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飲宴過後。
秦末便開始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嶽丈,董卓雖死,但馬騰、劉備等人仍有不下三萬西涼鐵騎在,此番出征西涼,朕還需一員猛將助陣,不知嶽丈可願隨朕一起出征西涼?”
“末將任憑陛下差遣!”
呂布眼中閃過一抹激動,連忙抱拳道。
“好!”
秦末起身,環顧四周道:“傳令,明日三更造飯,四更整軍,五更拔營前行,大軍務必在最短時間趕至西涼邊境,以防有變!”
“諾!”
眾人應道。
秦末端起酒樽一飲而盡,對著眾人道:“今日飲宴就到此為止,都下去休息吧!”
說罷,秦末起身離去。
眾將見狀,也都紛紛散去。
……
……
次日。
清晨!
隨著秦末一聲令下,大帳之外。
十萬大軍拔營而行。
場麵震天撼地。
……
……
三日後,晌午。
大軍抵達函穀關外十裏處。
而函穀關位於長安古道的一段,其道路深險如函,因而得名“函穀關”。所謂的古道,其實就是黃土高原上的一道巨大裂縫而已,從函穀關往西,則是西涼的地界,過了西涼便是西域。
“稟陛下,李儒、牛輔正在帳外求見!”
“讓他們進來!”
秦末坐在主帥位置上,淡淡的道。
“諾!”
片刻之後,幾道人影匆匆進入大帳。
“李儒、牛輔,參見陛下!”
二人跪倒在地上道。
“起來吧。”秦末抬手示意了一下。
“謝陛下!”
二人應聲而起。
“李儒,朕命你為先鋒,為何半月已過,這函穀關至今還未拿下?”
秦末端著茶盞抿了一口茶水道。
李儒聽到此言,心中不由一陣憋屈,當即拱手道:“稟陛下,那劉備麾下的關羽武藝高強,牛將軍與之交戰險些被其斬於馬下,再加上劉備身邊那個諸葛亮,趁我等不備出關偷襲我軍,一把火險些將我等燒死在這函穀關外!”
牛輔也是趕緊附和道:“陛下明鑒,我等的確是拚死而戰,並無半點欺瞞陛下!”
“嗯!”
秦末點了點頭。
這三萬西涼降軍說白了就是他派去的炮灰,為的就是拖住劉備與馬騰,不讓他們有時間去吞並董卓在西涼遺留下來的勢力。
而李儒說的話,他也早就通過監軍知道了。
隨即,秦末對著二人道:“明日,朕會親臨函穀關,朕命你二人繼續為先鋒帶領剩餘西涼軍攻城,朕會讓炮營從旁協助,若二位在明日傍晚之前,還拿不下函穀關的話,當以軍法從事!”
“末將(臣)遵旨!”
兩人聞言,心神巨震。
秦末能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證明對他倆的不信任。但秦末派出炮營,卻是讓牛輔和李儒感覺心中有底,至少不是單純的讓他們當炮灰。
“好了,你們下去吧!”
……
此時,函穀關隘內。
劉備和諸葛亮等人正在商議如何抵禦之事。
“報,秦軍已至函穀關外十裏處紮營!”
“果然,還是來了!”
劉備雙眸微縮,臉上閃過一抹冷冽之色,隨即看向眾人道:“此次秦末親自領兵來襲,還有火炮相佐,關外更有一萬餘西涼軍作輔,如此情況,恐怕函穀關難以防守。”
“大哥,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張飛焦急的問道。
“軍師,你方才所說,我等該如何做?”
劉備對著身側的諸葛亮道。
諸葛亮沉吟了片刻,而後才拱手說道:“回主公,亮方才所提到的計策,雖能殲滅秦軍,但卻需依靠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亮雖算出十日之後必天降大雨,而如今的情況卻是,秦軍定不可能給我等十日時間準備。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與秦軍正麵交鋒,而是拖住秦軍。”
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的凝重。
“依軍師之見,此計,該如何施為?”
劉備忍不住問道。
諸葛亮看著眾人,再次開口道:“依亮之見,應當將秦軍放進函穀關峽道內,利用函穀關內錯綜複雜的峽道與地形與秦軍展開襲擊戰,並依托有利地形,節節敗退,並將其大軍引至上善湖南麵的峽道。而在這段時間內需盡快將南麵的上善湖改道築渠,待雨水爆漲,定能水淹秦末十萬大軍於南麵函穀關峽道之內。”
“妙啊,若是如此,此戰必勝無疑!”
“此乃妙計啊!”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將眼前皆是一亮。
而劉備卻看著諸葛亮,問道:“軍師,若我軍棄關而退,秦末定會有所防範,如何才能使其領大軍來追擊我等?”
“亮已有謀劃。”
諸葛亮聞言一笑,道:“主公,若我等棄關,定然會引起秦末警惕,不敢引大軍貿然入關深入追擊。然而一旦我等主動出關與之決戰,隻要主公與二位將軍能將這場決戰之戲演好,屆時秦末定會放心大膽入關。
”隨即,諸葛亮對著眾人說起了此中細節。
“秦末奸詐無比,某擔心……”
劉備皺眉道。
“主公,無需擔憂。”
諸葛亮傲然的道,“此計在於利用人性,而秦末此人行事自負自傲,亮研究過他所指揮過的所有戰役,此人自黃巾起義以來,在兵事上從不聽取任何人的建議。也正因如此,亮才敢斷言,秦末一定會領兵入關,隻要能夠引起秦末的好勝心,那麽就能將其消滅在這函穀關!”
見諸葛亮信心十足的模樣,眾人也不禁跟著有了信心。
又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劉備下定了決心。
“好,既如此,那就按照軍師所說去辦!”
劉備大喝一聲。
隨即又對著陳到命令道:“叔至,你帶著一萬人馬立即前往上善湖構築水渠,務必要在最短時間之內掘通古道,十日後我要水淹秦軍!”
“是!”
“其餘人等,明日隨我出關迎敵!”
言畢,眾人快速行動起來。
翌日。
秦末本想讓李儒、牛輔二人引西涼軍攻打函穀關隘,卻沒想到劉備卻提前送來了決戰書。
看著決戰書上的內容。
秦末嘴角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他知道,這是諸葛亮給自己下的鉤子。
但明知是鉤,秦末依舊會吞之。
將決戰書信傳給眾人看後,戲誌才滿臉擔憂的勸諫道,“陛下,我等兵至函穀關,隻需一戰而下,劉備卻在此時邀陛下與之鬥將,敗者退兵,事出反常必有妖,劉備此番作為,恐有詐……”
“丞相何必憂慮!”
此時呂布趕忙站了出來,對著秦末拱手說道:“陛下,劉備身邊之將,布視之土雞瓦犬爾,此番鬥將,布定讓陛下旗開得勝!”
呂布的武藝如何秦末心中清楚,隻是看著呂布那自信滿滿的模樣,秦末也不好打擊他。
這有可能是冷武器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也罷。”
秦末搖了搖頭,笑道:“所謂兵不厭詐,朕也很好奇這諸葛亮到底還設了什麽計謀,既然劉備要決戰,那朕自奉陪到底。”
秦末便開始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嶽丈,董卓雖死,但馬騰、劉備等人仍有不下三萬西涼鐵騎在,此番出征西涼,朕還需一員猛將助陣,不知嶽丈可願隨朕一起出征西涼?”
“末將任憑陛下差遣!”
呂布眼中閃過一抹激動,連忙抱拳道。
“好!”
秦末起身,環顧四周道:“傳令,明日三更造飯,四更整軍,五更拔營前行,大軍務必在最短時間趕至西涼邊境,以防有變!”
“諾!”
眾人應道。
秦末端起酒樽一飲而盡,對著眾人道:“今日飲宴就到此為止,都下去休息吧!”
說罷,秦末起身離去。
眾將見狀,也都紛紛散去。
……
……
次日。
清晨!
隨著秦末一聲令下,大帳之外。
十萬大軍拔營而行。
場麵震天撼地。
……
……
三日後,晌午。
大軍抵達函穀關外十裏處。
而函穀關位於長安古道的一段,其道路深險如函,因而得名“函穀關”。所謂的古道,其實就是黃土高原上的一道巨大裂縫而已,從函穀關往西,則是西涼的地界,過了西涼便是西域。
“稟陛下,李儒、牛輔正在帳外求見!”
“讓他們進來!”
秦末坐在主帥位置上,淡淡的道。
“諾!”
片刻之後,幾道人影匆匆進入大帳。
“李儒、牛輔,參見陛下!”
二人跪倒在地上道。
“起來吧。”秦末抬手示意了一下。
“謝陛下!”
二人應聲而起。
“李儒,朕命你為先鋒,為何半月已過,這函穀關至今還未拿下?”
秦末端著茶盞抿了一口茶水道。
李儒聽到此言,心中不由一陣憋屈,當即拱手道:“稟陛下,那劉備麾下的關羽武藝高強,牛將軍與之交戰險些被其斬於馬下,再加上劉備身邊那個諸葛亮,趁我等不備出關偷襲我軍,一把火險些將我等燒死在這函穀關外!”
牛輔也是趕緊附和道:“陛下明鑒,我等的確是拚死而戰,並無半點欺瞞陛下!”
“嗯!”
秦末點了點頭。
這三萬西涼降軍說白了就是他派去的炮灰,為的就是拖住劉備與馬騰,不讓他們有時間去吞並董卓在西涼遺留下來的勢力。
而李儒說的話,他也早就通過監軍知道了。
隨即,秦末對著二人道:“明日,朕會親臨函穀關,朕命你二人繼續為先鋒帶領剩餘西涼軍攻城,朕會讓炮營從旁協助,若二位在明日傍晚之前,還拿不下函穀關的話,當以軍法從事!”
“末將(臣)遵旨!”
兩人聞言,心神巨震。
秦末能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證明對他倆的不信任。但秦末派出炮營,卻是讓牛輔和李儒感覺心中有底,至少不是單純的讓他們當炮灰。
“好了,你們下去吧!”
……
此時,函穀關隘內。
劉備和諸葛亮等人正在商議如何抵禦之事。
“報,秦軍已至函穀關外十裏處紮營!”
“果然,還是來了!”
劉備雙眸微縮,臉上閃過一抹冷冽之色,隨即看向眾人道:“此次秦末親自領兵來襲,還有火炮相佐,關外更有一萬餘西涼軍作輔,如此情況,恐怕函穀關難以防守。”
“大哥,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張飛焦急的問道。
“軍師,你方才所說,我等該如何做?”
劉備對著身側的諸葛亮道。
諸葛亮沉吟了片刻,而後才拱手說道:“回主公,亮方才所提到的計策,雖能殲滅秦軍,但卻需依靠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亮雖算出十日之後必天降大雨,而如今的情況卻是,秦軍定不可能給我等十日時間準備。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與秦軍正麵交鋒,而是拖住秦軍。”
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的凝重。
“依軍師之見,此計,該如何施為?”
劉備忍不住問道。
諸葛亮看著眾人,再次開口道:“依亮之見,應當將秦軍放進函穀關峽道內,利用函穀關內錯綜複雜的峽道與地形與秦軍展開襲擊戰,並依托有利地形,節節敗退,並將其大軍引至上善湖南麵的峽道。而在這段時間內需盡快將南麵的上善湖改道築渠,待雨水爆漲,定能水淹秦末十萬大軍於南麵函穀關峽道之內。”
“妙啊,若是如此,此戰必勝無疑!”
“此乃妙計啊!”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將眼前皆是一亮。
而劉備卻看著諸葛亮,問道:“軍師,若我軍棄關而退,秦末定會有所防範,如何才能使其領大軍來追擊我等?”
“亮已有謀劃。”
諸葛亮聞言一笑,道:“主公,若我等棄關,定然會引起秦末警惕,不敢引大軍貿然入關深入追擊。然而一旦我等主動出關與之決戰,隻要主公與二位將軍能將這場決戰之戲演好,屆時秦末定會放心大膽入關。
”隨即,諸葛亮對著眾人說起了此中細節。
“秦末奸詐無比,某擔心……”
劉備皺眉道。
“主公,無需擔憂。”
諸葛亮傲然的道,“此計在於利用人性,而秦末此人行事自負自傲,亮研究過他所指揮過的所有戰役,此人自黃巾起義以來,在兵事上從不聽取任何人的建議。也正因如此,亮才敢斷言,秦末一定會領兵入關,隻要能夠引起秦末的好勝心,那麽就能將其消滅在這函穀關!”
見諸葛亮信心十足的模樣,眾人也不禁跟著有了信心。
又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劉備下定了決心。
“好,既如此,那就按照軍師所說去辦!”
劉備大喝一聲。
隨即又對著陳到命令道:“叔至,你帶著一萬人馬立即前往上善湖構築水渠,務必要在最短時間之內掘通古道,十日後我要水淹秦軍!”
“是!”
“其餘人等,明日隨我出關迎敵!”
言畢,眾人快速行動起來。
翌日。
秦末本想讓李儒、牛輔二人引西涼軍攻打函穀關隘,卻沒想到劉備卻提前送來了決戰書。
看著決戰書上的內容。
秦末嘴角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他知道,這是諸葛亮給自己下的鉤子。
但明知是鉤,秦末依舊會吞之。
將決戰書信傳給眾人看後,戲誌才滿臉擔憂的勸諫道,“陛下,我等兵至函穀關,隻需一戰而下,劉備卻在此時邀陛下與之鬥將,敗者退兵,事出反常必有妖,劉備此番作為,恐有詐……”
“丞相何必憂慮!”
此時呂布趕忙站了出來,對著秦末拱手說道:“陛下,劉備身邊之將,布視之土雞瓦犬爾,此番鬥將,布定讓陛下旗開得勝!”
呂布的武藝如何秦末心中清楚,隻是看著呂布那自信滿滿的模樣,秦末也不好打擊他。
這有可能是冷武器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也罷。”
秦末搖了搖頭,笑道:“所謂兵不厭詐,朕也很好奇這諸葛亮到底還設了什麽計謀,既然劉備要決戰,那朕自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