消息。


    而張遼本來打算從普富盧背後搞偷襲,卻不想也撲了空,等他趕到伏擊地點才發現,這裏根本就沒有烏桓騎兵的身影。


    正當他懵逼之際,有徐晃的部將趕來求救:“烏桓騎兵追之甚急,請速往救之。”


    原來徐晃押著三百多俘虜趕路,嚴重影響行軍速度,此時才剛走到道人縣境內,就被普富盧的大軍追上了。


    這跟最初的計劃出入太大,徐晃一時之間也是驚疑不定,好在他畢竟是名將出身,心理素質過硬,臨危不亂,趕緊下令結成防禦陣型,把俘虜圍在正中,原地堅守,等待救援。


    此時徐晃的心思,還是隻想著把普富盧的家眷趕緊押送到黑石城等候趙厶處理,所以絕不能被救走,卻不知道趙厶的真實想法就是要把這些家眷當人質,用以逼迫普富盧投降的。


    要是提前把這事交待清楚,說不定就可以提前開慶功宴了,這倒好,事還沒辦成,差點把徐晃給搭進去。


    再說普富盧救人心切,不管三七二十一,指揮大軍把徐晃團團圍住,然後對著他就是一頓瘋狂輸出。


    這也得虧是徐晃,號稱有‘周亞夫之風’,‘堅壁作戰,尋機反攻’,正是周亞夫的作戰風格,徐晃很好的繼承了這一優點,所以烏桓騎兵一時之間也拿他沒奈何,要是換了別人,估計早被打得潰不成軍四散而逃了。


    ‘你強任你強,輕風拂山崗’,徐晃所處的地理位置雖然不利,但他卻把‘堅壁作戰’的策略發揮到了極致,任烏桓騎兵如何氣勢洶洶,也難以撼動徐晃分毫。


    雙方正對峙到火熱狀態時,張遼的援軍終於抵達戰場,他見徐晃被裏三層外三層圍得嚴嚴實實,也擔心徐晃堅持不住。當下救人心切,也不作調整,身先士卒,徑直殺入敵陣之中。


    雖然偏離了最初的作戰計劃,可好歹是完成了偷襲,而且效果顯著,普富盧軍頓時大亂。徐晃一看烏桓騎兵陣後發生了騷亂,料想有援軍到來,於是趁亂突圍而去。


    就是這麽絲滑。


    見徐晃成功突圍,張遼也不戀戰,掩護他徐徐向黑石城撤退。普富盧卻不肯就此罷手,窮追不舍。一路撤退到平舒城,徐晃卻不進城堅守,徑直繞過城池先行渡過祁夷水繼續後退,張遼緊隨其後,亦渡水而去。普富盧急火攻心,也不考慮後果,也要渡水繼續追擊。


    誰知普富盧大軍剛渡過一半人馬,斜刺裏突然又殺出一軍,二話不說,徑直殺入普富盧大軍中,如虎入羊群般,縱橫莫當,瞬間把烏桓騎兵打得七零八落。


    普富盧大驚失色,急勒住兵馬後退,再也不敢強行渡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眷被擄掠而去,卻又無能為力,差點氣到吐血。


    而張遼也是心下狐疑,不知來者是誰,因為來的這一支軍,一半是自家將士的服飾,另一半兵馬卻從來沒見過,領頭的大將也從不相識。


    因為不知其底細,張遼不敢輕舉妄動,遂停住兵馬,靜觀其變。


    等來將殺散烏桓騎兵,這才來見張遼,張遼騎在馬上,警惕的問他:“來者何人?”


    來將同樣不認識張遼,亦懷有警惕之心,所以他也不敢下馬,就在馬背上抱拳答道:“吾乃河間張儁義,應刺史之令前來協助中山太守征討代郡叛軍。”又問一句:“不知閣下是哪位?”


    張儁義,正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張頜。


    原來張頜自黃巾起義時就應募入伍,雖然在鎮壓黃巾起義時多有戰功,但可恨他出身不好,又無人舉薦,所以一直默默無聞。


    直到趙厶要出兵代郡,刺史賈琮為了表示支持,這才招募兵馬前來響應,而張頜亦是名將之身,素有膽略,又豈肯錯過這個殺賊立功的好機會,所以這才應募而來。


    等張頜趕到黑石城的時候,大軍已經出發,趙厶本來也沒把他看在眼裏,隻是隨意跟他客套了一句:“汝即敢來塞外以身犯險,必有常人不及之處,不知將軍姓字名誰,哪裏人氏。”


    “某乃張頜張儁義,河間人。”


    “啥?!”趙厶聽到‘張頜’的名字,頓時驚得外焦裏嫩,“好家夥,被兩大軍師同時忌諱的人物竟然出現在這裏,還自己送上門來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有幸親見尊顏,幸甚,幸甚。”趙厶不合時宜的拍了一句馬屁,拍得張頜一臉懵逼,無言以對。


    不等張頜說話,趙厶又攜其手,親切道:“儁義兄遠道而來,多有勞累,可先在此安心休整幾日。之後我另撥付汝一千精壯兵馬,彼時儁義兄當可出關,揚威立名,聲震天下。”


    “承蒙府君抬愛,願為前驅,披荊斬棘在所不辭,寧粉身碎骨又何懼哉。”張頜被徹底折服。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我又沒詞了,請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