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暴行終於引起百官的不滿,後軍校尉鮑信來到袁紹營中商議,見司徒王允也在,也不背他,乃直言道:“董卓自入京以來,每日進出街市,必有鐵甲軍開路,橫行無忌,鬧得京城內外惶恐不安,百姓見之猶如惡鬼。若不加以管製,恐怕要惹出大禍。”


    袁紹愁眉不展,歎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鮑信見他有憊懶之意,於是加重語氣說道:“近日他出入宮廷越來越肆無忌憚,百官驚怵,天子不寧。當初盧植、鄭泰早有言在先,說董卓麵善心狠,一入京師必生禍患,今日方信所言非虛。我看董卓心懷異誌,宜速速除之,不然,我等必被反噬矣。”


    袁紹無奈道:“我又何嚐不知董卓有異心,隻是十常侍之亂剛剛平息,朝廷新定,不宜再輕舉妄動啊。”


    鮑信知袁紹不足以為謀,便扭頭看向王允,問道:“王司徒意下如何?”


    王允低眉撫須,緩緩說道:“且容再議。”


    鮑信大怒,奮而起身,告辭曰:“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馬暫離京師,等你們想出討董之策時再來效力。”


    袁紹和王允相顧無言,也不知各自在想些什麽,鮑信料想二人不能成事,便告辭而出,徑回老家泰山,招兵買馬以圖後進。


    “報!”這時門吏捧著一張大紅的請柬進來呈報:“董大人送來請柬。”


    袁紹接在手裏先看了一遍,又遞給王允,滿懷疑慮道:“董卓明日在溫明園中宴請百官,不知打的什麽主意,我等去還是不去?”


    王允也看完了請柬,麵無表情的說道:“明日且先去赴宴,看他怎麽說。”


    第二日,百官畏懼董卓之勢,不敢不來。此時溫明園中張燈結彩,鼓樂喧天,酒菜也都早已備齊,隻是董卓還未到場,眾人不敢先入席,便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相互寒暄:“你也來了。”


    其中有一武將卻格外引人注目,這人身高八尺,器宇軒昂,一臉英氣,手持方天畫戟,緊緊跟隨在並州刺史丁原身後,引得在場不少官員竊竊私語,有人小聲說道:“此人便是呂布吧,果然英雄了得。”


    正說話間,門人報曰:“董公到。”


    堂上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一齊望向門口,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董卓在李儒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老夫來遲,失禮,失禮。”董卓一進門,先朝眾人行一大禮,以示賠禮道歉,隨後又連連擺著手說道:“諸位請坐。”


    百官哪敢先坐,還了一禮,目光卻都集中在董卓腰間的佩劍上,暗自思忖:“恐怕又是一場鴻門宴。”因此加倍小心,生怕觸了黴頭。


    等董卓走到主位上坐好,百官這才各依次序入座,個個正襟危坐,誰也不敢先開口說話。


    這時董卓環視百官,見他們一個個噤若寒蟬的樣子,不覺好笑,便開口說道:“諸位能光臨寒舍,不勝榮幸。某自西涼初到京師,多有不拘禮節之處,還請諸位多多關照。今日略備薄酒,一來是與諸君歡飲,感謝相助;這二來嘛,也是想與諸君共商大事。來,先喝酒。”


    百官互相觀望,誰都不敢先飲,唯有丁原肆無忌憚,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把酒杯擲於麵前的桌案上,無禮至極。


    董卓愣了一下,突然放聲大笑,‘啪’的一聲把自己的酒杯也重重的砸在桌案上,嚇得百官渾身一震,抬眼看向董卓。董卓卻又哈哈笑道:“諸位莫驚,此非毒酒,還能鴆殺爾等乎。”


    百官低頭不言,端著酒杯略顯尷尬,喝也不是,放下也不是。董卓撫須道:“既然如此,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於是百官順勢放下酒杯,側耳靜聽,看他又要說出什麽‘大道理’來。


    董卓道:“自古以來,天子乃萬乘之尊,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不可以承社稷。而當今天子懦弱少威、君儀失度,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精明能幹。我欲廢少帝而立陳留王,諸位大臣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空氣仿佛突然靜止了一樣。


    董卓遍視眾人,見無一人敢應聲,便緩緩說道:“既然諸位沒有異議……”


    “不可!”一人突然掀翻了桌案,起身立於筵席前,指著董卓斥道:“你是何人,敢發如此狂言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新政初立,並無過失,如何敢妄議廢立之事,汝想篡逆乎?”


    董卓抬眼一看,原來是並州刺史丁原,登時大怒,叱道:“今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呂布在丁原身後聽聞此言,勃然變色,怒視著董卓,把手中方天畫戟猛得朝地上一頓,立時砸出一個大坑。李儒見勢不妙,忙起身勸董卓道:“今日飲宴之處,不談國政。”說著話連連朝董卓使眼色,董卓會意,於是強壓住火氣,並未當場發作。


    李儒又深深的彎腰朝丁原作揖賠禮道:“建陽息怒。”


    丁原不鳥他,扭頭離去,走到門口終於還是氣不過,猛然轉身,遠遠指著董卓罵道:“董卓老賊,休得再言廢立之事,有老夫在,你休想得逞。”


    呂布也轉身瞪了一眼董卓,一挺方天畫戟,示威似的向他一揚眉毛,冷哼一聲,緊隨丁原而去。


    董卓見呂布威風凜凜,器宇軒昂,料想敵不過,氣得一拍大腿,先忍下了這口怨氣。又問百官:“適才老夫所言,合公道否?”


    袁紹見董卓懼怕呂布,心裏有了底氣,於是說道:“眼下十常侍新滅,朝廷初定,百廢待舉,不宜再生事端,以致上下不寧。”


    董卓怨恨道:“老夫此舉正為國家社稷著想,你又何必多慮。”


    盧植接口說道:“明公差矣。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天子雖幼,但聰明仁智,並無絲毫過失,而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朝政,又無伊尹、霍光之大才,怎敢妄談廢立之大事。”


    董卓無言以對。盧植於是緊盯著董卓,提高聲音,大義凜然的說道:“聖人雲,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乃為篡逆也。”


    “我先殺了你這逆賊。”董卓聞言大怒,拔劍在手,作勢就要向盧植砍來。百官急勸道:“董公息怒。盧尚書海內人望,今若殺之,恐惹天下震驚。”


    董卓自知不能犯了眾怒,於是把劍插回劍鞘,哈哈笑道:“諸公勿驚,吾乃相戲耳。坐,坐,繼續飲酒。”


    王允道:“國家社稷之大事不宜酒後相商,董公所言之事還是改日再議吧。”


    董卓雖心有不甘,但也不好再說什麽,遂閉目沉思,王允趁機告辭道:“董公憂心費神,請先小憩片刻,王允告辭。”


    這是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之計,其他眾官焉能不知他心意,也都緊隨其後告辭而去。好好一場宴席,鬧得不歡而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趙雲是我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清風入我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清風入我心並收藏三國:趙雲是我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