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巍巍中山一派生機盎然,杏黃大旗迎風招展,趙厶順勢而為,傳下號令:“招撫四方流民,納降天下賊寇。”


    謔!


    好大的口氣!


    又命人織造‘招撫’、‘納降’旗幟於東西南北四個城門處懸掛,消息傳開,青州深受磨難的黎民百姓紛紛前來投奔,走投無路落草為寇之人聞訊來降,而塞外胡人亦感其恩化,多有投靠者。一時之間,整個中山郡人來人往,一片興旺之景象。


    風雲驟起天地變,浩蕩氣勢震長安。


    噫?


    搞錯了吧。


    皇帝老兒在洛陽,怎麽還能威震長安呢。


    莫慌,這皇帝老兒在洛陽待不長久,不日之後必去長安。


    眼下為確保中山太平為要,於是趙厶廣募工匠,修築牆堡,深挖塹壕,架設滾木,大埋礌石拒馬,把整個中山城打造的跟個鐵桶似的,任你千軍萬馬,也莫想攻得進來。


    又命趙雲總督全軍兵馬,兼領騎兵,命高順總督陷陣營,令徐晃督領冀州強弩、張頜督領步兵,典韋總領內衛軍。全軍上下,各依軍令而為,各引本部兵馬,日夜操練。


    此時張頜早已從常山關調來營中,納入自己麾下,而刺史賈琮有賴趙厶鎮守邊郡平安,隻好睜隻眼閉隻眼,也是無話可說,而張遼鎮守代郡,卻不可輕舉妄動。


    常言道:“兵要練方可精,刀要磨刃才利,馬要馴才能馳聘千裏。”


    如此一來,就見日、月之下,刀槍閃爍;練兵場上,殺聲震天。放眼望去,隻見一團團、一隊隊、一排排、一夥夥相互對峙,你拚我打,我刺你閃,軍中上下整肅威武;閃、騰、挪、移,刀來槍往,此起彼伏,陣勢變換之間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夜半時分,操練完畢,趙厶在趙雲、典韋等人的陪同下,一同到練兵場上清點人馬。


    探馬哨位,將士兵丁,盡皆計在數內,騎兵總計三千四百六十六人;陷陣營整一千人;冀州強弩六千八百四十二人;步兵一萬三千七百三十人;又有內衛軍八百人。全軍上下總計有兩萬五千八百三十八人。


    哦吼!


    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威武之師,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眼見營壘城池、深溝塹壕、兵精將勇、民生服業,中山境內一片祥和之色,幽州牧劉虞、冀州刺史賈琮、常山太守董昭、代郡烏桓大王普富盧等也都前來祝賀。


    此中獨不見公孫瓚的身影,因為他與劉虞不合,而劉虞卻和趙厶相處融洽,愛烏及烏,恨烏也及烏,意思就是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故而公孫瓚把趙厶懷恨在心,也當成了敵人。


    趙厶會在乎這點破事嗎?


    常言道‘心胸狹隘死的快’,不久之後公孫瓚必為趙厶所敗,何疑之有。


    回頭繼續說趙厶這邊整頓兵馬,積草屯糧,正要出兵青州,討平黃巾餘孽,金鑾殿上卻突發事故,原來好巧不巧,皇帝老兒恰在這個時候駕崩了,諡曰:“靈帝。”


    <諡法>曰:“德之精明曰靈;亂而不損曰靈。”


    <莊子>曰:“靈公之為靈也,久矣。”此靈公乃是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靈公之美譽,實是褒之義也。


    <漢·讚>曰:“靈帝之為靈也優哉。”此靈帝乃是當前漢靈帝之惡名,看似好聽,實則是貶之義也,故雲:“此一字兼美惡兩諡。”


    而靈帝能登基皇位,純屬巧合,皆因桓帝無子,外戚竇氏掌控朝野,因此議立章帝玄孫,即年僅十二歲的劉宏為帝,無外乎是想立個‘傀儡皇帝’,以期繼續把持朝政。


    卻不想靈帝這家夥從小缺愛,自幼死了父親,性格有些偏激,又看不慣竇氏所作所為,因此寵信‘十常侍’,甚至尊稱宦官張讓為‘阿父’,呼趙忠為其母。荒謬至極,實乃天下動亂之根源。


    宦官受寵,權勢日重,竇氏心生不滿,因此大將軍竇武,聯合太傅陳蕃共相謀之,欲誅滅宦官,卻不料機密泄露,反被宦官所害。


    自此之後宦官權傾朝野,蠅營狗苟,害賢妒能,朝政日非,天下分崩離析,危在旦夕。


    縱觀漢靈帝一生,荒淫奢靡世所罕見,罄竹難書,公開賣官、斂財百姓都是毛毛雨啦,根本不值一提,最可恨的是,這丫的竟然半個月內寵幸上百宮女,在宮中大肆修建‘裸泳館’,甚至為方便他行樂,竟要求所有宮女穿‘開襠褲’,隻是為了省去脫衣服這個環節。


    荒淫至此,嗚呼哀哉。


    更有甚者,有宦官別出心裁,將狗打扮一番,戴進賢冠、穿朝服、佩綬帶,搖搖擺擺立於朝堂之上,以供取樂。靈帝見之,不怒反笑,拍手稱讚:\"好一個狗官。\"


    嗬嗬!


    罵的好。


    他是怎麽敢說出口的。


    滿朝文武大臣聞之,雖感奇恥大辱,卻敢怒不敢言。


    悖論至此,死不足惜。


    然而,誰能想到靈帝這家夥臨死之際又把這幫‘狗官’忽悠了一把,直接引來更大的麻煩,徹底把漢室推進了無底深淵。


    為什麽這麽說呢?


    原來靈帝這小子八字過硬,有點克兒子,前後已經死了好幾個,害怕了,怕絕後啊。而且他這皇帝就當的莫名其妙,又因為他不是桓帝的親兒子,所以自然比誰都懂這其中的貓膩,就算生個智障兒子,也必須把皇位傳下去,畢竟這是親生的,總比傳給外人強。


    為了留個種,靈帝可謂煞費苦心,好不容易等到何皇後生皇子劉辯,二話不說直接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撫養,稱為“史侯”。


    後來等王美人生下皇子劉協,更是毫不猶豫的交給靈帝的母親董太後撫養,稱為‘董侯’。總之靈帝打定心思就是不跟兒子見麵,這下總不能再死了吧。


    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招還真管用,倆皇子都活了下來。


    本著‘立長不立幼’的原則,於情於理,都應該立長子劉辯為太子,可是靈帝半道卻變了心,偏愛於次子劉協,也開始寵幸王美人,照這麽發展下去,豈不是要立次子劉協為太子。


    二子相爭皇位,必有一傷,何皇後豈肯善罷甘休,因此心生妒忌,便設計鴆殺王美人。


    這娘們兒可不像個好人呐,爭風吃醋起來分分鍾就要人命,太狠毒了。


    靈帝這貨一看自己的美人說沒就沒了,心裏不爽,好歹雄起一回,當場大怒,發誓要廢黜何皇後。皇後可是皇帝的正妻,為了個小妾說不要就不要了,這靈帝也真夠可以的。


    何皇後一看靈帝玩真的,心裏也害怕了,便求助於宦官。宦官這幫爺們兒不是爺們兒、娘們兒不是娘們兒的玩意更不是什麽好東西,屬牆頭草的,兩邊和稀泥,於是就把靈帝勸住了。


    哦?


    有貓膩,一定有貓膩,要不然這幫‘沒把兒’的男人能這麽痛快的答應嗎?


    我不信。


    不過,看來這靈帝還是一頭順毛驢,被人恭維奉承幾句就不知道哪是哪了,活該他要丟妻亡國,這都是報應啊。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