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老賊。國家不幸,宦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今朝廷新立,百廢待興,汝何敢口出狂言,欲行廢立之事,豈非篡逆乎?速速出來受死。”
洛陽城外,丁原引軍搦戰,叫董卓出來受死。董卓勃然大怒,立即引軍同李儒出城迎戰。兩軍對陣,旌旗蔽日,鼓聲震天。丁原拍馬而出,指著董卓大罵道:“董賊,你奸邪篡逆,禍國殃民,今日定要將你碎屍萬段!”
董卓怒道:“丁原小兒,休得放肆,欺我無人乎?”說罷,揮動令旗,身旁副將立刻揮舞大刀向丁原撲殺過來。丁原身後呂布也不答話,拍馬直出,一戟將他刺落馬下。董卓見了,氣的暴跳如雷,連連揮動令旗,三四員大將一齊衝出,把呂布圍在當中,轉圈與他廝殺。
呂布毫無懼色,手中方天畫戟上下翻飛,如蛟龍出海,銳不可當。數合之間,又斬了兩員大將。董卓暗自吃驚:“這呂布好生厲害!”
正思量間,忽見呂布拍馬挺戟朝著自己衝了過來,董卓大驚,急令左右護衛抵住呂布,奈何呂布英勇無敵,轉眼就殺到了跟前,朝著他麵門就是一戟。董卓側頭躲開,卻不想呂布武藝精湛,見刺他不著,立刻調轉槍頭,順勢橫掃,方天畫戟又平著向他腦袋上削去。董卓難以招架,本能的低頭縮脖,總算保住了腦袋,但是頭盔卻被劈落於地。
“吆喝!打不過。”董卓膽戰心驚,眼見不是對手,趕緊調轉馬頭向後退去。
丁原見呂布獲勝,當即下令全軍衝鋒。一時之間,喊殺聲四起,雙方士兵混戰在一起。董卓無心戀戰,敗退而去,也不敢進城,竟繞過洛陽城而走。丁原見他去的急,也不去追趕,鳴金收兵退回洛陽城內守衛。
且說董卓後退三十裏紮下營寨,對著部下大罵道:“一群廢物,連個呂布也敵不過。”罵完又憤憤不平道:“我若得呂布,何愁天下不得。”
帳前一人應聲而出,答曰:“主公少安毋躁,某與呂布乃是同鄉,深知此人有勇無謀,見利而忘義,某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來降。”
董卓回頭一看,原來是虎賁中郎將李肅。驚喜道:“若如此,真天助我也。快先說說,你要怎樣說服他歸降。”
李肅道:“聽說主公有一匹名馬,叫做赤兔,能日行千裏。若要說降呂布,須仗此馬,再以金銀結其心,然後某再進言勸說,陳其利害,必能說服呂布反丁原,來投主公。”
雖然西涼盛產好馬,然而赤兔馬卻是天下獨一無二之寶馬,董卓心有不舍,於是反問道:“沒有此馬,難道就不能說動他嗎?”
李肅道:“主公,但凡武將,所忠愛者無非有三,一是兵刃,二是坐騎,三是鎧甲,此三樣乃是為將者安身立命之物。呂布乃世之虎將,手持方天畫戟,身穿獸麵吞金連環鎧,此兩樣皆非尋常之物,所缺者,正是坐騎。正所謂寶馬配英雄。某以為,非赤兔馬不能動其心,也不足以示公之誠意。”
董卓仍然有些猶豫,便問李儒:“你意下如何?”
李儒緩緩說道:“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董卓最信李儒,當下再不猶豫,叫聲:“好,老夫便舍了此馬,又能怎地。”說罷,立即派人牽來赤兔馬,又備下黃金千兩、明珠數十顆,交給李肅。李肅不敢延誤,徑直來到呂布營中,先把赤兔馬牽到呂布麵前,呂布一見此馬,果然是神駿非凡,心中大喜,忙問:“此馬何來?”
李肅卻故意裝作不高興,道:“久不相見,賢弟為何如此怠慢,忘了昔日同鄉之誼乎?”
呂布一愣,旋即明白他話裏的意思,哈哈大笑曰:“肅兄說的對,是小弟的不是。”於是轉身吩咐道:“來人,快擺酒宴上來。”
小卒就於帳中擺下酒宴,呂布攜著李肅入帳,並肩同坐一席。寒暄過後,呂布道:“多謝肅兄贈我如此良駒,實不知該何以為報。”
李肅道:“諺雲,寶劍歸於壯士,寶馬當屬英雄。賢弟乃世之虎將,赤兔乃是馬中龍駒,由此可知,此馬非賢弟莫屬。”
呂布見他如此豪爽,也不客氣,遂端起酒杯敬道:“恭敬不如從命,小弟就收下了。來,喝酒!”
李肅道:“正該如此。”
二人開懷暢飲,酒過三巡,呂布又道:“時光荏苒,一別數年,不知肅兄現在何處。”
李肅道:“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
“仁兄高就啊。”呂布肅然起敬。
李肅卻故意激將他道:“不及賢弟多矣。不知賢弟可得意否?”
呂布默然無語,隻顧低頭飲酒。良久,才說道:“弟在丁刺史帳前聽用。”卻絕口不提任職之事,原來不過是丁原帳下一主簿而已。堂堂虎將卻做個文職,任誰也說不出口,丟死個人。
李肅自然知道此中內涵,於是哈哈一笑,岔開話題道:“肅與賢弟少得相見,卻與令尊大人常常會麵。”
呂布麵色一凜,正色說道:“兄醉也。先父已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
李肅哈哈笑道:“非也,非也,我說的是丁刺史。”
呂布麵露尷尬之色,訕笑道:“肅兄取笑了。”
李肅見時機成熟,便左右看看,見四下無人,於是壓低聲音說道:“賢弟,不是為兄多言,以賢弟之才,為何要屈尊於丁刺史之下呢。”
呂布心裏老大不是滋味,歎息曰:“也是出於無奈呀。”
李肅於是連捧帶誇道:“賢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之內誰不欽佩,若是取功名利祿,豈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為何這般唉聲歎氣。”
呂布無言以對。
李肅又道:“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當今天下豪傑之士多矣,非丁刺史一人可比,賢弟為何隻看重丁刺史,而錯失真英雄。”
呂布道:“不知誰是真英雄,請兄賜教。”
李肅見他上鉤,也不裝了,攤牌道:“愚兄正是為賢弟前程而來。”
呂布眼前一亮,忙問道:“兄在朝中見多識廣,觀當今天下誰能稱得上是世之英雄。”
看吧,這不就上套了嗎?
就呂布這點腦子還能當主簿,真不知道何進是咋想的,簡直是埋沒人才啊。
洛陽城外,丁原引軍搦戰,叫董卓出來受死。董卓勃然大怒,立即引軍同李儒出城迎戰。兩軍對陣,旌旗蔽日,鼓聲震天。丁原拍馬而出,指著董卓大罵道:“董賊,你奸邪篡逆,禍國殃民,今日定要將你碎屍萬段!”
董卓怒道:“丁原小兒,休得放肆,欺我無人乎?”說罷,揮動令旗,身旁副將立刻揮舞大刀向丁原撲殺過來。丁原身後呂布也不答話,拍馬直出,一戟將他刺落馬下。董卓見了,氣的暴跳如雷,連連揮動令旗,三四員大將一齊衝出,把呂布圍在當中,轉圈與他廝殺。
呂布毫無懼色,手中方天畫戟上下翻飛,如蛟龍出海,銳不可當。數合之間,又斬了兩員大將。董卓暗自吃驚:“這呂布好生厲害!”
正思量間,忽見呂布拍馬挺戟朝著自己衝了過來,董卓大驚,急令左右護衛抵住呂布,奈何呂布英勇無敵,轉眼就殺到了跟前,朝著他麵門就是一戟。董卓側頭躲開,卻不想呂布武藝精湛,見刺他不著,立刻調轉槍頭,順勢橫掃,方天畫戟又平著向他腦袋上削去。董卓難以招架,本能的低頭縮脖,總算保住了腦袋,但是頭盔卻被劈落於地。
“吆喝!打不過。”董卓膽戰心驚,眼見不是對手,趕緊調轉馬頭向後退去。
丁原見呂布獲勝,當即下令全軍衝鋒。一時之間,喊殺聲四起,雙方士兵混戰在一起。董卓無心戀戰,敗退而去,也不敢進城,竟繞過洛陽城而走。丁原見他去的急,也不去追趕,鳴金收兵退回洛陽城內守衛。
且說董卓後退三十裏紮下營寨,對著部下大罵道:“一群廢物,連個呂布也敵不過。”罵完又憤憤不平道:“我若得呂布,何愁天下不得。”
帳前一人應聲而出,答曰:“主公少安毋躁,某與呂布乃是同鄉,深知此人有勇無謀,見利而忘義,某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來降。”
董卓回頭一看,原來是虎賁中郎將李肅。驚喜道:“若如此,真天助我也。快先說說,你要怎樣說服他歸降。”
李肅道:“聽說主公有一匹名馬,叫做赤兔,能日行千裏。若要說降呂布,須仗此馬,再以金銀結其心,然後某再進言勸說,陳其利害,必能說服呂布反丁原,來投主公。”
雖然西涼盛產好馬,然而赤兔馬卻是天下獨一無二之寶馬,董卓心有不舍,於是反問道:“沒有此馬,難道就不能說動他嗎?”
李肅道:“主公,但凡武將,所忠愛者無非有三,一是兵刃,二是坐騎,三是鎧甲,此三樣乃是為將者安身立命之物。呂布乃世之虎將,手持方天畫戟,身穿獸麵吞金連環鎧,此兩樣皆非尋常之物,所缺者,正是坐騎。正所謂寶馬配英雄。某以為,非赤兔馬不能動其心,也不足以示公之誠意。”
董卓仍然有些猶豫,便問李儒:“你意下如何?”
李儒緩緩說道:“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董卓最信李儒,當下再不猶豫,叫聲:“好,老夫便舍了此馬,又能怎地。”說罷,立即派人牽來赤兔馬,又備下黃金千兩、明珠數十顆,交給李肅。李肅不敢延誤,徑直來到呂布營中,先把赤兔馬牽到呂布麵前,呂布一見此馬,果然是神駿非凡,心中大喜,忙問:“此馬何來?”
李肅卻故意裝作不高興,道:“久不相見,賢弟為何如此怠慢,忘了昔日同鄉之誼乎?”
呂布一愣,旋即明白他話裏的意思,哈哈大笑曰:“肅兄說的對,是小弟的不是。”於是轉身吩咐道:“來人,快擺酒宴上來。”
小卒就於帳中擺下酒宴,呂布攜著李肅入帳,並肩同坐一席。寒暄過後,呂布道:“多謝肅兄贈我如此良駒,實不知該何以為報。”
李肅道:“諺雲,寶劍歸於壯士,寶馬當屬英雄。賢弟乃世之虎將,赤兔乃是馬中龍駒,由此可知,此馬非賢弟莫屬。”
呂布見他如此豪爽,也不客氣,遂端起酒杯敬道:“恭敬不如從命,小弟就收下了。來,喝酒!”
李肅道:“正該如此。”
二人開懷暢飲,酒過三巡,呂布又道:“時光荏苒,一別數年,不知肅兄現在何處。”
李肅道:“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
“仁兄高就啊。”呂布肅然起敬。
李肅卻故意激將他道:“不及賢弟多矣。不知賢弟可得意否?”
呂布默然無語,隻顧低頭飲酒。良久,才說道:“弟在丁刺史帳前聽用。”卻絕口不提任職之事,原來不過是丁原帳下一主簿而已。堂堂虎將卻做個文職,任誰也說不出口,丟死個人。
李肅自然知道此中內涵,於是哈哈一笑,岔開話題道:“肅與賢弟少得相見,卻與令尊大人常常會麵。”
呂布麵色一凜,正色說道:“兄醉也。先父已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
李肅哈哈笑道:“非也,非也,我說的是丁刺史。”
呂布麵露尷尬之色,訕笑道:“肅兄取笑了。”
李肅見時機成熟,便左右看看,見四下無人,於是壓低聲音說道:“賢弟,不是為兄多言,以賢弟之才,為何要屈尊於丁刺史之下呢。”
呂布心裏老大不是滋味,歎息曰:“也是出於無奈呀。”
李肅於是連捧帶誇道:“賢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之內誰不欽佩,若是取功名利祿,豈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為何這般唉聲歎氣。”
呂布無言以對。
李肅又道:“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當今天下豪傑之士多矣,非丁刺史一人可比,賢弟為何隻看重丁刺史,而錯失真英雄。”
呂布道:“不知誰是真英雄,請兄賜教。”
李肅見他上鉤,也不裝了,攤牌道:“愚兄正是為賢弟前程而來。”
呂布眼前一亮,忙問道:“兄在朝中見多識廣,觀當今天下誰能稱得上是世之英雄。”
看吧,這不就上套了嗎?
就呂布這點腦子還能當主簿,真不知道何進是咋想的,簡直是埋沒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