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見狀,連忙解釋道:“師叔,自然科學是指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這門學派主要體現於發現自然現象背後的規律,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派!”
於吉聽後,愣了一下,隨即眉毛一掀,道:“聽起來挺複雜的,不過貧道似乎明白了你說的這些東西,原來你的師門研究的是這些啊。”
秦末見於吉一把年紀了,還不懂裝懂,不由得嘴角一抽。
啥?這你都明白了?
不過,他還是附和著於吉,道:“是啊,是啊。末師門所作的學術研究還是比較複雜的,末以後再給師叔詳細講解便是,師叔,您是不是早就猜到今年的天氣會出現反常?”
於吉聽後,也不再賣關子,點頭道:“沒錯!貧道確實早就看出來了。隻不過看你最近忙於開國大典,不好打擾你,便沒有去找你說這件事,不過,卻沒想到你自己先一步找來了。”
“那師叔可否跟我仔細說說呢?”
秦末問道。
“如此也罷,貧道就與你說道說道!”
於吉點頭。
隨即,於吉開始對秦末娓娓道來:“天象的變化注定會影響天氣的變化,這還要從天幹地支的起源說起,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就拿兩年前的七曜連珠來說,這本為七十七載一次的天象運轉,隻不過較以往不同的是,其中有一顆星曜,它的運行脫離了原來的軌跡……”
聽著於吉說到了七星連珠,秦末也是一陣心虛,心裏不由得暗想,這老道士會不會算出自己是穿越者?還有左慈這老道士,他能把自己從幽州誆騙到冀州,是不是也算到了什麽?
他可不敢小覷這群古代的道士,特別是活得長久的老道士,這些人比玩計謀的謀士還可怕。
越是了解他們,越是覺得自己孤陋寡聞。
“師叔,天象既然影響了天氣,那冀州可能就會出現旱災,是嗎?”
秦末說完,聲音有些輕微的顫抖。
因為,他是知道曆史上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出現過各種自然災難,這也間接導致三國割據一方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統一的原因之一。
於吉繼續說道:“你猜得沒錯,不僅僅局限於冀州,其餘州也有可能會出現旱災。且旱災過後必有洪災,而洪災過後必有瘟疫橫行,若是不及時采取措施,恐怕......”
聽聞此話,秦末陷入沉思。
東漢末年大瘟疫時間:公元204年至219年這段時間為重災區,以長江以北疾病為元凶,流行性出血熱(疑似)死亡人數約2000多萬大瘟疫。
人口直接減少了差不多一半,這是什麽概念,東漢末年人口統計約有5000萬,到了三國時期人口隻剩下約800萬,這是曆史事實,連打一場大仗,雙方也隻有接近上萬人的規模。
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東漢三國是氣候由冷而暖的轉型期,期間存在旱災高發期,發生過特大旱災;當前氣候正處於變暖轉型期,如今雖然才185年,馬上186年,這還是世家導致的百姓吃不上飯。如果因為自然災害導致天下百姓又吃不上飯的時候,恐怕又會陷於新的混亂局麵,而這個局麵比黃巾起義更加難以控製。
很快,秦末便想到了後世應對和治理旱災的種種措施。首先旱災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業減產耕地麵積減少生態環境惡化。
其應對措施中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
而這一點,秦末也不禁為自己先前把水車的製作方法公布在報紙上,而感到慶幸。
興修水利,對於目前而言是很難辦到的。
隻能鼓勵百姓多打井,或者築建蓄水池。
還有則是改進耕作製度,改變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這一點是目前沒有辦法辦到的,耐旱的農作物,玉米、土豆、紅薯這些都沒有……
想到此處,秦末也感到有心無力。
難道曆史性的災難還會重演?
本來秦末打算開國後,就興兵統一華夏,如此看來,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群雄割據了。
看著秦末眼神不定。
於吉也是歎息一聲,道:“此乃天道輪回,人在天道自然麵前,終歸渺小,不管怎麽努力,也是不可逆轉的!”
說完,於吉一臉嚴肅的看向秦末。
“我等道家,人輕言微,就算與上位者言出世有災難,也是不被世人所接受,隻會以為我等道者妖言惑眾,不過師侄,你就很不錯!”
秦末聞言,沉默了。
什麽叫自己很不錯?
要不是自己了解這方麵的知識,恐怕也以為你是妖道了,不過於吉確實是有一些本事的。
“師叔,乾坤未定,我亦相信人定勝天!”
“不錯!人定勝天!哈哈哈~!”
看著秦末堅定的神色,於吉撫須長笑。
他本以為秦末掌權後,隻會顧及自身而忽略天下百姓,今天看來,此子,心係蒼生。
於吉不免由衷的感到欣慰,
心中暗歎:師弟,你選的女婿很不錯啊,貧道也該為他做點什麽了。
於吉聽後,愣了一下,隨即眉毛一掀,道:“聽起來挺複雜的,不過貧道似乎明白了你說的這些東西,原來你的師門研究的是這些啊。”
秦末見於吉一把年紀了,還不懂裝懂,不由得嘴角一抽。
啥?這你都明白了?
不過,他還是附和著於吉,道:“是啊,是啊。末師門所作的學術研究還是比較複雜的,末以後再給師叔詳細講解便是,師叔,您是不是早就猜到今年的天氣會出現反常?”
於吉聽後,也不再賣關子,點頭道:“沒錯!貧道確實早就看出來了。隻不過看你最近忙於開國大典,不好打擾你,便沒有去找你說這件事,不過,卻沒想到你自己先一步找來了。”
“那師叔可否跟我仔細說說呢?”
秦末問道。
“如此也罷,貧道就與你說道說道!”
於吉點頭。
隨即,於吉開始對秦末娓娓道來:“天象的變化注定會影響天氣的變化,這還要從天幹地支的起源說起,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就拿兩年前的七曜連珠來說,這本為七十七載一次的天象運轉,隻不過較以往不同的是,其中有一顆星曜,它的運行脫離了原來的軌跡……”
聽著於吉說到了七星連珠,秦末也是一陣心虛,心裏不由得暗想,這老道士會不會算出自己是穿越者?還有左慈這老道士,他能把自己從幽州誆騙到冀州,是不是也算到了什麽?
他可不敢小覷這群古代的道士,特別是活得長久的老道士,這些人比玩計謀的謀士還可怕。
越是了解他們,越是覺得自己孤陋寡聞。
“師叔,天象既然影響了天氣,那冀州可能就會出現旱災,是嗎?”
秦末說完,聲音有些輕微的顫抖。
因為,他是知道曆史上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出現過各種自然災難,這也間接導致三國割據一方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統一的原因之一。
於吉繼續說道:“你猜得沒錯,不僅僅局限於冀州,其餘州也有可能會出現旱災。且旱災過後必有洪災,而洪災過後必有瘟疫橫行,若是不及時采取措施,恐怕......”
聽聞此話,秦末陷入沉思。
東漢末年大瘟疫時間:公元204年至219年這段時間為重災區,以長江以北疾病為元凶,流行性出血熱(疑似)死亡人數約2000多萬大瘟疫。
人口直接減少了差不多一半,這是什麽概念,東漢末年人口統計約有5000萬,到了三國時期人口隻剩下約800萬,這是曆史事實,連打一場大仗,雙方也隻有接近上萬人的規模。
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東漢三國是氣候由冷而暖的轉型期,期間存在旱災高發期,發生過特大旱災;當前氣候正處於變暖轉型期,如今雖然才185年,馬上186年,這還是世家導致的百姓吃不上飯。如果因為自然災害導致天下百姓又吃不上飯的時候,恐怕又會陷於新的混亂局麵,而這個局麵比黃巾起義更加難以控製。
很快,秦末便想到了後世應對和治理旱災的種種措施。首先旱災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業減產耕地麵積減少生態環境惡化。
其應對措施中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
而這一點,秦末也不禁為自己先前把水車的製作方法公布在報紙上,而感到慶幸。
興修水利,對於目前而言是很難辦到的。
隻能鼓勵百姓多打井,或者築建蓄水池。
還有則是改進耕作製度,改變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這一點是目前沒有辦法辦到的,耐旱的農作物,玉米、土豆、紅薯這些都沒有……
想到此處,秦末也感到有心無力。
難道曆史性的災難還會重演?
本來秦末打算開國後,就興兵統一華夏,如此看來,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群雄割據了。
看著秦末眼神不定。
於吉也是歎息一聲,道:“此乃天道輪回,人在天道自然麵前,終歸渺小,不管怎麽努力,也是不可逆轉的!”
說完,於吉一臉嚴肅的看向秦末。
“我等道家,人輕言微,就算與上位者言出世有災難,也是不被世人所接受,隻會以為我等道者妖言惑眾,不過師侄,你就很不錯!”
秦末聞言,沉默了。
什麽叫自己很不錯?
要不是自己了解這方麵的知識,恐怕也以為你是妖道了,不過於吉確實是有一些本事的。
“師叔,乾坤未定,我亦相信人定勝天!”
“不錯!人定勝天!哈哈哈~!”
看著秦末堅定的神色,於吉撫須長笑。
他本以為秦末掌權後,隻會顧及自身而忽略天下百姓,今天看來,此子,心係蒼生。
於吉不免由衷的感到欣慰,
心中暗歎:師弟,你選的女婿很不錯啊,貧道也該為他做點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