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街位於鄴都東南。
距離秦王宮,僅一街之遙。
貢院也就是會試的考場,主要是用於科舉考試的場所,整個貢院用於考試的號房多達二萬餘間,可同時容納二萬多名考生參加考試。
而整個貢院的建築氣勢雄偉壯觀,別具一格,顯示了獨有建築風格與高超的設計技巧,行置其中,既可領略不遠處雄偉壯觀的秦王宮建築群落,又可以體現出秦國對科舉的重視。
一行人駕車抵達貢院街外。
劉妍下馬後就發現周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了,她心裏有些忐忑,便拉住了秦末的袖子,怯生生地問道:“皇叔,咱們真要報名嗎?”
“怎麽?你不是有信心能取得前十嗎?”
秦末故作驚訝地問道。
劉妍咬牙切齒地低聲說道:“那是以之前……”
她之前可沒有見過如此宏大的場麵。
隻見貢院外到處都是前來參加科舉的儒生,黑壓壓的人頭攢動,根本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人。
“沒想到秦國開放科舉製,居然有如此多的讀書人響應,相比於察舉製,科舉製讓秦國再無人才缺失之患,更斷了士族壟斷門學的根基,若當年吾皇能想出如此良策,何至受製於士族。”
旁邊傳來趙典無奈的歎息。
“就算能想到,這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夠辦到的,唯有破而後立,方可成功。”秦末輕笑著搖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
劉妍眨了眨眼睛。
她不明白秦末話裏的含義。
而趙典則神情黯然了幾分。
漢朝有成熟的官僚體係,就算想用科舉製也是不可能的,必定遭到各種強烈反對,甚至引起士林激烈抨擊,比其賣官還嚴重。
秦末提出的破而後立,隻有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一切都還沒有定型,才可能推行科舉製。
秦國開放科舉製,讓天下寒門學子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秦國發行紙書已經逐漸取代竹簡,讓士族無法壟斷門學的教育。
眾人進了貢院,便直接來到了考試報名場所——貢堂。
隻見寬闊的廣場上已排起了長龍。
“報名的人未免太多了吧!”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科舉製關乎寒門士子的命運,誰不拚盡全力爭奪呢。”
秦末淡淡地笑道。
“這麽多人,要等到什麽時候啊?”
劉妍嘟囔著抱怨道。
秦末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莫急,你先去排隊報名,我們等你。”
劉妍撇了撇嘴巴,不樂意地走向了隊伍。
秦末和趙典等人跟隨人流,往貢堂後麵的休息廳走去。
那兒是專供等待考生報名休息的地方。
整個休息廳很大,猶如後世機場的候機室似的,裏麵擺了許多長椅。
三五個人坐一張長椅,或小憩,或閑聊。
“真是新奇,沒想到鄴都到處都充滿不可思議,原以為和洛陽差不多,沒想到比洛陽繁華千百倍!”一名穿著青衣儒袍的男子感慨道。
“聽聞這次秦國的科舉,是由秦王提出來的,就是為解決我等寒門子弟上報無門的問題,這簡直就是給了我等寒門子弟一條光明坦途。”
另一名文弱秀氣的年輕公子也感概不已。
他本是河內郡一名普通寒門子弟,祖上做過太守,輪到他這一脈已經家道中落,而他自己雖有才能,但想要做官幾乎不可能。
哪曾想秦國居然鼓勵寒門子弟參加科舉。
這簡直給寒門子弟指明了一條通天大道,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功名。
“秦國如此看重我等寒門學子,我等自然應竭盡所能為秦國效力,以報答秦王的恩德。”
……
休息廳裏,不少寒門士子談論起科舉的事宜,對秦末充滿感恩戴德之情,更有人熱血沸騰,恨不得將一腔熱血都灑在秦國。
秦末、趙典站在休息廳外,默默看著那些熱血沸騰的寒門士子們,神色各異。
趙典臉上露出複雜之色。
如今的秦國從軍事,政治,經濟上都占據絕對優勢,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迅速恢複生產,民心凝聚,兵強馬壯,儼然是整個天下最強霸主。
這樣的秦國,漢室想要複興已無任何可能。
秦國已經注定了要一統天下。
趙典目光幽幽望著大廳,不知在想些什麽。
秦末見狀嘴角微微揚起,小聲說道:
“趙將軍,你作為漢室兩朝重臣,如今看到秦國如此盛況,心中作何感想?”
聞言,趙典回過神,看了一眼秦末。
他垂眸斂去眼底的情緒,平靜地說道:“在下隻想完成先皇所交代的任務,照顧好公主。”
“至於別的,已經沒有任何念想了。”
趙典的語氣很冷淡,但卻表明他心中對漢靈帝的忠誠,保護公主這是身為衛尉的責任。
“趙將軍果然乃忠義之輩。”
秦末點頭讚許道,隨即話鋒一轉:“不過,你有未想過,或許靈帝是讓你帶著公主隱姓埋名,遠避他鄉,可你為何要讓她來鄴城以身犯險,就算你們殺了秦末,又能如何?”
趙典沉默了。
見其沉默,秦末也不在多言,隨即又借故離開,朝著貢院的後院走去。
來到後院的大門前,秦末便被侍衛擋住了。
“站住!此地乃考生禁地,除了考核官員,其餘閑雜人等一律不得入內。”
一位身材魁梧的侍衛攔住了秦末等人。
秦末笑著看向侍衛,“麻煩通報一聲,我找孔融……”
侍衛怔住了,呆呆地看著秦末,顯然是沒有反應過來,突然他大笑了起來。
“口氣倒是不小,連孔尚書都敢直呼其名!你以為你是誰,是秦王嗎?”
“大膽!”
一旁的典韋見狀立刻怒喝了一聲,凶神惡煞般瞪著侍衛,準備上去給他一巴掌。
秦末舉手示意典韋不要鬧事。
“是與不是,你進去通報一下不就知道了。”秦末平靜地說道。
侍衛打量了一番秦末,那上位者的感覺撲麵而來,又瞅了一眼他身後的典韋,心中遲疑。
這真要是秦王,他可承擔不起。
距離秦王宮,僅一街之遙。
貢院也就是會試的考場,主要是用於科舉考試的場所,整個貢院用於考試的號房多達二萬餘間,可同時容納二萬多名考生參加考試。
而整個貢院的建築氣勢雄偉壯觀,別具一格,顯示了獨有建築風格與高超的設計技巧,行置其中,既可領略不遠處雄偉壯觀的秦王宮建築群落,又可以體現出秦國對科舉的重視。
一行人駕車抵達貢院街外。
劉妍下馬後就發現周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了,她心裏有些忐忑,便拉住了秦末的袖子,怯生生地問道:“皇叔,咱們真要報名嗎?”
“怎麽?你不是有信心能取得前十嗎?”
秦末故作驚訝地問道。
劉妍咬牙切齒地低聲說道:“那是以之前……”
她之前可沒有見過如此宏大的場麵。
隻見貢院外到處都是前來參加科舉的儒生,黑壓壓的人頭攢動,根本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人。
“沒想到秦國開放科舉製,居然有如此多的讀書人響應,相比於察舉製,科舉製讓秦國再無人才缺失之患,更斷了士族壟斷門學的根基,若當年吾皇能想出如此良策,何至受製於士族。”
旁邊傳來趙典無奈的歎息。
“就算能想到,這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夠辦到的,唯有破而後立,方可成功。”秦末輕笑著搖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
劉妍眨了眨眼睛。
她不明白秦末話裏的含義。
而趙典則神情黯然了幾分。
漢朝有成熟的官僚體係,就算想用科舉製也是不可能的,必定遭到各種強烈反對,甚至引起士林激烈抨擊,比其賣官還嚴重。
秦末提出的破而後立,隻有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一切都還沒有定型,才可能推行科舉製。
秦國開放科舉製,讓天下寒門學子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秦國發行紙書已經逐漸取代竹簡,讓士族無法壟斷門學的教育。
眾人進了貢院,便直接來到了考試報名場所——貢堂。
隻見寬闊的廣場上已排起了長龍。
“報名的人未免太多了吧!”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科舉製關乎寒門士子的命運,誰不拚盡全力爭奪呢。”
秦末淡淡地笑道。
“這麽多人,要等到什麽時候啊?”
劉妍嘟囔著抱怨道。
秦末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莫急,你先去排隊報名,我們等你。”
劉妍撇了撇嘴巴,不樂意地走向了隊伍。
秦末和趙典等人跟隨人流,往貢堂後麵的休息廳走去。
那兒是專供等待考生報名休息的地方。
整個休息廳很大,猶如後世機場的候機室似的,裏麵擺了許多長椅。
三五個人坐一張長椅,或小憩,或閑聊。
“真是新奇,沒想到鄴都到處都充滿不可思議,原以為和洛陽差不多,沒想到比洛陽繁華千百倍!”一名穿著青衣儒袍的男子感慨道。
“聽聞這次秦國的科舉,是由秦王提出來的,就是為解決我等寒門子弟上報無門的問題,這簡直就是給了我等寒門子弟一條光明坦途。”
另一名文弱秀氣的年輕公子也感概不已。
他本是河內郡一名普通寒門子弟,祖上做過太守,輪到他這一脈已經家道中落,而他自己雖有才能,但想要做官幾乎不可能。
哪曾想秦國居然鼓勵寒門子弟參加科舉。
這簡直給寒門子弟指明了一條通天大道,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功名。
“秦國如此看重我等寒門學子,我等自然應竭盡所能為秦國效力,以報答秦王的恩德。”
……
休息廳裏,不少寒門士子談論起科舉的事宜,對秦末充滿感恩戴德之情,更有人熱血沸騰,恨不得將一腔熱血都灑在秦國。
秦末、趙典站在休息廳外,默默看著那些熱血沸騰的寒門士子們,神色各異。
趙典臉上露出複雜之色。
如今的秦國從軍事,政治,經濟上都占據絕對優勢,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迅速恢複生產,民心凝聚,兵強馬壯,儼然是整個天下最強霸主。
這樣的秦國,漢室想要複興已無任何可能。
秦國已經注定了要一統天下。
趙典目光幽幽望著大廳,不知在想些什麽。
秦末見狀嘴角微微揚起,小聲說道:
“趙將軍,你作為漢室兩朝重臣,如今看到秦國如此盛況,心中作何感想?”
聞言,趙典回過神,看了一眼秦末。
他垂眸斂去眼底的情緒,平靜地說道:“在下隻想完成先皇所交代的任務,照顧好公主。”
“至於別的,已經沒有任何念想了。”
趙典的語氣很冷淡,但卻表明他心中對漢靈帝的忠誠,保護公主這是身為衛尉的責任。
“趙將軍果然乃忠義之輩。”
秦末點頭讚許道,隨即話鋒一轉:“不過,你有未想過,或許靈帝是讓你帶著公主隱姓埋名,遠避他鄉,可你為何要讓她來鄴城以身犯險,就算你們殺了秦末,又能如何?”
趙典沉默了。
見其沉默,秦末也不在多言,隨即又借故離開,朝著貢院的後院走去。
來到後院的大門前,秦末便被侍衛擋住了。
“站住!此地乃考生禁地,除了考核官員,其餘閑雜人等一律不得入內。”
一位身材魁梧的侍衛攔住了秦末等人。
秦末笑著看向侍衛,“麻煩通報一聲,我找孔融……”
侍衛怔住了,呆呆地看著秦末,顯然是沒有反應過來,突然他大笑了起來。
“口氣倒是不小,連孔尚書都敢直呼其名!你以為你是誰,是秦王嗎?”
“大膽!”
一旁的典韋見狀立刻怒喝了一聲,凶神惡煞般瞪著侍衛,準備上去給他一巴掌。
秦末舉手示意典韋不要鬧事。
“是與不是,你進去通報一下不就知道了。”秦末平靜地說道。
侍衛打量了一番秦末,那上位者的感覺撲麵而來,又瞅了一眼他身後的典韋,心中遲疑。
這真要是秦王,他可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