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滔聽完程昱所述,心中一些驚訝。


    這昌豨還鬧過這麽一出,看來其實不甘寂寞啊。


    聽那孫觀派信求援昌豨,想來應該是他變相勸退了昌豨,讓其不要亂來。


    這麽看來,這孫觀倒是真心接受招安了。


    這樣也好,隻要他們內部不是都有異心,那麽也就能相互牽製。


    隻要自己快速消化自己這段時間增長的力量,那麽也就不再需要擔心下麵的人有二心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聽說最近不少人遷來我泰山郡,可有編戶齊民啊?”


    薑滔開始詢問其泰山民事。


    “我們接手泰山郡時,泰山郡有:奉高、博縣、梁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共十二縣,戶九萬六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六萬八千九百七十五。


    如今因兗州戰亂,青徐黃巾不斷,新遷入且已落戶者,戶六千一百三十六,口兩萬七千六百七十三。 還有新到未落戶者,無可計數。”


    聽到泰山郡已經落戶超過十萬戶,人口接近五十萬人時,薑滔很是滿意。


    要知道泰山郡在周圍幾個郡中,因為多山地丘陵,一直算是人口密度小的。


    如今人口漸漸多了起來,這讓薑滔很有成就感。


    “人口多了,那糧食產量就需要提高。多修水利灌溉,讓良田多起來。


    這樣,表皕亨先生(閻應)為典農司馬,專司泰山郡屯田墾荒,興建水利之事。


    石廣元(石韜)為簿曹從事,主錢糧簿書,其需全力配合皕亨先生屯田之事。”


    閻應一直在負責屯田之事,薑滔也突然想到石韜後來也當過典農校尉,貌似也幹的不錯,也就打算將他也培養起來。


    本來薑滔隻是郡守,隻能配秩比三百石的曹史這些郡屬吏的。


    但是如今已經天下大亂,各諸侯都開始高配招攬人才,自己也就不需要顧忌那麽多了。


    聽到薑滔給自己安排了差事,雖然官不大,但石韜也是十分高興。


    畢竟他的名聲不顯,但這個位置,如今看來,是非常重要的職位,也就十分滿意。


    當即拜謝道:“謝太守信任,屬下必全力配合皕亨先生。”


    薑滔想到既然已經安排好了石韜,索性趁著這裏都是自己人,也就將人事安排說出來,看看他們有沒有異議。


    若無異議,明日上值時,好正式委任。


    “我意表荀文若(荀彧)為奉高令;範德標(範煒)為巨平令;戲誌才(戲忠)為長史;


    郭奉孝(郭嘉)為軍師祭酒;徐元直(徐庶)為兵曹從事;荀友若(荀彧之弟荀諶)為功曹從事;


    繁休伯(繁(po)欽)為主記室史,掌文書表報。”


    眾人一聽,這些新來的人,各個都身居要職。


    但是也知薑滔身邊一直缺少文官,有這些人的加入,加上原有的郡丞程昱,主簿薑浩。


    薑滔集團也算是更加完善,更加強大了。


    眾人都表示讚同,唯有範煒,從泰山治所奉高令,變成巨平令,有些失落。


    但其也知,荀彧的名氣確實要大過自己很多。


    且他能成為縣令,也都是靠著薑滔,如今至少還是一縣縣令,算是不錯了。


    也就很是大度的誇獎著荀彧。


    “荀文若之名,我早有耳聞。其之才,遠高於我,如今接任奉高令,我也是十分放心的。”


    薑滔見沒有人反對,於是繼續說道。


    “我計劃重編郡兵:鄧伯顏(鄧愈)為郡中尉,其帶來的三千北軍兵馬,改為三部,其自領一部;


    唐龍唐虎為軍司馬,各領一部;


    加上原來的王朝馬漢兩部,孫觀、尹禮、吳敦、孫康、昌豨五部,共兵馬,為泰山郡兵,皆由鄧中尉統領。


    另組新軍,薑磊為屯騎司馬,劉鑫為步兵司馬,常春為越騎司馬,陳金為長水司馬,李現為射聲司馬,各領1000兵馬,由我親自統領。


    李進為虎衛司馬,其精選500精銳之士,組為虎衛,為我親兵護衛。”


    屋內的人一聽,皆是一臉震驚。


    這是將原來的軍隊體係全部打亂了啊。


    特別是鄧愈,他一回來就身居高位,統領一萬兵馬,雖然下麵的軍司馬都是薑滔任命的,但這在泰山郡,也算是在薑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啊。


    直接成為泰山郡的二號人物。


    “不可,愈剛回到太守身邊,怎敢妄居高位。還請太守收回成命,愈願隻為太守身邊一軍司馬耳。”


    鄧愈連忙推辭道。


    “滔當初隻一白身,一介庶民,無權無勢。能成功聚兵,全靠伯顏兄全力支持,舍命追隨。


    君在西,我在東,一封錦書,伯顏兄就放下一切,千裏來投。


    滔時刻銘記在心。


    今董卓亂朝,天下大亂,正是我等以身報國之時。


    此等大事,靠滔一人,怎麽能成?


    望伯顏兄莫再推辭,君不負我,我不負君。”


    薑滔很是誠懇的說道。


    要說薑滔身邊,誰對他的貢獻最大。


    那當然是鄧愈了。


    從二人在病床前商議聚兵,到後麵的投軍皇甫嵩。


    哪一件不是靠的鄧愈的完全信任,全力支持。


    雖然之前兩人分離數年,但薑滔的一封錦書,鄧愈就千裏來投。


    這才讓薑滔能夠輕鬆占領敖倉,使泰山不被錢糧所困。


    這份信任還是在的。


    如今薑滔要管理的事太多,若是不會管理,什麽事都要親力親為。


    這不光讓屬下覺得得不到信任,還讓自己忙不過來,最終隻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麽事也幹不好。


    如今自己將一些事分攤下去,民事有程昱,軍事有鄧愈,自己居中統籌,緊抓人事。


    這樣效率會得到大大提高。


    至於背叛的風險,肯定是有的。


    但是以為什麽都抓在手裏,就不會被背叛,那就想當然了。


    曹操那麽厲害,權傾天下,死了不也立馬樹倒猢猻散。


    所以薑滔知道,想要不被背叛,靠的不是人,靠的是一套體製。


    自己表現出對他們的絕對信任,又製定一套相互製衡的體製,使其無法背叛,那才是最好的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庶民崛起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豆愛打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豆愛打滾並收藏三國:庶民崛起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