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回說,雖然靈帝沒把正宮娘娘何皇後休掉,可是從此以後這兩口子同床不同心,畢竟是生疏了,而靈帝更是常懷怨恨之心,認為何皇後的兒子劉辯輕佻無威儀,不欲立為太子。


    他自己不行,還埋怨兒子不行,也是沒誰了,真是黃鼠狼生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不過,大概此時他心裏還想著王美人呢,果然是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到底還是放不下。


    然而此時要立劉協為太子,也絕非易事,畢竟還有一大幫‘狗官’在那挑刺呢,一個弄不好,可是要身敗名裂的。靈帝這麽昏庸,都不敢輕易吐口,足見此事舉足輕重,牽一發而動全身。


    就這麽幾經猶豫,靈帝遲遲下不定決心,立太子之事就這樣被擱置下來。


    也許。


    他在等。


    等什麽呢?


    當然是等第三個皇子出生了。


    三胎都放開了,這麽好的機會你不趕緊生,難道還在等著要自行車嗎?


    這下終於明白這貨為什麽會發明‘開襠褲’了吧,人家靈帝一直都在默默的付出好吧,一直都在為增加人口而殫精竭慮的日夜努力好吧,為了第三胎,拚了,這才是我輩楷模。


    奈何時運不濟,一直沒等到,這能怪誰,難道要怪命運不公嗎?


    自己不行,別怪路不平。


    直到生命彌留之際,靈帝才終於下定決心,把立劉協為太子之事托付給了宦官蹇碩。


    唉!


    到底還是小看了他,果然還是沒有放下王美人,這個王美人,真有這麽大的魅力?


    說的趙厶都有些心癢癢了,真想一睹芳容。


    可惜呀可惜,再也見不到了。


    ‘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紅顏禍水,便出自於此。王美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也是無辜的,她雖然沒有禍國殃民,但靈帝卻因她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真是時也命也。


    常聽人說‘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此生已過,爭取下輩子別再進宮了吧。


    <道德經>曰:“治大國如烹小鮮。”


    怎麽烹小鮮?


    首先要心平氣和,不能急躁,<詩經·匪風>曰:“誰能烹魚?溉之釜鬵。”


    翻譯過來就是:“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矣。”


    大概意思就是烹魚的時候一定不要動作太繁瑣,太繁瑣的話容易把魚弄碎,同理,治理百姓也不能太繁瑣,如果政令太多,百姓就不知道該聽誰的,時間久了,百姓就會感到厭煩。


    如果明知道錯了還不改正,老百姓就會跑到沒有這麽多政令的地方,到那時人都跑沒了,你還管理誰去?所以很多時候不能一意孤行,後果很嚴重的好吧。


    靈帝就是如此,強的很,不撞南牆不回頭,自始至終,這貨始終堅持‘治國無方,擾民有術’的方針,並堅定不移的執行這一政策,把好好的一鍋美食燒成了亂粥,而且還糊了鍋。


    偌大的京城,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入他法眼,偏偏選了一個太監當托孤大臣,這找誰說理去,還有,蹇碩是誰?


    蹇碩乃是‘西園八校尉’之一的上軍校尉,因他身體壯健,又通曉軍事,很受靈帝信任,因此命他總管‘西園八校尉’,連大將軍何進都要聽從他的指揮。


    何進又是誰?


    何進乃是何皇後之兄,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妹貴為皇後,他這個當兄長的自然跟著水漲船高。所以何進這小子初拜郎中,又出任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再遷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一路高歌猛進,直至官拜大將軍,總鎮京師。


    謔!


    好家夥!


    這是坐火箭升上來的,太能飄了。


    當然,如果劉辯能順利繼承皇位,那他何進又能繼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接晉身為當朝國舅。這可是國舅啊,到那時,試問天下還有誰敢不服?


    這可比小舅子牛叉多了,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所以,衝著國舅這個名頭也得玩命把劉辯扶持起來。


    可是這事能讓你這麽順心嗎?


    別忘了還有一位劉協劉皇子呢,而且還有托孤大太監蹇碩,堂堂‘西園八校尉’之首,要兵有兵、要權有權,會怕你?


    站隊很重要,找準目標更重要,蹇碩心裏明白,何進才是他最大的威脅,為了自身安危,以及下半生的幸福,一不做二不休,向靈帝進言道:“若欲立協,必先誅何進,以絕後患。”


    這是要打小舅子的主意了,也不知道靈帝會作何感想。


    巧的很,此時靈帝已經是個將死之人,腦袋本來就不靈光,臨死之際更加迷糊了,根本認不出是誰在跟他說話,說的什麽也不知道,隻是本能的哼哼哈哈的應著,表明他還活著。


    蹇碩一看,心下暗喜,這不就是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嘛,正愁靈帝不答應呢,這下好了,也不用請示了,直接假傳聖旨,詔大將軍何進入宮,密謀殺之。


    哎~


    這個蹇碩有點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也不想想,太監就是太監,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眼下皇帝都沒了,你還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再說了,就你們太監做的那點破事,滿朝大臣都欲殺之而後快,你還上趕子找事,豈不是自尋死路,而且何進再不濟,也是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你一個太監怎麽跟他鬥。


    更何況宮中還有何皇後坐鎮,她兄妹兩個有權有勢,內外呼應,裏應外合,哪個不長眼的敢這個時候跟他倆作對,吃飽撐的沒事幹嘛,還是嫌自己活的太久了。


    反觀蹇碩,可以說是孤立無援,劉協的生母王美人已經被毒殺,董太後又是個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太,就這一幫老弱病殘,還想鬧事,簡直就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廢話不必多說,樹倒獼猴散,靈帝死後,皇子劉辯順利即位,是為少帝,其母何皇後因此被尊為何太後。


    又因為少帝年齡太小,才十四歲,啥也不懂,因此何太後臨朝聽政,遂以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共參錄尚書事,執掌朝政。


    這麽一來朝野之中,可就是何家的天下了,太監們見勢不好,立馬見風使舵,迅速與蹇碩撇清關係,並求救於何太後。


    因為之前何太後鴆殺王美人時這幫太監曾為她求過情,使她免遭廢黜,此時太監有難,你不能見死不救吧,不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也不用你以身相許,求個情、免頓打總可以吧。


    要不說‘頭發長見識短’呢,這何太後也是個人才,果然與何進私下商議,免去他們的責罰,僅處決蹇碩一人。這家夥死的一點都不冤,簡直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個坑,又把自己給埋了。


    新帝即位,太子之爭也算落下了帷幕,幾乎沒遇到任何困難,到頭來就死了一個太監,無關緊要,大夥繼續擔任其職,該吃吃該喝喝,小日子絲毫不受影響,何樂而不為。


    這可真是:“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複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貴顯無憑據,費盡心機,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啥?


    你說最後這段話是我抄的?


    嗐!


    你懂什麽。


    讀書人的事,能叫抄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