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
每個人也許都有自己的長處,陸平又一次覺得自己入錯行了,開個賣筆行,開始的半個月,生意確實一般,隻是不知為何這些日子生意突飛猛進,讓程三斤對陸平的生意頭腦,頗為佩服。
陸平琢磨了半天,也許,可能,大約應是清廷下詔舉行科舉,也可能是清廷也辦了報紙,亦或是對麵街那家賣紙筆的關門歇業的原因,總而言之,如今生意極好,按陸平心中估算,再這麽幹三個月,本錢就掙回來了,到時候基本上就純利。
就在陸平精心打理店鋪時,多鐸南征了,這消息很快在北京城中傳的沸沸揚揚,陸平感到自己不能再這麽下去,來北京城這麽久,什麽消息都沒往回報過,這怎麽能行。
雖說聯絡上了吳偉業,但也沒查探到什麽機密之事,吳偉業倒是比冒襄強點,不在內三院混日子,而是被多爾袞提拔為禮部典製郎中,正五品職,官不大,但好歹也算混入清廷內部。
吳偉業雖說得不到什麽機密消息,但清廷上下都知道的消息,吳偉業自然也知曉了,在私下打探,又多方佐證之後,吳偉業大致明了多鐸出兵的人數,隨後告知於身旁的常遠鼎,並令其將消息傳至陸平。
常遠鼎當即出門,走了將近一刻鍾,來到了寧門大街旁的一個胡同巷子裏,陸平的小店,就開在此處,至於為何不開在人流量密集的寧門大街,陸平表示這筆墨紙硯目標人群比較固定,當然最主要的問題是租金太貴。
常遠鼎走進賣筆鋪時,其額頭有些冒汗,陸平見狀,招呼程三斤招待其他客人,自己則迎了上去,道:“客官要買些什麽。”
“來買些上好的宣紙”
“哎呀,我那宣紙放在庫房貨架上邊,拿下來麻煩,客官要不親自看看,滿意了我再取下來?”陸平笑臉盈盈的說道。
“行”
二人一前一後,來到庫房中,四下無人,陸平低聲問道:“何事?”
“多鐸南征,隨軍大致……”
陸平見常遠鼎沒拿紙出來,便知他是記在心裏,當即從旁邊拿出紙筆,快速的書寫。
常遠鼎見陸平已經準備好,繼續說道:“隨軍大致,蒙古八旗有五六千人,鑲白旗全軍南下,應是六千人,還有包衣奴才應有一萬多人,漢軍綠營不到萬人,南下之數,應不下三萬五千人。”
常遠鼎見其書寫完,又加了一句,道:“吳先生說了,這消息雖不算太過準確,但應相差不大,吳先生一方麵在朝中探得消息,一方麵也是多方證實所得。”
陸平聞言了然,又在書信最後加了一句:“未詳細確認,大致人數。”
見時間略微久了些,陸平從貨架上拿了一刀宣紙,對著常遠鼎說道:“給,這刀宣紙不用錢,送給吳先生的。”
常遠鼎也不客氣,當即拿了宣紙,轉身就走,這是陸平來到北京城後得到的第一個軍事情報。
…………
上兵伐謀,四個字,孟浚已深有體會,昔日自己時勢所迫,隻能不停的廝殺,攻城,交戰,到如今好不容易打出一片天地,孟浚終於可以略微的體會到上兵伐謀的智慧。
上兵伐謀,戰爭的最高境界並非兩軍直接交鋒,而是以謀略取勝,在還未交戰時便讓敵人失去戰鬥力。
意味著通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規劃,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以智取勝,謀定而後動,通過深入了解對手,製定周密計劃,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成就。
孟浚自覺還沒有如此的智慧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孟浚盡力聯絡潛在的盟友,增強己方,以堂堂正正之陽謀,迎戰多鐸。
如今大軍雲集,雖還未正式進軍,但各項物資已經源源不斷的運輸至前線,孟浚預計十萬正兵出戰湖廣,所需輔兵之數便不下七萬,還需有大量的民夫,或搬運物資,或打掃戰場,或轉運物資,孟浚雖然有水師之力,但水師也上不了岸,也需要民夫再行轉運,以補充軍需。
這一戰,孟浚投入了自己幾乎可以調動的所有兵力,而多爾袞也是一樣,雙方於此戰,無論誰輸,其後果都將極為嚴重,孟浚若敗,必將轉入守勢,清兵屆時攜大勝之威,必然直逼金陵,而清軍若敗,湖廣自不用多說,便是四川也將無力守禦。
孟浚希望於鄭成功能同意出動水師,襄助自己,也希望李定國能與自己並肩作戰,如此三方同心協力,則勝算大增。
…………
台灣,安平城。
鄭成功放下孟浚的親筆書信,看著台下的使者,此人正是孟浚的親兵秘書沈從文,手指輕輕的叩著桌案。
鄭成功看著沈從文,語氣平淡的說道:“周王據有江南富饒之地,又擁兵數十萬,屢敗強敵,無論滿洲八旗,亦或是李金聲桓之流,周王殺之如殺一犬,如此豪雄,何需求援。”
沈從文拱手施禮,隨後說道:“國姓,昔日韃虜猖獗,吾王振臂一呼,為國起義士,曆經血戰,掃清江南胡氣,如今欲用兵湖廣,然清軍聚全國之精眾,欲一戰而掃平天下,吾王雄才大略,但勢孤難持,若敗,恐清軍順勢而下,則天下再難收拾矣!”
見鄭成功沉默不語,沈從文接著說道:“此戰猶如昔日漢之赤壁,晉之淝水,皆是一戰而定天下歸屬,吾王豈能不思,國姓身負大行皇帝厚重,值此危難之際,難道不能同舟共濟,共複山河嗎?”
鄭成功依舊不言,這時一旁的陳永華說道:“沈公子遠道而來,確有不知之事,我等剛剛擊敗夷人,將士疲憊,船隻破損,正是休養之時,湖廣,福建相隔甚遠,水師長途跋涉,豈有一日而決,請公子先去休息幾日,請容我等相商一番。”
臨行前,孟浚曾對沈從文言:“鄭家思閩久矣,若其不願出兵,或可以閩地為酬,請鄭氏鼎力相助!”
沈從文心有不甘,但聽聞陳永華之言,還是咬咬牙,沉聲道:“吾王知國姓一心複昔日榮光,若國姓鼎力相助,集水陸大軍,迎戰湖廣,吾王願國姓永鎮閩地!”
每個人也許都有自己的長處,陸平又一次覺得自己入錯行了,開個賣筆行,開始的半個月,生意確實一般,隻是不知為何這些日子生意突飛猛進,讓程三斤對陸平的生意頭腦,頗為佩服。
陸平琢磨了半天,也許,可能,大約應是清廷下詔舉行科舉,也可能是清廷也辦了報紙,亦或是對麵街那家賣紙筆的關門歇業的原因,總而言之,如今生意極好,按陸平心中估算,再這麽幹三個月,本錢就掙回來了,到時候基本上就純利。
就在陸平精心打理店鋪時,多鐸南征了,這消息很快在北京城中傳的沸沸揚揚,陸平感到自己不能再這麽下去,來北京城這麽久,什麽消息都沒往回報過,這怎麽能行。
雖說聯絡上了吳偉業,但也沒查探到什麽機密之事,吳偉業倒是比冒襄強點,不在內三院混日子,而是被多爾袞提拔為禮部典製郎中,正五品職,官不大,但好歹也算混入清廷內部。
吳偉業雖說得不到什麽機密消息,但清廷上下都知道的消息,吳偉業自然也知曉了,在私下打探,又多方佐證之後,吳偉業大致明了多鐸出兵的人數,隨後告知於身旁的常遠鼎,並令其將消息傳至陸平。
常遠鼎當即出門,走了將近一刻鍾,來到了寧門大街旁的一個胡同巷子裏,陸平的小店,就開在此處,至於為何不開在人流量密集的寧門大街,陸平表示這筆墨紙硯目標人群比較固定,當然最主要的問題是租金太貴。
常遠鼎走進賣筆鋪時,其額頭有些冒汗,陸平見狀,招呼程三斤招待其他客人,自己則迎了上去,道:“客官要買些什麽。”
“來買些上好的宣紙”
“哎呀,我那宣紙放在庫房貨架上邊,拿下來麻煩,客官要不親自看看,滿意了我再取下來?”陸平笑臉盈盈的說道。
“行”
二人一前一後,來到庫房中,四下無人,陸平低聲問道:“何事?”
“多鐸南征,隨軍大致……”
陸平見常遠鼎沒拿紙出來,便知他是記在心裏,當即從旁邊拿出紙筆,快速的書寫。
常遠鼎見陸平已經準備好,繼續說道:“隨軍大致,蒙古八旗有五六千人,鑲白旗全軍南下,應是六千人,還有包衣奴才應有一萬多人,漢軍綠營不到萬人,南下之數,應不下三萬五千人。”
常遠鼎見其書寫完,又加了一句,道:“吳先生說了,這消息雖不算太過準確,但應相差不大,吳先生一方麵在朝中探得消息,一方麵也是多方證實所得。”
陸平聞言了然,又在書信最後加了一句:“未詳細確認,大致人數。”
見時間略微久了些,陸平從貨架上拿了一刀宣紙,對著常遠鼎說道:“給,這刀宣紙不用錢,送給吳先生的。”
常遠鼎也不客氣,當即拿了宣紙,轉身就走,這是陸平來到北京城後得到的第一個軍事情報。
…………
上兵伐謀,四個字,孟浚已深有體會,昔日自己時勢所迫,隻能不停的廝殺,攻城,交戰,到如今好不容易打出一片天地,孟浚終於可以略微的體會到上兵伐謀的智慧。
上兵伐謀,戰爭的最高境界並非兩軍直接交鋒,而是以謀略取勝,在還未交戰時便讓敵人失去戰鬥力。
意味著通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規劃,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以智取勝,謀定而後動,通過深入了解對手,製定周密計劃,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成就。
孟浚自覺還沒有如此的智慧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孟浚盡力聯絡潛在的盟友,增強己方,以堂堂正正之陽謀,迎戰多鐸。
如今大軍雲集,雖還未正式進軍,但各項物資已經源源不斷的運輸至前線,孟浚預計十萬正兵出戰湖廣,所需輔兵之數便不下七萬,還需有大量的民夫,或搬運物資,或打掃戰場,或轉運物資,孟浚雖然有水師之力,但水師也上不了岸,也需要民夫再行轉運,以補充軍需。
這一戰,孟浚投入了自己幾乎可以調動的所有兵力,而多爾袞也是一樣,雙方於此戰,無論誰輸,其後果都將極為嚴重,孟浚若敗,必將轉入守勢,清兵屆時攜大勝之威,必然直逼金陵,而清軍若敗,湖廣自不用多說,便是四川也將無力守禦。
孟浚希望於鄭成功能同意出動水師,襄助自己,也希望李定國能與自己並肩作戰,如此三方同心協力,則勝算大增。
…………
台灣,安平城。
鄭成功放下孟浚的親筆書信,看著台下的使者,此人正是孟浚的親兵秘書沈從文,手指輕輕的叩著桌案。
鄭成功看著沈從文,語氣平淡的說道:“周王據有江南富饒之地,又擁兵數十萬,屢敗強敵,無論滿洲八旗,亦或是李金聲桓之流,周王殺之如殺一犬,如此豪雄,何需求援。”
沈從文拱手施禮,隨後說道:“國姓,昔日韃虜猖獗,吾王振臂一呼,為國起義士,曆經血戰,掃清江南胡氣,如今欲用兵湖廣,然清軍聚全國之精眾,欲一戰而掃平天下,吾王雄才大略,但勢孤難持,若敗,恐清軍順勢而下,則天下再難收拾矣!”
見鄭成功沉默不語,沈從文接著說道:“此戰猶如昔日漢之赤壁,晉之淝水,皆是一戰而定天下歸屬,吾王豈能不思,國姓身負大行皇帝厚重,值此危難之際,難道不能同舟共濟,共複山河嗎?”
鄭成功依舊不言,這時一旁的陳永華說道:“沈公子遠道而來,確有不知之事,我等剛剛擊敗夷人,將士疲憊,船隻破損,正是休養之時,湖廣,福建相隔甚遠,水師長途跋涉,豈有一日而決,請公子先去休息幾日,請容我等相商一番。”
臨行前,孟浚曾對沈從文言:“鄭家思閩久矣,若其不願出兵,或可以閩地為酬,請鄭氏鼎力相助!”
沈從文心有不甘,但聽聞陳永華之言,還是咬咬牙,沉聲道:“吾王知國姓一心複昔日榮光,若國姓鼎力相助,集水陸大軍,迎戰湖廣,吾王願國姓永鎮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