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當你孤身一人客居他鄉的時候,無論有何等的榮華富貴,在情感上縈繞不止的總是家的身影。當生活的淒風苦雨將你折磨得傷痕累累的時候,撫平你的創傷,讓你重新燃起焚滅一切苦難鬥誌的,還是從家裏帶來的那份情。
但生活給了家不同的內容,每家有每家的歡樂,每家有每家的憂愁。居家過日子,常見的是論公長婆短。或許因為一時的家庭矛盾,在你的心靈留下傷痛,留下陰影;或許家庭發生的某件事情是你心中的一根刺,每每觸及,都有一種痛。但你仍然渴求理解,渴求親情。因為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煩惱是一種愛,憂傷也是一種情。
故而婚姻中人,不要為某一樁事硬扯著去講清一個理兒。居家不論,也許是家中過日子的至境。凡事隨一隨,凡話聽一聽,凡理掖一掖,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過去也就過去了。回頭再一看,家還是最美麗的樂園。
日本人稱居家過日子為柔道,是一門“以進為退”的藝術。我們不妨把這門藝術學一學,居家過日子,少講道理,不講道理,這樣就能體會到有家的感覺真好。
愛或者被愛
那天,在一個尋常的社交聚會上,我和一個女孩在被人互相介紹後,那個女孩說:“我是攀枝花人,攀枝花,你知道嗎?是四川東南的一個城市。”我說:“知道。”
由於人多,我和那個女孩沒有繼續交流,後來也沒有互相交往。但那次聚會過後,我牢牢記住了那個女孩的名字和樣子。隻是因為,她的家鄉攀枝花,也是一個曾經深愛過我的人的城市。
他是我高中班的同學,我們一起春遊過,害羞的他,竟然對我說我的手指修長好看。高考前那個學期,他轉學要回攀枝花,他的很多兄弟為他餞行,我是在座的惟一女子。他讓我坐在他的身邊,不許別人勸我喝酒。臨走的時候,送了我一枝帶著葉子的石榴花。
事後,他的一位兄弟告訴我,他非常愛我。我開始了和他的紙上戀情。他給我寄來好看的年曆卡片,寫著漂亮的字:“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然而,我不覺得自己很思念他,就告訴了他真相。三個月的紙上戀情結束了。他對我說:我可以試一試對別人的感覺,隻要我還沒有出嫁,他可以等我十年。
都上了大學。他一如既往給我寫信,差不多半個月一封,像一個兄長的恰當舉止。在信中講他的生活,勉勵我積極上進,隻字不提愛。大學畢業,他回到了攀枝花。我們依然交流彼此的生活。我的生活中有戀愛的章節,他沒有。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他的一封信,說他即將出差路過我的地方,會來看我。而我剛剛給他發過一封信,告訴他我即將結婚。
他沒有來看我。我猜想,他出差前,收到了我的那封信。
我們從此永久斷了音信。多年來,我也從來沒有順便的機會去攀枝花,從來沒有遇到來自攀枝花的人,直到那天晚上,我遇到了那位女孩。
實際上,十幾年來,我不知道是出於什麽理由,一直留著那張有他手跡的年曆卡片,不知換了多少個錢包,那張卡片一直在我的新錢包裏。在遇到那個攀枝花女孩之前,我的錢包被2歲的兒子玩過之後,那張卡片就不見了。自從我的兒子滿了一歲之後,我的各種東西都會變換位置,或者被毀壞,或者再也找不到。所以我也心平氣和接受了這個事實,沒有去尋找。那個石榴花枝,也在十幾年後,幾千公裏外我所紮根的北京這座城市更為幹燥的空氣裏,自己碎成了粉末。
我隻是剩下了點滴的記憶。我知道記憶是長存的,借助我的生命,或者文字。翻新這段記憶的就是人海中遇到某個來自攀枝花的人,這個人順口提及這座城市的名字。或者,我偶爾看電視天氣預報的時候,看到攀枝花的幹濕冷暖或者是風雨晴和。
有一天早上,我重讀法國哲學家西蒙波伏娃的傳記,再次被一段文字感動得淚眼模糊
波伏娃和大哲學家薩特終身相愛,但隻是作他不婚的伴侶,彼此真實分享生命中其他的感情際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們真正做到了愛對方猶如愛自己。薩特曾說:“親愛的,你不是我‘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你,永遠是我。”1980年4月15日,薩特去世,臨終前短暫的清醒時間,他閉著眼睛摟著波伏娃說:“我非常愛你,我親愛的海狸。”波伏娃則在自己最後一本著作《別了,薩特》中寫道:“你再也不會走出來了,而我也不會與你在那裏重逢。即使他們將我葬在你身邊,把你的骨灰安放在我的遺骸旁,那也不會有任何交流。”
也許,世界上所有的愛情都值得用眼淚去祭奠。無論是一份三個月的紙上戀情,還是一生一世的陪伴;無論是愛還是被愛;無論愛得深,還是愛得淺;無論愛得多,還是愛得少。青春轉瞬即逝,生命轉瞬即逝,愛情轉瞬即逝,愛情的信物轉瞬即逝。在與永恒拔河的時候,愛情是最強烈的力量,站在生命一邊。
無論是在一段戀情中,還一段戀情後,我們都要善於傾聽永恒持續敲打的鍾聲,並獲得一種彈跳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心靈得到無限滋養的力量。依靠著這種力量,我們要能夠以放得下的心,承受弄得化不開的情,由此,我們經曆愛情的過程;依靠著這種力量,我們要能夠由衷地保留一份惦念,回報隻是開花沒有結果的愛情,由此,我們承受愛情的結局,感念彼此互相溫暖過的靈魂。
最容易被炒魷魚的五種人
絕大多數老板都喜歡這樣的雇員:聽從指揮但不是唯唯諾諾,遵守紀律但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忠誠老實但不是機械愚笨,技能過人但不高傲自大。但如果你有下麵這些缺點,那可得留神你的飯碗了──
把自己置於上司之上老板是善於把各方能人組織在自己旗下的管理者,但他並不見得是業務上的高手。如果你在業務上真比老板有能耐也別自恃才高,對老板指手畫腳,以為公司離了你就玩不轉了。那樣的話,老板就非得試試,看沒有你到底行不行。
工作效率太低雖然你整天在忙而沒有一刻停歇,有時還不得不加班加點,給人一種勤勤懇懇的印象,但是工作效率太低,別人用三個小時能幹完的活你卻用了六個小時,那實際上是同樣的工作你比別人要多耗費一倍的資源。老板自然會想:我為什麽不雇一個花六個小時能幹出你12個小時才能完成活的人呢?
缺少敬業精神在工作上沒有積極主動的態度,總是覺得這是在給老板幹活,過一天算一天,老板在場就做做樣子,老板不在場就偷懶磨洋工,和老板勁不往一處使,不為公司的利益著想,沒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對分外的工作多一點也不肯幹。這樣,老板在提拔員工時自然就不會想到你,而在公司裁員時往往會最先把你裁掉。
位置無足輕重公司的經營狀況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你的工作可以被別人替代而你又不思變革,最終你會在公司裏會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人。既然有你沒你都一樣,而你又不是老板的二舅或者三姨,他憑什麽要留著你多發一份工錢呢。
不能適應環境如果你在一個工作環境裏處理不好與周圍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公私之間、分內分外之間的關係,有經驗教訓也不能與別人交流溝通,你就會變得與環境格格不入。除非你手裏握有讓老板不能不留你的王牌,否則你離卷鋪蓋的日子就不遠了。
最難找工作的八類人
以下八類人在求職過程中,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希望你不要成為其中之一;假如你有如下所說的特征之一,也希望你能夠及時改正,為今後職場發展打好基礎。
情商低下的人
智商顯示一個人做事的本領,情商反映一個人做人的表現。在未來的社會裏,不僅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做人有時比做事更重要。
心理脆弱的人
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尤其是競爭的壓力,心理脆弱將使你挑不起企業的重擔,積極鍛煉強健的身心才能在未來是贏家。
知識陳舊的人
如今是資訊快速發達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倍增的周期越來越短,要想靠早些時候學的知識“應付”一輩子,已完全不可能了。
技能單一的人
要想避免在職場中成為“積壓物資”,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學幾招,一專多能。這就是為什麽複合型人才受歡迎的原因。
反應遲鈍的人
“遲鈍”就會“遲緩”,落後就要挨打,“敏捷”才是勝利的根本。
單獨打鬥的人
團隊協作,溝通協調,合作共事是今後的必然形式,眾人拾柴火焰高。
目光短淺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你能看多遠,你便能走多遠”。同樣,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不斷地規劃設計,要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及早發現自己的職業錨,並盡可能匹配自己的工作。
不善學習的人
在當今學習型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較量”關鍵在學習能力的“較量”,要做“學而知之”的人,學而不知或不知如何學的人是早晚會被淘汰的。
美貌:職場生涯的調料
案例1
因美麗而被寵壞
羅伊小姐天生麗質,氣質不俗,同樣的衣服,穿在別人身上普普通通,在她身上卻搖曳生姿。大學時代,“美”名遠播的她,身後的追逐者排上兩條街還得拐個彎。異性心中的寵兒,美貌與智慧並重的羅伊小姐,進入職場後,卻摔得鼻青臉腫。
羅伊口述:畢業後,我進了一家外企,每天衣著光鮮地出入高檔寫字樓,看上去挺風光的。沒想到,還不到半年,我就跟這份工作說了bye-bye。為什麽?公司裏那些女員工,全都嫉妒我,故意跟我過不去!
首先是我的女上司,她對我好像很看不慣,事事刁難我,還聯合其他同事一起孤立我。我在學校裏,是被人寵慣了的,哪受得了這份氣?以牙還牙,我對她於是也十分冷淡,除了工作需要,從不跟她多說一句話,更別提露個笑臉了。結果她懷恨在心,沒過多久,就請示上頭,把我調到別的部門去了。我知道,她是嫌我年輕漂亮,搶了她的風頭。
到了新部門,剛開始還風平浪靜,但問題很快又出現了。有個女同事,在工作中總是不肯跟我合作,喜歡有事沒事地找碴,還在我背後嘰嘰咕咕講閑話。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爆發了,和她大吵一架,全公司都被驚動了。外國老板很生氣,叫我們到總裁辦公室問話。見了老板,我們都忍不住大哭起來,邊哭邊訴說自己的委屈,用的還是結結巴巴的英語,那個場麵真是熱鬧!出了這口氣,我知道自己也待不下去了,第二天就遞了辭職信。
案例2
因美麗而踩上“死亡線”
有人說,女秘書和上司發生戀情,是職場的“死亡線”,但amy卻偏偏踩了上去。自以為因美麗而得福的她,最終卻不由怨恨:都是美麗惹的禍!
amy口述:你相信嗎,進入職場3年,我換了8份工作!幾乎每一份,都做不滿3個月。那次的事,給我留下的陰影太深了。
當時我在一家美資企業工作。一天,美國總部的一個高管過來視察,作為公司秘書,我自然要出麵接待。幾天之後,那個高管臨上飛機前,突然向我表示了愛慕之情,說什麽我“極富東方特色的美麗麵孔,讓他驚為天人”,而我,一時昏了頭,竟然糊裏糊塗地答應了。自從和公司高管有了這層關係之後,我不再是那個凡事小心翼翼的我了,有時脾氣上來了,也會給上司一點臉色看看。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不知怎麽傳了出去。後來,我們總經理去總部告了一狀,說那個高管因為私人關係,憑空增加了來中國的次數,來回花銷用的都是公款。總部對這件事很重視,下令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是高管一點事情沒有,但我卻被掃地出門了。
經過這件事,我真是傷透了心!後來我換了好多份工作,但每份幹不了多久就跳槽了。我真的怕了秘書這個工作,但我隻有這方麵的工作經驗,所以換來換去,還是個女秘書。現在,我又在一家美國公司做秘書,不知道能幹多久。
專家點評:赫敦(上海)管理顧問公司首席職業顧問張建勤
在職場競爭中,擁有美麗的外表,的確是個優勢。漂亮的同事,看上去讓人賞心悅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外企任人事經理的時候,同等條件下,我通常優先錄用在外貌上分數較高的人。但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更注重員工的職業能力、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如果一個員工把美貌當作引以為傲的資本,不尊重他人,一天到晚勾心鬥角、作天作地,攪得部門雞飛狗跳,不僅不能完成工作業績,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這樣的“美女”結局自然不妙。羅伊小姐美麗、坦率、自信、敏感,對工作本身有一定的認同感,且能勝任自己的職位,但在適應公司組織氣氛、人際關係、團隊精神方麵尚嫌不足。建議她及時調整心態,以平等的態度與同事共處,主動營造和諧的工作氣氛,切忌無端猜疑。美麗不應該是負擔,而應該成為一種動力。
職場上的忌諱之一就是公私混淆。amy天真、美麗,但在愛情方麵還非常幼稚,在第一家公司就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行事尺度,與頂頭上司有了曖mei關係。對公司來說,從整體利益出發,不會允許因私廢公的狀況存在,所以amy的離開成了一種必然。而amy不但沒有在這件事上吸取教訓,反而把自己在職場中的失敗歸罪於秘書這一職業本身,陷入到一次又一次轉換工作的怪圈當中。建議amy在著裝和平時工作的溝通中,盡量做到職業化,並適當把握與男上司的距離,尤其是在歐美企業。讓上司多認可你的工作業績,而不僅僅是美貌。
其實,美麗而又幹練的職業女性數不勝數,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惠普的女總裁卡莉-菲奧莉娜,不都是典型例子嗎?美麗是一種優勢,但決不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希望美麗的白領女性淡化對美貌的關注,以更好的職業精神麵對工作。
當你孤身一人客居他鄉的時候,無論有何等的榮華富貴,在情感上縈繞不止的總是家的身影。當生活的淒風苦雨將你折磨得傷痕累累的時候,撫平你的創傷,讓你重新燃起焚滅一切苦難鬥誌的,還是從家裏帶來的那份情。
但生活給了家不同的內容,每家有每家的歡樂,每家有每家的憂愁。居家過日子,常見的是論公長婆短。或許因為一時的家庭矛盾,在你的心靈留下傷痛,留下陰影;或許家庭發生的某件事情是你心中的一根刺,每每觸及,都有一種痛。但你仍然渴求理解,渴求親情。因為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煩惱是一種愛,憂傷也是一種情。
故而婚姻中人,不要為某一樁事硬扯著去講清一個理兒。居家不論,也許是家中過日子的至境。凡事隨一隨,凡話聽一聽,凡理掖一掖,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過去也就過去了。回頭再一看,家還是最美麗的樂園。
日本人稱居家過日子為柔道,是一門“以進為退”的藝術。我們不妨把這門藝術學一學,居家過日子,少講道理,不講道理,這樣就能體會到有家的感覺真好。
愛或者被愛
那天,在一個尋常的社交聚會上,我和一個女孩在被人互相介紹後,那個女孩說:“我是攀枝花人,攀枝花,你知道嗎?是四川東南的一個城市。”我說:“知道。”
由於人多,我和那個女孩沒有繼續交流,後來也沒有互相交往。但那次聚會過後,我牢牢記住了那個女孩的名字和樣子。隻是因為,她的家鄉攀枝花,也是一個曾經深愛過我的人的城市。
他是我高中班的同學,我們一起春遊過,害羞的他,竟然對我說我的手指修長好看。高考前那個學期,他轉學要回攀枝花,他的很多兄弟為他餞行,我是在座的惟一女子。他讓我坐在他的身邊,不許別人勸我喝酒。臨走的時候,送了我一枝帶著葉子的石榴花。
事後,他的一位兄弟告訴我,他非常愛我。我開始了和他的紙上戀情。他給我寄來好看的年曆卡片,寫著漂亮的字:“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然而,我不覺得自己很思念他,就告訴了他真相。三個月的紙上戀情結束了。他對我說:我可以試一試對別人的感覺,隻要我還沒有出嫁,他可以等我十年。
都上了大學。他一如既往給我寫信,差不多半個月一封,像一個兄長的恰當舉止。在信中講他的生活,勉勵我積極上進,隻字不提愛。大學畢業,他回到了攀枝花。我們依然交流彼此的生活。我的生活中有戀愛的章節,他沒有。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他的一封信,說他即將出差路過我的地方,會來看我。而我剛剛給他發過一封信,告訴他我即將結婚。
他沒有來看我。我猜想,他出差前,收到了我的那封信。
我們從此永久斷了音信。多年來,我也從來沒有順便的機會去攀枝花,從來沒有遇到來自攀枝花的人,直到那天晚上,我遇到了那位女孩。
實際上,十幾年來,我不知道是出於什麽理由,一直留著那張有他手跡的年曆卡片,不知換了多少個錢包,那張卡片一直在我的新錢包裏。在遇到那個攀枝花女孩之前,我的錢包被2歲的兒子玩過之後,那張卡片就不見了。自從我的兒子滿了一歲之後,我的各種東西都會變換位置,或者被毀壞,或者再也找不到。所以我也心平氣和接受了這個事實,沒有去尋找。那個石榴花枝,也在十幾年後,幾千公裏外我所紮根的北京這座城市更為幹燥的空氣裏,自己碎成了粉末。
我隻是剩下了點滴的記憶。我知道記憶是長存的,借助我的生命,或者文字。翻新這段記憶的就是人海中遇到某個來自攀枝花的人,這個人順口提及這座城市的名字。或者,我偶爾看電視天氣預報的時候,看到攀枝花的幹濕冷暖或者是風雨晴和。
有一天早上,我重讀法國哲學家西蒙波伏娃的傳記,再次被一段文字感動得淚眼模糊
波伏娃和大哲學家薩特終身相愛,但隻是作他不婚的伴侶,彼此真實分享生命中其他的感情際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們真正做到了愛對方猶如愛自己。薩特曾說:“親愛的,你不是我‘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你,永遠是我。”1980年4月15日,薩特去世,臨終前短暫的清醒時間,他閉著眼睛摟著波伏娃說:“我非常愛你,我親愛的海狸。”波伏娃則在自己最後一本著作《別了,薩特》中寫道:“你再也不會走出來了,而我也不會與你在那裏重逢。即使他們將我葬在你身邊,把你的骨灰安放在我的遺骸旁,那也不會有任何交流。”
也許,世界上所有的愛情都值得用眼淚去祭奠。無論是一份三個月的紙上戀情,還是一生一世的陪伴;無論是愛還是被愛;無論愛得深,還是愛得淺;無論愛得多,還是愛得少。青春轉瞬即逝,生命轉瞬即逝,愛情轉瞬即逝,愛情的信物轉瞬即逝。在與永恒拔河的時候,愛情是最強烈的力量,站在生命一邊。
無論是在一段戀情中,還一段戀情後,我們都要善於傾聽永恒持續敲打的鍾聲,並獲得一種彈跳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心靈得到無限滋養的力量。依靠著這種力量,我們要能夠以放得下的心,承受弄得化不開的情,由此,我們經曆愛情的過程;依靠著這種力量,我們要能夠由衷地保留一份惦念,回報隻是開花沒有結果的愛情,由此,我們承受愛情的結局,感念彼此互相溫暖過的靈魂。
最容易被炒魷魚的五種人
絕大多數老板都喜歡這樣的雇員:聽從指揮但不是唯唯諾諾,遵守紀律但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忠誠老實但不是機械愚笨,技能過人但不高傲自大。但如果你有下麵這些缺點,那可得留神你的飯碗了──
把自己置於上司之上老板是善於把各方能人組織在自己旗下的管理者,但他並不見得是業務上的高手。如果你在業務上真比老板有能耐也別自恃才高,對老板指手畫腳,以為公司離了你就玩不轉了。那樣的話,老板就非得試試,看沒有你到底行不行。
工作效率太低雖然你整天在忙而沒有一刻停歇,有時還不得不加班加點,給人一種勤勤懇懇的印象,但是工作效率太低,別人用三個小時能幹完的活你卻用了六個小時,那實際上是同樣的工作你比別人要多耗費一倍的資源。老板自然會想:我為什麽不雇一個花六個小時能幹出你12個小時才能完成活的人呢?
缺少敬業精神在工作上沒有積極主動的態度,總是覺得這是在給老板幹活,過一天算一天,老板在場就做做樣子,老板不在場就偷懶磨洋工,和老板勁不往一處使,不為公司的利益著想,沒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對分外的工作多一點也不肯幹。這樣,老板在提拔員工時自然就不會想到你,而在公司裁員時往往會最先把你裁掉。
位置無足輕重公司的經營狀況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你的工作可以被別人替代而你又不思變革,最終你會在公司裏會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人。既然有你沒你都一樣,而你又不是老板的二舅或者三姨,他憑什麽要留著你多發一份工錢呢。
不能適應環境如果你在一個工作環境裏處理不好與周圍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公私之間、分內分外之間的關係,有經驗教訓也不能與別人交流溝通,你就會變得與環境格格不入。除非你手裏握有讓老板不能不留你的王牌,否則你離卷鋪蓋的日子就不遠了。
最難找工作的八類人
以下八類人在求職過程中,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希望你不要成為其中之一;假如你有如下所說的特征之一,也希望你能夠及時改正,為今後職場發展打好基礎。
情商低下的人
智商顯示一個人做事的本領,情商反映一個人做人的表現。在未來的社會裏,不僅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做人有時比做事更重要。
心理脆弱的人
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尤其是競爭的壓力,心理脆弱將使你挑不起企業的重擔,積極鍛煉強健的身心才能在未來是贏家。
知識陳舊的人
如今是資訊快速發達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倍增的周期越來越短,要想靠早些時候學的知識“應付”一輩子,已完全不可能了。
技能單一的人
要想避免在職場中成為“積壓物資”,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學幾招,一專多能。這就是為什麽複合型人才受歡迎的原因。
反應遲鈍的人
“遲鈍”就會“遲緩”,落後就要挨打,“敏捷”才是勝利的根本。
單獨打鬥的人
團隊協作,溝通協調,合作共事是今後的必然形式,眾人拾柴火焰高。
目光短淺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你能看多遠,你便能走多遠”。同樣,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不斷地規劃設計,要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及早發現自己的職業錨,並盡可能匹配自己的工作。
不善學習的人
在當今學習型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較量”關鍵在學習能力的“較量”,要做“學而知之”的人,學而不知或不知如何學的人是早晚會被淘汰的。
美貌:職場生涯的調料
案例1
因美麗而被寵壞
羅伊小姐天生麗質,氣質不俗,同樣的衣服,穿在別人身上普普通通,在她身上卻搖曳生姿。大學時代,“美”名遠播的她,身後的追逐者排上兩條街還得拐個彎。異性心中的寵兒,美貌與智慧並重的羅伊小姐,進入職場後,卻摔得鼻青臉腫。
羅伊口述:畢業後,我進了一家外企,每天衣著光鮮地出入高檔寫字樓,看上去挺風光的。沒想到,還不到半年,我就跟這份工作說了bye-bye。為什麽?公司裏那些女員工,全都嫉妒我,故意跟我過不去!
首先是我的女上司,她對我好像很看不慣,事事刁難我,還聯合其他同事一起孤立我。我在學校裏,是被人寵慣了的,哪受得了這份氣?以牙還牙,我對她於是也十分冷淡,除了工作需要,從不跟她多說一句話,更別提露個笑臉了。結果她懷恨在心,沒過多久,就請示上頭,把我調到別的部門去了。我知道,她是嫌我年輕漂亮,搶了她的風頭。
到了新部門,剛開始還風平浪靜,但問題很快又出現了。有個女同事,在工作中總是不肯跟我合作,喜歡有事沒事地找碴,還在我背後嘰嘰咕咕講閑話。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爆發了,和她大吵一架,全公司都被驚動了。外國老板很生氣,叫我們到總裁辦公室問話。見了老板,我們都忍不住大哭起來,邊哭邊訴說自己的委屈,用的還是結結巴巴的英語,那個場麵真是熱鬧!出了這口氣,我知道自己也待不下去了,第二天就遞了辭職信。
案例2
因美麗而踩上“死亡線”
有人說,女秘書和上司發生戀情,是職場的“死亡線”,但amy卻偏偏踩了上去。自以為因美麗而得福的她,最終卻不由怨恨:都是美麗惹的禍!
amy口述:你相信嗎,進入職場3年,我換了8份工作!幾乎每一份,都做不滿3個月。那次的事,給我留下的陰影太深了。
當時我在一家美資企業工作。一天,美國總部的一個高管過來視察,作為公司秘書,我自然要出麵接待。幾天之後,那個高管臨上飛機前,突然向我表示了愛慕之情,說什麽我“極富東方特色的美麗麵孔,讓他驚為天人”,而我,一時昏了頭,竟然糊裏糊塗地答應了。自從和公司高管有了這層關係之後,我不再是那個凡事小心翼翼的我了,有時脾氣上來了,也會給上司一點臉色看看。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不知怎麽傳了出去。後來,我們總經理去總部告了一狀,說那個高管因為私人關係,憑空增加了來中國的次數,來回花銷用的都是公款。總部對這件事很重視,下令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是高管一點事情沒有,但我卻被掃地出門了。
經過這件事,我真是傷透了心!後來我換了好多份工作,但每份幹不了多久就跳槽了。我真的怕了秘書這個工作,但我隻有這方麵的工作經驗,所以換來換去,還是個女秘書。現在,我又在一家美國公司做秘書,不知道能幹多久。
專家點評:赫敦(上海)管理顧問公司首席職業顧問張建勤
在職場競爭中,擁有美麗的外表,的確是個優勢。漂亮的同事,看上去讓人賞心悅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外企任人事經理的時候,同等條件下,我通常優先錄用在外貌上分數較高的人。但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更注重員工的職業能力、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如果一個員工把美貌當作引以為傲的資本,不尊重他人,一天到晚勾心鬥角、作天作地,攪得部門雞飛狗跳,不僅不能完成工作業績,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這樣的“美女”結局自然不妙。羅伊小姐美麗、坦率、自信、敏感,對工作本身有一定的認同感,且能勝任自己的職位,但在適應公司組織氣氛、人際關係、團隊精神方麵尚嫌不足。建議她及時調整心態,以平等的態度與同事共處,主動營造和諧的工作氣氛,切忌無端猜疑。美麗不應該是負擔,而應該成為一種動力。
職場上的忌諱之一就是公私混淆。amy天真、美麗,但在愛情方麵還非常幼稚,在第一家公司就沒有把握好自己的行事尺度,與頂頭上司有了曖mei關係。對公司來說,從整體利益出發,不會允許因私廢公的狀況存在,所以amy的離開成了一種必然。而amy不但沒有在這件事上吸取教訓,反而把自己在職場中的失敗歸罪於秘書這一職業本身,陷入到一次又一次轉換工作的怪圈當中。建議amy在著裝和平時工作的溝通中,盡量做到職業化,並適當把握與男上司的距離,尤其是在歐美企業。讓上司多認可你的工作業績,而不僅僅是美貌。
其實,美麗而又幹練的職業女性數不勝數,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惠普的女總裁卡莉-菲奧莉娜,不都是典型例子嗎?美麗是一種優勢,但決不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希望美麗的白領女性淡化對美貌的關注,以更好的職業精神麵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