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鄧愈聽了薑滔的話,眼睛通紅。


    此時的鄧愈,仿佛明白了古人常說的士為知己者死,是什麽意思。


    “愈必不負太守厚望,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也不知道他在哪裏找的詞,直接鏗鏘有力的拜謝領命。


    其他人見了兩人的這一幕,十分羨慕。


    好一份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的場麵。


    此必被傳頌千古,被後人記。


    同時也對有薑滔這樣的上司感到滿意,誰不希望自己的領導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呢。


    就這樣,薑滔將泰山郡的人事安排給定了下來。


    次日郡守府上值時,當著泰山郡大小官員,分發委任,布告全郡。


    ……


    初平元年七月,薑滔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


    泰山郡所有人也確認了他們的太守,確實當初是離開泰山,跑去關東參加討董去了,還出了不少風頭。


    不過現在薑滔回來了,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一切又都回到正軌。


    甚至他們發現,如今的泰山,治理的比之前還要好。


    據說是太守從外麵招募了很多人才回來,泰山郡所有的公務,處理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圓滿。


    薑峻也在薑滔回來後,將他在此期間巡查泰山各地後,發現的問題,呈報給了薑滔。


    便繼續回博縣做他的博縣縣令去了。


    薑滔對薑峻沒有浪費時間和機會,沒有隻做一名演員,而是當起了督郵,很是滿意。


    而後薑滔對薑峻說道,其現在的根本,就是泰山,而其在泰山的根本,就是博縣。


    讓他好生治理博縣,學會怎麽當好一個縣令。


    其實薑滔一直都對薑峻寄予厚望,畢竟其是自己的親弟弟。


    在這個年代,血脈是最穩定的紐帶,雖不敢說絕對不會背叛,但比起其他人來說,確實概率是最小的。


    為此薑滔起兵後,一直將他留在自己身邊,讓他多看多學。


    做了博縣縣令後,也是每日都會督促他的學習。


    甚至還讓其拜師程昱,跟隨其學習。


    在薑滔做了泰山郡守後,讓薑峻擔任博縣縣令。


    一是出於信任,二是想讓薑峻得到鍛煉,學會獨當一麵。


    這兩個多月裏,薑滔將積壓的需要他親自拍板決定的公務給處理了。


    還好有程昱一直在泰山,積壓的不多。


    又對薑峻呈報給他發現的泰山郡下麵的問題,也一一整改處理。


    薑滔處理完這些後,帶著李進的虎衛,又真的親自四處巡查了一遍泰山各縣。


    結束巡查之後,薑滔又回到了奉高。


    此時的奉高城已經開始繁華了起來,特別是隨著荀彧等舉族遷入奉高避難,更多的郡外世家百姓也遷居泰山,而奉高縣是其首選之地。


    奉高隱隱有超過博縣,再次成為泰山郡人口最多的縣之勢。


    薑滔一回到奉高,程昱等人就急忙找到薑滔。


    “這幾日從關東那邊傳來消息,月初長沙太守孫家終於到了魯陽,與袁術會軍。


    袁術便和孫堅聯手,其上表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之前袁紹讓王匡殺了自己的妹夫胡母班後,王匡與袁紹便有了嫌隙。


    如今關東聯軍,主要分成三個勢力,河內的王匡,南陽的袁術和孫堅,滎陽的袁紹聯軍。


    袁紹的兵馬最多,但是其內部各個諸侯,又各自自成一係。”


    薑滔聽到程昱的話,沒有在意程昱等人對關東聯軍內部分崩離析的擔憂。


    因為他早就知道會這樣,


    他在意的是,袁術自己就表孫堅為豫州刺史。


    要知道,薑滔當初為了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坐穩泰山郡守這個職位,特意讓閻應前去關東拜見關東聯軍盟主袁紹,才坐實了薑滔的泰山郡守之位。


    如今袁術自己就敢表別人為豫州刺史,這就標誌著各自為政的時代到來了。


    一切都是靠實力說話,隻要薑滔有實力,那麽就可以表自己為刺史,為州牧了。


    這才是薑滔在意的地方。


    畢竟他遠離關東聯軍,沒有過硬的關係人脈,以後很難讓他們主動給自己升官了。


    “如今關東聯軍各自為政,我們一時無以抉擇,便再等局勢明朗,我再發兵討董。


    此時我等,隻需好生治理泰山,增加郡內人口,囤積兵甲糧草。”


    薑滔對著程昱等人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程昱等人聽了,覺得如此最好,也就不再操心關東聯軍的事。


    將精力都花在泰山的治理上。


    薑滔在程昱等人離開後,讓人傳主簿薑浩過來。


    薑浩的了薑滔的傳令,很快就來到薑滔麵前。


    “如今我泰山治理越來越好,治下百姓也越來越多。


    屯田墾荒上麵,有皕亨先生等人負責,我很是放心。


    但我泰山,除了農業,工商亦得興旺。


    我給你派一個任務,尋找會蔡倫造紙術的工匠,開辦一個造紙場。


    並讓那些工匠在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尋找更多種更廉價的原料來造紙。


    你傳話下去,誰能在蔡倫造紙術的工藝上,造出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紙,賞其百金。


    若是你能成功,將來薑家就算不靠我,


    你等也能做一個富家翁。”


    薑滔對著薑浩說道。


    自自己起兵起,薑浩一直在旁負責糧草輜重後勤工作。


    勤勉且自廉。


    薑滔讓其負責帶人改進造紙術,是因為薑滔知道,改進後的紙,能讓其財源滾滾。


    這也算薑滔為薑家謀取一點福利,且也能促進泰山的工商發展。


    薑浩聽了薑滔的話,雖然不明白薑滔為什麽這麽肯定蔡倫紙還能改進,且能夠給薑家帶來財富。


    但是薑浩一點也不懷疑薑滔所說的話,畢竟薑滔是薑家最有見識的人了。


    “浩一定盡快完成太守所差之事,為我薑家開辟財源。”


    “善。不過我雖讓你負責此事,但是泰山郡打造兵甲,囤積錢糧之事,不可懈怠。”


    “浩必謹遵太守囑咐。”


    處理完民事之後,薑滔又前往各處兵營巡視。


    無論是郡兵還是新軍,皆嚴加訓練。


    薑滔每到一處,皆要演講鼓勵一番,提升士氣。


    頗有後世某領袖的味道。


    效果也是非常好,至少薑滔在這些士卒的心目中,更加有威信。


    而薑滔自己,則是感覺回到了當初起兵訓練新兵的時候。


    一切生活變得簡單,重複。


    就這樣,泰山郡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


    招募流民,開墾荒地,大興水利,屯兵屯糧…


    百姓安居樂業,將士一心報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庶民崛起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豆愛打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豆愛打滾並收藏三國:庶民崛起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