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國東平陵城的城門徐徐打開,濟南國大小官員出城站列兩旁,迎接薑滔。
“薑太守,岩等太守久矣。”
李岩出列在前,率先迎接薑滔道。
薑滔看到這個多年不見的好友,也是十分高興。
“滔也時常記起與信之一起上陣殺敵之往事,恨信之已不在滔身邊矣。”
這些年,薑滔雖然沒有再與李岩見過麵,但是卻常常由李過為兩人傳信,算是從未斷過聯係。
薑滔身邊有很多部下的親屬都還在曆城,也多虧了李岩一直的照顧。
薑滔起兵奪取泰山之後,也是去信勸說李岩起兵打出反董旗號,奪了曆城縣令之位。
並且薑滔還告訴其青州刺史焦和的一些討董之事,讓其向焦和捐獻錢糧,以坐穩曆城縣令之位。
李岩出於對薑滔的信任,再加上自己的判斷,所以對薑滔的建議無一不從,這也讓他真正坐穩了曆城縣令之位。
此次薑滔秘密帶兵進入濟南,也給他送去了密信,言自己此次入青州,實為入主青州。
至於李岩幫不幫自己,可自行決定。
李岩看了薑滔的密信,雖然很是驚訝,但卻也不意外。
如今青州混亂不堪,其又先行一步得知青州刺史焦和已死的消息,那肯定會對青州下手。
至於自己,於公於私,當然會站在薑滔一邊。
所以李岩雖然不知道薑滔的具體行動,但一直在尋找機會助薑滔一臂之力。
這才有了兩人裏外配合,靠口舌之利,奪下了濟南。
“那王笮已掛印從北城離去,岩帶太守入城。”
李岩見到薑滔,也是十分高興,畢竟自己能有今日,全靠薑滔一路幫助。
“善。”
當薑滔帶領數千兵馬入城,其他兵馬與那些俘虜,就地在城外安營紮寨,等候安排。
當薑滔一行人與濟南國大小官員入了國相府後,薑滔率先開口道:“如今王國相掛印離去,但青州局勢混亂,不可無宰。滔本是曆城人,素來得知李縣令的賢明。不如我等推李信之為濟南國相,不知諸位以為何?”
濟南國大小官員皆是一愣,但同時仿佛一切也都明白了,皆是立馬點頭認同。
“李縣令之名,濟南國無人不知,其為濟南相,必能安穩人心。”
“信之在曆城時,曆城百姓無不對其誇讚不已,其為濟南相,我等皆服之。”
“我等皆認同薑泰山之意,李縣令可當此重任。”
……
李岩聽見薑滔讓自己做濟南相,這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雖然也有心想做,但知自己已離開薑滔數年,論功勞,根本不能與一直跟隨其身邊的人相比。
於是立馬推辭道:“岩何德何能,能當此重任。友德兄跟隨太守入洛陽,伐董卓,功勞甚大。
且其有勇有謀,如今青州局勢混亂,更應讓其當此重任。還請讓友德兄擔任濟南國相之職。”
濟南國大小官員一聽李岩的話,有些發愣。
鄧愈的大名他們也是知道的,這些年其威名隨著薑滔一起,也是越來越大。
隻是鄧愈與薑滔關係太近,與自己這些濟南官員來說,卻是太遠啊。
若真讓他們選,他們當然還是樂意李岩來當這個濟南國相,畢竟他們與李岩有過交往。
所有一時眾濟南官員皆默不作聲。
薑滔看了此景,毫不意外。
對著李岩道:“還是信之兄來當這個濟南國相的好,信之兄久在濟南,更能明白濟南百姓所求所想,如此才更能治理好濟南。
還望信之兄莫再推辭。此乃為國為民之事,若再推辭,反而不美。”
李岩聽到薑滔如此誠懇,也就不好再過推辭,隻道:“那岩便依了太守之言,萬事以濟南百姓為先。”
見李岩終於接受了濟南國相之職,濟南大小官員皆是喜笑顏開。
薑滔也是樂見其成。
商量完濟南國相之事後,薑滔又對著屋內眾人道:“聽聞青州樂安國為青州黃巾攻破,其樂安王與樂安國相等大小官員皆被青州黃巾所殺。
如今樂安殘破,卻無人主持大局,恢複重建。
如今少帝被董卓脅迫,不能再等其調任官員,主持大局。
我意表原泰山太守應劭,為樂安國相。”
聽到薑滔要表應劭為樂安國相,屋內的濟南大小官員皆是一驚,他們可是知道應劭的泰山郡守之位就是被你薑滔給推翻的啊。
如今薑滔又要表應劭為安樂國相,實在不知道薑滔是什麽意思。
見屋內的濟南大小官員皆是不明所以,薑滔則繼續道:“當初滔起兵反董,應太守乃是董卓所派任。
滔一時不察,將其認為與董卓乃是一丘之貉。
但這些年,滔多與之交談,知是滔誤會他了,其乃一心向漢矣。
今滔願表其為安樂國相,不知諸位以為何?”
原泰山太守應劭,自被薑滔擒獲以後,也沒有被薑滔等人為難,隻是被薑滔給軟禁了起來。
雖然不讓他離開,但是允許其在家中會友見客。
薑滔也是時常前去拜訪他,與他討論時局,兩人關係也有所緩和。
其實薑滔一直還是很看重應劭的,認為其是個人才,一心想要將其收服,可是一直沒有時機。
此次薑滔打算入主青州,便也將這個想法告知了應劭,並且希望其能夠幫助自己。
這一年多的時間,應劭雖然被薑滔軟禁,但是也從前來拜訪的朋友中知道了天下大勢。
也知道了薑滔將泰山治理的很好,其在天下的威名也是越來越大,特別是在其帶兵攻入洛陽之後。
當薑滔前來征募他時,應劭也是考慮了很久。
應劭也是一個希望有一番作為的人,不想永遠被這樣軟禁其中。
加上這些時日,他也想明白了。
薑滔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敗在他手中,輸得不冤。
若是在其手下做事,在如今這個混亂的時代裏,未嚐不是一個好的出路。
於是思考過後,應劭同意了薑滔的招募,隨其一起,來到了青州。
當聽到薑滔再次確認要表應劭為樂安國相時,濟南大小官員雖然不知緣由,但也全然認可。
一來此時完全是薑滔做主,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反對。
二來應劭做過泰山郡守,其資曆名望皆是無話可說。
濟南大小沒有反對,薑滔帶來的人更不會反對。
於是應劭擔任樂安國相之事,就在濟南國相和泰山郡守兩方保舉之下,傳告四方。
至於朝廷會不會承認,薑滔根本不去在意,隻要自己能完全掌控青州。
那薑滔說誰是樂安國相,那誰就是樂安國相了。
“薑太守,岩等太守久矣。”
李岩出列在前,率先迎接薑滔道。
薑滔看到這個多年不見的好友,也是十分高興。
“滔也時常記起與信之一起上陣殺敵之往事,恨信之已不在滔身邊矣。”
這些年,薑滔雖然沒有再與李岩見過麵,但是卻常常由李過為兩人傳信,算是從未斷過聯係。
薑滔身邊有很多部下的親屬都還在曆城,也多虧了李岩一直的照顧。
薑滔起兵奪取泰山之後,也是去信勸說李岩起兵打出反董旗號,奪了曆城縣令之位。
並且薑滔還告訴其青州刺史焦和的一些討董之事,讓其向焦和捐獻錢糧,以坐穩曆城縣令之位。
李岩出於對薑滔的信任,再加上自己的判斷,所以對薑滔的建議無一不從,這也讓他真正坐穩了曆城縣令之位。
此次薑滔秘密帶兵進入濟南,也給他送去了密信,言自己此次入青州,實為入主青州。
至於李岩幫不幫自己,可自行決定。
李岩看了薑滔的密信,雖然很是驚訝,但卻也不意外。
如今青州混亂不堪,其又先行一步得知青州刺史焦和已死的消息,那肯定會對青州下手。
至於自己,於公於私,當然會站在薑滔一邊。
所以李岩雖然不知道薑滔的具體行動,但一直在尋找機會助薑滔一臂之力。
這才有了兩人裏外配合,靠口舌之利,奪下了濟南。
“那王笮已掛印從北城離去,岩帶太守入城。”
李岩見到薑滔,也是十分高興,畢竟自己能有今日,全靠薑滔一路幫助。
“善。”
當薑滔帶領數千兵馬入城,其他兵馬與那些俘虜,就地在城外安營紮寨,等候安排。
當薑滔一行人與濟南國大小官員入了國相府後,薑滔率先開口道:“如今王國相掛印離去,但青州局勢混亂,不可無宰。滔本是曆城人,素來得知李縣令的賢明。不如我等推李信之為濟南國相,不知諸位以為何?”
濟南國大小官員皆是一愣,但同時仿佛一切也都明白了,皆是立馬點頭認同。
“李縣令之名,濟南國無人不知,其為濟南相,必能安穩人心。”
“信之在曆城時,曆城百姓無不對其誇讚不已,其為濟南相,我等皆服之。”
“我等皆認同薑泰山之意,李縣令可當此重任。”
……
李岩聽見薑滔讓自己做濟南相,這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雖然也有心想做,但知自己已離開薑滔數年,論功勞,根本不能與一直跟隨其身邊的人相比。
於是立馬推辭道:“岩何德何能,能當此重任。友德兄跟隨太守入洛陽,伐董卓,功勞甚大。
且其有勇有謀,如今青州局勢混亂,更應讓其當此重任。還請讓友德兄擔任濟南國相之職。”
濟南國大小官員一聽李岩的話,有些發愣。
鄧愈的大名他們也是知道的,這些年其威名隨著薑滔一起,也是越來越大。
隻是鄧愈與薑滔關係太近,與自己這些濟南官員來說,卻是太遠啊。
若真讓他們選,他們當然還是樂意李岩來當這個濟南國相,畢竟他們與李岩有過交往。
所有一時眾濟南官員皆默不作聲。
薑滔看了此景,毫不意外。
對著李岩道:“還是信之兄來當這個濟南國相的好,信之兄久在濟南,更能明白濟南百姓所求所想,如此才更能治理好濟南。
還望信之兄莫再推辭。此乃為國為民之事,若再推辭,反而不美。”
李岩聽到薑滔如此誠懇,也就不好再過推辭,隻道:“那岩便依了太守之言,萬事以濟南百姓為先。”
見李岩終於接受了濟南國相之職,濟南大小官員皆是喜笑顏開。
薑滔也是樂見其成。
商量完濟南國相之事後,薑滔又對著屋內眾人道:“聽聞青州樂安國為青州黃巾攻破,其樂安王與樂安國相等大小官員皆被青州黃巾所殺。
如今樂安殘破,卻無人主持大局,恢複重建。
如今少帝被董卓脅迫,不能再等其調任官員,主持大局。
我意表原泰山太守應劭,為樂安國相。”
聽到薑滔要表應劭為樂安國相,屋內的濟南大小官員皆是一驚,他們可是知道應劭的泰山郡守之位就是被你薑滔給推翻的啊。
如今薑滔又要表應劭為安樂國相,實在不知道薑滔是什麽意思。
見屋內的濟南大小官員皆是不明所以,薑滔則繼續道:“當初滔起兵反董,應太守乃是董卓所派任。
滔一時不察,將其認為與董卓乃是一丘之貉。
但這些年,滔多與之交談,知是滔誤會他了,其乃一心向漢矣。
今滔願表其為安樂國相,不知諸位以為何?”
原泰山太守應劭,自被薑滔擒獲以後,也沒有被薑滔等人為難,隻是被薑滔給軟禁了起來。
雖然不讓他離開,但是允許其在家中會友見客。
薑滔也是時常前去拜訪他,與他討論時局,兩人關係也有所緩和。
其實薑滔一直還是很看重應劭的,認為其是個人才,一心想要將其收服,可是一直沒有時機。
此次薑滔打算入主青州,便也將這個想法告知了應劭,並且希望其能夠幫助自己。
這一年多的時間,應劭雖然被薑滔軟禁,但是也從前來拜訪的朋友中知道了天下大勢。
也知道了薑滔將泰山治理的很好,其在天下的威名也是越來越大,特別是在其帶兵攻入洛陽之後。
當薑滔前來征募他時,應劭也是考慮了很久。
應劭也是一個希望有一番作為的人,不想永遠被這樣軟禁其中。
加上這些時日,他也想明白了。
薑滔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敗在他手中,輸得不冤。
若是在其手下做事,在如今這個混亂的時代裏,未嚐不是一個好的出路。
於是思考過後,應劭同意了薑滔的招募,隨其一起,來到了青州。
當聽到薑滔再次確認要表應劭為樂安國相時,濟南大小官員雖然不知緣由,但也全然認可。
一來此時完全是薑滔做主,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反對。
二來應劭做過泰山郡守,其資曆名望皆是無話可說。
濟南大小沒有反對,薑滔帶來的人更不會反對。
於是應劭擔任樂安國相之事,就在濟南國相和泰山郡守兩方保舉之下,傳告四方。
至於朝廷會不會承認,薑滔根本不去在意,隻要自己能完全掌控青州。
那薑滔說誰是樂安國相,那誰就是樂安國相了。